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蒙古族小说与游牧美学 被引量:1
1
作者 丁琪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42,共4页
新时期蒙古族小说聚焦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心理,展现它"移动性"魅力与发展困扰相交织的文化特征。它不再简单沿袭把迁徙族群生存经验审美化的传统美学套路,而是表现出后游牧文化时代在多重维度、大文化视野和并不乐观的... 新时期蒙古族小说聚焦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心理,展现它"移动性"魅力与发展困扰相交织的文化特征。它不再简单沿袭把迁徙族群生存经验审美化的传统美学套路,而是表现出后游牧文化时代在多重维度、大文化视野和并不乐观的现实处境中思考民族文化的思想特征和审美内向化转变。在当代边缘和地方兴起的文化思潮中,复苏的民族生态伦理与文化哲学省思凝聚为一种新的游牧美学,主导了新时期蒙古族小说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蒙古族小说 游牧美学 生态伦理 文化哲学省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文空间下近代东北蒙古族小说原创性探微——以《一层楼》到《红楼梦》及其续书为例
2
作者 刘瑞弘 刘冬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0-164,共5页
《红楼梦》的问世引领了有清一代及后世作家对经典文本的仿续热潮,互文理论为我们理解这种文本之间的流动关系开拓了一个无限阐释的空间。近代东北蒙古族文学家尹湛纳希创作的长篇世情小说《一层楼》及其续书《泣红亭》的原创意义正在... 《红楼梦》的问世引领了有清一代及后世作家对经典文本的仿续热潮,互文理论为我们理解这种文本之间的流动关系开拓了一个无限阐释的空间。近代东北蒙古族文学家尹湛纳希创作的长篇世情小说《一层楼》及其续书《泣红亭》的原创意义正在于文学文本与历史、社会、文化等其他非文学文本的相互影响和修正。尹湛纳希在借鉴了《红楼梦》及其续书和其他明清小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部具有蒙古族特质的世情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蒙古族小说 互文性 尹湛纳希 《一层楼》 《红楼梦》 近代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蒙古族小说的类型化
3
作者 丁琪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9-143,共5页
新时期蒙古族小说经过三十多年的文学实践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叙事类型,在修辞系统、叙事结构和深层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具备了与以往蒙古族文学及其他民族文学相异的独特的叙事规律。蒙古族生存地域的广阔性以及新时期所面临的社会生活形... 新时期蒙古族小说经过三十多年的文学实践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叙事类型,在修辞系统、叙事结构和深层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具备了与以往蒙古族文学及其他民族文学相异的独特的叙事规律。蒙古族生存地域的广阔性以及新时期所面临的社会生活形态的复杂性,都决定了蒙古族小说比以往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更加丰富多元、类型多样,多样化与多元化是其重要的发展演变特征。如何在社会变迁以及文学自身的更新中成长、转化而不是陷入类型凝固化的危机,仍是当下蒙古族小说创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蒙古族小说 类型化 多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