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补偿时间步长限制的粒子模拟-蒙特卡罗碰撞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永东 王洪广 +2 位作者 刘纯亮 周岩 刘美琴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41-1744,共4页
从碰撞次数的概率分布出发,推导出一种补偿蒙特卡罗碰撞模型,采用以正态分布计算得到的平均碰撞次数作为碰撞概率,来补偿传统方法中忽略的多次碰撞。通过模拟不同折合电场强度条件下He气放电产生电子的运动规律,验证了补偿蒙特卡罗碰撞... 从碰撞次数的概率分布出发,推导出一种补偿蒙特卡罗碰撞模型,采用以正态分布计算得到的平均碰撞次数作为碰撞概率,来补偿传统方法中忽略的多次碰撞。通过模拟不同折合电场强度条件下He气放电产生电子的运动规律,验证了补偿蒙特卡罗碰撞模型的正确性。计算结果表明:补偿蒙特卡罗碰撞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效率,特别适用于高气压气体放电现象的粒子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模拟 蒙特卡罗碰撞模型 时间步长限制 气体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绝缘线振荡器内气体碰撞电离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董烨 董志伟 +4 位作者 杨温渊 陈军 周前红 孙会芳 周海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2-738,共7页
针对气体碰撞电离过程,介绍了蒙特卡罗碰撞(MMC)的处理方法,利用MMC方法编写了气体碰撞电离模块,将其移植到3维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NEPTUNE之中,模拟了充有He气的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模拟结果表明:当He气密度较低时,电离的正离子由于... 针对气体碰撞电离过程,介绍了蒙特卡罗碰撞(MMC)的处理方法,利用MMC方法编写了气体碰撞电离模块,将其移植到3维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NEPTUNE之中,模拟了充有He气的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模拟结果表明:当He气密度较低时,电离的正离子由于较重无法自由移动,形成了正离子通道,可以有效中和电子束空间电荷场,有利于电子束传输和群聚,提高了束波互作用效率,微波输出功率得到了明显提高,起振时间也有所缩短;当进一步增加He气密度时,电离碰撞增强,电子和离子数目会雪崩式增长,电子束由于碰撞增强而导致能散度增大,其负效应已经远大于中和空间电荷场的正效应,反而不利于电子束的群聚和共振,从而导致输出微波功率降低乃至截断,起振时间缩短是由于其在非雪崩阶段的正效应积累所致,但是随着负效应的增强起振功率不能得以维持,二极管最终将闭合。另外,还模拟了MILO填充空气、水蒸气及二氧化碳等多原子、多组分气体的碰撞电离物理过程。模拟结果显示,同压强情况下,填充空气、水蒸气及二氧化碳的脉冲缩短现象要比填充He气等较低原子序数气体的情况严重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蒙特卡罗碰撞 粒子模拟程序 磁绝缘线振荡器 脉冲缩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沿面闪络击穿机制粒子模拟 被引量:9
3
作者 董烨 周前红 +3 位作者 董志伟 杨温渊 周海京 孙会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50-958,共9页
针对高功率微波介质沿面闪络击穿物理过程,首先建立了理论模型,包括:动力学方程、粒子模拟算法、二次电子发射,以及电子与气体分子蒙特卡罗碰撞模型、电子碰撞介质表面退吸附气体分子机制;其次,基于理论模型,编制了1D3VPIC-MCC程序,分... 针对高功率微波介质沿面闪络击穿物理过程,首先建立了理论模型,包括:动力学方程、粒子模拟算法、二次电子发射,以及电子与气体分子蒙特卡罗碰撞模型、电子碰撞介质表面退吸附气体分子机制;其次,基于理论模型,编制了1D3VPIC-MCC程序,分别针对真空二次电子倍增、高气压体电离击穿和低气压面电离击穿过程,运用该程序仔细研究了电子和离子随时间演化关系、电子运动轨迹、电子及离子密度分布、空间电荷场时空分布、电子平均能量、碰撞电子平均能量、碰撞电子数目随时间演化关系、电子能量分布函数、平均二次电子发射率以及能量转换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真空二次电子倍增引发的介质表面沉积功率只能达到入射微波功率1%左右的水平,不足以击穿;气体碰撞电离主导的高气压体电离击穿,是由低能电子(eV量级)数目指数增长到一定程度导致的,形成位置远离介质表面,形成时间为μs量级;低气压下的介质沿面闪络击穿,是在二次电子倍增和气体碰撞电离共同作用下,由于数目持续增长的高能电子(keV量级)碰撞介质沿面导致沉积功率激增而引发的,形成位置贴近介质沿面,形成时间在ns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介质沿面闪络击穿 二次电子倍增 蒙特卡罗碰撞 粒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电极气体火花开关触发过程中的等离子体行为特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翱 杨林 +3 位作者 钟伟 刘云龙 尚绍环 金大志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22-1929,共8页
三电极气体火花开关放电导通时的触发过程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而实验中发现某些三电极气体火花开关在触发过程中可能存在触发极与阴极和阳极几乎同时导通的问题,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利用PIC-MCC(网格粒子法耦合蒙特卡罗碰撞)程序建立... 三电极气体火花开关放电导通时的触发过程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而实验中发现某些三电极气体火花开关在触发过程中可能存在触发极与阴极和阳极几乎同时导通的问题,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利用PIC-MCC(网格粒子法耦合蒙特卡罗碰撞)程序建立了对应的三电极气体火花开关触发过程仿真模型,获得了电子、离子在触发过程中的时空分布演化特性及电场分布特性,阐明了触发过程中触发极与阴极、触发极与阳极形成等离子体通道的物理机理,分析了电场分布和绝缘体表面电荷累积效应等对触发过程中等离子体通道形成的影响,揭示了绝缘体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等是导致触发极与阴极、触发极与阳极几乎同时形成等离子体通道的关键因素。这些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三电极气体火花开关,提高其工作性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火花开关 触发过程:等离子体 网格粒子法耦合蒙特卡罗碰撞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推力器羽流特性的粒子模拟 被引量:7
5
作者 孙安邦 毛根旺 +2 位作者 陈茂林 夏广庆 霍超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1-405,共5页
采用粒子网格单元和蒙特卡罗碰撞方法,建立了离子推力器羽流场的2维轴对称模型,对其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基本一致,模型可以很好地评估离子推力器的羽... 采用粒子网格单元和蒙特卡罗碰撞方法,建立了离子推力器羽流场的2维轴对称模型,对其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基本一致,模型可以很好地评估离子推力器的羽流特性;返流区离子数密度达到1014m-3量级,会对航天器表面产生污染;背压对束流区域外电荷交换离子影响较为显著,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推力器 羽流 粒子网格单元 蒙特卡罗碰撞 电荷交换 返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及材料特性参数对沿面击穿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董烨 董志伟 +2 位作者 周前红 杨温渊 周海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15-1220,共6页
为研究高功率微波及材料特性参数对介质沿面闪络击穿过程的影响,采用自编的1D3VPIC-MCC程序,通过粒子模拟手段,得到了电子与离子数目、电子及离子密度分布、空间电荷场时空分布、电子平均能量、放电功率、表面沉积功率、激发电离损耗功... 为研究高功率微波及材料特性参数对介质沿面闪络击穿过程的影响,采用自编的1D3VPIC-MCC程序,通过粒子模拟手段,得到了电子与离子数目、电子及离子密度分布、空间电荷场时空分布、电子平均能量、放电功率、表面沉积功率、激发电离损耗功率、电离频率等重要物理量。结果表明:电离频率随场强增加而增加,达到饱和后缓慢下降,强场诱发的二次电子数目更多导致本底沉积功率增高;电离频率随频率减小而增加,达到饱和后缓慢下降,频率太高会抑制次级电子倍增;因此,低频强场下击穿压力较大;反射引发表面电场下降及磁场增加效应,降低表面场强虽使表面击穿压力下降,但磁场的增加会导致二次电子倍增起振时间缩短,且会增加器件内部击穿风险;圆极化相对线极化诱导二次电子数目更多、本底沉积功率更高,击穿风险增加;短脉冲产生电子、离子总数少,平均能量低,沉积功率低,击穿风险低于长脉冲;脉冲上升时间的缩短和延长,只会提前或推后击穿时间,并不会改善击穿压力;材料二次电子发射率的增加会给击穿造成巨大压力,表面光滑度对击穿过程影响不大;电离频率和电子平均能量随释气压强增加均先增加后减小,低气压二次电子倍增占优,高气压碰撞电离占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介质沿面闪络击穿 二次电子倍增 蒙特卡罗碰撞 粒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发动机加速栅极孔扩大腐蚀的粒子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任军学 谢侃 +1 位作者 汤海滨 顾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32-1440,共9页
为研究离子发动机加速栅极孔扩大腐蚀速的特征及影响规律,采用单元内粒子——蒙特卡罗碰撞(PIC-MCC)方法,结合溅射腐蚀模型,模拟了栅极间束流离子及交换电荷(CEX)离子的分布情况,得到离子发动机加速栅极孔扩大腐蚀情况及平均腐蚀率,为0.... 为研究离子发动机加速栅极孔扩大腐蚀速的特征及影响规律,采用单元内粒子——蒙特卡罗碰撞(PIC-MCC)方法,结合溅射腐蚀模型,模拟了栅极间束流离子及交换电荷(CEX)离子的分布情况,得到离子发动机加速栅极孔扩大腐蚀情况及平均腐蚀率,为0.0176μm/h。进一步研究了工作参数和几何参数对其影响,并建立了适用于工程应用的加速栅极孔扩大腐蚀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影响孔扩大腐蚀率各种因素中,束流电流密度和中性气体密度的影响最大。因此,在离子发动机直径一定的情况下,提高放电室出口等离子体密度的均匀性及推进剂利用率,是提高栅极寿命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发动机 栅极 腐蚀 单元内粒子——蒙特卡罗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压下介质表面高功率微波击穿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蔡利兵 王建国 朱湘琴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63-2368,共6页
介绍了用于模拟介质表面高功率微波击穿的粒子模拟-蒙特卡罗碰撞方法,并采用该方法模拟研究了氩气环境不同气压下的介质表面高功率微波击穿过程,获得了该击穿过程中粒子数量和电子平均能量的时间变化图像,并得到了击穿延迟时间。数值模... 介绍了用于模拟介质表面高功率微波击穿的粒子模拟-蒙特卡罗碰撞方法,并采用该方法模拟研究了氩气环境不同气压下的介质表面高功率微波击穿过程,获得了该击穿过程中粒子数量和电子平均能量的时间变化图像,并得到了击穿延迟时间。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在低气压下,次级电子倍增的作用比较明显,但电子数量在次级电子倍增饱和后的增速较低,击穿延迟时间较长;随着气压的升高,次级电子倍增的影响逐渐变小,气体电离逐渐占主导地位,击穿延迟时间逐渐变短;在高气压下,由于介质表面吸收沉积电子而呈负电性,次级电子倍增消失,击穿延迟时间由气体碰撞电离来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表面击穿 高功率微波 次级电子倍增 粒子模拟-蒙特卡罗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驱动下容性耦合Ar等离子体随气压变化的放电特性
9
作者 袁强华 刘珊珊 +1 位作者 殷桂琴 秦彪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2-488,共7页
讨论了在驱动频率分别为13.56MHz、40.68MHz、94.92MHz和100MHz,功率为40W,气压由3.3~26.6Pa下的容性耦合Ar等离子体的放电特性。利用光谱相对强度法分别诊断了电子激发温度和电子密度。采用粒子模拟和蒙特卡罗碰撞模型(PIC/MCC),模拟... 讨论了在驱动频率分别为13.56MHz、40.68MHz、94.92MHz和100MHz,功率为40W,气压由3.3~26.6Pa下的容性耦合Ar等离子体的放电特性。利用光谱相对强度法分别诊断了电子激发温度和电子密度。采用粒子模拟和蒙特卡罗碰撞模型(PIC/MCC),模拟了上述实验条件下中心处电子密度和电子能量概率分布(EEPF)。结果表明,在每一个驱动频率下,电子密度均随放电气压的增加而增加,而电子温度则随气压增加而降低。驱动频率为13.56MHz和40.68MHz的电子密度随气压变化趋势几乎一致,而94.92MHz和100MHz的电子温度则随气压变化趋势几乎一致。通过比较EEPF,电子温度随气压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与光谱诊断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性耦合氩等离子体 发射光谱法 粒子模拟和蒙特卡罗碰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介质窗表面电子倍增二维粒子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壮壮 王洪广 +2 位作者 林舒 李永东 刘纯亮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54,共4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粒子模拟方法,对高功率微波器件中介质窗表面电子实际形成和发展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使用VORPAL粒子模拟软件,建立一个简单的TEM波垂直入射介质窗表面的二维模型,采用Vaughan二次电子发射模型,利用蒙特卡罗碰撞方法...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粒子模拟方法,对高功率微波器件中介质窗表面电子实际形成和发展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使用VORPAL粒子模拟软件,建立一个简单的TEM波垂直入射介质窗表面的二维模型,采用Vaughan二次电子发射模型,利用蒙特卡罗碰撞方法处理电子与背景气体之间的弹性碰撞、激发碰撞和电离碰撞,获得了介质窗表面电子倍增的图像。模拟结果表明,介质窗表面电子数量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饱和状态,其振荡频率是入射射频电场频率的两倍。改变初始发射种子电子的数量、入射射频电场的幅值以及背景气体的压强等关键性参数,可得到不同条件下介质窗表面电子数量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介质窗 电子倍增 粒子模拟 蒙特卡罗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压对于低气压双频容性耦合Ar/O2等离子体放电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良超 殷桂琴 +2 位作者 孟祥国 周有有 王兢婧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2-378,共7页
研究了气压对双射频氩氧混合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影响。在13.56MHz低频功率和94.92MHz高频功率固定为60W和氩氧气体比为1:9的情况下,利用发射光谱法分析了气压不同时氩氧混合等离子体的放电光谱中的特征谱线的变化规律。使用... 研究了气压对双射频氩氧混合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影响。在13.56MHz低频功率和94.92MHz高频功率固定为60W和氩氧气体比为1:9的情况下,利用发射光谱法分析了气压不同时氩氧混合等离子体的放电光谱中的特征谱线的变化规律。使用一维质点网格法(PIC-MC)静电模型计算了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结果表明:电子温度随着气压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与实验结果趋势相吻合;电子密度随着气压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 发射光谱法 蒙特卡罗碰撞方法 等离子体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自适应脉冲式电火花加工放电通道粒子流场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春幸 张勤河 +1 位作者 付秀琢 张亚 《电加工与模具》 2011年第5期1-4,共4页
压电自适应脉冲式电火花加工是一种新型电火花加工方法。通过分析放电通道的形成过程,采用PIC/MCC相结合的方法,对压电自适应脉冲式电火花加工放电通道进行了微观粒子模拟,得到带电粒子(电子和正离子)在放电通道内的分布规律。仿真结果... 压电自适应脉冲式电火花加工是一种新型电火花加工方法。通过分析放电通道的形成过程,采用PIC/MCC相结合的方法,对压电自适应脉冲式电火花加工放电通道进行了微观粒子模拟,得到带电粒子(电子和正离子)在放电通道内的分布规律。仿真结果显示放电通道位形呈腰鼓状,通道中任意横截面带电粒子的空间分布符合高斯分布,为电火花加工温度场仿真中放电通道内高斯热源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放电通道模拟对电火花加工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放电通道 蒙特卡罗碰撞 表面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bow precision machining technology by abrasive flow based on direct Monte Carlo method 被引量:4
13
作者 LI Jun-ye ZHU Zhi-bao +4 位作者 WANG Bin-yu ZHANG Xin-ming WANG Fei ZHAO Wei-hong XU Cheng-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3667-3683,共17页
The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finishing the inner surface of elbow parts and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particles in elbow precision machining by abrasive flow.This work was analyzed and ... The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finishing the inner surface of elbow parts and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particles in elbow precision machining by abrasive flow.This work was analyzed and researched by combining theory,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The 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DSMC)method and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were combined to reveal the random collision of particles during the precision machining of abrasive flow.Under different inlet velocity,volume fraction and abrasive particle size,the dynamic pressure and turbulence flow energy of abrasive flow in elbow were analyzed,and the machining mechanism of particles on the wall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achining parameters on the precision machining quality of abrasive flow were obtained.The test results show the order of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the quality of abrasive flow precision machining and establish the optimal process parameters.The results of the surface morphology before and after the precision machining of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elbow are discussed,and the surface roughness Ra value is reduced from 1.125μm to 0.295μm after the precision machining of the abrasive flow.The application of DSMC method provides special insigh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brasive flow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sion machining by abrasive flow 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 method abrasive particle collis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