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蒸发过强型干眼诱发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林惠玉 李兵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84-687,共4页
干眼主要分为水样液缺乏型干眼和蒸发过强型干眼。蒸发过强型干眼是在泪液分泌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由各种因素导致暴露的眼球表面泪液过量损失引起的。诱发此类干眼的因素包括泪膜脂质层异常、瞬目频率降低、配戴角膜接触镜、眼表障碍及... 干眼主要分为水样液缺乏型干眼和蒸发过强型干眼。蒸发过强型干眼是在泪液分泌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由各种因素导致暴露的眼球表面泪液过量损失引起的。诱发此类干眼的因素包括泪膜脂质层异常、瞬目频率降低、配戴角膜接触镜、眼表障碍及眼表疾病、环境因素等。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蒸发过强型干眼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发病年龄年轻化,而临床上蒸发过强型干眼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就其主要诱发因素及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过强型干眼 雄性激素 瞬目频率 角膜接触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温度与蒸发过强型干眼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沈慧妍 张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3-205,208,共4页
目的探究影响角膜温度(TOC)的因素,分析TOC与蒸发过强型干眼的关系。方法对泪液分泌量正常的257例(405只眼)行干眼检查,按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再随机分入4个不同的环境条件组。测量瞬目后即刻的TOC、前额中部体表温度(TBS)和中央角... 目的探究影响角膜温度(TOC)的因素,分析TOC与蒸发过强型干眼的关系。方法对泪液分泌量正常的257例(405只眼)行干眼检查,按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再随机分入4个不同的环境条件组。测量瞬目后即刻的TOC、前额中部体表温度(TBS)和中央角膜厚度(CCT)。分析TOC的影响因素以及阳性组和阴性组的TOC差异。结果TOC与TBS、环境温度(T)和相对湿度(RH)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9、0.75和0.60,P<0.05),与CCT呈负相关(r=-0.62,P<0.05)。TBS、T、CCT和RH都是TOC的影响因素(F=537.46,P<0.01)。各种环境条件下阳性组与阴性组TO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S、T、CCT和RH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TOC产生影响。蒸发过强型干眼者TOC高于非干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温度 蒸发过强型干眼 相对湿度 中央角膜厚度 体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角膜地形图仪观察泪膜稳定性及其与眼表角膜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沈婷 张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86-1089,共4页
目的探讨眼表角膜温度与泪膜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泪液分泌试验(Sch irm erⅠ)结果>10 mm/5 m in的94例患者,根据干眼症状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结果分为干眼组(n=48)和非干眼组(n=46)。新型角膜地形图仪拍摄泪膜分布图像,红外... 目的探讨眼表角膜温度与泪膜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泪液分泌试验(Sch irm erⅠ)结果>10 mm/5 m in的94例患者,根据干眼症状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结果分为干眼组(n=48)和非干眼组(n=46)。新型角膜地形图仪拍摄泪膜分布图像,红外线温度计测量眼表角膜温度,分析泪膜稳定性与BUT和眼表角膜温度的关系。结果干眼组泪膜稳定性分级显著高于非干眼组(P<0.01)。泪膜稳定性分级与BUT呈显著负相关(r=-0.752,P=0.00)。根据泪膜稳定性分级,0级、Ⅰ级、Ⅱ级和Ⅲ级患者的平均眼表角膜温度分别为(32.386±0.826 2)℃、(34.084±1.373 3)℃、(34.980±1.331 5)℃和(35.709±0.744 9)℃,各级患者眼表角膜温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新型角膜地形图仪可反映泪膜的稳定性。眼表角膜温度升高,泪膜稳定性减弱,可能是造成蒸发过强型干眼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角膜温度 泪膜稳定性 角膜地形图仪 蒸发过强型干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6例眼科门诊患者睑板腺缺失程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帆 马怡娴 赵江月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5-426,共2页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患者睑板腺缺失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门诊患者386例(772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性别记录,并按年龄分为三组,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的红外睑板腺...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患者睑板腺缺失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门诊患者386例(772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性别记录,并按年龄分为三组,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的红外睑板腺照相功能拍摄记录上睑睑板腺形态,用ImageJ软件描绘并计算睑板腺缺失面积并评分。结果睑板腺缺失构成比如下:评分为0分的构成比为16.64%;评分为1分的构成比为45.60%;评分2分的构成比为19.82%;评分3分的构成比为17.75%。女性睑板腺缺失程度高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P<0.05)。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51,P<0.01)。年龄与睑板腺缺失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495,P<0.01)。结论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大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睑板腺缺失,女性睑板腺缺失程度高于男性,随年龄增加睑板腺缺失程度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功能障碍 蒸发过强型干眼 睑板腺缺失 构成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帆 曾庆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96-1000,共5页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常见的眼表疾病,是干眼最主要的病因。本文主要就近5 a国内外关于MGD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患者教育4个方面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MGD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睑板腺功能障碍 蒸发过强型干眼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