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底板温度对液滴蒸发模式及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新磊 刘斌 +2 位作者 李芹芹 杨文哲 陈爱强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88,共7页
本文以纳米粒径为50 nm、质量分数为0.1%的Al2O3纳米流体液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纳米流体在玻璃载玻片4种不同底板加热温度(30、47、64、81℃)的蒸发过程,获得了纳米液滴在蒸发时的接触角、接触线半径的变化过程和温度分布过程,并用显微... 本文以纳米粒径为50 nm、质量分数为0.1%的Al2O3纳米流体液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纳米流体在玻璃载玻片4种不同底板加热温度(30、47、64、81℃)的蒸发过程,获得了纳米液滴在蒸发时的接触角、接触线半径的变化过程和温度分布过程,并用显微镜拍摄蒸发结果,观察蒸发后底板蒸发留下的沉积图案。结果表明:蒸发温度的不同未对蒸发模式产生显著影响;随着底板加热温度的升高,蒸发时间会大幅缩短(最长蒸发时间和最短蒸发时间相差10倍),初始马兰格尼数随底板温度的增加逐渐增大,但随着蒸发的不断进行,马兰格尼流动反而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液滴蒸发 蒸发模式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泥岩恶地适生植物蒸发散模式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俊斌 颜正平 +1 位作者 李庆瑞 叶耀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4期136-145,共10页
盆栽植物蒸发散之量测不仅可作为植物水分需求之依据 ,且可配合相关理论推导之蒸发散物理模式 ,以量化小区域内温度、湿度等微气候之变化。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讨二种台湾西南部泥岩地区之适生植物 ,其环境日射量、饱和蒸气压差与蒸发散之... 盆栽植物蒸发散之量测不仅可作为植物水分需求之依据 ,且可配合相关理论推导之蒸发散物理模式 ,以量化小区域内温度、湿度等微气候之变化。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讨二种台湾西南部泥岩地区之适生植物 ,其环境日射量、饱和蒸气压差与蒸发散之关系模式 ,而植物蒸发散量之量测方式则以重量差值法代表 ,并经由物理、数学理论推导与统计回归分析结果 ,所建立之蒸发散量 (ET)最佳物理推估模式为日射量 (Rs)与饱和蒸气压差 (VPD)之线性函数。微气候因子之日射量、饱和蒸汽压差、土温及土壤水分含量等对二种植物之蒸发散量予以量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地区 物理模式 蒸发模式 适生植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蒸发温度对乳化改性沥青的性质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毅 杜菲 黄震 《山西建筑》 2010年第19期156-157,共2页
通过对蒸发过程中最高湿度以及蒸发模式对残留物性质的影响进行论述,研究了乳化沥青蒸发模式,进而提出了相关建议,以达到能真实反映乳化沥青路用性能的目的。
关键词 乳化沥青 残留物性质 最高蒸发温度 蒸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溪江流域自动洪水预报系统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徐刚 韦能 +2 位作者 王中央 金亚兰 胡红阳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4-59,共6页
由于预报模型的局限性和实时信息的不完善,洪水预报过程存在一定误差。利用自动预报模型和人工预报参数交互式修改相结合的方式可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在乌溪江流域自动洪水预报系统研究中,采用径流系数控制前期雨量损失总量,通过调整雨... 由于预报模型的局限性和实时信息的不完善,洪水预报过程存在一定误差。利用自动预报模型和人工预报参数交互式修改相结合的方式可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在乌溪江流域自动洪水预报系统研究中,采用径流系数控制前期雨量损失总量,通过调整雨量损失进行产流计算,根据时段降雨的降雨中心和降雨强度选用单位线进行汇流计算。同时在自动化洪水预报基础上配以预报人员的多年预报经验,完成可实时修正、高精度的实时洪水预报。以典型洪水预报为例,人工预报参数交互式修改方法的准确性较高,人工预报峰现时间相差1 h,人工预报洪峰流量误差为0.74%,预报精度等级为乙级。研究成果已在浙江省乌溪江流域自动洪水预报系统得到应用,对其他流域洪水预报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径流系数 雨量损失 三层蒸发模式 单位线 人工干预的交互式校正 乌溪江流域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拜耳法氧化铝生产系统碳碱浓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峰杰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第8期162-163,共2页
氧化铝系统中的碳碱被视为无效碱,长期在流程中积累,增加了单位能耗,碳碱达到平衡浓度时,以固体析出,碳碱浓度过高会对溶出、沉降、分解、蒸发等多个工序造成不利影响。文章主要对拜耳法氧化铝生产系统碳碱浓度升高的原因及危害,以及如... 氧化铝系统中的碳碱被视为无效碱,长期在流程中积累,增加了单位能耗,碳碱达到平衡浓度时,以固体析出,碳碱浓度过高会对溶出、沉降、分解、蒸发等多个工序造成不利影响。文章主要对拜耳法氧化铝生产系统碳碱浓度升高的原因及危害,以及如何有效降低系统碳碱浓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总结了降低系统碳碱浓度的有效经验,对其他采取拜耳法工艺生产氧化铝的企业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碱 苛化 蒸发器低负荷运行模式 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