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糖尿病早期筛查的意义,评估其胰岛素敏感性及分泌功能,同时预测其发生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转归情况,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其体质指数,同时行血脂检测,早期筛查糖尿病...目的:研究糖尿病早期筛查的意义,评估其胰岛素敏感性及分泌功能,同时预测其发生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转归情况,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其体质指数,同时行血脂检测,早期筛查糖尿病并评估其胰岛素敏感性。结果:糖耐量减低(IGT)组患者平均年龄低于糖尿病(DM)组(52.0±10.9vs65.1±14.3,P<0.05);与正常葡萄糖耐量(NGT)组患者相比,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组、IGT组患者及DM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ISI0,120)明显下降,胰岛素抵抗明显(NGT vs IFG:92.0±22.3vs69.1±22.0;NGT vs IGT:92.0±22.3vs64.7±13.1;NGT vs DM92.0±22.3vs28.5±8.2,P<0.05);IGT组患者较IFG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更明显(IFG vs IGT69.1±22.0vs64.7±13.1,P<0.05);胰岛素生成指数(IGI)IGT组明显高于IFG组(IFG vs IGT:1.69±0.80vs1.90±1.20,P<0.05);与NGT组相比,IFG组及DM组胰岛素早期相分泌(EPIR)明显降低(NGT vs IFG1stPH:243.9±173.5vs124.2±110.2,2ndPH:99.2±33.5vs62.6±37.4;NGT vs DM1stPH:243.9±173.5vs136.7±123.2,2ndPH:99.2±33.5vs38.8±33.3,P<0.05);且IGT组高于IFG组(IFG vs IGT1stPH:124.2±110.2vs200.4±186.3,P<0.05)。结论:IFG患者与IGT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部分患者在正常葡萄糖耐量(NGT)时已经存在β细胞功能受损,OGTT检查对于揭示胰岛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早期筛查糖尿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对糖尿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临床指导意义。展开更多
目的建立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估算平均血糖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6例,所有患者完善动态血糖监测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收集患者人口学基本特...目的建立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估算平均血糖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6例,所有患者完善动态血糖监测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收集患者人口学基本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建立数学模型并予以修正。根据拟合优度公式进行外部验证。结果纳入满足入组条件的糖尿病患者36例,应用OGTT试验估计全天平均血糖(MBG_(OGTT))为(9.66±3.34)mmol/L,应用动态血糖监测仪计算24 h平均葡萄糖水平(24 hour mean glucose,24 h MBG)为(9.40±2.67)mmol/L。MBG_(OGTT)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r=0.582,P<0.001)、24 h MBG(r=0.674,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建立OGTT估计的24 h动态血糖的模型:24 h MBG_(mmol/L)=4.166+0.545×MBG_(OGTT),(R=0.674,P<0.001)。进一步将HbA1c纳入回归分析,得到修正模型:24 h MBG_(mmol/L)=1.797+0.359×MBG_(OGTT)+0.565×HbA1c(R=0.768,P<0.001)。选取本科住院的患者18例进行外部验证,得到R_(NL)=0.81,说明模型拟合优度较高。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应用OGTT试验评估全天平均血糖的模型,可作为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谱变化的简易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糖尿病早期筛查的意义,评估其胰岛素敏感性及分泌功能,同时预测其发生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转归情况,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其体质指数,同时行血脂检测,早期筛查糖尿病并评估其胰岛素敏感性。结果:糖耐量减低(IGT)组患者平均年龄低于糖尿病(DM)组(52.0±10.9vs65.1±14.3,P<0.05);与正常葡萄糖耐量(NGT)组患者相比,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组、IGT组患者及DM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ISI0,120)明显下降,胰岛素抵抗明显(NGT vs IFG:92.0±22.3vs69.1±22.0;NGT vs IGT:92.0±22.3vs64.7±13.1;NGT vs DM92.0±22.3vs28.5±8.2,P<0.05);IGT组患者较IFG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更明显(IFG vs IGT69.1±22.0vs64.7±13.1,P<0.05);胰岛素生成指数(IGI)IGT组明显高于IFG组(IFG vs IGT:1.69±0.80vs1.90±1.20,P<0.05);与NGT组相比,IFG组及DM组胰岛素早期相分泌(EPIR)明显降低(NGT vs IFG1stPH:243.9±173.5vs124.2±110.2,2ndPH:99.2±33.5vs62.6±37.4;NGT vs DM1stPH:243.9±173.5vs136.7±123.2,2ndPH:99.2±33.5vs38.8±33.3,P<0.05);且IGT组高于IFG组(IFG vs IGT1stPH:124.2±110.2vs200.4±186.3,P<0.05)。结论:IFG患者与IGT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部分患者在正常葡萄糖耐量(NGT)时已经存在β细胞功能受损,OGTT检查对于揭示胰岛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早期筛查糖尿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对糖尿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临床指导意义。
文摘目的建立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估算平均血糖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6例,所有患者完善动态血糖监测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收集患者人口学基本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建立数学模型并予以修正。根据拟合优度公式进行外部验证。结果纳入满足入组条件的糖尿病患者36例,应用OGTT试验估计全天平均血糖(MBG_(OGTT))为(9.66±3.34)mmol/L,应用动态血糖监测仪计算24 h平均葡萄糖水平(24 hour mean glucose,24 h MBG)为(9.40±2.67)mmol/L。MBG_(OGTT)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r=0.582,P<0.001)、24 h MBG(r=0.674,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建立OGTT估计的24 h动态血糖的模型:24 h MBG_(mmol/L)=4.166+0.545×MBG_(OGTT),(R=0.674,P<0.001)。进一步将HbA1c纳入回归分析,得到修正模型:24 h MBG_(mmol/L)=1.797+0.359×MBG_(OGTT)+0.565×HbA1c(R=0.768,P<0.001)。选取本科住院的患者18例进行外部验证,得到R_(NL)=0.81,说明模型拟合优度较高。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应用OGTT试验评估全天平均血糖的模型,可作为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谱变化的简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