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钠-葡萄糖转运体2抑制剂辅助治疗成年人1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瑜 廖晓阳 +2 位作者 赵茜 李志超 王伟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3-758,共6页
1型糖尿病(T1DM)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但其经胰岛素降糖治疗后血糖达标率普遍偏低。长期使用胰岛素可导致频发低血糖、体质量增加和血压上升,进一步增加T1DM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有研究显示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转运体2(SGLT2... 1型糖尿病(T1DM)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但其经胰岛素降糖治疗后血糖达标率普遍偏低。长期使用胰岛素可导致频发低血糖、体质量增加和血压上升,进一步增加T1DM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有研究显示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转运体2(SGLT2)抑制剂辅助胰岛素治疗成年人T1DM可在减少胰岛素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血糖,且不增加严重低血糖发生风险;但也有研究报道SGLT2抑制剂可增加成年T1DM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发生风险。因此找到SGLT2抑制剂用于成年人T1DM的获益与风险的平衡点是临床研究的关键。本文汇总了近几年更新的关于SGLT2抑制剂用于成年人T1DM治疗的重要研究结果,对SGLT2抑制剂辅助胰岛素治疗成年人T1DM的获益与风险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 钠-葡萄糖转运体2抑制剂 成年人 有效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葡萄糖共同转运体-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岑 李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13-1716,共4页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sis-associat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危险相比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脂代谢异常与糖代谢异常合并,均为ASCVD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sis-associat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危险相比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脂代谢异常与糖代谢异常合并,均为ASCVD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钠葡萄糖共同转运体-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2 inhibitor,SGLT-2i)是一种通过肾脏排泄葡萄糖的新型降糖药。近年来多项大型临床研究表明SGLT-2i具有心血管和肾脏获益,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SGLT-2i对T2DM中的脂代谢影响,分析其与上述保护作用之间的可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共同转运体-2抑制剂 代谢 2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大鼠肝脏葡萄糖转运体1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戚华兵 王凤君 汪仕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613-1616,共4页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大鼠早期肝脏葡萄糖转运体 1(Glucosetransporter 1,GLUT 1)蛋白及其转录活性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采用 3 0 %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 ,以正常大鼠为参照 ,WesternBlot法检测伤后 0 5、1、2、4、8、16h肝脏总蛋白中GLU...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大鼠早期肝脏葡萄糖转运体 1(Glucosetransporter 1,GLUT 1)蛋白及其转录活性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采用 3 0 %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 ,以正常大鼠为参照 ,WesternBlot法检测伤后 0 5、1、2、4、8、16h肝脏总蛋白中GLUT 1的表达 ;体外转染含有大鼠GLUT 1全长调控序列的报告基因构建体A ,2 4h后 ,1%氧浓度诱导表达 ,以 β 半乳糖苷酶为参照 ,分析报告基因表达强度的变化。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相比 ,严重烧伤后 1h大鼠肝脏Glut 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增加约 1 3 2倍 ) (P <0 0 5 ) ,在伤后 4~ 8h变化最为明显 ,约为正常对照的 2倍 (P <0 0 5 ) ,烧伤后 16h ,GLUT 1蛋白含量降低 (P <0 0 5 ) ;②构建体A转染 2 4h后 ,缺氧处理 3h ,报告基因的表达明显升高 ,增高约 3 19倍 (P <0 0 5 ) ,缺氧6h ,报告基因的表达增强 2 2 3倍 ,与 3h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本试验观察期内 ,缺氧处理 12h报告基因的表达强度最大 ,诱导表达倍数约 5 3 4倍 ,与缺氧 3、6h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①严重烧伤以后 ,大鼠肝脏的GLUT 1蛋白含量增加。②缺氧诱导了大鼠GLUT 1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代谢 葡萄糖转运体1 肝脏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转运蛋白1与肿瘤能量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4
作者 余苏云 刘兆国 +5 位作者 贾琦 陈力川 祝娉婷 陈文星 王爱云 陆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06-909,共4页
近年来,肿瘤能量代谢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已有研究表明,多种因子参与对肿瘤能量代谢的调控,其中尤以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作用最为关键。研究发现,GLUT1不仅能够调控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维持葡萄糖的基础代谢;同时GLUT1还在多... 近年来,肿瘤能量代谢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已有研究表明,多种因子参与对肿瘤能量代谢的调控,其中尤以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作用最为关键。研究发现,GLUT1不仅能够调控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维持葡萄糖的基础代谢;同时GLUT1还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以满足肿瘤细胞快速生长对能量的需求,对维持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转移及预后也发挥关键的调控作用。与此同时,随着GLUT1三维晶体结构的解析,设计出GLUT1的小分子抑制剂,从而实现"饿死"肿瘤细胞的目的已经成为了可能。这使得GLUT1作为治疗靶点,备受人们关注。该文主要对GLUT1与肿瘤能量代谢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GLUT1介导调控肿瘤能量代谢的分子机制及其与临床治疗肿瘤的策略,为临床的后续研究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运体-1 肿瘤代谢 葡萄糖 分子机制 特异性受体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激酶mRNA、葡萄糖转运蛋白2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糖代谢异常中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汾燕 冯岩梅 +5 位作者 朱跃科 张立洁 于红卫 李娟 付万发 孟庆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607-610,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葡萄糖激酶(GCK)mRNA、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慢重肝)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来初步探讨其在慢重肝糖代谢异常中的作用。方法运用RT-PCR法测定10例慢重肝患者和10例肝硬化(CTP评分A级)患者肝脏GCK mRNA的表... 目的通过研究葡萄糖激酶(GCK)mRNA、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慢重肝)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来初步探讨其在慢重肝糖代谢异常中的作用。方法运用RT-PCR法测定10例慢重肝患者和10例肝硬化(CTP评分A级)患者肝脏GCK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10例慢重肝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肝组织GLUT2表达。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慢重肝肝组织GCK mRNA表达低于肝硬化组,(1.13±0.11)vs(1.44±0.14),P<0.05。慢重肝肝组织GCK mRNA水平与碳水化合物氧化率呈正相关(r=0.845,P<0.01),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r=0.03,P>0.05)。慢重肝肝组织GLUT2表达减少,且分布在假小叶结节周围细胞。结论肝脏GCK mRNA水平与糖氧化利用密切相关,GCK mRNA与GLUT2表达减少是慢重肝糖代谢障碍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葡糖转运体 葡糖激酶 葡萄糖代谢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Y3相关蛋白HNF1α第249位丝氨酸突变导致小鼠葡萄糖代谢异常
6
作者 赵辰 赵龙 +4 位作者 陈慧 陈思聪 詹轶群 杨晓明 于淼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9-589,共11页
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不仅是调节葡萄糖代谢的重要转录因子,还参与肝、胰等多个器官中蛋白质合成、物质代谢、增殖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HNF1α突变或表达异常引发包括青少年糖尿病3型(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young 3,MODY3... 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不仅是调节葡萄糖代谢的重要转录因子,还参与肝、胰等多个器官中蛋白质合成、物质代谢、增殖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HNF1α突变或表达异常引发包括青少年糖尿病3型(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young 3,MODY3)在内的多种代谢疾病。Ser249是HNF1α重要的功能位点,该位点受ATM蛋白激酶直接磷酸化修饰,并可能是ATM蛋白激酶影响葡萄糖代谢的效应靶点,也可能是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 telangiectasia,AT)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致病靶点。为进一步研究Ser249磷酸化在体内的功能,本文构建人源野生型HNF1α转基因小鼠(WT小鼠)和HNF1αS249A转基因小鼠(S249A小鼠),对其基础代谢水平和葡萄糖代谢能力进行检测。相较于对照小鼠,S249A小鼠的多项基础代谢指标异常,WT小鼠未显示差异;但当小鼠接受刺激后,无论是注射葡萄糖,还是丙酮酸或胰岛素,相较于各自的对照小鼠,WT小鼠都表现出更强的反应性,而S249A小鼠的糖异生反应和胰岛素敏感性均未显示出差异。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WT小鼠肝的多个糖代谢基因表达上调,但S249A小鼠肝中糖代谢基因上调幅度明显小于WT小鼠。本研究提示,HNF1αSer249突变导致小鼠糖代谢异常,可能与磷酸化修饰失调进而影响其转录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核因子1α 3青少年糖尿病 葡萄糖代谢 转基因小鼠 胰岛素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转运蛋白2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何玉兰 孙琳 +1 位作者 于红卫 孟庆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512-515,共4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在肝源性糖尿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重症肝病科和肝胆外科肝组织标本40例,免疫组化检测各组(正常组、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源性糖...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在肝源性糖尿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重症肝病科和肝胆外科肝组织标本40例,免疫组化检测各组(正常组、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源性糖尿病组)肝组织中GLUT2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肝源性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白蛋白、BMI以及肝组织脂肪变性比例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免疫组化显示GLUT2主要表达于肝细胞膜,尤其是靠近窦腔部位的细胞膜上,在正常肝组织、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组织的表达均表现为从中央静脉向汇管区逐渐减少的趋势,有1例在肝硬化肝细胞再生结节部位表达增强。肝源性糖尿病肝组织有明显的脂肪变性(6/10),GLUT2在脂变部位呈强阳性表达,且表达相对均匀,在脂变细胞周围肝细胞质中的表达也有所增加,与窦腔侧的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肝源性糖尿病肝组织易合并脂肪变性,且GLUT2的表达明显增加,可能是其糖代谢异常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源性糖尿病 葡萄糖转运体2 葡萄糖代谢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激活AMPK、PPARγ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洪海棉 谢秀利 +1 位作者 洪桂祝 赖文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69-1575,共7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诱导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经LPS干预后分为Control组、大黄素给药组(1、10、50μmol·L^(-1)),检测6-NBDG摄取情况及GLUT4、PPARγ、AMPKα1/2、p-AMPK...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诱导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经LPS干预后分为Control组、大黄素给药组(1、10、50μmol·L^(-1)),检测6-NBDG摄取情况及GLUT4、PPARγ、AMPKα1/2、p-AMPKα1/2、IRS-1、p-IRS-1、Adiponectin、chREBP-α和chREBP-β的表达。用AMPK和PPARγ抑制剂分别干预后,检测6-NBDG的摄取情况。同时,以STZ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分为Control组和大黄素给药组,检测大鼠内脏脂肪组织的Adiponectin的mRNA表达及GLUT4、AMPKα1/2、p-AMPKα1/2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大黄素可促进GLUT4、Adiponectin、chREBP-α、chREBP-β的mRNA表达及GLUT4、PPARγ、IRS-1、p-IRS-1、AMPKα1/2和p-AMPKα1/2的蛋白表达(P<0.05),可提高3T3-L1脂肪细胞对6-NBDG的摄取,经AMPK及PPARγ抑制剂分别干预后,大黄素对6-NBDG的摄取降低(P<0.05)。同时,大黄素可促进T2DM大鼠内脏脂肪组织Adiponectin的mRNA表达及GLUT4、AMPKα1/2和p-AMPKα1/2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大黄素可促进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功能,其作用机制与激活Adiponectin及IRS-1,进而激活AMPK和PPARγ的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2糖尿病 葡萄糖摄取 3T3-L1细胞 葡萄糖转运体4 AMPK PPAR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菌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纯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孔凡华 刘鹭 +6 位作者 张书文 芦晶 李红娟 薛海晓 赵丽丽 周志江 吕加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4,共4页
以高铬酵母菌粉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和的纯化方法,通过氨水提取高铬酵母菌粉中的酵母菌葡萄糖耐量因子(glucose tolerance factor,GTF),联用SuperdexTM75和Sephadex G25凝胶过滤层析对提取物进行粗分离,然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提取物进... 以高铬酵母菌粉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和的纯化方法,通过氨水提取高铬酵母菌粉中的酵母菌葡萄糖耐量因子(glucose tolerance factor,GTF),联用SuperdexTM75和Sephadex G25凝胶过滤层析对提取物进行粗分离,然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提取物进行再分离,从而对GTF进行高效纯化研究。将GTF纯化品作用于胰岛素抵抗型3T3-L1脂肪细胞,通过检测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分析GTF纯化品对细胞葡萄糖代谢调节活性。研究表明,GTF纯化品可以有效提高胰岛素抵抗型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的消耗。可见,经过多步柱层析纯化后,可以得到具有葡萄糖代谢调节活性的GTF纯化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葡萄糖耐量因子 高铬酵母粉 纯化 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 葡萄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GLT2抑制剂联合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娇 范芳 徐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45-1050,共6页
目的评价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联合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ENTRA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 目的评价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联合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ENTRA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4月5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比较SGLT2抑制剂联合胰岛素与胰岛素加安慰剂治疗1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对合格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RCTs,共529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SGLT2抑制剂联合胰岛素能明显降低空腹血糖(WMD=-0.69mmol/L,95%CI=-1.32-0.07,P〈0.05)、糖化血红蛋白(WMD=-0.37%,95%CI=-0.54~0.20,P〈0.0001),减轻体重(WMD=-2.54kg,95%CI=-3.48~-1.60,P〈0.0001),减少每日胰岛素用量(WMD=-6.23U,95%CI=-8.0~4.40,P〈0.0001),且总不良事件、低血糖事件、泌尿系感染风险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GLT2抑制剂作为胰岛索补充药物治疗1型糖尿病的疗效肯定,能改善血糖,降低体重,并减少每日胰岛素用量,对血压、血脂等也可能有改善作用,且联合用药不增加总不良反应、低血糖事件、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转运体2抑制剂 胰岛素 糖尿病 1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苷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广平 宁磊 方晓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85-393,共9页
为探讨芒果苷改善大鼠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潜在机制,将T2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100 mg/kg)及芒果苷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另设正常对照组,10只/组;灌胃给药,... 为探讨芒果苷改善大鼠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潜在机制,将T2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100 mg/kg)及芒果苷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另设正常对照组,10只/组;灌胃给药,1次/d,持续8周。评价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及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等指标,并检测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信号通路相关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发现,芒果苷可以改善T2DM大鼠毛色、活动及精神等一般状态,减缓体重下降趋势;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经芒果苷治疗8周后,各治疗组大鼠FBG、FINS、HOMA-IR及血清FFA、TG、TC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各治疗组大鼠肝组织GSH-Px、CAT、SOD活力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而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芒果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IRS-1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Akt、Glut4 mRNA及p-IRS-1(Tyr)、Akt、Glut4蛋白表达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P<0.01),而p-IRS-1(Ser)蛋白表达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上述结果表明,芒果苷具有改善T2DM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该作用与抗氧化应激及调节IRS-1/Akt/Glut4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苷 2糖尿病 糖脂代谢 氧化应激 胰岛素受体底物1/蛋白激酶B/葡萄糖转运蛋白4信号通路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HIF-1a、VEGF及Glut1的表达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鹏飞 吴继锋 +3 位作者 张红 秦蓉 赵文娣 张佐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HIF-1a、VEGF及Glut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0例胃癌组织中HIF-1a、VEGF及Glut1的表达。结果HIF-1a、VEGF及Glut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61.7%、69.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目的探讨HIF-1a、VEGF及Glut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0例胃癌组织中HIF-1a、VEGF及Glut1的表达。结果HIF-1a、VEGF及Glut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61.7%、69.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a、Glut1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VEGF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HIF-1a分别与VEGF及Glut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存在密切的相关性(rs1=0.681,P<0.001;rs2=0.626,P<0.001)。结论HIF-1a、VEGF及Glut1的阳性表达可以作为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且这些指标的表达对于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a亚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葡萄糖转运体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方法诱导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立 杨明炜 +4 位作者 库宝庆 莫阔 汪继敏 王晓翠 马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99-1001,共3页
目的对比地塞米松、游离脂肪酸、高糖高胰岛素3种不同方法诱导的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及葡萄糖转运子4(Glut4)的表达。方法采用3种不同方法诱导3T3-L1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分别检测各组细胞12、24、36、48、60 h... 目的对比地塞米松、游离脂肪酸、高糖高胰岛素3种不同方法诱导的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及葡萄糖转运子4(Glut4)的表达。方法采用3种不同方法诱导3T3-L1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分别检测各组细胞12、24、36、48、60 h时的葡萄糖消耗量及Glut4蛋白的表达。结果在24 h内,地塞米松组、游离脂肪酸组、高糖高胰岛素组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 h以后,游离脂肪酸组葡萄糖消耗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地塞米松组葡萄糖消耗量相较正常对照组仍显著降低,高糖高胰岛素组葡萄糖消耗量较地塞米松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及游离脂肪酸组的Glut4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于地塞米松组及游离脂肪酸组,高糖高胰岛素组的Glut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糖高胰岛素能够诱导3T3-L1脂肪细胞产生更强的胰岛素抵抗,这种抗性的产生可能是因为抑制了Glut4蛋白的表达获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细胞 3T3-L1细胞 胰岛素抵抗 葡萄糖消耗 葡萄糖转运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2型糖尿病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薇 沈永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31-832,836,共3页
关键词 2糖尿病 肥胖儿童 胰岛素分泌不足 非胰岛素依赖 葡萄糖代谢异常 内分泌疾病 临床综合征 遗传倾向 临床表现 T1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怡 赵涵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4-637,共4页
随着分子生物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人们发现了一些与2型糖尿病发病有关的基因,如:组织蛋白酶L基因(CathepsinL基因),胰岛素能上调该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血糖,所以该基因可能是参与血糖调节的中间环节。CAPN10基因,该基因存在... 随着分子生物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人们发现了一些与2型糖尿病发病有关的基因,如:组织蛋白酶L基因(CathepsinL基因),胰岛素能上调该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血糖,所以该基因可能是参与血糖调节的中间环节。CAPN10基因,该基因存在很多多态性位点,如:该基因SNP43、SNP19、SNP64等,都与糖尿病发病有一定关联。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是2型糖尿病的一种,其特点是早期发病(通常25岁以下),伴有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葡萄糖激酶(GCK)、肝细胞因子1α(HNF1α)、胰岛素启动因子(IPF1)、肝细胞因子1β(HNF1β)和神经元分化因子/β细胞E框反式激活物2(NeuroD1/BETA2)是分别引起6种MODY的因素。这些基因的突变可导致代谢功能障碍,从而引发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还可以引起胰腺发育不良。还有一些细胞因子基因,如:IL6基因,该基因的启动子的多态性也与2型糖尿病发病有很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基因 2糖尿病发病 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 cAPN10基因 肝细胞核因子4 组织蛋白酶L 成人糖尿病 HNF-4Α HNF-1α 代谢功能障碍 细胞因子基因 IL-6基因 多态性位点 青少年起病 葡萄糖激酶 分子生物 胰岛素能 降低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丹 刘建英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8-542,共5页
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降糖药物,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糖的重吸收,以增加尿糖排泄降低血糖。近期来自国外的多个临床药物试验发现SGLT2抑制剂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代... 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降糖药物,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糖的重吸收,以增加尿糖排泄降低血糖。近期来自国外的多个临床药物试验发现SGLT2抑制剂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代谢、骨密度以及骨折率产生影响。本文将通过复习国内外相关研究,尝试综述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体2抑制剂 2糖尿病 代谢 骨密度 骨质疏松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维生素C通过减少糖酵解和蛋白质合成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青梅 徐千姿 +3 位作者 魏安怡 陈世硕 张翀 曾玲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6-302,共7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并探索其中的机制。方法:以乳腺癌细胞Bcap37和MDA-MB- 453为体外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小(0.01 mmol/L)、中(0.10 mmol/L)、大(2.00 mmol/L)剂量的维生素C。采用CCK-8试... 目的: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并探索其中的机制。方法:以乳腺癌细胞Bcap37和MDA-MB- 453为体外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小(0.01 mmol/L)、中(0.10 mmol/L)、大(2.00 mmol/L)剂量的维生素C。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乳酸脱氢酶比色法测定乳酸含量。同时,取10只6周龄雌性BALB/c裸鼠,采用皮下接种乳腺癌Bcap37细胞建立荷瘤小鼠移植瘤模型,取5只小鼠腹腔注射维生素C( 4 g/kg ),观察肿瘤重量和小鼠体质量的变化。结果:体外细胞学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维生素C作用下Bcap37和MDA-MB- 453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均 P < 0.01 ),Glut1转运蛋白表达减少(均 P <0.05),乳酸分泌量减少(均 P < 0.01 ),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均 P < 0.05 )。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维生素C组肿瘤重量明显减小( P <0.05),但体质量增长无明显变化。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这一效果可能与大剂量维生素C抑制乳腺癌细胞能量摄取和下调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生理学 抗坏血酸/投药和剂量 葡萄糖转运体1型/代谢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生物合成 信号传导 乳酸/代谢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