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蒸发表面温度的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宋款 张磊 孟庆林 《南方建筑》 2014年第5期120-122,共3页
本文在一维导热微分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蒸发过程的热平衡方程组,并采用了使用外表面总换热系数的简化模型与蒸发潜热模型两种不同的方法对蒸发表面温度进行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热湿气候风洞实验室所得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 本文在一维导热微分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蒸发过程的热平衡方程组,并采用了使用外表面总换热系数的简化模型与蒸发潜热模型两种不同的方法对蒸发表面温度进行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热湿气候风洞实验室所得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模型均能很好的与实测结果趋势一致,没有延迟现象。当采用外表面总换热系数的简化模型时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很接近,最大相对误差为3.4%。而采用蒸发潜热模型则差别较大,最大相对误差达到1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表面 表面总换热系数 蒸发潜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辅助无规填料表面蒸发装置浓缩热敏料液性能研究
2
作者 马莹禄 陈东 +3 位作者 胡胜威 王硕 张会娟 谢继红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03,164,共5页
目的:设计一种低能耗、可在常压下低温浓缩热敏料液的表面蒸发浓缩装置。方法:建立装置的基本方程,分析体积蒸发通量和节能倍率随料液流量、料液温度、吹扫气流量、吹扫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制作试验台并通过试验得出一组最佳性能参数。结... 目的:设计一种低能耗、可在常压下低温浓缩热敏料液的表面蒸发浓缩装置。方法:建立装置的基本方程,分析体积蒸发通量和节能倍率随料液流量、料液温度、吹扫气流量、吹扫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制作试验台并通过试验得出一组最佳性能参数。结果:当料液流量为0.02 kg/s时,装置具有最高的节能倍率和较高的体积蒸发通量;当料液温度从30℃增加到50℃时,体积蒸发通量增加了224.68%,但节能倍率降低了12.42%;当吹扫气流量从0.004 kg/s增加到0.006 kg/s时,体积蒸发通量增加了23.45%,但节能倍率降低了7.74%;当吹扫气温度从10℃增加到30℃时,体积蒸发通量减少了22.92%,但节能倍率升高了37.49%;以糖度为15°Brix的橙汁进行测试,当料液温度为38℃、吹扫气温度为26℃时,装置的体积蒸发通量可达219 kg/(m 3·h),节能倍率可达3.3。结论:热泵辅助无规填料表面蒸发装置浓缩热敏料液时具有常压下低温浓缩、能耗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料液 橙汁 浓缩 无规填料 表面蒸发 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表面蒸发速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耿江涛 李相一 +2 位作者 邢广磊 孙公权 衣宝廉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0-472,共3页
对非自然界环境条件[即温度20~90℃、湿度30%~95%(RH)、压力1×105~4×105Pa及空气流速1~10m/s]下水的表面蒸发速率进行了实验研究。经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处理,得到了水的表面蒸发速率与诸条件间的经验关系式,在实验范围内... 对非自然界环境条件[即温度20~90℃、湿度30%~95%(RH)、压力1×105~4×105Pa及空气流速1~10m/s]下水的表面蒸发速率进行了实验研究。经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处理,得到了水的表面蒸发速率与诸条件间的经验关系式,在实验范围内其复相关系数达0.99。此经验式的适用范围涵盖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运行条件,故可将其用于燃料电池内部水的动态平衡计算及基于表面蒸发机理的增湿器的设计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蒸发速率 经验关系式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蒸发空冷器的腐蚀及防护措施 被引量:11
4
作者 任世科 刘雪梅 党兴鹏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5-47,51,共4页
通过对表面蒸发空冷系统腐蚀研究,研制出一种能抑制表面蒸发空冷器腐蚀的专用缓蚀阻垢剂,工业试验应用效果较好,建议在同类设备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表面蒸发空冷器 专用缓蚀阻垢剂 防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混凝土塑性阶段表面蒸发速率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倩倩 魏亚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8-132,共5页
试验研究了高温低湿环境下新浇筑水泥混凝土在塑性阶段的表面蒸发速率;在自由水蒸发速率模型基础上,通过对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相对于自由水蒸发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数值分析,得到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公式.该公式可以较为准确地对一定环境条... 试验研究了高温低湿环境下新浇筑水泥混凝土在塑性阶段的表面蒸发速率;在自由水蒸发速率模型基础上,通过对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相对于自由水蒸发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数值分析,得到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公式.该公式可以较为准确地对一定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混凝土表面被泌水覆盖时,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等于自由水蒸发速率;泌水被逐渐蒸发的过程中,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与自由水蒸发速率之比值随时间的增加以一定规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 塑性阶段 表面蒸发速率 自由水蒸发速率 泌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34a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传热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剑波 金传旻 +1 位作者 徐皓 陆明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介绍了国外空调冷冻设备中采用的一种新型商用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传热管 ,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对使用R134a环保制冷工质 ,在低热流密度的条件下 ,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传热管具有十分优异的强化效果。在实验的换热工况下 ,保持进... 介绍了国外空调冷冻设备中采用的一种新型商用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传热管 ,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对使用R134a环保制冷工质 ,在低热流密度的条件下 ,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传热管具有十分优异的强化效果。在实验的换热工况下 ,保持进口水温不变而改变管内水流速 ,这种强化管的总换热性能是普通低翅蒸发强化管的 2 .2到 2 .6倍 ,管外换热系数是普通低翅蒸发强化管的 1.3~ 1.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传热管 换热系数 制冷空调 沸腾换热 制冷工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型强化管外蒸发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姜岗 马虎根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469,共5页
介绍了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管,并对氟利昂制冷工质R22在该管外的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通过对4根不同管型的蒸发强化管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管型参数对管外换热系数的影响.得出结论:4根强化管的总传热系数随流速变化的趋势有所不同... 介绍了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管,并对氟利昂制冷工质R22在该管外的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通过对4根不同管型的蒸发强化管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管型参数对管外换热系数的影响.得出结论:4根强化管的总传热系数随流速变化的趋势有所不同;1#管和3#管的总传热系数在实验流速范围内相差不大;4#管的总传热系数随流速的变化曲线最为平坦;2#管是4根管子中总传热系数随流速变化最大的一根管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管 多孔结构 换热性能 实验研究 热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炉渣淬火后含渣水的表面蒸发
8
作者 何川 王延军 龙天渝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5-39,共5页
对水冷式除渣系统中含渣水表面蒸发速率进行实验,探讨了含渣水表面蒸发速率的影响因素,得到了1个大气压下风速为0.5m/s时,含渣水表面蒸发速率与表面温度(30~75℃)和相对湿度(40%~90%)之间的实验关联式。实验测量了按不同比例稀释的含... 对水冷式除渣系统中含渣水表面蒸发速率进行实验,探讨了含渣水表面蒸发速率的影响因素,得到了1个大气压下风速为0.5m/s时,含渣水表面蒸发速率与表面温度(30~75℃)和相对湿度(40%~90%)之间的实验关联式。实验测量了按不同比例稀释的含渣水表面蒸发速率,并与纯水表面蒸发速率的实验结果对比,发现实验范围内水温高于50℃时纯水表面蒸发速率约为含渣水表面蒸发速率的1.1~1.2倍,水温低于50℃时倍数略高,而一定范围内浓度的改变对含渣水表面蒸发速率的影响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渣水 表面蒸发速率 实验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表面蒸发式溶液除湿解析模型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彭冬根 程小松 +1 位作者 邹凯凯 马晓凡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47,共6页
通过采用对数势差法对外表面蒸发式除湿装置建立传质传热数学模型,其中分别建立外表面蒸发冷却模型与溶液除湿模型并进行耦合。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各种参数变化下模型的理论除湿量。分析了各参数变化对除湿量的影响趋势,得到当空气质量流... 通过采用对数势差法对外表面蒸发式除湿装置建立传质传热数学模型,其中分别建立外表面蒸发冷却模型与溶液除湿模型并进行耦合。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各种参数变化下模型的理论除湿量。分析了各参数变化对除湿量的影响趋势,得到当空气质量流量为0.02 kg/s时,入口空气含湿量每增加1 g/kg,除湿量增加0.008 1 g/s;当迎风面空气流速为2 kg/(m^2·s)时,高翅片型外表面蒸发式除湿装置的除湿量比非蒸发型的提高9.0%,这些结果为后续溶液除湿装置的结构设计和性能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数势差 表面蒸发 溶液除湿 数学模型 除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蒸发式空冷器在轻烃回收装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武耀祖 尚玉明 王社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1-113,共3页
鄯善 30× 10 4m3 /d轻烃回收装置是由加拿大THERMODESIGNENGINEERING公司设计制造的一套装置 ,也是吐哈油田建设的第一套轻烃回收装置。 1992年建成投运以来 ,原始设计制冷系统 (丙烷冷凝的干式空冷器 )不能适应鄯善夏季的气候条... 鄯善 30× 10 4m3 /d轻烃回收装置是由加拿大THERMODESIGNENGINEERING公司设计制造的一套装置 ,也是吐哈油田建设的第一套轻烃回收装置。 1992年建成投运以来 ,原始设计制冷系统 (丙烷冷凝的干式空冷器 )不能适应鄯善夏季的气候条件 ,冷却能力达不到工艺要求。为了彻底改变上述状况 ,用一台表面蒸发式空冷器代替原来的干式空冷器 ,拆除原有的列管式换热器和凉水塔等水循环系统 ,进行了丙烷后冷工艺流程改造。运行证明 ,在夏季时 ,改进后的轻烃回收装置的制冷系统一直满负荷运行 ,而且制冷系统满负荷运行时的丙烷冷凝温度要低于制冷系统要求的最高的冷凝温度。可见表面蒸发式空冷器在高温干旱炎热地区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 ,由此证明表面蒸发式空冷器是一种结构紧凑、操作灵活、冷却效果好、节能、适应性强 (受环境温度影响小 )的冷却冷凝设备 ,可广泛用于对温度不太高介质的冷凝冷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蒸发式空冷器 轻烃回收装置 应用 制冷系统 鄯善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辐射加热下NaCl水溶液液滴蒸发过程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周文博 殷姜维 +3 位作者 张丹 杨越 于佳豪 赵冰超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5-94,共10页
为利用太阳能实现含盐废水的高效、低成本的深度脱盐,设计搭建了热辐射加热单液滴实验系统,以NaCl水溶液为工质,针对热辐射加热下单液滴蒸发过程开展了实验研究。采用波长为1450、1930 nm的激光器为热辐射源,功率密度为(1.4~2.1)×1... 为利用太阳能实现含盐废水的高效、低成本的深度脱盐,设计搭建了热辐射加热单液滴实验系统,以NaCl水溶液为工质,针对热辐射加热下单液滴蒸发过程开展了实验研究。采用波长为1450、1930 nm的激光器为热辐射源,功率密度为(1.4~2.1)×10^(5)W·m^(-2);液滴初始质量分数为0.13~0.26、初始体积为1.0~5.0μl。结果表明:(1)NaCl水溶液液滴蒸发过程可分为升温、析晶、热胀和降温四个阶段,其中析晶和热胀段是液滴蒸发的主要阶段;(2)提高外部辐射功率或采用大吸收系数波段可同时缩短升温、析晶及热胀段时长,提高表面平均蒸发速率;(3)提高液滴初始质量分数或初始体积可同时提高析晶温度、热胀段最高温度及表面平均蒸发速率,析晶段时长随初始质量分数的增大而缩短,但与液滴初始体积无关;(4)本文研究范围内NaCl水溶液液滴表面平均蒸发速率介于(0.7~7.4)×10^(-8)kg·s^(-1)之间,液滴温度依然是影响表面平均蒸发速率的主要因素。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热辐射加热下NaCl水溶液液滴表面平均蒸发速率的实验关联式,其计算值与实验值的主体误差在±20%之内。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热辐射驱动下含盐废水深度脱盐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水液滴 辐射 吸收 蒸发 析晶 表面蒸发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度变化规律的胡萝卜热风干燥相对湿度调控
12
作者 巨浩羽 梁超 +2 位作者 张卫鹏 沈刚 肖红伟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09,共10页
为优化调控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以提高果蔬恒温热风干燥的干燥效率和品质,该研究提出了基于RH变化规律的调控方式。在干燥前期,物料蒸发出的水分使得RH上升,当检测到RH趋于稳定时转入干燥中期。在干燥中期,当RH呈下降趋势时... 为优化调控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以提高果蔬恒温热风干燥的干燥效率和品质,该研究提出了基于RH变化规律的调控方式。在干燥前期,物料蒸发出的水分使得RH上升,当检测到RH趋于稳定时转入干燥中期。在干燥中期,当RH呈下降趋势时,关闭排湿升高RH,以降低表面水分蒸发量(E)并提高内部水分迁移量(D);当RH呈上升趋势时,开启排湿降低RH以提高E值。若关闭排湿后,表面蒸发的水分不足以使RH升高,或物料温度趋近于干燥介质的温度时,干燥转入干燥后期。在干燥后期开启排湿降低RH以增大E值,当RH变化速率小于1%/min时,达到干燥终点。干燥温度60℃,风速3.0 m/s的胡萝卜干燥试验结果表明,第0~8 min为干燥前期,在第9 min时RH变化速率小于0.5%,进入干燥中期。第9~143 min为干燥中期,此阶段内RH呈现下降趋势的时间逐渐缩短,而呈现上升趋势的时间逐渐延长。在第137~143 min内,RH不再呈现上升趋势,转入干燥后期。143 min以后为干燥后期,第370 min时RH变化速率小于1%/min,干燥过程结束。该RH控制方式提高了D值降低了E值,使得D和E值在0.2~2.3 h内维持基本相等,相应的物料温度呈现阶梯上升的变化趋势。在0~0.2 h内,表明水分累积量(Q)迅速上升,物料被一层水膜包裹,不会产生明显的结壳现象;在0.2~2.3 h内,Q值在零点处上下波动,共产生3个零点,干燥速率逐渐降低,迁移至表面的水分即刻在表面蒸发,未产生积累,延缓结壳发生时机且脱除了大量水分;在2.3 h以后,Q逐渐小于0,物料表面产生明显结壳现象并逐渐增厚。自动控湿干燥条件下干燥时间为6.1 h,复水比和收缩率分别为(4.41±0.02)g/g、(27.32±1.51)%,相对于恒定20%RH时干燥时间缩短了24.6%,保留了较多的水分迁移孔道。基于RH变化规律的RH调控方式提高了干燥效率和品质,为果蔬热风干燥过程中如何调控RH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湿度控制 果蔬 内部水分迁移 表面水分蒸发 水分累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湿度对胡萝卜热风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和蒸发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巨浩羽 邹燕子 +3 位作者 肖红伟 张卫鹏 于贤龙 高振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2-240,共9页
为揭示相对湿度对胡萝卜热风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迁移和表面水分蒸发的影响,以及物料表面结壳的成因,该研究在干燥温度60℃、风速3.0 m/s时,研究了恒定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20%、30%、40%和50%)、第一阶RH 50%保持不同时间(10... 为揭示相对湿度对胡萝卜热风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迁移和表面水分蒸发的影响,以及物料表面结壳的成因,该研究在干燥温度60℃、风速3.0 m/s时,研究了恒定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20%、30%、40%和50%)、第一阶RH 50%保持不同时间(10、30、60和90 min)而后降为20%,以及基于物料温度自动控制相对湿度干燥条件下的内部水分迁移量(D)、表面水分蒸发量(E)、表面水分累积量(Q)、物料微观结构和复水率。结果表明,恒定RH干燥条件下,D随干燥时间逐渐增大而后趋于稳定,E随干燥时间逐渐增大而后降低。RH越高,物料升温速率越快,D越大;RH越低,E越大。RH为20%、30%和40%时,Q=0的时间分别为1.11、1.36和1.70h,并在此时刻之后物料表面出现明显结壳现象,且RH越大,出现结壳时机越晚;RH为50%时未出现Q<0,可能未出现明显的结壳现象。Q>0时,干燥速率与Q值变化趋势一致;Q<0时,对应干燥速率减小。RH为50%保持30 min后降为20%时,Q=0的时间为1.39 h,相对于RH 20%的干燥条件能够提高物料温度和内部水分迁移速率,延迟结壳发生的时机,干燥时间缩短了18.5%。自动控湿干燥条件下,Q在0~0.25 h内迅速增大,对应干燥速率迅速升高。在0.25~0.50 h内逐渐下降,在0.78~2.00 h内,Q值共出现3个零点,且在Q=0处上下波动。此RH调控方式使得内部迁移至表面的水分会及时蒸发,并未在表面产生积累,对应物料温度呈现出阶梯上升的变化趋势,延缓了结壳出现时间,保留了较多的水分迁移孔道,干燥时间最短,为6.1 h,复水比最高为(4.39±0.07)g/g,收缩率最低为28.55%±1.71%,为最优的阶段降湿干燥方式。研究结果对于分析水分的内部迁移和表面蒸发过程,表面结壳的成因及优化调控相对湿度控制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相对湿度 内部水分迁移 表面水分蒸发 水分累积量 结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竖板上降落液膜破裂特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尧润 刘振义 +2 位作者 卢晓江 席华 宋继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85-491,共7页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表面蒸发条件下沿异形竖板的降落液膜破裂特性作了简化理论分析,得出了液膜暂时破裂临界状态与永久破裂临界状态的准数关系式,以预测液膜破裂条件.
关键词 异形竖板 降落液膜 蒸发 表面蒸发 液膜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水库兴建后库周地区辐射平衡与地面径流变化之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洪松 葛磊 +1 位作者 吴胜军 李晓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28-431,共4页
从地球表面水量平衡、热量平衡两个基本方程出发,通过对其中一系列变量在三峡建库前后变化的分析,推导库周地区辐射平衡Rg、蒸发量E、年径流量f 等重要水热因素将会发生的变化,从而可对整个库区环境的演变窥豹一斑。
关键词 长江三峡 辐射平衡 表面蒸发 地面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状果蔬在压差预冷过程中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志勇 苗玉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79-1280,1283,共3页
将表面蒸发、呼吸热作为内热源加入到传热模型之中,以建立球状果蔬压差预冷过程的数学模型,并且简化边界条件,进而提出一种计算预冷所需时间的简便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箱体内果蔬平均温度的变化。
关键词 球状果蔬 压差预冷 内热源 表面蒸发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碳钢复合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聪 王学生 +2 位作者 陈琴珠 甘浩芳 姚兴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48,共4页
复合管中附着的铝层以及铝层和碳钢层之间的间隙增加了整个传热过程中的热阻,使得复合管的传热效果有所下降,从而降低了表面蒸发器的使用效率。研究了铝-碳钢复合管中附着的铝层对换热管传热效果的影响程度,在并联的2个套管式换热器上... 复合管中附着的铝层以及铝层和碳钢层之间的间隙增加了整个传热过程中的热阻,使得复合管的传热效果有所下降,从而降低了表面蒸发器的使用效率。研究了铝-碳钢复合管中附着的铝层对换热管传热效果的影响程度,在并联的2个套管式换热器上分别对铝-碳钢复合管和普通碳钢管的传热性能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铝-碳钢复合管的总传热系数比普通碳钢管平均低7.8%,该误差符合工业应用条件,可为在表面蒸发器中使用铝-碳钢复合管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碳钢复合管 传热性能 表面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塔采用热泵工艺与常规精馏工艺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阁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02-104,共3页
介绍了气体分馏装置不同精馏工艺过程,比较了丙烯塔采用热泵工艺与常规精馏工艺的效果,并总结了生产运行中的实际经验。
关键词 热泵 压缩机 铝多孔表面管冷凝-蒸发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10^4 t常减压装置节能降耗技改新技术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强龙 杨鸣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6-309,共4页
阐述了四川南充炼油化工总厂100×104 t常减压装置,通过水热媒、高速电脱盐、CTST塔盘、表面蒸发器、波纹管换热器、高温红外液乳料等节能降耗新技术应用,装置综合能耗明显下降,能耗同国内常减压装置比较,达到中上水平。
关键词 节能降耗 水热媒 高速电脱盐 CTST塔盘 表面蒸发 波纹管换热器 高温红外液乳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ming technology of boiling structure on evaporation surface of phase-change heat sink for high-power light emitting diode 被引量:1
20
作者 向建化 叶邦彦 +2 位作者 汤勇 周伟 胡志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544-548,共5页
Boiling structures on evaporation surface of red copper sheet with a diameter (D) of 10 mm and a wall thickness (h) of 1 mm were processed by the ploughing-extrusion (P-E) processing method, which is one part of... Boiling structures on evaporation surface of red copper sheet with a diameter (D) of 10 mm and a wall thickness (h) of 1 mm were processed by the ploughing-extrusion (P-E) processing method, which is one part of the phase-change heat sink for high power (HP)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wo different structures of rectangular- and triangular-shaped micro-grooves are formed in P-E process. When P-E depth (ap), interval of helical grooves (dp) and rotation speed (n) are 0.12 ram, 0.2 mm and 100 r/min, respectively, the boiling structures of triangular-shaped grooves with the fin height of 0.15 mm that has good evaporation performance are obtained. The shapes of the boiling structures are restricted by dp and ap, and dp is determined by n and amount of feed (f). The ploughing speed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groove structure in P-E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change heat sink boiling structure high power light emitting diode ploughing-extru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