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斯蒂格勒技术思想的医学教师数智素养培育研究
1
作者 汪丽聪 孙晓琪 +2 位作者 荣振华 王刚 肖晶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67,共5页
数智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改变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医学教师数智素养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以医学教师在培育数智素养过程中面临着主体、客体、主客体关系以及时空四个维度的困境为切入点,基于斯蒂格勒技术思想提出涉及政策支持、... 数智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改变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医学教师数智素养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以医学教师在培育数智素养过程中面临着主体、客体、主客体关系以及时空四个维度的困境为切入点,基于斯蒂格勒技术思想提出涉及政策支持、教育改革、资源协调、技术文化推广和伦理法律保障等多方面的培育路径,旨在为医学教师适应数智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以期推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现代化和社会技术文化水平的提升,助力实现医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格 数智素养 医学教育 医学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之场的生命记忆——贝尔纳·斯蒂格勒叙事中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2
作者 姜凯宜 于水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77,共8页
既往对贝尔纳·斯蒂格勒的研究更多关注其对技术语言结构的拆解,却忽视了斯蒂格勒叙事中厚重的现实感。事实上,斯蒂格勒更为关注经验性层面的技术力量。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他毕生致力于思考生命在与真实技术力量的互动中保持清... 既往对贝尔纳·斯蒂格勒的研究更多关注其对技术语言结构的拆解,却忽视了斯蒂格勒叙事中厚重的现实感。事实上,斯蒂格勒更为关注经验性层面的技术力量。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他毕生致力于思考生命在与真实技术力量的互动中保持清晰记忆的可能性。在斯蒂格勒看来,生命依托技术工具和以工具为基础的技术话语获得了对历史时空的记忆,但技术工具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失控性加速造成了技术语言结构的过分膨胀,从而使记忆迷失。相较于同时期过分强调先验性语言的法国左翼学者,斯蒂格勒将技术的真实踪迹视为不应被忽视的诠释对象,并力图扭转存在主义影响下法国左翼技术批判思潮的现实感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纳·斯蒂格 法国左翼学者 马克思 技术 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电影”的教育现象学:意蕴、危机与启示——基于斯蒂格勒的视域
3
作者 邹红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电影是典型的“文化工业”,无处不在的“大电影”已经形成“迷药”般的霸权性力量,原因不仅在于电影是人们“欲望”与梦想的某种直接投映形式,更在于其具有主体意识“传输”与“再造”的深层力量。斯蒂格勒所揭示的电影的现象学意蕴表明... 电影是典型的“文化工业”,无处不在的“大电影”已经形成“迷药”般的霸权性力量,原因不仅在于电影是人们“欲望”与梦想的某种直接投映形式,更在于其具有主体意识“传输”与“再造”的深层力量。斯蒂格勒所揭示的电影的现象学意蕴表明,电影与教育共享同样的动力机制与意识机制,电影可以被视为某种教育的形式。“电影”的全球性布展带来了诸多“教育之痛”,主要表现为电影的个性化功能翻转为“去个性化”的灾难、对消费主义的“迷入”加速儿童的“非人化”进程以及美国的数字意识形态正在掏空民族教育的内核。“电影”带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可重视电影的力量并以它的方式打开教育,以高质量教育电影讲好中国“教育故事”,把电影作为反思对象培养儿童的“观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格 电影 现象学 时间客体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的构境:技术时代人类生存境况的体育哲思——基于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的解析
4
作者 刘欣然 林雯慧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7,共10页
技术时代人类生存境况是时代发展的基本问题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基于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一书,探讨技术时代由智能科技所带来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体育在时代发展中的哲学问题,从人文视角切入技术世界的体育,阐释... 技术时代人类生存境况是时代发展的基本问题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基于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一书,探讨技术时代由智能科技所带来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体育在时代发展中的哲学问题,从人文视角切入技术世界的体育,阐释体育在生命演进中的历史作用与意义。在生存论的构境原则中,技术作为人的发明是源于遗忘与盗窃的双重过失,而体育作为人的操持是面向保护和回返的双重需要。进而探讨生命缺陷中的双重起源,技术的进化与体育的嵌入;生命遗忘中的双重过失,技术的发明与体育的回返;生命本质中的双重延异,技术的异化与体育的解蔽,生存境况中技术与体育的思辨话语,成为时代追问人的生存论议题。面向后人类未来的技术与体育中,义肢性的超前牵引出技术与体育的时间链接;身体性的滞留链接起技术与体育的空间占有;生命性的演化勾画了技术与体育的时空融合,生命进化需要在技术与体育中进行着双向的时空构序与延异。面向后人类的未来,体育话语的哲学出场值得探究与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格 《技术与时间》 技术 体育 后种系生成 延异 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斯蒂格勒问题哲学的时间性结构
5
作者 马雷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8,I0002,I0003,共12页
通过对海德格尔的批判性解读,斯蒂格勒将问题的时间性结构扩展为三个维度:提问之前、提问之后以及回问。通过分析构成着存在的药理学情境,斯蒂格勒意在说明存在在提问之前已经置身于一个异在的环境里,提问因此将存在和异在对立起来。提... 通过对海德格尔的批判性解读,斯蒂格勒将问题的时间性结构扩展为三个维度:提问之前、提问之后以及回问。通过分析构成着存在的药理学情境,斯蒂格勒意在说明存在在提问之前已经置身于一个异在的环境里,提问因此将存在和异在对立起来。提问之后的存在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对答案的无知是一种“毒”,尝试回答问题则是一种“疗”,毒与疗是药理学的两个面相。问题一经提出,便要求存在不断回到问题中,即回问。问题包含着存在之前的事物,迫使存在一次次回到过去,并体验不再在此的超时代性,进而召唤超越现在的尚未到此之物。斯蒂格勒的技术之思形成一种独特的问题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格 海德格尔 问题哲学 提问 回问 时间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返感性:当代美学进入艺术的方式——基于斯蒂格勒艺术观念的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大桥 冯乐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7,共9页
斯蒂格勒等当代美学家不断突破形而上学美学对感性的桎梏,重返“感觉与意义”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情感生成机制问题,以扩展的理论话语与研究范式重新介入艺术问题的思考。斯蒂格勒将艺术置于可感物的存在模式中,强调艺术“技艺”面向对... 斯蒂格勒等当代美学家不断突破形而上学美学对感性的桎梏,重返“感觉与意义”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情感生成机制问题,以扩展的理论话语与研究范式重新介入艺术问题的思考。斯蒂格勒将艺术置于可感物的存在模式中,强调艺术“技艺”面向对感性的重构,艺术与感性的双向构成为当代美学进入艺术场域提供了诸多启发。面对文化工业与消费主义造成的美学的灾难,斯蒂格勒以“工业艺术”调和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技术结合的数字艺术焕发出独特的感受力,蕴含着重塑感知方式与意义的潜能。感性的“技艺性”成为当代美学的重要问题,推动了美学重新进入艺术的进程,当代美学与艺术重新结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纳·斯蒂格 当代美学 工业艺术 感性的“技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蒂格勒“第三持留”的教育哲学阐释——兼论数字时代的教育困境与应对 被引量:4
7
作者 许腾 夏保华 李艺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4,共7页
斯蒂格勒的“第三持留”思想将人的问题与技术问题直接联系起来且蕴含着重要的教育哲学意义。文章对“第三持留”进行存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将人、技术和教育联系起来。研究发现,教育建立在“心理—集体—技术”三重个体化的基础上且... 斯蒂格勒的“第三持留”思想将人的问题与技术问题直接联系起来且蕴含着重要的教育哲学意义。文章对“第三持留”进行存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将人、技术和教育联系起来。研究发现,教育建立在“心理—集体—技术”三重个体化的基础上且与技术统一于“人之为人”的发生过程之中,显现出其面向未来的存在论意义;此外,数字技术正在异化教育,比如:瓦解作为地方性实践的公共教育,教育商品化和资本僭越导致去个体化,最终可能会造成教育存在论意义的丧失。围绕斯蒂格勒的相关思考,应对当前的教育困境需要强调学习者的生存主体性,倡导全社会的负责任创新以及在转型中找回教育的存在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格 第三持留 教育哲学 存在论意义 教育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的驯顺与保存:福柯与斯蒂格勒技术观的思想分野 被引量:2
8
作者 姜凯宜 于水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2,共11页
在当代欧美左翼思潮中,福柯奠定了以阐明技术与生命的关系为基础来反思现代资本主义的传统。他认为,技术话语体系以开展治理活动为名驯服生命,人类传承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传统的方式在于摆脱技术话语控制进行自主言说。相比福柯,斯蒂格... 在当代欧美左翼思潮中,福柯奠定了以阐明技术与生命的关系为基础来反思现代资本主义的传统。他认为,技术话语体系以开展治理活动为名驯服生命,人类传承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传统的方式在于摆脱技术话语控制进行自主言说。相比福柯,斯蒂格勒更强调技术工具与技术语言的相互作用。他认为技术在人类历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保存记忆的功能,但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无限加速使其原有功能失效,生命由此遭遇保存危机,因此,传承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在于重新定位技术的历史功效。从福柯到斯蒂格勒,欧美左翼思潮在“技术—生命”叙事上形成了两种路径,体现出当下欧美左翼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截然不同的解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蒂格 技术 生命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记忆:特质、实践及反思——基于斯蒂格勒“代具”理论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宗岱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77,共6页
“代具”理论是斯蒂格勒用来分析技术与人类存在之间关系的基本范式,也是其技术哲学思想的核心,为认识和分析数字记忆提供了具有批判性和启发性的思考方式。在“代具”理论视域下,数字记忆的特质体现在速度和器具两个方面,展现了技术对... “代具”理论是斯蒂格勒用来分析技术与人类存在之间关系的基本范式,也是其技术哲学思想的核心,为认识和分析数字记忆提供了具有批判性和启发性的思考方式。在“代具”理论视域下,数字记忆的特质体现在速度和器具两个方面,展现了技术对于人类存在的构成作用。数字记忆不仅丰富了记忆策略,而且在直播、复制、剪辑等实践过程中展现出广泛应用潜力的同时,促使人类反思和警惕其中隐藏着加剧遗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格 数字记忆 代具 第三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滞留需要回忆与反思吗?--论斯蒂格勒审美时间意识现象学的内在矛盾
10
作者 刘彦顺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5-253,共9页
由审美滞留、审美原印象、审美前摄这三个审美时位构成的审美时间意识域,是作为一个整体向前奔流的。审美滞留是感官记忆,不是回忆;一旦回忆介入,愉悦的流畅时体就会变成卡顿时体。斯蒂格勒认为,胡塞尔时间意识现象学过于依赖“声音”... 由审美滞留、审美原印象、审美前摄这三个审美时位构成的审美时间意识域,是作为一个整体向前奔流的。审美滞留是感官记忆,不是回忆;一旦回忆介入,愉悦的流畅时体就会变成卡顿时体。斯蒂格勒认为,胡塞尔时间意识现象学过于依赖“声音”这一中性案例,抑制了旋律的美感。他把审美前摄时位作为审美时间意识的生产者,纠正了胡塞尔的审美时间意识无穷后退倾向。同时,他把审美时间意识域视为——由回忆、反思对审美滞留进行主动综合与统辖的结果,这不仅忽视了审美滞留向前累积性奔流的本性与能力,也忽视了审美滞留作为感官记忆激发、分泌审美前摄时位的生产性,最终构建出一种回旋着的、漩涡状的审美时间意识涌流模式,把流畅时体处置成了走一步、退两步的卡顿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格 审美时间意识域 流畅时体 回忆 审美滞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种系”情感限度及影像反思——斯蒂格勒论数字时代的电影“参与”
11
作者 孙金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0-54,89,共6页
贝尔纳·斯蒂格勒通过辨析“情感—欲望”的不同外化路径,区分了“后种系”观众与“业余爱好者”两类电影群体,这种区分代表了感官、技术与电影体制的不同耦合模式。在电影鉴赏中,影像技术对受众意识的控制造成“后种系”观众的审... 贝尔纳·斯蒂格勒通过辨析“情感—欲望”的不同外化路径,区分了“后种系”观众与“业余爱好者”两类电影群体,这种区分代表了感官、技术与电影体制的不同耦合模式。在电影鉴赏中,影像技术对受众意识的控制造成“后种系”观众的审美制约条件,导致受众意识外化为“工业时间客体”的现状。基于对“审美趣味”与“元电影”的分析,“业余爱好者”作为具备“情感—欲望”与反思性的综合群体,成为突破审美制约的理想型观众。通过对两种电影群体参与方式的比较,进一步指出数字时代中受众的情感差别与知识区分,由“业余爱好者”所开辟的电影参与方式意味着对电影的重新解读,其代表专业化受众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种系” 业余爱好者 蒂格 电影“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蒂格勒:西方技术哲学的评论——《技术与时间》解读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一兵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63,共7页
斯蒂格勒认为,在法国技术哲学中,吉尔的观点是以技术系统总体决定技术发明来思考技术的进化,古兰则是主张在人的意向和物的规律的关系中讨论技术的客观趋势,而西蒙栋的研究对象已经是大工业中的技术客体的自身动力和异化问题。然而,这... 斯蒂格勒认为,在法国技术哲学中,吉尔的观点是以技术系统总体决定技术发明来思考技术的进化,古兰则是主张在人的意向和物的规律的关系中讨论技术的客观趋势,而西蒙栋的研究对象已经是大工业中的技术客体的自身动力和异化问题。然而,这三位学者对技术的批判性反思的深度是贫乏的。为此,斯蒂格勒让我们关注海德格尔在存在论构境中对技术的批判:技术原来是人的力量,可在西方世界的总体性完成中,技术却畸变为一种毁灭人类自己的力量。所以,必须拒绝技术中心论,必须当心技术干预的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格 《技术与时间》 后种系生成 技术义肢 座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域外典型医保药品支付标准调整的启示——基于斯蒂格利茨政府干预理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磊 蒋蓉 +1 位作者 袁韩时弼 邵蓉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1,共3页
目前,我国多个地区对医保药品支付标准调整进行了试点探索,但尚未形成完备的支付标准调整体系。本文基于斯蒂格利茨政府干预理论,对域外典型医保药品支付标准调整手段进行分析,提出根据药品不同属性采用政府干预程度不同的支付标准调整... 目前,我国多个地区对医保药品支付标准调整进行了试点探索,但尚未形成完备的支付标准调整体系。本文基于斯蒂格利茨政府干预理论,对域外典型医保药品支付标准调整手段进行分析,提出根据药品不同属性采用政府干预程度不同的支付标准调整手段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保药品支付标准 药品价格调整 蒂格利茨政府干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持存与非物质劳动--张一兵与斯蒂格勒学术对话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一兵 杨乔喻(编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6-35,共10页
斯蒂格勒技术哲学中的核心构境点的第三持存概念与技术义肢的记忆延异就是增补性的人类社会历史,其中,生产模板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并且,从摄影到电影和电视,人类历史生存中原来不可重来的建构性场境由一种全新的复构技术反复再现了。在今... 斯蒂格勒技术哲学中的核心构境点的第三持存概念与技术义肢的记忆延异就是增补性的人类社会历史,其中,生产模板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并且,从摄影到电影和电视,人类历史生存中原来不可重来的建构性场境由一种全新的复构技术反复再现了。在今天,数字资本主义进程已经发展出"非经济"的剥削方式,那就是包括消费者在内的普遍的人的思想无产阶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格 《技术与时间》 非物质劳动 第三持存 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胡塞尔:第三持存所激活的深层意识支配——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的解读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一兵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46,共10页
在今天的数字化资本主义现实中,胡塞尔所揭示的时间客体在经过电子计算机(数字化第三持存)的通道,建构了比康德先天观念综合更重要、更基础的数字化社会先验综合,这种对人的最内在的支配和座架是从看不见的电影-电视式的意识构架开始的... 在今天的数字化资本主义现实中,胡塞尔所揭示的时间客体在经过电子计算机(数字化第三持存)的通道,建构了比康德先天观念综合更重要、更基础的数字化社会先验综合,这种对人的最内在的支配和座架是从看不见的电影-电视式的意识构架开始的,欲望的制造与消费的牧领,政治意图和文化解构都会悄悄地发生于这种根本看不见的无意识的"完全接受"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格 《技术与时间》 胡塞尔 原生持存 第二持存 第三持存 意向填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持美债:跳出“斯蒂格利茨怪圈”的选择 被引量:2
16
作者 邵彦敏 王艳秀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89,共6页
中国进入"斯蒂格利茨怪圈"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美国国债的安全性、收益性、政治性等问题。对持有美国国债的主要压力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对美国国债的高额持有并不具有安全性... 中国进入"斯蒂格利茨怪圈"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美国国债的安全性、收益性、政治性等问题。对持有美国国债的主要压力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对美国国债的高额持有并不具有安全性、收益性,只有减持美债才能使中国增加中美关系谈判的砝码。同时,从长期来看,中国对美国国债的减持是必然的。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外汇储备要实现管理优化,并要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格利茨怪圈 外汇储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与市场:建构新型的伙伴关系──斯蒂格利茨经济学说中的政府理论评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洁珺 陈国权 《新视野》 CSSCI 2000年第2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蒂格利茨 政府管理经济 政府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蒂格勒与他的《技术与时间》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一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共9页
贝尔纳·斯蒂格勒三卷本的巨著《技术与时间》是其技术哲学和批判理论的奠基之作。他以技术哲学与现象学的嫁接为构境入口,主要是胡塞尔关于意识时间现象学中的第一、二记忆的构式线索,并由此提出自己关于后种系生成的第三持存(第... 贝尔纳·斯蒂格勒三卷本的巨著《技术与时间》是其技术哲学和批判理论的奠基之作。他以技术哲学与现象学的嫁接为构境入口,主要是胡塞尔关于意识时间现象学中的第一、二记忆的构式线索,并由此提出自己关于后种系生成的第三持存(第三记忆)的原创性构序线索。他还很深地将海德格尔关于科学技术的批判性反思和德里达的解构理论触入到今天正在发生的资本主义社会全新数字—网络生存构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基于技术义肢存在论之上的信息技术批判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格 《技术与时间》 技术义肢 第三持存 后种系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俊起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2-87,共6页
美国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马俊起一、美国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1929年10月末,从股票市场价格狂泄开始,美国经济进入了30年代大危机,大批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业生产持续3年下降。到1932年,全国... 美国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马俊起一、美国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1929年10月末,从股票市场价格狂泄开始,美国经济进入了30年代大危机,大批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业生产持续3年下降。到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指数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经济危机 蒂格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蒂格利茨“转轨”理论述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路元 李省龙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5,51,共3页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讨论 ,当社会主义还是一种意识形态时 ,便开始了 ,且一直没有中断。 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高潮又在东西方经济学界引发了对“转轨”问题的热烈讨论 ,各种理论不断出现。西方经济学界的绝大多数经济...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讨论 ,当社会主义还是一种意识形态时 ,便开始了 ,且一直没有中断。 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高潮又在东西方经济学界引发了对“转轨”问题的热烈讨论 ,各种理论不断出现。西方经济学界的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 ,社会主义国家要搞市场经济 ,必须先搞私有化。针对这种观点 ,斯蒂格利茨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对传统市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进行了分析 ,并对“转型”国家的改革实践进行系统地反思和探视 ,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转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格利茨 转轨理论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