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林油田阿尔善组砾岩储层岩石学 被引量:2
1
作者 季汉成 赵澄林 刘孟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54-359,共6页
蒙古林油田阿尔善组砾岩储层,为富含火山岩屑的特殊类型储层,可分为复成分砾岩、凝灰质砾岩及火山角砾岩三大类。具低成分成熟度和低结构成熟度特点,以粗杂基支撑的砾岩含油物性最好,主要储集空间为粒间基质溶蚀孔隙,为中孔细喉低... 蒙古林油田阿尔善组砾岩储层,为富含火山岩屑的特殊类型储层,可分为复成分砾岩、凝灰质砾岩及火山角砾岩三大类。具低成分成熟度和低结构成熟度特点,以粗杂基支撑的砾岩含油物性最好,主要储集空间为粒间基质溶蚀孔隙,为中孔细喉低渗型储层。复成分砾岩以粒间溶蚀孔隙为主,渗透性较好;凝灰质砾岩和火山角砾岩分别以组分内孔隙和残余粒间孔隙为主,渗透性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善组 蒙古林油田 砾岩 岩石学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解堵技术及在蒙古林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南庆义 孙宝桃 张雪梅 《钻采工艺》 CAS 2000年第3期102-103,共2页
介绍聚丙烯酰胺凝胶解堵剂的配方、配方性能、施工工艺及在蒙古林油田的应用效果 ,该解堵剂能使粘度非常大的聚丙烯酰胺交联体迅速溶解成粘度接近于水的溶液 ,解除聚丙烯酰胺交联体因堵水作业对油层造成的损害和堵塞。在蒙古林油田现场... 介绍聚丙烯酰胺凝胶解堵剂的配方、配方性能、施工工艺及在蒙古林油田的应用效果 ,该解堵剂能使粘度非常大的聚丙烯酰胺交联体迅速溶解成粘度接近于水的溶液 ,解除聚丙烯酰胺交联体因堵水作业对油层造成的损害和堵塞。在蒙古林油田现场应用 1 4井次 ,有效 1 2井次 ,取得了较好的解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凝胶 解堵剂 蒙古林油田 堵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林油田弱凝胶深部调驱体系室内评价
3
作者 牛忠晓 李华斌 +4 位作者 黄浩 霍隆军 孙千 吴灿 刘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1-876,共6页
从聚合物分子在剪切与未剪切的条件下对蒙古林油田弱凝胶深部调驱体系进行评价。实验表明聚合物分子被剪切后,主要影响凝胶体系的成胶强度,未被剪切时的凝胶强度明显高于聚合物分子被剪切后的凝胶强度。而从长期稳定性的角度来讲,聚合... 从聚合物分子在剪切与未剪切的条件下对蒙古林油田弱凝胶深部调驱体系进行评价。实验表明聚合物分子被剪切后,主要影响凝胶体系的成胶强度,未被剪切时的凝胶强度明显高于聚合物分子被剪切后的凝胶强度。而从长期稳定性的角度来讲,聚合物分子是否被剪切,对稳定性的影响不是很大。剪切条件下聚合物溶液浓度为800 mg/L和1 000 mg/L的已成胶的凝胶体系最高强度分别为4 619 mPa.s和4 319 mPa.s,远远低于聚合物未被剪切时的最高成胶强度34 293 mPa.s和31 393 mPa.s;剪切后的聚合物在其成胶后的稳定性较好,恒温192 h后,聚合物溶液浓度为800 mg/L和1 000 mg/L的凝胶体系黏度最终保留值分别为2 224 mPa.s和2 999 mPa.s。黏度下降率分别为51.85%和30.56%。蒙古林油田所用凝胶体系配方为聚合物浓度为800 mg/L和1 000 mg/L,聚/交比为3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凝胶 蒙古林油田 成胶强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林油田高效开发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宋社民 田金德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6期24-25,43,共3页
为了改善常规注水开发效果 ,在蒙古林油田通过应用以重建地质模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基础的三项稳产技术 ,即砂岩整体化学调剖为主体的“调水增油”技术、砾岩层状区横向驱替稳产技术和块状区整体加密优化注水稳产技术 ,实现了由低... 为了改善常规注水开发效果 ,在蒙古林油田通过应用以重建地质模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基础的三项稳产技术 ,即砂岩整体化学调剖为主体的“调水增油”技术、砾岩层状区横向驱替稳产技术和块状区整体加密优化注水稳产技术 ,实现了由低含水期到高含水期的相对稳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林油田 稠油油藏开发 地质模型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蒙古林普通稠油油藏开发调剖堵水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福有 汪宝新 +2 位作者 刘明 闫玉民 陈龙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58,共3页
蒙古林油田由普通稠油砂岩油藏和普通稠油砾岩底水油藏组成,油层单一,油水粘度比大,层间接替能力差、稳产难度大。为了改善常规注水开发效果,15年来,形成以重建地质模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基础调剖堵水稳产技术,即砂岩整体化学调剖... 蒙古林油田由普通稠油砂岩油藏和普通稠油砾岩底水油藏组成,油层单一,油水粘度比大,层间接替能力差、稳产难度大。为了改善常规注水开发效果,15年来,形成以重建地质模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基础调剖堵水稳产技术,即砂岩整体化学调剖为主体的“调水增油”技术、砾岩层状区横向驱替整体调剖稳产技术,实现了由低含水期到高含水期的相对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林油田 调剖堵水 整体调剖 地质模型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后火驱油藏工程设计及先导试验
6
作者 李玉英 陈洪 +3 位作者 曾庆桥 周贤 张明龙 杜建德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5,共7页
针对火驱技术应用于水驱开发后期普通稠油油藏适应性不明确的问题,结合油藏地质开发参数,利用室内一维物理模拟装置,研究了普通稠油水驱开发后期火驱技术可行性。研究表明:低黏普通稠油原油性质好,含水饱和度为70%的条件下在280℃即可点... 针对火驱技术应用于水驱开发后期普通稠油油藏适应性不明确的问题,结合油藏地质开发参数,利用室内一维物理模拟装置,研究了普通稠油水驱开发后期火驱技术可行性。研究表明:低黏普通稠油原油性质好,含水饱和度为70%的条件下在280℃即可点燃,油墙推进持续性好,具备火驱技术实施可行性。运用数值模拟手段,确定先导试验采用150 m井距的反七点面积井网,最佳注气强度为2000 m^(3)/(d·m),研究成果应用于蒙古林砾岩油藏火驱矿场试验中,点火后见效明显,日产油由实施前的16.7 t上升至62.2 t,增幅达272.5%,综合含水率由90.3%下降至59.7%。因此,火驱技术可作为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后期大幅提高采收率接替技术。该研究成果可为双高普通稠油油藏转变开发方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 水驱 火驱可行性 方案设计 矿场实践 蒙古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动凝胶调驱成为砂岩油田提高采收率主导技术
7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4-84,共1页
2006年6月初,二连蒙古林油田蒙1计注聚站注入流程建成投产,这标志着华北油田可动凝胶调驱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实践表明,可动凝胶调驱已成为华北砂岩油田提高采收率主导技术。国内同行业专家鉴定认为,该技术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6年6月初,二连蒙古林油田蒙1计注聚站注入流程建成投产,这标志着华北油田可动凝胶调驱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实践表明,可动凝胶调驱已成为华北砂岩油田提高采收率主导技术。国内同行业专家鉴定认为,该技术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最新统计,该技术已在油田34个油藏区块149口井实施,覆盖储量4655.7×10^4t,累计增油29.14×10^8t,创效益4.29×10^8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油田 采收率 技术 调驱 凝胶 国际先进水平 华北油田 蒙古林油田 工业化应用 专家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动凝胶调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机理及矿场实践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行才 王洪光 +1 位作者 李凤霞 曾庆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3,75,共6页
针对蒙古林严重非均质层状普通稠油油藏,在各种物理模型上研究了可动凝胶的调驱作用。实验用原油38℃密度0.8878 g/cm^3,黏度255.4 mPa.s。可动凝胶由800 mg/L聚合物(北京恒聚EORPAM-4)和17.8 mg/L羧酸铬乳液在清水中配成。并联双管... 针对蒙古林严重非均质层状普通稠油油藏,在各种物理模型上研究了可动凝胶的调驱作用。实验用原油38℃密度0.8878 g/cm^3,黏度255.4 mPa.s。可动凝胶由800 mg/L聚合物(北京恒聚EORPAM-4)和17.8 mg/L羧酸铬乳液在清水中配成。并联双管模型水驱至含水98%后注入0.2 PV可动凝胶,再水驱时高渗管(2.58μm2)产液量大幅下降,采出程度有所增大,低渗管(0.151μm^2)产液量和采出程度大幅上升。在仿真微观模型上观测到了可动凝胶堵塞大孔道,扩大波及范围,残余油向出口富集等现象。在直径5 cm、长87.21 cm、水测渗透率0.639μm^2的长填砂管中,注入0.3 PV可动凝胶及后续注水初期注入压力迅速升高,此后缓慢下降并稳定在较高水平,原油采收率提高6.6%。从2002年开始到2008年6月,在蒙古林油田先后开展了可动凝胶调驱先导试验、扩大试验、Ⅰ区推广、工业推广,预计提高采收率4.18%-5.14%。讨论了可动凝胶的生产特征:注入压力上升,转注水后趋于稳定;堵塞大孔道;注采剖面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凝胶 聚合物/铬凝胶 调驱 物理模拟 作用机理 矿场实践 蒙古林油田 普通稠油油藏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