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蒋介石日记》所见丁玲软禁之文化政治语境与相关人物
1
作者 王攸欣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1-128,共8页
开放不久的《蒋介石日记》是理解中国现代文化、历史的重要史料。从《蒋介石日记》,可以看到1933年前后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政治语境之变迁,蒋介石如何调整其组织、影响青年人的政治运作方式。读《蒋介石日记》,可以提出一些前人不易谈... 开放不久的《蒋介石日记》是理解中国现代文化、历史的重要史料。从《蒋介石日记》,可以看到1933年前后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政治语境之变迁,蒋介石如何调整其组织、影响青年人的政治运作方式。读《蒋介石日记》,可以提出一些前人不易谈论的话题,了解与丁玲软禁相关的人物,如徐恩曾、张道藩、张冲、蔡元培等,且可更直接了解蒋介石本人,包括他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倾向。本文通过对《蒋介石日记》及相关史料的解读,显示出丁玲软禁的语境,提供学界较少人见到的一些史料,对理解丁玲本人亦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日记 丁玲 软禁 文化政治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介石在日记中对日“雪耻”——以1928年“济案”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29,共11页
由于日本阻挠国民党北伐,蒋介石对日反感渐增。1928年5月发生的"济南事件"使蒋介石再受刺激,发誓对日复仇,遂开始在日记中记载"雪耻之道",其内容归纳起来,可分为"励己"、"励民"、"强军&qu... 由于日本阻挠国民党北伐,蒋介石对日反感渐增。1928年5月发生的"济南事件"使蒋介石再受刺激,发誓对日复仇,遂开始在日记中记载"雪耻之道",其内容归纳起来,可分为"励己"、"励民"、"强军"与"整党"等类。蒋介石长期在日记中书写"雪耻之道",是其个人感受日本侵略的心理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悲壮"的抗日决心,但他在实际行动方面则又奉行"忍辱哲学",表现出明显的软弱与妥协,从而遭到时人与后人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蒋介石日记 济南事件 抗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日记看蒋介石处理“武力剿共”与“军事抗日”关系的心路历程——以九·一八事变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洪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79,192,共5页
蒋介石在思想意识上是根本反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1927年4月,蒋率先武力"清党",实行残酷的武装镇压和血腥大屠杀,对共产党人决无半点手软。1931年夏,万宝山及中村事件发生,面对日军即将武装侵略东北的严重危机,蒋介石采取&qu... 蒋介石在思想意识上是根本反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1927年4月,蒋率先武力"清党",实行残酷的武装镇压和血腥大屠杀,对共产党人决无半点手软。1931年夏,万宝山及中村事件发生,面对日军即将武装侵略东北的严重危机,蒋介石采取"全力剿共不计其他"的误国政策;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坚持"先剿共,而后谋抗日"的方针,对日不抵抗、对内压制学生运动,以对日妥协争取全力剿共的时间和空间,结果导致东北迅速沦陷。一·二八事变后,蒋介石仍然坚持"剿共为先,而后抗日"的主张,但是其"剿共"和"抗日"两个方面开始发生某些微妙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日记 九·一八事变 抗日与剿共 对日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蒋介石在日记中关于国民党弊端的忧思(1927—1937)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1,共10页
从蒋介石日记可看出蒋介石常存忧党之念,他所关注的国民党弊端包括组织分裂、党员腐化和人才缺乏等,在忧党方面蒋介石所言与所思基本一致。由于蒋介石以构筑个人权势为目标,所以他对国民党弊端的忧虑,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替自己的政治前途... 从蒋介石日记可看出蒋介石常存忧党之念,他所关注的国民党弊端包括组织分裂、党员腐化和人才缺乏等,在忧党方面蒋介石所言与所思基本一致。由于蒋介石以构筑个人权势为目标,所以他对国民党弊端的忧虑,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替自己的政治前途考虑。可以说,蒋介石忧党的背后,其实在忧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日记 国民党弊端 个人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民国档案史料征集 被引量:1
5
作者 翟玉霞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4-35,共2页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档案部门通过公布相关档案史料、举办专题展览、合作影视拍摄等多种形式来纪念这一重要时刻。
关键词 民国档案 史料征集 档案史料 影视拍摄 傅秉常 中国抗日战争史 正面战场 中国抗战 敌后战场 蒋介石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