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的形成与演化 |
黄始琪
董树文
胡健民
施炜
陈宣华
刘志强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47
|
|
2
|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山弯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探讨 |
朱明帅
罗晔
贾朝媛
苗来成
张福勤
SANCHIR Dorjgochoo
于剑峰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3
|
再循环碳酸盐对蒙古国中部新生代玄武岩成因的影响:来自Mg-Zn同位素证据 |
王升鹏
任钟元
Tserendash Narantsetseg
张庆霖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4
|
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中段构造变形及动力学特征 |
黄始琪
董树文
张福勤
苗来成
朱明帅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9
|
|
5
|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组成及造山过程 |
莫申国
韩美莲
李锦轶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05 |
47
|
|
6
|
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中段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背景 |
武广
陈衍景
孙丰月
祁进平
李之彤
王希今
王宏博
李广远
庞庆帮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7
|
内蒙古东部中生代马拉格复式岩体成因及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启示 |
李猛兴
王丽娟
李珍
王权
李娟
|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塔里木铁克里克构造带双峰式火山岩钐-钕同位素特征 |
张传林
赵宇
董永观
王爱国
解亚平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
2001 |
3
|
|
9
|
基于震源机制解的鄂霍次克微板块东部俯冲带地区构造应力场反演 |
王少坡
孙云强
解孟雨
魏东平
|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0
|
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的记录:额尔古纳地区八大关变质杂岩的证据 |
曾维顺
周建波
董策
曹嘉麟
王斌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0
|
|
11
|
大兴安岭中段晚三叠世安第斯型安山岩: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南向俯冲作用的产物 |
纪政
葛文春
杨浩
毕君辉
于倩
董玉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22
|
|
12
|
西准噶尔达尔布特南构造-岩浆岩带斑岩型铜-钼矿新发现及找矿思路 |
李永军
王冉
李卫东
佟丽莉
张兵
杨高学
王军年
赵玉梅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9
|
|
13
|
蒙古-鄂霍茨克洋东段关闭对松辽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影响 |
冯志强
董立
童英
冯子辉
张顺
吴高奎
任强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0
|
|
14
|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大北—克深区段差异变形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
李艳友
漆家福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6
|
|
15
|
内蒙古临河—集宁断裂带中段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
高德臻
李龙
张维杰
|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7
|
|
16
|
蒙古国杭爱山地区泥盆纪-石炭纪岩浆作用: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制约 |
令佳琪
李鹏飞
李震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7
|
蒙古国东部查夫‒萨尔希特铅锌多金属矿区含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石传军
张运迎
张帅
范羽
张君伍
张义波
孟祥熙
汲鹏
田雨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8
|
鄂霍次克微板块东部俯冲带区域地震b值及应力场特征 |
王少坡
罗纲
史亚男
解孟雨
魏东平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9
|
内蒙古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赋矿花岗岩Sr-Nd-Pb-Hf同位素特征 |
郭志军
李进文
黄光杰
关继东
董旭舟
田京
杨郧城
佘宏全
向安平
康永建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6
|
|
20
|
内蒙古东乌旗地区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尹志刚
郝科
刘成龙
王阳
李海娜
李敏
宫兆民
张圣听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