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
7
1
作者
高立杰
侯建华
+1 位作者
安哲
高宝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34,共8页
为了解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对这一地区不同植被地带中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53 722只,隶属于6门11纲27目(类)。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鞘翅目、柄眼目、小蚓类、弹尾目和膜翅目,中小型土壤...
为了解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对这一地区不同植被地带中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53 722只,隶属于6门11纲27目(类)。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鞘翅目、柄眼目、小蚓类、弹尾目和膜翅目,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蜱螨目,湿生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小杆目。研究表明,由森林带向草原带过渡,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呈减少趋势,森林带和森林-草甸区具有最高的类群数,交错带草甸-草原区和森林带具有最高的个体数量;不同植被地带土壤动物优势类群的组成与数量存在差异;DG指数、J指数和C指数差异显著。不同植被地带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夏季各个植被地带土壤动物具有最高的类群数,秋季森林带和森林-草甸带具有最高的个体数量;DG指数在不同植被地带中(森林带除外)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不同季节土壤动物优势类群的组成与数量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群落特征
森林草原交错带
内
蒙古高原
东
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第四纪火山群
被引量:
24
2
作者
白志达
王剑民
+2 位作者
许桂玲
刘磊
徐德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585-2594,共10页
乌兰哈达火山群位于内蒙古中部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一带,地处蒙古高原南缘,距北京约300km。火山群坐落在太古宙乌拉山岩群和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之上,面积约280km^2。火山活动可分为晚更新世(30.56+2.59ka BP;21.05+1.79ka BP)和全新...
乌兰哈达火山群位于内蒙古中部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一带,地处蒙古高原南缘,距北京约300km。火山群坐落在太古宙乌拉山岩群和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之上,面积约280km^2。火山活动可分为晚更新世(30.56+2.59ka BP;21.05+1.79ka BP)和全新世两期,火山喷发总体为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晚更新世形成一系列呈北东和北西向线形展布的溅落锥,其中黑脑包为熔壳状火山锥。大部分锥体主要由玄武质熔结集块岩及碎成熔岩组成,已遭受一定剥蚀,但多数火口形态仍清晰可辨。全新世与晚更新世火山受同一北东向基底断裂控制。主要包括3座中心式喷发的炼丹炉火山,火山均由碱玄质火山渣锥和熔岩流组成,属斯通博利式火山。火山规模较大,结构完整,基本未遭受剥蚀。锥体由早期降落浮岩渣和晚期溅落熔结集块岩组成。熔岩流分布受地形制约,总体由北西向南东流淌,最长熔岩流约18km。熔岩流覆盖在全新世河谷砂砾石、风成沙和沼泽沉积物之上,表明火山喷发的时代应为全新世。熔岩流类型主要为结壳熔岩,其中胀裂谷和塌陷谷发育。熔岩流前部发育挤压脊、喷气锥和特征的熔岩塚群。熔岩流前缘抵达白音淖一带,堰塞水系形成莫石盖淖和乌兰胡少海等火山堰塞湖。乌兰哈达火山群是蒙古高原南缘目前发现的唯一全新世有过喷发的火山群,是一处天然火山"博物馆",是研究蒙古高原南缘现代地壳深部结构及其活动性的天然"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火山群
炼丹炉火山
鸟兰哈达
蒙古高原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
3
3
作者
高立杰
侯建华
+2 位作者
安哲
马冬雪
高宝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11-1115,共5页
利用样方统计法,对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过渡地带森林、森林草甸、草甸草原和草原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采集大型土壤动物2 394只,隶属于3门8纲22目(类)。由森林向草原过渡过程中,大型土壤动物群...
利用样方统计法,对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过渡地带森林、森林草甸、草甸草原和草原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采集大型土壤动物2 394只,隶属于3门8纲22目(类)。由森林向草原过渡过程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变化较大,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呈递减趋势。统计分析表明,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密度-类群指数(DG)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森林带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显著大于森林草甸、草原和草甸草原(P<0.05),多样性指数(H′)显著大于草原带,均匀度指数(J)在4个土地利用类型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森林具有最高的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H′值和DG值,其次是森林草甸,草原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土地利用类型
内
蒙古高原
东
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
7
1
作者
高立杰
侯建华
安哲
高宝嘉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河北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3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626)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4000319)资助
文摘
为了解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对这一地区不同植被地带中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53 722只,隶属于6门11纲27目(类)。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鞘翅目、柄眼目、小蚓类、弹尾目和膜翅目,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蜱螨目,湿生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小杆目。研究表明,由森林带向草原带过渡,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呈减少趋势,森林带和森林-草甸区具有最高的类群数,交错带草甸-草原区和森林带具有最高的个体数量;不同植被地带土壤动物优势类群的组成与数量存在差异;DG指数、J指数和C指数差异显著。不同植被地带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夏季各个植被地带土壤动物具有最高的类群数,秋季森林带和森林-草甸带具有最高的个体数量;DG指数在不同植被地带中(森林带除外)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不同季节土壤动物优势类群的组成与数量存在差异。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群落特征
森林草原交错带
内
蒙古高原
东
南缘
Keywords
soil fauna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structure
forest-steppe ecotone
Southeastern Inner Mon-golia Plateau
分类号
S154.5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第四纪火山群
被引量:
24
2
作者
白志达
王剑民
许桂玲
刘磊
徐德斌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内蒙古国土资源厅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585-2594,共10页
基金
国家地震局公益性科研专项--中国主要活动火山喷发序列研究与灾害预测(2007-8-27-13)
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地质遗迹保护专项(2007-1250)
文摘
乌兰哈达火山群位于内蒙古中部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一带,地处蒙古高原南缘,距北京约300km。火山群坐落在太古宙乌拉山岩群和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之上,面积约280km^2。火山活动可分为晚更新世(30.56+2.59ka BP;21.05+1.79ka BP)和全新世两期,火山喷发总体为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晚更新世形成一系列呈北东和北西向线形展布的溅落锥,其中黑脑包为熔壳状火山锥。大部分锥体主要由玄武质熔结集块岩及碎成熔岩组成,已遭受一定剥蚀,但多数火口形态仍清晰可辨。全新世与晚更新世火山受同一北东向基底断裂控制。主要包括3座中心式喷发的炼丹炉火山,火山均由碱玄质火山渣锥和熔岩流组成,属斯通博利式火山。火山规模较大,结构完整,基本未遭受剥蚀。锥体由早期降落浮岩渣和晚期溅落熔结集块岩组成。熔岩流分布受地形制约,总体由北西向南东流淌,最长熔岩流约18km。熔岩流覆盖在全新世河谷砂砾石、风成沙和沼泽沉积物之上,表明火山喷发的时代应为全新世。熔岩流类型主要为结壳熔岩,其中胀裂谷和塌陷谷发育。熔岩流前部发育挤压脊、喷气锥和特征的熔岩塚群。熔岩流前缘抵达白音淖一带,堰塞水系形成莫石盖淖和乌兰胡少海等火山堰塞湖。乌兰哈达火山群是蒙古高原南缘目前发现的唯一全新世有过喷发的火山群,是一处天然火山"博物馆",是研究蒙古高原南缘现代地壳深部结构及其活动性的天然"窗口"。
关键词
第四纪火山群
炼丹炉火山
鸟兰哈达
蒙古高原南缘
Keywords
Quaternary volcano cluster
Cupola volcanoes
Wulanhada
Southern border of the Mongolian Plateau
分类号
P588.145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
3
3
作者
高立杰
侯建华
安哲
马冬雪
高宝嘉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河北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园林系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11-1115,共5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2009000614)
文摘
利用样方统计法,对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过渡地带森林、森林草甸、草甸草原和草原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采集大型土壤动物2 394只,隶属于3门8纲22目(类)。由森林向草原过渡过程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变化较大,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呈递减趋势。统计分析表明,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密度-类群指数(DG)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森林带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显著大于森林草甸、草原和草甸草原(P<0.05),多样性指数(H′)显著大于草原带,均匀度指数(J)在4个土地利用类型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森林具有最高的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H′值和DG值,其次是森林草甸,草原带最低。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土地利用类型
内
蒙古高原
东
南缘
Keywords
soil macrofauna
community structure
land use types
Southeastern Inner Mongolia Plateau
分类号
S812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S154.5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高立杰
侯建华
安哲
高宝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第四纪火山群
白志达
王剑民
许桂玲
刘磊
徐德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高立杰
侯建华
安哲
马冬雪
高宝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