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蒸发气体再冷凝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34
1
作者 杨志国 李亚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876-2881,共6页
针对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的蒸发气体(BOG)再冷凝工艺系统能耗偏高的问题,对现有BOG再冷凝系统进行了工艺流程优化。通过对BOG压缩机入口温度、BOG压比及物料比等影响BOG再冷凝工艺能耗的主要运行参数的分析,提出了利用高压LNG预冷增... 针对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的蒸发气体(BOG)再冷凝工艺系统能耗偏高的问题,对现有BOG再冷凝系统进行了工艺流程优化。通过对BOG压缩机入口温度、BOG压比及物料比等影响BOG再冷凝工艺能耗的主要运行参数的分析,提出了利用高压LNG预冷增压后的BOG,降低BOG压缩机压比的工艺流程。优化后的BOG再冷凝工艺较原工艺可节约BOG压缩机能量消耗32.5%,且优化后的流程改善了LNG下游管网输气峰、谷负荷波动时的操作弹性,有较好的调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蒸发气体 再冷凝 工艺优化 压缩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接收站蒸发气体处理工艺 被引量:52
2
作者 金光 李亚军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6,共6页
介绍了目前LNG接收站蒸发气体BOG的处理方式,并针对现有工艺存在系统功耗大及天然气管网负荷波动时操作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BOG预冷的再冷凝工艺流程。与现有工艺比较,BOG预冷工艺在LNG外输量较少时能完全液化BOG,避免外排烧掉的能... 介绍了目前LNG接收站蒸发气体BOG的处理方式,并针对现有工艺存在系统功耗大及天然气管网负荷波动时操作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BOG预冷的再冷凝工艺流程。与现有工艺比较,BOG预冷工艺在LNG外输量较少时能完全液化BOG,避免外排烧掉的能源浪费,且系统在正常输气负荷能实现低压操作,降低BOG压缩机功耗,改善LNG下游管网输气峰、谷负荷波动时的操作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接收站 蒸发气体 再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蒸发气体再冷凝工艺控制系统优化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亚军 陈行水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49,共6页
针对某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蒸发气体(BOG)再液化系统所存在的系统功耗大、下游用气负荷波动过大时工艺操作困难等问题,对再冷凝器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通过旁路LNG和冷凝LNG流量分别控制再冷凝器液位和压力,使得优化后的再冷凝器控制... 针对某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蒸发气体(BOG)再液化系统所存在的系统功耗大、下游用气负荷波动过大时工艺操作困难等问题,对再冷凝器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通过旁路LNG和冷凝LNG流量分别控制再冷凝器液位和压力,使得优化后的再冷凝器控制系统更加简单。工程实践表明:优化后控制系统有利于BOG再冷凝器液位稳定,BOG压缩机功耗降低了24%,总功耗节省84 kW,对下游用气负荷波动的适应性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蒸发气体 BOG再液化 再冷凝器 系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性气体蒸发—冷凝法制备尺寸可控的纯稀土纳米粉末 被引量:3
4
作者 卢年端 宋晓艳 +4 位作者 张久兴 李尔东 岳明 曾宏 闫相全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4-429,共6页
利用惰性气体蒸发—冷凝法制备了系列纯稀土金属的纳米粉末颗粒。通过分析稀土金属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特征,指出了适合用惰性气体蒸发—冷凝法制备纳米粉末的稀土金属的种类。以Sm、Nd、Gd纯稀土金属为例,用透射电镜观测了稀土金属纳... 利用惰性气体蒸发—冷凝法制备了系列纯稀土金属的纳米粉末颗粒。通过分析稀土金属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特征,指出了适合用惰性气体蒸发—冷凝法制备纳米粉末的稀土金属的种类。以Sm、Nd、Gd纯稀土金属为例,用透射电镜观测了稀土金属纳米颗粒的形貌及晶体结构,并测算了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性气体蒸发-冷凝法 稀土金属 纳米颗粒 蒸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体旁通蒸发技术的变频房间空调器APF提升研究
5
作者 张浩 侯泽飞 +4 位作者 李杏党 樊超超 晏刚 褚雯霄 王秋旺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34,共7页
对于空调器用翅片管换热器,制冷剂在蒸发/冷凝两种工况下的制冷剂侧压降特性差异较大,导致换热器蒸发模式下的最佳分路数远大于冷凝模式下的最佳分路数,而常规翅片管换热器无法实现制冷剂流路与运行工况之间的良好匹配。针对这一问题,... 对于空调器用翅片管换热器,制冷剂在蒸发/冷凝两种工况下的制冷剂侧压降特性差异较大,导致换热器蒸发模式下的最佳分路数远大于冷凝模式下的最佳分路数,而常规翅片管换热器无法实现制冷剂流路与运行工况之间的良好匹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气体旁通蒸发技术对不同负荷下房间空调器性能及APF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热模式下,当系统制热量为2~5 kW时,气体旁通蒸发系统的COP较原型机可提升2.5%~7.2%;制冷模式下,当系统制热量为1.5~4.5 kW时,气体旁通蒸发系统的COP较原型机提升了8.6%~3.5%;根据GB 21455—2019标准[1],应用气体旁通蒸发技术可使空调器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提升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空调器 APF 翅片管换热器 气体旁通蒸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接收站BOG蒸发量的影响因素及稳定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亚军 夏岩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43,共6页
针对某一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存在的蒸发气体(BOG)量波动大、BOG燃烧排放及单位BOG处理量能耗高等问题,分析了BOG蒸发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维持BOG量稳定性的可行性。提出了对现有操作进行基于储罐操作压力调控的优化方案,优化操作后BO... 针对某一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存在的蒸发气体(BOG)量波动大、BOG燃烧排放及单位BOG处理量能耗高等问题,分析了BOG蒸发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维持BOG量稳定性的可行性。提出了对现有操作进行基于储罐操作压力调控的优化方案,优化操作后BOG蒸发量稳定性提高,避免了BOG燃烧排放,同时降低了工艺能耗,增加了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蒸发气体 模拟 操作压力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接收站BOG多阶压缩再液化工艺优化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亚军 陈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86-992,共7页
LNG接收站蒸发气体(BOG)处理量和液化天然气(LNG)外输量的波动对BOG再冷凝工艺提出低能耗、大弹性、易操作的要求。以系统总能耗最小为目标函数,对建立的BOG多阶压缩再液化工艺模型中压缩阶数和阶压比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该工艺... LNG接收站蒸发气体(BOG)处理量和液化天然气(LNG)外输量的波动对BOG再冷凝工艺提出低能耗、大弹性、易操作的要求。以系统总能耗最小为目标函数,对建立的BOG多阶压缩再液化工艺模型中压缩阶数和阶压比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该工艺模型在工况波动影响系统能耗时的各阶压比的抗干扰性及系统的操作弹性。结果表明:多阶压缩工艺系统阶数越多,系统的总压比、总能耗越小,BOG处理能力也越大;但随着系统阶数的增加,节能效果降低。多阶再液化工艺中二阶系统比现有一阶系统的操作弹性增大12%,且在LNG与BOG质量比≤10时,二阶系统的BOG压缩功耗可节约33%以上。针对一般气源型接收站工况,二阶系统是节能且操作弹性大的BOG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蒸发气体 再液化 节能 操作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再冷凝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杨志国 李亚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4-77,79,共5页
目前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终端普遍采用再冷凝工艺来处理蒸发气体(BOG)。对BOG再冷凝工艺进行了热力学模拟,并通过单变量法对影响BOG再冷凝工艺的运行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NG输出量随下游用气负荷波动的变化及LNG组成及储存压力... 目前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终端普遍采用再冷凝工艺来处理蒸发气体(BOG)。对BOG再冷凝工艺进行了热力学模拟,并通过单变量法对影响BOG再冷凝工艺的运行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NG输出量随下游用气负荷波动的变化及LNG组成及储存压力的不同,都将引起BOG再冷凝工艺的运行参数(压缩机压比和功耗)的改变。建议在实际工艺运行中,确保管网输气系统安全平稳运行,适当调整压缩机压比、物料比等再冷凝工艺参数,从而实现BOG再冷凝工艺的优化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蒸发气体 再冷凝 工艺参数 压缩机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锌粉的生产与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贺慧生 梁进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1-44,共4页
超细锌粉是一种新型材料,生产超细锌粉是开发利用锌资源、提高其附加值的有效途径。本文对超细锌粉的生产方法和应用做了评述。
关键词 超细锌粉 雾化法 蒸馏法 气体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超细粉的技术发展和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华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1988年第2期57-61,共5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金属超细粉的用途、特性及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物理法包括:气体中蒸发法、溅射法、金属蒸气合成法及流动油上真空蒸发法;化学法包括:胶态法、水解法、有机金属化合物热分解法、金属盐化物氢中... 本文主要介绍了金属超细粉的用途、特性及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物理法包括:气体中蒸发法、溅射法、金属蒸气合成法及流动油上真空蒸发法;化学法包括:胶态法、水解法、有机金属化合物热分解法、金属盐化物氢中还原法及氧化物、含水氧化物氢中还原法。另外还详细叙述了气体蒸发法制备超细粉的各种具体方法、装备及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粉 磁带 反应室 收集室 金属粉末 计算机外围设备 气体蒸发 超细颗粒 蒸发 气体蒸发 磁性材料 磁记录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颗粒、纳米片的制备及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储昭琴 李村成 孔明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53-253,共1页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电镜观察 制备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 惰性气体蒸发 金属有机化合物 化学气相沉积法 催化活性 金钠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