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族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 Ⅰ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赵灵燕 毕力夫 +1 位作者 苏秀兰 张瑞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Vitamin Dreceptor,VDR)ApaⅠ多态性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内蒙古地区179例蒙古族妇女VDR...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Vitamin Dreceptor,VDR)ApaⅠ多态性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内蒙古地区179例蒙古族妇女VDR基因ApaⅠ多态性,并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上述人群无优势手臂骨密度。结果ApaⅠ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aa:49.16%Aa:41.34%AA:9.50%。协方差分析显示,在所有受试者中VDRApaⅠ基因型与无优势手臂BMD无相关性。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妇女人群中,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Ⅰ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可能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遗传多态性 骨密度 蒙古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区蒙古族妇女生存状况的社会学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鸿泉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42,共5页
草原生存背景使蒙古族妇女具有特有的素质与品格,她们是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牧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力量。要建设牧区,要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离不开妇女。妇女的生活素质也只有在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牧业产业化实现的前提下才能得到... 草原生存背景使蒙古族妇女具有特有的素质与品格,她们是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牧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力量。要建设牧区,要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离不开妇女。妇女的生活素质也只有在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牧业产业化实现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牧区 蒙古妇女 生存状况 生活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3A7*1c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妇女骨质疏松的关系
3
作者 张瑞芳 毕力夫 +2 位作者 苏秀兰 张俊晶 赵灵燕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CYP3A7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绝经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测定185名内蒙古地区健康绝经期妇女经SspI酶切后CYP3A7基因多态性,同时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前臂骨密度。结... 目的探讨CYP3A7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绝经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测定185名内蒙古地区健康绝经期妇女经SspI酶切后CYP3A7基因多态性,同时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前臂骨密度。结果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正常组TT型84.4%,TG15.0%,GG0.7%,骨质疏松组TT型71.1%,TG26.3%,GG2.6%,等位基因频率正常组T为91.8%,G为8.2%;骨质疏松组T为84.2%,G为15.8%。通过协方差分析,调整年龄、身高、体重、BMI,结果显示,CYP3A7基因型与左前臂BMD有相关性(P〈0.05)。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因型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YP3A7基因型与蒙古族妇女前臂BMD有关联(P〈0.05),可作为预测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妇女 骨质疏松症 CYP3A7基因多态性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蒙古族妇女勇武健身的民族体育活动
4
作者 德乐赫依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7年第2期56-57,共2页
骑马,射箭,摔跤这三项活动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民族体育运动形式。在这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中,蒙古族妇女都曾是大显神威,名列前茅。 早在十三世纪,意大利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就曾记载:国王海都的女儿艾吉阿姆,十分矫健,勇武不败... 骑马,射箭,摔跤这三项活动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民族体育运动形式。在这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中,蒙古族妇女都曾是大显神威,名列前茅。 早在十三世纪,意大利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就曾记载:国王海都的女儿艾吉阿姆,十分矫健,勇武不败。她的父亲希望她出嫁,但是她婉言谢绝说,除非她遇到一个有本事力能战胜她的贵人,否则她永远也不嫁人,她的父亲给她立了一个凭证,准许按照她自己的愿望选择配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蒙古 民族体育运动 健身 蒙古妇女 古代妇女 成吉思汗 善射 公主 海都 窝阔台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绚丽多彩的蒙古族妇女头饰
5
作者 苏婷玲 《中国博物馆》 2010年第3期64-69,共6页
蒙古民族生活在大漠南北,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受特定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道德观念、民族风俗的影响,他们在漫长的发展中,创造了极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蒙古族服饰文化,特别是头饰,直接反映了蒙古族妇女的社会地位、经济变... 蒙古民族生活在大漠南北,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受特定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道德观念、民族风俗的影响,他们在漫长的发展中,创造了极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蒙古族服饰文化,特别是头饰,直接反映了蒙古族妇女的社会地位、经济变化及各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代表着民族历史的发展与进步,是蒙古族的重要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妇女 头饰 民族历史 民族生活 社会制度 生产方式 道德观念 民族风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蒙古族生育水平及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苏俐 金阳荪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8-35,共8页
中国蒙古族生育水平及特征苏俐金,阳荪前言中国蒙古族是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少数民族,对蒙古族生育水平和特征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可以了解现实生育状况,而且可为评价现阶段蒙古族人口生... 中国蒙古族生育水平及特征苏俐金,阳荪前言中国蒙古族是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少数民族,对蒙古族生育水平和特征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可以了解现实生育状况,而且可为评价现阶段蒙古族人口生育政策执行效果提供依据。同时可以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水平 蒙古妇女 生育模式 累积生育率 总和生育率 少数民族 育龄妇女 生育状况 蒙古自治区 蒙古族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生育节育状况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娟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9-53,共5页
蒙古族是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之一.1953年为146万人,1990年已达480万人,人口数量增加了2倍多,尤其是1982到1990年的八年中,人口净增139万,平均年人口增长率为4.36%.在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的形势下,分析蒙古族妇女生育率的变化及其... 蒙古族是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之一.1953年为146万人,1990年已达480万人,人口数量增加了2倍多,尤其是1982到1990年的八年中,人口净增139万,平均年人口增长率为4.36%.在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的形势下,分析蒙古族妇女生育率的变化及其对人口增长的作用至为重要.本文利用1988年2‰妇女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妇女的生育和节育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妇女 节育状况 计划生育 蒙古族人口 年龄别生育率 总和生育率 蒙古地区 农村妇女 平均初婚年龄 妇女生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服饰文化 被引量:6
8
作者 乐天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5年第2期87-88,共2页
蒙古族服饰文化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其丰富多彩的服饰,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也是该民族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长期通水草而居,迁徙游牧,因受地理环境,生产方式与生活条件的影响,他们的... 蒙古族服饰文化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其丰富多彩的服饰,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也是该民族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长期通水草而居,迁徙游牧,因受地理环境,生产方式与生活条件的影响,他们的服装多以皮料为主。款式主要有长皮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服饰文化 蒙古 绿松石 鼻烟壶 狐狸皮 蒙古妇女 民族传统文化 花纹图案 已婚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蒙古族传统罟罟冠形制研究——基于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史集》中插图
9
作者 朱玲敏 贺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4-172,共9页
基于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史集》波斯细密画插图中几十身蒙元时期蒙古族贵妇形象均身着蒙古族传统服饰、头戴罟罟冠,文章通过文献、图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其服用场合,分析研究图像中罟罟冠的基本形制、造型及其装饰特点。研究认为,《史集... 基于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史集》波斯细密画插图中几十身蒙元时期蒙古族贵妇形象均身着蒙古族传统服饰、头戴罟罟冠,文章通过文献、图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其服用场合,分析研究图像中罟罟冠的基本形制、造型及其装饰特点。研究认为,《史集》插图中的罟罟冠形制特点除守丧时会只留兜帽及冠帔外,随着服用场合变化不大。罟罟冠仿生天鹅的造型以示图腾崇拜,上方下圆的结构特点诠释了男女结合的意义。其朵朵翎长度、羽团数量,兜帽颜色及冠帔长度的变化表现出罟罟冠的实用性被装饰性取代,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中晚期罟罟冠装饰纹样频繁出现十字金纹,凸显贵族妇女中不乏景教徒身份。该版本《史集》插图为研究蒙元时期贵族妇女首服形制及其象征意义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通过展开系统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细密画 史集 蒙古妇女 中国传统服饰 形制 罟罟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口的历史与现状概述
10
作者 张增智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13,22,共5页
一、蒙古族从发祥到兴盛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与独联体(原苏联)和蒙古国有4,221公里的边境线,国内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八个省、自治区接壤。这个地域范围,基本上是清代划定的。自治区人民... 一、蒙古族从发祥到兴盛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与独联体(原苏联)和蒙古国有4,221公里的边境线,国内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八个省、自治区接壤。这个地域范围,基本上是清代划定的。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是我国最早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人口 蒙古地区 蒙古妇女 现状概述 计划生育 少数民族干部 蒙古自治区 内蒙地区 更改民族成分 妇女总和生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凰点头裙子飘 三寸金莲显婀娜──民和土族妇女部分服饰简介
11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4年第3期96-97,共2页
凤凰点头裙子飘三寸金莲显婀娜──民和土族妇女部分服饰简介凤凰头(图一)亦称“包头”,民和土族妇女头饰。它是在宽5—6厘米,长约50厘米的黑布条上加放一层较为厚实的里子,在黑布条上、下部级以红色珠串,中间部分等距离地扣... 凤凰点头裙子飘三寸金莲显婀娜──民和土族妇女部分服饰简介凤凰头(图一)亦称“包头”,民和土族妇女头饰。它是在宽5—6厘米,长约50厘米的黑布条上加放一层较为厚实的里子,在黑布条上、下部级以红色珠串,中间部分等距离地扣五缝连有直径约之厘米的梅花形镌花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和土族 妇女 凤凰饰 服饰 交叉成十字形 绣花鞋 棉线绳 蒙古鄂尔多斯 蒙古妇女 鞋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掐丝八宝纹四子部落妇女头饰
12
作者 通格勒格 《中国博物馆》 2010年第3期102-105,共4页
蒙古族妇女头饰是蒙古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韵犹存的蒙古族妇女头饰,融汇了蒙古族的智慧、审美观和价值观,也记述了蒙古族的传统历史文化。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的掐丝八宝纹四子部落妇女头饰,以其华美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深受观... 蒙古族妇女头饰是蒙古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韵犹存的蒙古族妇女头饰,融汇了蒙古族的智慧、审美观和价值观,也记述了蒙古族的传统历史文化。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的掐丝八宝纹四子部落妇女头饰,以其华美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深受观众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妇女 头饰 部落 传统历史文化 服饰文化 价值观 审美观 博物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罟罟考述 被引量:7
13
作者 方龄贵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5-61,共7页
1 按罟罟、括罟又作顾姑、故姑、罟姑、故故、固姑、姑姑、罟冠、罟冠,写法不一,乃蒙古贵族妇女所戴之一种冠饰,南宋及元明人诗文中每每见之,如: 赵珙《蒙鞑备录》妇女:“凡诸酋之妻,则有顾姑冠,用铁丝结成,形如竹夫人,长三尺许,用红... 1 按罟罟、括罟又作顾姑、故姑、罟姑、故故、固姑、姑姑、罟冠、罟冠,写法不一,乃蒙古贵族妇女所戴之一种冠饰,南宋及元明人诗文中每每见之,如: 赵珙《蒙鞑备录》妇女:“凡诸酋之妻,则有顾姑冠,用铁丝结成,形如竹夫人,长三尺许,用红青锦绣或珠金饰之,其上又有杖一枝,用红青绒饰之”。 彭大雅《黑鞑事略》:“妇人顶故姑”。徐霆疏:“霆见其故姑之制,用画木为骨,包以红绢金帛,顶之上用四五尺长柳枝或铁打成枝,包以青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饰 蒙古 已婚妇女 姑姑 故姑 角冠 高帽 蒙古妇女 兜帽 柔克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