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脱石-氧化铁复合体的表征及其对不同形态磷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7
1
作者 许海娟 王锐 +2 位作者 魏世勇 方敦 杨小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1-1389,共9页
制备了蒙脱石-针铁矿复合体(Mt-Goe)和蒙脱石-非/弱晶质氧化铁复合体(Mt-HFO),研究了它们的结构、表面性质及其对无机磷酸盐(Pi)和植酸(IHP)的吸附特性。结果显示,Mt-Goe中少量羟基铁离子进入了蒙脱石晶层间导致其层间距增大,针铁矿颗... 制备了蒙脱石-针铁矿复合体(Mt-Goe)和蒙脱石-非/弱晶质氧化铁复合体(Mt-HFO),研究了它们的结构、表面性质及其对无机磷酸盐(Pi)和植酸(IHP)的吸附特性。结果显示,Mt-Goe中少量羟基铁离子进入了蒙脱石晶层间导致其层间距增大,针铁矿颗粒较好地包被在蒙脱石外表面;Mt-HFO中蒙脱石层间则发生了Fe^3+水解,生成了(羟基)铁氧化物,并在蒙脱石表面形成非晶质氧化铁颗粒。蒙脱石、Mt-Goe和Mt-HFO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58.7、185.4和226.4 m^2·g^-1,其表面分形度、等电点和表面羟基含量均依次升高,pH5.5时的表面Zeta电位分别为-46.1、-13.6和-19.4 mV。3种样品对Pi和IHP的吸附模式以匀质性表面单层吸附为主,Langmuir饱和吸附量(qmax)和吸附亲和力均表现为由大到小依次为Mt-HFO、Mt-Goe、蒙脱石。3种样品对Pi和IHP的动力学吸附过程适合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其速率常数由小到大依次为Mt-HFO、Mt-Goe、蒙脱石。与吸附Pi相比,3种样品吸附IHP的动力学速率常数明显减小,吸附量明显增大;Mt-HFO对IHP的吸附速率尤其缓慢,而吸附量远大于对Pi的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氧化铁复合体 表面性质 吸附 磷酸盐 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蒙脱石复合体吸附砷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姜浩 廖立兵 王素萍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3-601,共9页
将提纯的钙蒙脱石与羟基铁离子溶液作用,制备了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用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粉晶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和穆斯堡尔谱分析等手段,对蒙脱石原样、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和相同条件下制备的铁的含水氧化... 将提纯的钙蒙脱石与羟基铁离子溶液作用,制备了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用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粉晶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和穆斯堡尔谱分析等手段,对蒙脱石原样、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和相同条件下制备的铁的含水氧化物进行了表征。在实际土壤的酸度(pH=4~7)和温度(18~40℃)条件下,进行了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吸附有害元素砷的实验,探讨了复合体的砷吸附能力与pH值、温度、吸附时间、砷初始浓度、离子强度间的关系,并与蒙脱石和铁的含水氧化物的砷吸附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对砷具有明显的亲合力,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吸附砷的过程有可能是地表岩石和土壤中重要的地球化学过程,是影响砷在地表,特别是土壤中迁移、富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 吸附 土壤污染 迁移 富集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蒙脱石复合体吸附磷和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姜浩 廖立兵 王素萍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3-581,共9页
将提纯的钙蒙脱石与羟基铁离子溶液作用,制备了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在实际土壤的酸度(pH=4~8)和温度(t=34~50℃)条件下,进行了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吸附P和F的实验,探讨了复合体的P和F吸附能力与pH值、温度、吸附时间、P... 将提纯的钙蒙脱石与羟基铁离子溶液作用,制备了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在实际土壤的酸度(pH=4~8)和温度(t=34~50℃)条件下,进行了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吸附P和F的实验,探讨了复合体的P和F吸附能力与pH值、温度、吸附时间、P和F的初始浓度、离子强度间的关系,并与蒙脱石和含水氧化铁的P和F吸附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对磷具有明显的亲合力,对氟的亲合力较低,只略高于蒙脱石原样。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对P和F的吸附,特别是对磷的吸附行为对该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有重要影响,成果对土壤学和环境学研究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羟基铁离子 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 土壤酸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声光谱的蒙脱石-黄原糖复合体界面层特征研究
4
作者 周桂勤 杜昌文 +2 位作者 周健民 王火焰 陈小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9-765,共7页
黏土矿物-有机物复合体在土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土壤黏土矿物-多糖复合体是黏土矿物-有机物复合体形成的前体,有利于复合体的形成和转化,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制备了蒙脱石-黄原糖模型复合体,采用X-衍射分析了复合体的... 黏土矿物-有机物复合体在土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土壤黏土矿物-多糖复合体是黏土矿物-有机物复合体形成的前体,有利于复合体的形成和转化,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制备了蒙脱石-黄原糖模型复合体,采用X-衍射分析了复合体的结构信息,并利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声光谱原位逐层扫描功能,探测了蒙脱石-黄原糖复合体表面下不同深度的光谱信息。结果表明,蒙脱石与黄原糖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蒙脱石的表面,并形成表面界面层;该界面层具有明显的红外光声光谱特征,所形成的复合体有更强的持水能力,且表层与亚表层的光谱信息明显不同;红外光声光谱逐层分析表明,蒙脱石-黄原糖复合体界面层厚度大约在2.05~6.47μm之间。本结果为揭示复杂的矿物-有机物复合体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黄原糖复合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声光谱 界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