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稞蒸散组分研究进展
1
作者 谭大明 陈吉龙 +4 位作者 高雪 侯亚红 杨素涛 秦基伟 索朗措姆 《西藏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8-12,共5页
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作为青藏高原特色作物,其蒸散过程对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形成至关重要。综述了青稞蒸散组分的研究进展,涵盖了蒸散的概念、研究方法,重点阐述了青稞蒸散各组分(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的影响因素及定量... 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作为青藏高原特色作物,其蒸散过程对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形成至关重要。综述了青稞蒸散组分的研究进展,涵盖了蒸散的概念、研究方法,重点阐述了青稞蒸散各组分(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的影响因素及定量研究成果,讨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深入了解青稞水分利用规律,优化青稞种植灌溉管理及高原节水农业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蒸散组分 模型 冠层截留 遥感 环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群落蒸散组分特征及其环境因子影响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林 杨新国 +3 位作者 王磊 宋乃平 郑松 吴梦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0-342,共13页
蒸散发是生态水文过程的关键环节,掌握蒸散组分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荒漠草原多年生植物针茅群落和一年生植物猪毛蒿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型蒸渗仪开展了连续3年监测,分析了蒸散组分的日... 蒸散发是生态水文过程的关键环节,掌握蒸散组分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荒漠草原多年生植物针茅群落和一年生植物猪毛蒿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型蒸渗仪开展了连续3年监测,分析了蒸散组分的日、月和年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蒸散组分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晴天时,多年生和一年生植物群落蒸散组分呈先增加后减小的抛物线型,夜间蒸散活动较弱,累积蒸散量较低,不足全天总累积蒸散量的20%;阴天时各蒸散组分无明显峰值,且日累积量均较小,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群落的蒸散量、蒸发量和蒸腾量无显著差异;10.64 mm/d及以上降雨对蒸散和蒸发的日变化具有明显影响,随着降雨量的增多,蒸散量和蒸发量也呈增大趋势,但蒸腾量则相对较小。从月动态来看,7—9月占全年蒸散量和蒸发量的一半左右,冬春季蒸散量和蒸发量维持在全年最低水平。年蒸散量与年降雨量接近,而蒸腾量占蒸散量的比例低于10%。总体来看,多年生植物群落蒸散量较一年生植物群落多。采用Mantel检验方法分析不同时间尺度影响蒸散组分的主要气候因素,在小时尺度上太阳辐射与蒸发量和蒸腾量显著性水平较高(P<0.01),但相关性较低(r<0.2);在日尺度上,蒸散量、蒸发量和蒸腾量与降雨量的显著性(P<0.01)和相关性(r≥0.4)均最高;而月尺度上,降雨量和降雨速率与蒸散量、蒸发量的相关性较高(0.2≤r<0.4),但显著性较低(P≥0.05)。因此,蒸散组分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具有较大差异,说明蒸散组分受多种因子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蒸散组分 时间尺度 环境因子 Mantel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位素技术的蒸散组分区分采样方案优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蔡越 邢万秋 +2 位作者 王卫光 吴宇桐 陈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8076-8086,共11页
采集2021年生长季和非生长季新安江源区常绿针叶林土壤-植物-大气多源水样进行氢氧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不同来源水分同位素组成(δ^(18)O和δ^(2)H)的差异及变化特征,评估不同季节多水源采样方案(植物不同部位、土壤不同深度)对蒸散发... 采集2021年生长季和非生长季新安江源区常绿针叶林土壤-植物-大气多源水样进行氢氧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不同来源水分同位素组成(δ^(18)O和δ^(2)H)的差异及变化特征,评估不同季节多水源采样方案(植物不同部位、土壤不同深度)对蒸散发组分区分的影响程度,进而优化我国南方湿润区森林生态系统蒸散组分区分的氢氧稳定同位素采样方案。结果显示:多源水δ^(18)O和δ^(2)H在土壤-植物的水分传输过程中逐渐富集,非生长季较生长季更为富集。植物各部位水分的动力学分馏强度随着同位素不断富集而逐渐增大。河道水与山泉水同位素组成分布较为接近,大气水汽相较于其他水源明显最为贫化。土壤水同位素组成垂向分布主要呈现三种不同的规律: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浅层土壤水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大于深层土壤水,拐点位于50—90 cm。由植物各部位与土壤的水同位素组成分布特征及其差异可知符合同位素稳态假设的杉木最佳取样部位为韧皮部。比较基于不同深度土壤蒸发水汽同位素组成δ_E计算得出的T/ET(蒸腾与蒸散发比率),发现生长季T/ET整体变化量为13.46%,低于非生长季21.42%。即土壤取样深度的变化在相对干冷条件下对T/ET的影响较大,推断出适宜杉木林的土壤取样深度约为20—30 cm。研究成果可为湿润区半湿润区蒸散发组分区分同位素采样方案设计、蒸散发估算模型构建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生态系统蒸散发组分分割、植物蒸腾水分溯源研究奠定有效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 蒸散组分区分 针叶林 土壤水 新安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S数据湿地组分蒸散遥感模型(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梁文广 赵英时 +1 位作者 周霞 刘茜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4-372,共9页
针对鄱阳湖地区湿度大且地表复杂多变的特点,从地表能量平衡出发,简化了陆-气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通过分析影响湿地蒸散的关键因子,建立了基于组分净辐射、组分土壤热通量、组分温度的湿地组分蒸散遥感模型.利用MODIS数据对鄱阳湖湿地... 针对鄱阳湖地区湿度大且地表复杂多变的特点,从地表能量平衡出发,简化了陆-气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通过分析影响湿地蒸散的关键因子,建立了基于组分净辐射、组分土壤热通量、组分温度的湿地组分蒸散遥感模型.利用MODIS数据对鄱阳湖湿地的蒸散进行试验,根据TM分类图像得到了基于MODIS数据的1km各地类组分比率图像;在计算组分净辐射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地表组分间对净辐射的作用差异,用组分比率、组分温度和组分反照率得到了各组分净辐射;在此基础上,得到了鄱阳湖湿地蒸散的分布.通过用余项法、实测数据和历史资料对新模型反演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比较客观地反映鄱阳湖湿地蒸散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蒸散 鄱阳湖湿地 MODIS数据 遥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H模型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蒸散发及其组分变化分析
5
作者 梅静 孙美平 李霖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40-1751,共12页
基于Shuttleworth-Wallace Hu(SWH)双源蒸散模型对青藏高原那曲、纳木错、藏东南站蒸散发进行估算,在结果验证良好基础上,对青藏高原蒸散发变化特征及各站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WH模型在青藏高原3个草甸站适用性良好;年蒸... 基于Shuttleworth-Wallace Hu(SWH)双源蒸散模型对青藏高原那曲、纳木错、藏东南站蒸散发进行估算,在结果验证良好基础上,对青藏高原蒸散发变化特征及各站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WH模型在青藏高原3个草甸站适用性良好;年蒸散发介于388~732 mm之间,年内分布呈先增大后减小特征;3站蒸散发组分差异较大,那曲站和纳木错站土壤蒸发对蒸散总量的贡献分别为53%和56%,藏东南站蒸散发则几乎全部由植被蒸腾贡献,占比高达95%;植被叶面积指数为3站蒸散发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饱和水汽压差对藏东南站蒸散发影响也较大。研究结果可对青藏高原蒸散发及其组分时空格局与水循环过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蒸散组分 SWH模型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