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构建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研究
1
作者 易锦飞 尹学虎 +5 位作者 李蓉 马丽红 张艳丽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3-401,共9页
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构建的自供能传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无需外部电源等优势,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rGO/AuNPs/MWCNTs)复合材料作... 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构建的自供能传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无需外部电源等优势,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rGO/AuNPs/MWCNTs)复合材料作为电极基底材料,通过在rGO/AuNPs/MWCNTs修饰电极表面分别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和电沉积生长二氧化锰(MnO2),制得EBFC生物阳极和阴极,构建单室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EBFC-SPGB)。当存在目标物葡萄糖时,生物阳极表面固定的GOx发生酶促反应,催化葡萄糖产生电子经外电路到达阴极,导致阴极表面MnO2发生还原反应,产生电化学响应信号。rGO/AuNPs/MWCNTs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生物相容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其协同效应可显著提高GOx负载量和有效促进电子在电极表面传递。构建的EBFC-SPGB最大功率输出信号与葡萄糖浓度在1~30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0.3 mmol/L,成功用于人体血清样本中葡萄糖浓度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纳米复合材料 生物燃料电池 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管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胡贵权 管文军 +2 位作者 李昱 张孝彬 陈裕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8-671,共4页
基于纳米碳管的特殊物理结构和电化学特性,利用多壁纳米碳管(MWCN)修饰酶电极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分析传感器性能的改变并探索酶和电子中间体在纳米碳管表面的作用机制.在碳糊电极表面纳米碳管修饰能够加快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的氧化还原... 基于纳米碳管的特殊物理结构和电化学特性,利用多壁纳米碳管(MWCN)修饰酶电极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分析传感器性能的改变并探索酶和电子中间体在纳米碳管表面的作用机制.在碳糊电极表面纳米碳管修饰能够加快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的氧化还原速度,提高响应电流水平,但没有发现纳米碳管有直接电子传递作用;同时纳米碳管提高了葡萄糖氧化酶(GOD)分子在反应过程中的相对活性.经纳米碳管修饰后,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和分辨率,检测灵敏度、检测范围、检测速度有所提高;尤其在人体血糖浓度范围内,响应电流幅度提高了50%,分辨率提高了两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管 印刷电极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基于LbL的(PPy/MWCNTs-CS)n增效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加栋 居莉莉 +3 位作者 陈敬敬 李思埏 周忠焱 怀红霞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1-113,115,共4页
实验层层累积(LbL)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壳聚糖(CS),修饰聚吡咯(PPy),结合葡萄糖氧化酶(GOD),构建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表明:该传感器对葡萄糖的线性检测范围为3.7×10-4~1.123×10-2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 实验层层累积(LbL)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壳聚糖(CS),修饰聚吡咯(PPy),结合葡萄糖氧化酶(GOD),构建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表明:该传感器对葡萄糖的线性检测范围为3.7×10-4~1.123×10-2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检出限为2.4×10-5mol/L。达到1.05×10-6A的稳态电流所用的时间〈5 s,于4℃环境保存7 d后峰电流约为原来的95%。传感器抗干扰性强,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累积 聚吡咯 多壁碳纳米管 壳聚糖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层累积技术制备基于纳米碳管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4
4
作者 杨钰 史海滨 +3 位作者 吴宝艳 李静 安顺一 陈强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5,18,共4页
以多壁纳米碳管(MWCNTs)为电子媒介体和酶的吸附载体,利用层层累积的白组装技术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的多层(MWCNTs/GOx)。复合薄膜修饰电极,制备了一种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结果表明:传感器对葡萄糖的响应电流值随着MWCNT... 以多壁纳米碳管(MWCNTs)为电子媒介体和酶的吸附载体,利用层层累积的白组装技术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的多层(MWCNTs/GOx)。复合薄膜修饰电极,制备了一种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结果表明:传感器对葡萄糖的响应电流值随着MWCNTs/GOx复合薄膜层数的不同而变化,当MWCNTs/GOx复合薄膜的层数为6时,响应电流值达到最大。(MWCNTs/GOx)。复合薄膜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对3×10^-2moL/L葡萄糖的响应电流为1.63μA,响应时问仅为6.7s。该生物传感器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10^-4~1.5×10^-2moL/L,最低检测浓度可达0.9×10^-4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纳米碳管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层层累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掺杂苯磺酸钠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3
5
作者 闫长领 郭玉娟 +2 位作者 张春朵 王公轲 刘璟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2-84,共3页
采用电化学聚合技术,用掺杂苯磺酸钠的聚吡咯(PPy)导电薄膜修饰铅笔芯电极,在修饰电极表面吸附葡萄糖氧化酶制备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研究了苯磺酸钠掺杂对PPy薄膜形貌、葡萄糖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杂苯磺酸钠能够改变PP... 采用电化学聚合技术,用掺杂苯磺酸钠的聚吡咯(PPy)导电薄膜修饰铅笔芯电极,在修饰电极表面吸附葡萄糖氧化酶制备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研究了苯磺酸钠掺杂对PPy薄膜形貌、葡萄糖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杂苯磺酸钠能够改变PPy形貌、极大提高其导电性.优化条件下该生物传感器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响应电流和葡萄糖浓度在0~0.7 m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度(R=0.9976),灵敏度为26.10 μA/mmol/L,平均响应时间约为6.5s,检测下限为47.2 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聚合 聚吡咯 苯磺酸钠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纤维素扩散限制膜修饰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6
作者 吴宝艳 许鑫华 +3 位作者 史海滨 韩松岩 黄亮 陈强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3-517,共5页
为拓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检测的线性范围,分别利用质量浓度为0g/L、10g/L、15g/L、20g/L、25g/L和30g/L醋酸纤维素扩散限制膜,对以二茂铁为电子媒介体明胶戊二醛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制备的葡萄糖丝网印刷金电极进行修饰,研究了醋酸纤维素扩... 为拓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检测的线性范围,分别利用质量浓度为0g/L、10g/L、15g/L、20g/L、25g/L和30g/L醋酸纤维素扩散限制膜,对以二茂铁为电子媒介体明胶戊二醛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制备的葡萄糖丝网印刷金电极进行修饰,研究了醋酸纤维素扩散限制膜对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醋酸纤维素扩散限制膜有效地拓宽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检测的线性范围,质量浓度为20g/L醋酸纤维素制备的扩散限制膜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性能最优,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其检测线性范围为0~30mmol/L,响应时间为10s,灵敏度为31.4μA/(mol·L-1),相关系数为0.997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醋酸纤维素 扩散限制膜 检测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μTAS微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中的微加工技术
7
作者 金鹏 谭久彬 三泽弘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9期1663-1666,共4页
研制了一种基于 IDA薄膜电极的微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结合该传感器 IDA薄膜电极的加工 ,介绍了目前 μTAS加工中的微加工技术。
关键词 微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IDA电极 ΜTAS 微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螺旋型铂铱合金电极的植入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0
8
作者 余江渊 朱志刚 +2 位作者 陈诚 李崭虹 陈云霞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4,共6页
采用螺旋型铂铱合金电极设计,旨在提高植入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葡萄糖氧化酶担载量并增大工作电极的电化学活性面积。以扫描电镜(SEM)观察聚氨酯(Polyurethane,PU)半透膜的形貌,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I-T)考察PU涂覆厚度、P... 采用螺旋型铂铱合金电极设计,旨在提高植入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葡萄糖氧化酶担载量并增大工作电极的电化学活性面积。以扫描电镜(SEM)观察聚氨酯(Polyurethane,PU)半透膜的形貌,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I-T)考察PU涂覆厚度、PU含量以及酶含量等参数对传感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螺旋型传感器灵敏度在20 n A/(mmol/L)~30 n A/(mmol/L),可在人体生理条件范围内线性检测(2 mmol/L^30 mmol/L)葡萄糖浓度,并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和选择性,符合电极长期植入式需求,有望作为今后糖尿病患者血糖连续监测的关键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螺旋线圈电极 聚氨酯半透膜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铂纳米颗粒电沉积镁铝水滑石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4
9
作者 徐亮 林有芹 +2 位作者 陈旭 路艳罗 杨文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2-447,共6页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合成了镁铝水滑石纳米颗粒,将其修饰到氧化铟锡导电玻璃电极表面;在此修饰电极基础上,利用电沉积还原氯铂酸盐法制备了铂纳米颗粒/水滑石复合修饰电极.由于水滑石层板表面的外限域作用有效抑制了铂纳米颗粒的聚集,...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合成了镁铝水滑石纳米颗粒,将其修饰到氧化铟锡导电玻璃电极表面;在此修饰电极基础上,利用电沉积还原氯铂酸盐法制备了铂纳米颗粒/水滑石复合修饰电极.由于水滑石层板表面的外限域作用有效抑制了铂纳米颗粒的聚集,使该电极对过氧化氢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性能.基于镁铝水滑石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葡萄糖氧化酶进一步修饰到该电极表面,实现了对葡萄糖高灵敏的电化学检测,检出限(S/N=3)达1.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纳米颗粒 镁铝水滑石 电沉积 电化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茂铁/纳米金修饰碳糊电极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2
10
作者 宦迪亮 左少华 蓝闽波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2-826,共5页
在碳糊电极上利用溶胶-凝胶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并用金纳米颗粒进行修饰,二茂铁作为电子传递介质,制作用于测量人体血浆中葡萄糖的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葡萄糖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仅为3S,线性测量范围为3.4~17.7mmol/L,... 在碳糊电极上利用溶胶-凝胶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并用金纳米颗粒进行修饰,二茂铁作为电子传递介质,制作用于测量人体血浆中葡萄糖的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葡萄糖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仅为3S,线性测量范围为3.4~17.7mmol/L,通过金纳米颗粒的修饰,增大了检测的线性范围,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葡萄糖传感器的灵敏度从42.48μA/(mol·L^-1)提高到1.1576mA/(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循环伏安法 二茂铁 纳米金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在有机介质中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孟较 应太林 +1 位作者 张晓岚 漆德瑶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21-524,共4页
研究了β-环糊精与二茂铁主客体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在正丙醇、乙醇、乙腈三种有机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响应特性,发现该传感器在有机溶液中的响应电流较缓冲溶液中增加;且有机溶液的浓度对传感器响应产生影响,其最适百分比浓度分别为。正... 研究了β-环糊精与二茂铁主客体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在正丙醇、乙醇、乙腈三种有机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响应特性,发现该传感器在有机溶液中的响应电流较缓冲溶液中增加;且有机溶液的浓度对传感器响应产生影响,其最适百分比浓度分别为。正丙醇40%,乙醇45,乙腈40%;并探讨有机溶液对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产生影响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介质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循环伏安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A修饰的二氧化钛纳米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研究
12
作者 李菲 张斌 +4 位作者 闫炳东 曹阳 涂进春 许永涛 张可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03-1613,共11页
在本工作中,以钛箔为基底,制备了具有暴露(001)和(101)晶面的单晶锐钛矿TiO_(2)薄膜,通过紫外光沉积得到了含有聚多巴胺(PDA)的晶面。(001)和(101)晶面所形成的面异质结提高了TiO_(2)纳米晶的光生电荷自分离能力;PDA的涂覆不仅拓宽了TiO... 在本工作中,以钛箔为基底,制备了具有暴露(001)和(101)晶面的单晶锐钛矿TiO_(2)薄膜,通过紫外光沉积得到了含有聚多巴胺(PDA)的晶面。(001)和(101)晶面所形成的面异质结提高了TiO_(2)纳米晶的光生电荷自分离能力;PDA的涂覆不仅拓宽了TiO_(2)/PDA电极材料的光吸收能力,还增加了对目标酶分子的吸附,促进了酶促反应的发生。通过进行葡萄糖测试,所构建的TiO_(2)/PDA/GOx生物传感器在0~3 mM的线性范围内灵敏度达到10.51μA·mM^(-1)cm^(-2),检测限较低(LOD)为0.046μM(S/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001)和(101)晶面 面异质结 聚多巴胺(PDA) 光电化学(PEC)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B膜制备及其在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13
作者 王培培 王明召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5-77,共3页
介绍单分子膜的形成原理,以及一种超薄膜——LB膜的制备方法及膜类型,并举例介绍LB膜在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可供一线高中化学教师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单分子膜 LB膜 制备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沉积石墨烯/普鲁士蓝/壳聚糖复合薄膜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英文)
14
作者 刘皓 吴守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8-275,共8页
在玻碳电极表面通过三步电沉积法制备了石墨烯/普鲁士蓝/壳聚糖复合薄膜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将氧化石墨烯电化学还原,在电极表面直接得到石墨烯纳米层,在石墨烯纳米层上成功电沉积得到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和葡萄糖氧化酶-壳聚... 在玻碳电极表面通过三步电沉积法制备了石墨烯/普鲁士蓝/壳聚糖复合薄膜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将氧化石墨烯电化学还原,在电极表面直接得到石墨烯纳米层,在石墨烯纳米层上成功电沉积得到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和葡萄糖氧化酶-壳聚糖复合薄膜,制备的修饰电极通过电化学方法以及扫描电镜分析了其性能与结构.在最优条件下,该生物传感器表现出了灵敏度高(50.29mA·L·mol^-1·cm^-2)、检测限低(12μmol·L^-1)、响应时间短(3s)等特点.电极响应电流与葡萄糖溶液浓度在0.02~10mmol·L^-1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此外,在对人体血清样本的检测中,该传感器同样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对血清中常见物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石墨烯 普鲁士蓝 壳聚糖 电化学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Pd/UCNTs无酶生物传感器的研制与葡萄糖检测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易静 吴绒 +3 位作者 南俊民 刘玉英 叶翠 胡建强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5-390,共6页
研究了铂-钯/裂解碳纳米管(Pt-Pd/UCNTs)无酶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循环伏安法(CV)分析发现,沉积的Pt-Pd金属纳米粒子颗粒均匀,且很好地分散在UCNTs修饰电极的表面上;... 研究了铂-钯/裂解碳纳米管(Pt-Pd/UCNTs)无酶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循环伏安法(CV)分析发现,沉积的Pt-Pd金属纳米粒子颗粒均匀,且很好地分散在UCNTs修饰电极的表面上;与UCNTs、Pd/UCNTs和Pt/UCNTs修饰电极相比,Pt-Pd/UCNTs复合修饰电极对葡萄糖氧化具有更强的催化活性(如催化响应快和催化电流大),对葡萄糖检测有更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钯/裂解碳纳米管 无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nO纳米线的螺旋线形跨尺度葡萄糖传感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景蔚萱 周帆 +4 位作者 陈路加 齐含 蒋庄德 王兵 牛玲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3-498,共6页
制备了一种基于螺旋线形跨尺度结构的酶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将30μm键合Au丝以螺旋线方式手工缠绕在125μm光纤纤芯上,在该Au螺旋线上用水浴法合成ZnO纳米线,得到螺旋线形跨尺度结构;在ZnO纳米线上物理吸附葡... 制备了一种基于螺旋线形跨尺度结构的酶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将30μm键合Au丝以螺旋线方式手工缠绕在125μm光纤纤芯上,在该Au螺旋线上用水浴法合成ZnO纳米线,得到螺旋线形跨尺度结构;在ZnO纳米线上物理吸附葡萄糖氧化酶(GOD),制备了葡萄糖传感器工作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和MatLab图像处理算子分别对螺旋线形跨尺度结构表面形貌及其上活力为50 units/mg的GOD吸附效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表征,分析了非高斯粗糙表面与GOD吸附效果的影响关系.基于三电极体系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安培法测试了制备的12个工作电极的性能,测得该类传感器的灵敏度为(1.410±0.665)μA·L/(mmol·cm2),线性范围为0^(4.292±0.652)mmol/L,Michaelis-Menten常数为(3.571±1.280)mmol/L,检出限为(14.085±8.393)μmol/L.使用活力更高的GOD可以得到性能更好的螺旋线形跨尺度葡萄糖传感器.该类传感器可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食品加工及环境监测领域中尿酸、尿素、胆固醇、过氧化氢和苯酚等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纳米线 跨尺度结构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循环伏安法 计时安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与二茂铁在葡萄糖传感器中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宝艳 王艳艳 +3 位作者 杨钰 宋昭 尹峰 陈强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12,共3页
针对纳米金颗粒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对葡萄糖的响应电流随着工作电压的下降快速下降的问题,进一步利用电子媒介体二茂铁对其进行修饰,并选用丝网印刷电极研究了纳米金颗粒和二茂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二茂铁有效地降低了... 针对纳米金颗粒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对葡萄糖的响应电流随着工作电压的下降快速下降的问题,进一步利用电子媒介体二茂铁对其进行修饰,并选用丝网印刷电极研究了纳米金颗粒和二茂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二茂铁有效地降低了纳米金颗粒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响应电流的下降值,纳米金颗粒降低了电子媒介体二茂铁的氧化还原反应电位,并且,纳米金颗粒与电子媒介体二茂铁在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中表现协同增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颗粒 二茂铁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天青Ⅰ为介体的纳米金颗粒增强的葡萄糖传感器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89-793,共5页
采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和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原理,将Nation修饰在金电极上固载带正电荷的天青Ⅰ,并利用天青Ⅰ中的氨基固载纳米金,再通过纳米金将酶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制成了葡萄糖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金电极... 采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和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原理,将Nation修饰在金电极上固载带正电荷的天青Ⅰ,并利用天青Ⅰ中的氨基固载纳米金,再通过纳米金将酶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制成了葡萄糖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金电极表面组装各层之后的电化学特征,以及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化学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天青Ⅰ不仅可以固定酶和纳米金,而且还可以在酶和电极之间有效地传递电子。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对葡萄糖响应的线性范围为5.1×10^-6~4.0×10^-3mol/L,检出限(S/N=3)为1.0umol/L。该生物传感器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将其用于人体血清中葡萄糖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纳米金颗粒 天青Ⅰ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纳米金-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于葡萄糖的测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戴松林 妮娜 +1 位作者 王莹 麦慧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386,393,共4页
采用了一种简便快捷的电沉积方法制备了壳聚糖-纳米金复合膜并应用于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氯金酸和壳聚糖的混合液在玻碳电极表面电化学还原为金纳米粒子,再将葡萄糖氧化酶通过戊二醛交联的方式固定在纳米金复合膜修饰的玻碳电极... 采用了一种简便快捷的电沉积方法制备了壳聚糖-纳米金复合膜并应用于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氯金酸和壳聚糖的混合液在玻碳电极表面电化学还原为金纳米粒子,再将葡萄糖氧化酶通过戊二醛交联的方式固定在纳米金复合膜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成一种新型的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对葡萄糖的响应十分快速,在5S内即达到平衡。测定葡萄糖的线性范围为20μmol·L^-1~5mmol·L^-1,检出限(3S/N)为12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 壳聚糖 纳米金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功耗无创血糖仪设计与性能测试 被引量:11
20
作者 贺银增 肖宏辉 +2 位作者 常凌乾 刘春秀 蔡新霞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03-908,共6页
结合反离子电渗抽取原理,设计了一款基于MSP430F1611芯片的低功耗血糖仪,配合自制的三电极葡萄糖传感器,实现对组织液葡萄糖的无创抽取和低浓度葡萄糖的检测。该仪表采用MSP430F1611作为主芯片,对其它功能模块进行了低功耗设计,在3.7V... 结合反离子电渗抽取原理,设计了一款基于MSP430F1611芯片的低功耗血糖仪,配合自制的三电极葡萄糖传感器,实现对组织液葡萄糖的无创抽取和低浓度葡萄糖的检测。该仪表采用MSP430F1611作为主芯片,对其它功能模块进行了低功耗设计,在3.7V工作电压下最大工作电流降低至17.31mA。设计了模拟实验和动物实验验证了该仪表的反离子电渗抽取和对低浓度葡萄糖的检测能力。仪表在模拟皮肤电阻阻抗小于80kΩ时,可实现恒流抽取,当大于80kΩ时,可实现恒压抽取。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可进行反离子电渗和检测。在葡萄糖浓度5~200μmol/L范围内,仪表的响应电流与葡萄糖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9,检测灵敏度达到15.619nA(μmol/L)-1。仪表为动物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无创血糖检测 反离子电渗 低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