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组成及造山过程 |
莫申国
韩美莲
李锦轶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05 |
47
|
|
2
|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山弯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探讨 |
朱明帅
罗晔
贾朝媛
苗来成
张福勤
SANCHIR Dorjgochoo
于剑峰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3
|
大兴安岭中段晚三叠世安第斯型安山岩: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南向俯冲作用的产物 |
纪政
葛文春
杨浩
毕君辉
于倩
董玉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22
|
|
4
|
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中段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背景 |
武广
陈衍景
孙丰月
祁进平
李之彤
王希今
王宏博
李广远
庞庆帮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5
|
蒙古国杭爱山地区泥盆纪-石炭纪岩浆作用: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制约 |
令佳琪
李鹏飞
李震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蒙古-鄂霍茨克洋东段关闭对松辽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影响 |
冯志强
董立
童英
冯子辉
张顺
吴高奎
任强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0
|
|
7
|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韧性剪切带白云母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 |
武广
范传闻
李忠权
糜梅
刘军
朱明田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6
|
|
8
|
内蒙古阿尔塔拉中三叠世A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
王金芳
李英杰
李红阳
董培培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1
|
|
9
|
兴安地块东北部晚侏罗世C型埃达克质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意义 |
赵院冬
车继英
许逢明
朱群
王奎良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4
|
|
10
|
大兴安岭中北段老道口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
刘永江
刘宾强
冯志强
温泉波
李伟民
张铁安
李小玉
杜兵盈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7
|
|
11
|
内蒙古赤峰大西营子金矿区赋矿火山岩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柳长峰
赵守恒
张浩然
郎海龙
张凤娟
刘文灿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2
|
额尔古纳成矿带西北部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
武广
孙丰月
赵财胜
丁清峰
王力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66
|
|
13
|
大兴安岭北部绣峰组下部砾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
李锦轶
和政军
莫申国
AndreyA.Sorokin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60
|
|
14
|
大兴安岭北部砂宝斯金矿床含金石英脉^40Ar/^39Ar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
刘军
武广
邱华宁
高德柱
杨鑫生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0
|
|
15
|
内蒙古太平川铜钼矿成矿斑岩时代、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
陈志广
张连昌
卢百志
李占龙
吴华英
相鹏
黄世武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02
|
|
16
|
内蒙古莫尔道嘎地区早中生代岩浆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
佘宏全
梁玉伟
李进文
关继东
张德全
杨郧城
向安平
金俊
谭刚
张斌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5
|
|
17
|
漠河逆冲推覆构造中段地质特征与构造演化 |
赵书跃
郑全波
韩彦东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18
|
松辽盆地北部浅部基底推覆伸展作用的地震学证据与地质意义 |
单玄龙
秦树洪
张艳
杨宝俊
汪名友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4
|
|
19
|
大兴安岭东北部塔河地区早白垩世高Sr低Yb型侵入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牛延宏
刘渊
周志广
牛文治
柳长峰
赵孝旗
戴鹏飞
王志强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
2016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