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iestley-Taylor模型参数修正及在蒸散发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菲菲 饶良懿 +2 位作者 吕琨珑 李会杰 宋丹丹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8-754,共7页
准确估算和模拟植被蒸散可为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合理配置水资源,及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Priestley-Taylor模型因其所需参数较少而在蒸发散估算中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该模型的计算方法和发展情况,总结分析了Priestley-T... 准确估算和模拟植被蒸散可为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合理配置水资源,及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Priestley-Taylor模型因其所需参数较少而在蒸发散估算中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该模型的计算方法和发展情况,总结分析了Priestley-Taylor模型参数α的各种修正方法及适用条件,简要介绍了其在农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蒸散估算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指出了该模型今后的应用和发展方向,以期为Priestley-Taylor模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Priestley-Taylor模型 蒸散发估算 α系数修正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基于能量的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在海河流域的适用性 被引量:3
2
作者 赵玲玲 夏军 +1 位作者 许崇育 陈燕乔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潜在蒸散发是一个综合性气候因子,是流域水文循环模拟的主要输出量。针对现存潜在蒸散发量估算方法的适用性分析不够全面的问题,基于海河流域45个国家气象台站1960-2010年日气象数据序列,以Penman-Monteith方法估算量和蒸发皿蒸发量为基... 潜在蒸散发是一个综合性气候因子,是流域水文循环模拟的主要输出量。针对现存潜在蒸散发量估算方法的适用性分析不够全面的问题,基于海河流域45个国家气象台站1960-2010年日气象数据序列,以Penman-Monteith方法估算量和蒸发皿蒸发量为基准,从潜在蒸散发估算量与蒸发皿蒸发量的相关性、年均值空间变化特征、年内四季空间变化特征和年际变化趋势四个方面,探讨了六种基于能量的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Penman-Monteith方法在整个流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六种基于能量方法中,Doorenbos-Pruitt方法、Makkink方法、Hargreaves方法估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 基于能量的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 Penman-Monteith方法 适用性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流流域实际蒸散发变化趋势及多源蒸散产品评估
3
作者 魏玲娜 孙小淞 +4 位作者 董建志 高满 潘继旺 单顾天 刘松岩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96,共14页
实际蒸散发的变化会影响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和生态系统健康,准确估算实际蒸散发并掌握其变化趋势,不仅是陆地水循环研究长期面临的挑战,也是应对全球变化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针对中国八大外流流域,利用72个水文站点观测数据,借助4种主流... 实际蒸散发的变化会影响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和生态系统健康,准确估算实际蒸散发并掌握其变化趋势,不仅是陆地水循环研究长期面临的挑战,也是应对全球变化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针对中国八大外流流域,利用72个水文站点观测数据,借助4种主流降水数据集,基于GRACE卫星的陆地水储量变化数据和水量平衡法计算流域实际蒸散发,评估了包括GLDAS_NOAH、GLDAS_CLSM、GLDAS_VIC、ERA5、MERRA2、GLEAM、PML_V2和FLUXCOM在内的8种主流的蒸散发估算产品在中国八大外流流域内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八大流域2003—2020年的年均实际蒸散发量在415.1~1 001.4 mm之间,平均值为626.6 mm,由西北至东南递增,不确定性较小,平均值为46.7 mm;蒸散发产品表现地区差异显著,北方流域优于南方;八大流域整体最佳的陆面模式产品为GLDAS_NOAH、再分析产品为ERA5、遥感微气象产品为GLEAM,推荐的产品松花江为MERRA2、辽河和淮河为GLDAS_CLSM、海河为GLDAS_NOAH、黄河为ERA5、长江及东南诸河和珠江为GLEAM;2003—2020年的年均实际蒸散发量以5.8 mm/a速度增加,松辽、海河北部、东南诸河、珠江西部和长江上游上升趋势显著,陆面模式的选择对产品的蒸散发变化趋势结果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散发 变化趋势 遥感蒸散发估算产品 GRACE 中国外流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内蒙古察汗淖尔流域作物生育期实际蒸散发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文发 苏涛 +3 位作者 雷波 王蕾 孙浩然 许越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共6页
探究区域作物生育期实际蒸散发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区域节水潜力评价提供依据。研究结合多源数据(种植结构、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等)和遥感陆面蒸散反演方法,得到作物实际蒸散发(ET),并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特点结合气象资料估算... 探究区域作物生育期实际蒸散发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区域节水潜力评价提供依据。研究结合多源数据(种植结构、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等)和遥感陆面蒸散反演方法,得到作物实际蒸散发(ET),并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特点结合气象资料估算遥感数据缺失时期的ET。(1)基于遥感数据和SEBAL模型能够准确反演流域空间尺度的日蒸散发量,其生育初期和中期平均误差分别为11.49%和6.22%。5-7月,日蒸散发逐渐增大,且在7月达到峰值,8-10月日蒸散发逐渐降低,9-10月降低趋势较大;(2)不同作物之间,生育期ET差异明显,甜菜>土豆>玉米>小麦,分别为619.72 mm、558.67 mm、492.51 mm、456.58 mm。作物生育期ET变化范围分别在476.02~795.73 mm、405.41~684.84 mm、345.11~683.35 mm和313.34~604.62 mm之间;(3)同种作物因灌溉制度不同,其作物生育期ET在空间上表现出差异性。受流域南北降雨不均影响,4种主要作物生育期ET呈现明显的由南向北递减趋势。北部湖泊附近的小麦,因土壤含水量较高,其生育期ET高于周边其他区域。针对内蒙古察汗淖尔流域内作物生育期ET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部分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等特点,调整流域内种植结构及灌溉制度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8 散发反演 种植结构 SEBAL 实际蒸散发估算 作物系数曲线 察汗淖尔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