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51至1972年蒋介石政权的琉球政策 被引量:3
1
作者 褚静涛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85,共11页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开罗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询问蒋介石,战后如何处理琉球问题,蒋介石提议可由中美共管琉球。1945年,美军攻占琉球。根据《旧金山和约》,美国单独托管琉球,建立了大批军事基地。为了扶植日本,1971年6月17日,美国...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开罗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询问蒋介石,战后如何处理琉球问题,蒋介石提议可由中美共管琉球。1945年,美军攻占琉球。根据《旧金山和约》,美国单独托管琉球,建立了大批军事基地。为了扶植日本,1971年6月17日,美国与日本签署了"归还冲绳协定"。1972年5月15日,美国将琉球交给日本管辖。在台湾的蒋介石政权认为,琉球不是日本的固有领土,琉球的主权属于琉球人民,多次发表声明,反对美国将琉球的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 台湾地区 蒋介石政权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党虚领下的南京蒋介石政权(1927-1937)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9-325,共7页
蒋介石南京政府名义上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政权。然而在这个政权中,国民党的权力、所掌握的政治资源却受到有意的制度性限制,远不能达到垄断政权的程度。政府是权力的中心,军事力量也逐步独立于党。从党政关系看,党不敌政;从党军关系看,党... 蒋介石南京政府名义上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政权。然而在这个政权中,国民党的权力、所掌握的政治资源却受到有意的制度性限制,远不能达到垄断政权的程度。政府是权力的中心,军事力量也逐步独立于党。从党政关系看,党不敌政;从党军关系看,党不“统”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南京蒋介石政权 军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介石政权保钓策略评析
3
作者 褚静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7-168,239,共12页
1945年后,美国军事占领琉球、钓鱼岛,依据《旧金山和约》,单独对琉球实行托管,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权益。退据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对美国准备将琉球交给日本管辖,未敢公开抗议。1970年,围绕东海大陆架的划界及石油勘探、钓鱼岛主权争端,蒋介... 1945年后,美国军事占领琉球、钓鱼岛,依据《旧金山和约》,单独对琉球实行托管,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权益。退据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对美国准备将琉球交给日本管辖,未敢公开抗议。1970年,围绕东海大陆架的划界及石油勘探、钓鱼岛主权争端,蒋介石政权与美国、日本发生争执,动员台湾民众,反对美日的私相授受,维护钓鱼岛的主权和实际使用权,引发了全球华人的保钓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蒋介石政权 钓鱼岛 对策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顾问与蒋介石政权
4
作者 李湘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112-118,共7页
在中国历史上聘用洋人做顾问的基础上 ,蒋介石政权大量聘用外国顾问 ,为其政治、军事、经济各个方面服务。顾问来自不同的国家 ,充斥国家政府的各个部门。外国顾问的在华活动 ,实际上是蒋介石政权与各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的联系工具而... 在中国历史上聘用洋人做顾问的基础上 ,蒋介石政权大量聘用外国顾问 ,为其政治、军事、经济各个方面服务。顾问来自不同的国家 ,充斥国家政府的各个部门。外国顾问的在华活动 ,实际上是蒋介石政权与各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的联系工具而已 ,对蒋介石政权的统治是否有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政权 史迪威 陈纳德 德国顾问 国民政府 蒋介石政府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资源委员会 外国 中国军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浙财团与蒋介石政权的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史全生 《江海学刊》 1984年第4期48-53,共6页
一 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江·浙财团的支持下,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垒垒尸骨上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江浙财团为什么要勾结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呢?
关键词 蒋介石政权 江浙财团 反革命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 共产党员 新右派 国民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介石政权的性质与党内“左”右倾错误——试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左”右倾错误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6
作者 宋仲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93-104,共12页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随后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七月十五日,汪精卫也叛变了革命。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也最后失败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及其建立国民政府,标志着中国...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随后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七月十五日,汪精卫也叛变了革命。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也最后失败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及其建立国民政府,标志着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北洋军阀统治时代的结束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时代的开始。如何认识这种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蒋介石是哪个阶级的政治代表?他建立的国家政权代表哪个阶级的意志?这个政权将对中国社会发生什么影响?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当时,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在党内是很不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倾错误 反革命 蒋介石政权 政变 中国人民 转折点 小资产阶级 领导 民族资产阶级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一八”至“七·七”时期的胡适 被引量:2
7
作者 房列曙 杜蒸民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0-65,38,共7页
认识“九·一八”至“七·七”时期的胡适,是一个复杂而又缺乏深入研究的问题。“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都逐步调整了自己的行动方针。作为知识界的... 认识“九·一八”至“七·七”时期的胡适,是一个复杂而又缺乏深入研究的问题。“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都逐步调整了自己的行动方针。作为知识界的泰斗,民族资产阶级右翼的代表,胡适的眼光也从前一个时期注意国内政治改良和文化革新,转向集中探讨如何对付日本的侵略,并以此为中心议题,发表了大量的言论。在对日武装侵略上,他主张取“委曲求全”的态度,通过同日本的直接交涉,避免对日作战,以待国际形势有利于我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政权 胡适 国民党政府 国际形势 主张 蒋介石政权 日本侵略 卖国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 文化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与民主改革 被引量:3
8
作者 谢忠厚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8-34,共7页
抗日战争是中国复兴的根本转折。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迅速壮大,国民党及其政权走向衰落,由此决定了中国的历史命运和前途,尔后仅仅经过4年解放战争,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 抗日战争是中国复兴的根本转折。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迅速壮大,国民党及其政权走向衰落,由此决定了中国的历史命运和前途,尔后仅仅经过4年解放战争,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抗日战争为什么会如此决定性地改变中国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呢?研究这个问题,应着眼于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把抗日战争作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中国的一个有机过程来考察,才能找到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力量发生上述反向演变的内部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抗日战争 国民党 民主改革 敌后抗日根据地 蒋介石政权 中国共产 抗战时期 共产党 民族主义 民族解放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中共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9
作者 倪薇 《学海》 1998年第4期84-87,共4页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为了维护自身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争取战后世界的领导地位,美国在1937——1945年,除了支持援助蒋介石国民党抗日,还逐渐重视中国共产党这股政治势力,曾一度谋求与之建立紧...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为了维护自身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争取战后世界的领导地位,美国在1937——1945年,除了支持援助蒋介石国民党抗日,还逐渐重视中国共产党这股政治势力,曾一度谋求与之建立紧密关系共同抗日,同时防止它倒向俄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 共产党 中国共产 中共政策 史迪威 战争爆发 美国政府 毛泽东 赫尔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史迪威与美国对华政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会来 刘建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2-85,共4页
关键词 史迪威 美国对华政策 蒋介石国民党 论史 罗斯福 史迪威事件 持中 蒋介石政权 中国人民 赴华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接收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永隆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10-113,共4页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权在美帝国主义的策划和援助下,政治上、军事上跟日伪合流,抢占战略要地,抢夺抗战胜利成果。同样,在经济上也不例外,国民党政府的接收大员穷凶极恶地抢劫敌伪物资,大肆掠夺收复区人民的财产。他们继发“国难财”后,...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权在美帝国主义的策划和援助下,政治上、军事上跟日伪合流,抢占战略要地,抢夺抗战胜利成果。同样,在经济上也不例外,国民党政府的接收大员穷凶极恶地抢劫敌伪物资,大肆掠夺收复区人民的财产。他们继发“国难财”后,又大发“胜利财”。现根据有关资料,将当时国民党政府经济接收的大致情况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况介绍 物资 政府经济 国民党政府 接收机 政治 抗战胜利 共接收 收复区 蒋介石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冯玉祥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关系的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锡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77-81,共5页
冯玉祥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过程。其根源之一是他思想认识的发展变化。冯玉祥的民主主义构想与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相吻合,这是他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合作的思想基础;但他理论准备不足,工农运动的形式和“终极”结果,... 冯玉祥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过程。其根源之一是他思想认识的发展变化。冯玉祥的民主主义构想与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相吻合,这是他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合作的思想基础;但他理论准备不足,工农运动的形式和“终极”结果,并非他所希望。这是他倒退的原因。三十年代初,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的“大背景”下,党的理论和政策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忧患意识升华为对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政权的正确理性认识。这是他再度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认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玉祥 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早期 蒋介石政权 五原誓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工农运动 北京政变 民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评武汉政府继续北伐的战略决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宗华 张光宇 《江汉论坛》 1981年第6期98-104,共7页
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革命正处在一个转变关头。全国政治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动,武汉政府没有随着形势的变动实行战略转变出师东征,而是仍按原定计划作出继续北伐的战略决策。长期以来一些现代史论著都认为这... 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革命正处在一个转变关头。全国政治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动,武汉政府没有随着形势的变动实行战略转变出师东征,而是仍按原定计划作出继续北伐的战略决策。长期以来一些现代史论著都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最近我们读到周恩来等写给中共中央的意见书《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给了我们新的启示,使我们感到对这个战略决策有重新评论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政权 武汉政府 战略决策 帝国主义 北伐 冯玉祥 反革命 中国革命 经济封锁 周恩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5年前后的蒋日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蓓蓓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72-78,共7页
1935年前后的蒋日关系,是研究中日关系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给予实事求是的研究和评价。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国民党政权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理所当然地受到严厉的谴责,这是蒋介石... 1935年前后的蒋日关系,是研究中日关系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给予实事求是的研究和评价。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国民党政权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理所当然地受到严厉的谴责,这是蒋介石所代表的那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性质所决定的,它必然遭到中国人民的唾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政权 中日关系史 中国人民 九一八事变 日本外交 攘外必先安内 对日政策 西安事变 国民党政权 中国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辜会谈”要人:辜振甫其人其事
15
作者 东方一 《社会》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10,5,共6页
备受世人瞩目的“汪辜会谈”已经圆满结束。但大陆人对台湾一方的辜振甫依然知之甚少。这位台湾商界和政坛的要人,被列为台湾五大“世界富豪”之一,是台湾唯一“未循公职而上”的国民党“大老”,因常奔波海外,享有“经济大使”之称。其... 备受世人瞩目的“汪辜会谈”已经圆满结束。但大陆人对台湾一方的辜振甫依然知之甚少。这位台湾商界和政坛的要人,被列为台湾五大“世界富豪”之一,是台湾唯一“未循公职而上”的国民党“大老”,因常奔波海外,享有“经济大使”之称。其父是日据时期台湾的第一“闻人”,其妻是严复孙女。他素有“谦谦君子”声誉,不善遑论,不愠不火,一派儒士风度。他精通棋琴书画。写小说,出诗集,好粉墨上菊坛献艺,又是高尔夫球高手……本文多侧面展示了辜氏的其人其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国民党 日据时期 中国大陆 日本人 大陆政策 蒋介石政权 严复 土地改革 总统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中国的地方官僚与地方军阀是怎样进行横征暴敛的——抗日战争前中国农村经济概述之二
16
作者 何均 《人文杂志》 1983年第6期27-33,26,共8页
前面我们说过,地主、富农、高利贷者和商业资本家是怎样剥削生产者的。不过,在有些场合,高利贷和商业资本也会侵犯到富农或中、小地主的头上。比如,富农或中小地主有时会因为挥霍、灾荒或其他偶然事故,以致落入高利贷者的手中;有时甚至... 前面我们说过,地主、富农、高利贷者和商业资本家是怎样剥削生产者的。不过,在有些场合,高利贷和商业资本也会侵犯到富农或中、小地主的头上。比如,富农或中小地主有时会因为挥霍、灾荒或其他偶然事故,以致落入高利贷者的手中;有时甚至不得不把已经占有的农产品,低价出售给商人,受到商业资本的敲剥。这里我们必须分清:高利贷、商业资本同生产者是一种性质的经济关系;而高利贷、商业资本同地主、富农,又是一种性质的经济关系。这两种性质的经济关系,毫无共同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赋征收 亩数 富农 抗日战争前 地方军阀 地方官 蒋介石政权 中国农村经济 旧中国 商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迅速崩溃的原因
17
作者 刘洪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0年第S3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国民党政府 迅速崩溃 抗战胜利 蒋介石政府 蒋介石政权 孙中山 民族资产阶级 垄断资产阶级 军队 帝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制订
18
作者 阳春喜 《湖湘论坛》 1998年第3期70-71,共2页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是错综复杂的,影响其政策制订的既有国内、国际政治形势,也有罗斯福总统个人的性格。罗斯福不相信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院,他喜欢派遣私人特使去完成外交使命,抗战时他共向中国派遣了十多个特使。正是这...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是错综复杂的,影响其政策制订的既有国内、国际政治形势,也有罗斯福总统个人的性格。罗斯福不相信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院,他喜欢派遣私人特使去完成外交使命,抗战时他共向中国派遣了十多个特使。正是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构成了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本文试就其对华政策的制订作粗浅的探讨。第一个时期(1937年7月-1940年12月)30年代中期,尽管战争的乌云笼罩着世界,但美国国内普遍存在着和平主义与孤立主义的情绪,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决心让美国置身于世外。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这并没有在美国人心中引起什么波动。正如孤立主义的赫斯特报系声明所说:"我们表示同情,但这并不是我们所关注的事情。"~①公众和国会中也普遍存在着这种情绪,据民意测验,孤立主义在1937年拥有70%以上的美国人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罗斯福总统 抗日战争时期 孤立主义 美国政府 蒋介石政权 美国人 外交事务 中国 史迪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结最广大的人们去争取胜利——学习《周恩来选集》上卷的三篇文章
19
作者 高文谦 《学术论坛》 1981年第3期18-20,24,共4页
《关于当前民主党派工作的意见》、《击破敌人假和平运动的阴谋》和《蒋管区斗争要有清醒头脑和灵活策略》,是周恩来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指导党的统战工作和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斗争而写的三篇文章。文章充分体现了坚定的革命原则性和... 《关于当前民主党派工作的意见》、《击破敌人假和平运动的阴谋》和《蒋管区斗争要有清醒头脑和灵活策略》,是周恩来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指导党的统战工作和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斗争而写的三篇文章。文章充分体现了坚定的革命原则性和运用灵活的斗争策略以团结最广大的人们去争取胜利的精神。这里,就这个问题,我谈一点学习体会。解放战争到了一九四八年,人民解放军转入了全面的战略反攻,蒋介石政权摇摇欲坠。在军事上,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不得不把刚刚实行了半年多的“全面防御”改为“重点防御”;在政治上,蒋介石政权人心丧尽,四面楚歌,人民怨声载道,民变蜂起;在经济上,国民党统治区的物价如脱缰的野马,比抗战前夕飞涨了一千余万倍,八月,蒋介石政权又宣布以金圆券代替“法币”,使本来已经崩溃的经济更加陷入绝境。蒋家王朝的末日即将到来,就连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喉舌《华尔街日报》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说:它是亚洲的病老太婆,美国专家医生也医治不好。在蒋必败、我必胜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面前,“国民党区域各阶级、党派、团体、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途作打算”,从而出现了极其复杂的情势。一九四八年五月,我们党发布了“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选集 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解放军 金圆券 华尔街 野马 蒋介石政权 和平运动 解放区 国民党统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亨利·米歇尔对中国抗日战场的评析的思考
20
作者 陆家希 葛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19-25,共7页
关于亨利·米歇尔对中国抗日战场的评析的思考陆家希,葛萍有论者认为,法国二战权威史学家亨利·米歇尔著《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书对中国战场的评价是对中国8年浴血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歪曲与嘲笑。我... 关于亨利·米歇尔对中国抗日战场的评析的思考陆家希,葛萍有论者认为,法国二战权威史学家亨利·米歇尔著《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书对中国战场的评价是对中国8年浴血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歪曲与嘲笑。我们基本同意这个看法。但是,我们认为不能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抗日战场 蒋介石政权 中国战场 日本侵略者 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人民 国民党军队 反法西斯战线 中国抗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