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平凡与传奇:《蒲柳人家(节选)》的双重叙事
1
作者
牛凯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8-51,共4页
《蒲柳人家(节选)》作为中国当代乡土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平凡叙事中透着传奇色彩。整部小说在平实和夸张的反差中塑造人物,在琐碎与超凡的对比中营构情节,在庄与谐、雅与俗的张力中使用语言,呈现出既扎根于现实又充满传奇的乡土风格。
关键词
平凡与传奇
双重叙事
庄与谐
雅与俗
《
蒲柳人家
(节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蒲柳人家(节选)》中的乡土世界构建
2
作者
梁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0-52,共3页
刘绍棠作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创作深受中国北方乡村文化的滋养,大多取材于乡村生活,尤其关注北方乡村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因此也展现出对京东地区乡土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厚情感。在《蒲柳人家》中,他透过质朴的笔触与细...
刘绍棠作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创作深受中国北方乡村文化的滋养,大多取材于乡村生活,尤其关注北方乡村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因此也展现出对京东地区乡土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厚情感。在《蒲柳人家》中,他透过质朴的笔触与细腻的叙述,将北方乡村的景致、人情与日常展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文化体验。本文由课文《蒲柳人家(节选)》入手,旨在通过探讨文中自然景观、日常生活、方言土语和观念习俗的多重表达,揭示文中对于乡土世界的构建,以期能够增进读者对乡土文学的理解,以及对其独特魅力的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蒲柳人家
(节选)》
乡土世界
自然景观
方言土语
观念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蒲柳人家》二三事
被引量:
7
3
作者
刘绍棠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15-16,20,共3页
关于中篇小说《蒲柳人家》,我实在无语可说。不过,最近有几位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和研究生,选定我的作品做为他们的研究题目,已经写出或将要写出他们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他们先后光临舍下,与我当面进柠探讨,《蒲柳人家》是主要话题之一,...
关于中篇小说《蒲柳人家》,我实在无语可说。不过,最近有几位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和研究生,选定我的作品做为他们的研究题目,已经写出或将要写出他们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他们先后光临舍下,与我当面进柠探讨,《蒲柳人家》是主要话题之一,现在我就把这几次谈话中有关《蒲柳人家》的二三事,追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柳
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
研究生
中篇小说
中文系
文学作品
乡土文学
语言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漫评《蒲柳人家》
被引量:
3
4
作者
唐挚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17-20,共4页
刘绍棠同志,从被放逐的精神荒原上归来,便回到了他那充满了眷恋之情的运河两岸,这魂牵梦萦的故乡的热土 这抚育过他难忘的童年的乡亲 这长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的运河滩,这铺满翠藤碧叶的瓜田,这蓬蒿茂草、蒲柳小屋,无处不牵动着他的种种...
刘绍棠同志,从被放逐的精神荒原上归来,便回到了他那充满了眷恋之情的运河两岸,这魂牵梦萦的故乡的热土 这抚育过他难忘的童年的乡亲 这长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的运河滩,这铺满翠藤碧叶的瓜田,这蓬蒿茂草、蒲柳小屋,无处不牵动着他的种种思绪,缕缕诗情……。 于是从《运河的浆声》开始 穿过曲折漫长的航道 现在又给我们送来了《蒲柳人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柳
漫评
精神荒原
刘绍棠
运河
航道
茂草
瓜田
乡亲
河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片丹心扶蒲柳
5
作者
冯源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9-80,共2页
人类是由许许多多平几而又普遍的人构戌的.他,仅仅是这汪洋中的一个,在千凡的事业中做了些干平凡凡的事.
关键词
蒲柳
畜禽肉类
联合加工
绵阳市
长白
经济势头
敲打出
大笔的钱
冲霄
熏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个女人一台戏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君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3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
蒲柳人家
》
语文
人教版
初中
第九册
教学反思
教学片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整合创造新视角
7
作者
倪岗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4期26-27,共2页
王君老师的教学实录总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例如《三个女人一台戏》(见《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3期)就大胆整合了《蒲柳人家》《我的叔叔于勒》《故乡》这三篇表面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课文.比较了一丈青大娘、菲利普夫人、杨二嫂...
王君老师的教学实录总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例如《三个女人一台戏》(见《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3期)就大胆整合了《蒲柳人家》《我的叔叔于勒》《故乡》这三篇表面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课文.比较了一丈青大娘、菲利普夫人、杨二嫂三个女人,以人物性格的共性作为契合点,引导学生去体会作家塑造人物的精妙,巧妙的整合开辟了教学的新天地,使整个教学异彩纷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实录
《
蒲柳人家
》
中学语文教学
人物性格
《故乡》
引导学生
菲利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为家乡奉上一份珍贵的礼物——访作家刘绍赏
8
作者
车丹军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9-10,共2页
刘绍棠是名人。刘绍棠是京东通县人。何以为名人?13岁即发表了第一篇习作《邰宝林》,17岁就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被称作“神童”。21岁,又因《现实主义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意见》等文章被...
刘绍棠是名人。刘绍棠是京东通县人。何以为名人?13岁即发表了第一篇习作《邰宝林》,17岁就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被称作“神童”。21岁,又因《现实主义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意见》等文章被错划为文艺界右派典型之一。进入中年,作为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致力于北京乡土文学的创作,其代表作有《蒲柳人家》、《蛾眉》、《京门脸子》、《敬柳亭说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绍棠
蒲柳人家
短篇小说集
柳亭
中国作协
青枝绿叶
社会主义时代
北京分会
郑恩
林斤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最早的动植物学教科书——《初学记》后四卷之研究
9
作者
赵云峰
刘学礼
《生物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26-29,共4页
由徐坚主编的《初学记》,成书于唐朝开元年间。它是一部以启蒙学童为目的,以讲述知识为重点的类书;它取材丰富翔实,涉及内容广博,书中记载的大量科技史料,一直为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史的学者所关注。
关键词
《初学记》
主编
编辑人员
菊属
菊花
林邑
变异品种
生活习性
蒲柳
别称
子目
开元年间
徐坚
江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和作家对话
10
作者
钱光培
《当代文坛》
1984年第1期53-57,共5页
小 序 身居北京,耳闻目染,渐渐对北京作家有了一些想法。早就想写一篇比较全面地论述我的北京作家观的文章了。 但是要做好这个题目,势必写大块文章不可。然而,一想起那些作古正经、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的大块文章,我就头痛。还不如坐...
小 序 身居北京,耳闻目染,渐渐对北京作家有了一些想法。早就想写一篇比较全面地论述我的北京作家观的文章了。 但是要做好这个题目,势必写大块文章不可。然而,一想起那些作古正经、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的大块文章,我就头痛。还不如坐在家中与创作界的朋友随便谈谈,促膝论文为好。 况且,我国古代文论、诗话、词话、书札、评点,方式方法,历来很多,何必非去吃大块文章的苦头呢?——于是,便想到了这个题目:《与北京作家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作家
小说美学
作品
文学评论
蒲柳
大块文章
特定领域
文坛
评论文章
《南行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平凡与传奇:《蒲柳人家(节选)》的双重叙事
1
作者
牛凯辉
机构
宝丰县第二初级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8-51,共4页
文摘
《蒲柳人家(节选)》作为中国当代乡土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平凡叙事中透着传奇色彩。整部小说在平实和夸张的反差中塑造人物,在琐碎与超凡的对比中营构情节,在庄与谐、雅与俗的张力中使用语言,呈现出既扎根于现实又充满传奇的乡土风格。
关键词
平凡与传奇
双重叙事
庄与谐
雅与俗
《
蒲柳人家
(节选)》
分类号
G6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蒲柳人家(节选)》中的乡土世界构建
2
作者
梁军
机构
江苏省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实验学校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0-52,共3页
文摘
刘绍棠作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创作深受中国北方乡村文化的滋养,大多取材于乡村生活,尤其关注北方乡村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因此也展现出对京东地区乡土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厚情感。在《蒲柳人家》中,他透过质朴的笔触与细腻的叙述,将北方乡村的景致、人情与日常展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文化体验。本文由课文《蒲柳人家(节选)》入手,旨在通过探讨文中自然景观、日常生活、方言土语和观念习俗的多重表达,揭示文中对于乡土世界的构建,以期能够增进读者对乡土文学的理解,以及对其独特魅力的感悟。
关键词
《
蒲柳人家
(节选)》
乡土世界
自然景观
方言土语
观念习俗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蒲柳人家》二三事
被引量:
7
3
作者
刘绍棠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15-16,20,共3页
文摘
关于中篇小说《蒲柳人家》,我实在无语可说。不过,最近有几位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和研究生,选定我的作品做为他们的研究题目,已经写出或将要写出他们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他们先后光临舍下,与我当面进柠探讨,《蒲柳人家》是主要话题之一,现在我就把这几次谈话中有关《蒲柳人家》的二三事,追记如下。
关键词
蒲柳
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
研究生
中篇小说
中文系
文学作品
乡土文学
语言
艺术风格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漫评《蒲柳人家》
被引量:
3
4
作者
唐挚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17-20,共4页
文摘
刘绍棠同志,从被放逐的精神荒原上归来,便回到了他那充满了眷恋之情的运河两岸,这魂牵梦萦的故乡的热土 这抚育过他难忘的童年的乡亲 这长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的运河滩,这铺满翠藤碧叶的瓜田,这蓬蒿茂草、蒲柳小屋,无处不牵动着他的种种思绪,缕缕诗情……。 于是从《运河的浆声》开始 穿过曲折漫长的航道 现在又给我们送来了《蒲柳人家》。
关键词
蒲柳
漫评
精神荒原
刘绍棠
运河
航道
茂草
瓜田
乡亲
河滩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片丹心扶蒲柳
5
作者
冯源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9-80,共2页
文摘
人类是由许许多多平几而又普遍的人构戌的.他,仅仅是这汪洋中的一个,在千凡的事业中做了些干平凡凡的事.
关键词
蒲柳
畜禽肉类
联合加工
绵阳市
长白
经济势头
敲打出
大笔的钱
冲霄
熏人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个女人一台戏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君
机构
重庆外国语学校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3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
蒲柳人家
》
语文
人教版
初中
第九册
教学反思
教学片断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整合创造新视角
7
作者
倪岗
机构
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教科培中心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4期26-27,共2页
文摘
王君老师的教学实录总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例如《三个女人一台戏》(见《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3期)就大胆整合了《蒲柳人家》《我的叔叔于勒》《故乡》这三篇表面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课文.比较了一丈青大娘、菲利普夫人、杨二嫂三个女人,以人物性格的共性作为契合点,引导学生去体会作家塑造人物的精妙,巧妙的整合开辟了教学的新天地,使整个教学异彩纷呈。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实录
《
蒲柳人家
》
中学语文教学
人物性格
《故乡》
引导学生
菲利普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家乡奉上一份珍贵的礼物——访作家刘绍赏
8
作者
车丹军
出处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9-10,共2页
文摘
刘绍棠是名人。刘绍棠是京东通县人。何以为名人?13岁即发表了第一篇习作《邰宝林》,17岁就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被称作“神童”。21岁,又因《现实主义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意见》等文章被错划为文艺界右派典型之一。进入中年,作为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致力于北京乡土文学的创作,其代表作有《蒲柳人家》、《蛾眉》、《京门脸子》、《敬柳亭说书》等。
关键词
刘绍棠
蒲柳人家
短篇小说集
柳亭
中国作协
青枝绿叶
社会主义时代
北京分会
郑恩
林斤澜
分类号
G27 [文化科学—档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最早的动植物学教科书——《初学记》后四卷之研究
9
作者
赵云峰
刘学礼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
华东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
出处
《生物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26-29,共4页
文摘
由徐坚主编的《初学记》,成书于唐朝开元年间。它是一部以启蒙学童为目的,以讲述知识为重点的类书;它取材丰富翔实,涉及内容广博,书中记载的大量科技史料,一直为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史的学者所关注。
关键词
《初学记》
主编
编辑人员
菊属
菊花
林邑
变异品种
生活习性
蒲柳
别称
子目
开元年间
徐坚
江东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和作家对话
10
作者
钱光培
出处
《当代文坛》
1984年第1期53-57,共5页
文摘
小 序 身居北京,耳闻目染,渐渐对北京作家有了一些想法。早就想写一篇比较全面地论述我的北京作家观的文章了。 但是要做好这个题目,势必写大块文章不可。然而,一想起那些作古正经、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的大块文章,我就头痛。还不如坐在家中与创作界的朋友随便谈谈,促膝论文为好。 况且,我国古代文论、诗话、词话、书札、评点,方式方法,历来很多,何必非去吃大块文章的苦头呢?——于是,便想到了这个题目:《与北京作家对话》。
关键词
北京作家
小说美学
作品
文学评论
蒲柳
大块文章
特定领域
文坛
评论文章
《南行记》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平凡与传奇:《蒲柳人家(节选)》的双重叙事
牛凯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蒲柳人家(节选)》中的乡土世界构建
梁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蒲柳人家》二三事
刘绍棠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漫评《蒲柳人家》
唐挚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一片丹心扶蒲柳
冯源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三个女人一台戏
王君
《中学语文教学》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整合创造新视角
倪岗
《中学语文教学》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为家乡奉上一份珍贵的礼物——访作家刘绍赏
车丹军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我国最早的动植物学教科书——《初学记》后四卷之研究
赵云峰
刘学礼
《生物学杂志》
CAS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和作家对话
钱光培
《当代文坛》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