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糖基(α-1→6)β-环糊精的波谱学数据与结构确证 被引量:8
1
作者 崔波 金征宇 +1 位作者 周万里 毕春元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对酶法合成的葡萄糖基(α-1→6)β-环糊精的红外(IR)光谱、质谱(MS)、氢谱(1H-NMR)、碳谱(13C-NMR)、氢氢相关谱(1H1-H COSY)、氢氢完全相关谱(1H1-H TCOSY)、异核单量子相干相关谱(HSQC)和异核多键相关谱(HMBC)进行了解析报道,对所有的... 对酶法合成的葡萄糖基(α-1→6)β-环糊精的红外(IR)光谱、质谱(MS)、氢谱(1H-NMR)、碳谱(13C-NMR)、氢氢相关谱(1H1-H COSY)、氢氢完全相关谱(1H1-H TCOSY)、异核单量子相干相关谱(HSQC)和异核多键相关谱(HMBC)进行了解析报道,对所有的1H-NMR和13C-NMR谱进行了归属,讨论了红外特征吸收峰所对应的官能团的振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α-1→6)β-环糊精 红外光谱 质谱 核磁共振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基(α-1→6)-β-环糊精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崔波 金征宇 +2 位作者 周万里 毕春元 曹新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5-57,共3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葡萄糖基(α-1→6)-β–环糊精的玻璃化温度和热分解动力学,按Kissinger方程和Ozawa方程计算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41.14kJ/mol和44kJ/mol,并按Ozawa方法计算得指前因子为1.85×103min-1。从DSC曲线图上...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葡萄糖基(α-1→6)-β–环糊精的玻璃化温度和热分解动力学,按Kissinger方程和Ozawa方程计算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41.14kJ/mol和44kJ/mol,并按Ozawa方法计算得指前因子为1.85×103min-1。从DSC曲线图上获得焓变(△H)为23.70kJ/mol,熵变(△S)为0.0394kJ/(mol·K),速度常数k为0.228min-1,半衰期为3.04min,玻璃化温度为1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法 葡萄糖(α-1→6)-β-环糊精 玻璃化温度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熏色素5-(葡萄糖基-α-1-6-葡萄糖)-羟甲基糠醛形成机理的量子化学计算
3
作者 叶国庆 牛玉敏 +2 位作者 范朝侠 杨慧 刘登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2-71,共10页
为探究糖熏色素5-(葡萄糖基-α-1-6-葡萄糖)-羟甲基糠醛(5-(α-D-glucopyranosyl-(1-6)-α-D-glucopyranosyloxymenthyl)-2-furancarboxaldehyde,5-GGMF)的形成途径,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对蔗糖的热分解反应位点、葡萄糖与5-羟甲基糠醛(5-hy... 为探究糖熏色素5-(葡萄糖基-α-1-6-葡萄糖)-羟甲基糠醛(5-(α-D-glucopyranosyl-(1-6)-α-D-glucopyranosyloxymenthyl)-2-furancarboxaldehyde,5-GGMF)的形成途径,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对蔗糖的热分解反应位点、葡萄糖与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及两分子葡萄糖间的脱水反应方式、5-HMF和5-GGMF的形成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蔗糖热分解的初始位置为果糖基-氧键的裂解;葡萄糖与5-HMF或两分子葡萄糖间发生相互作用时,均是范德华力在复合物中起主导作用,且都会因为强氢键作用促进分子间脱水反应的发生;蔗糖形成5-HMF时,其热解后形成的葡萄糖部分比果糖部分生成5-HMF需要更大的活化能且反应速率更低,因此果糖部分更容易形成5-HMF,而在果糖部分形成5-HMF的两条路径中,路径5比路径4更容易发生,因为路径5在能量上和反应动力学上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蔗糖形成5-GGMF的途径中,转糖基化路径能垒总体较低,相较于二糖脱水路径和三糖脱水路径都更加有利,其中路径C2,即蔗糖热解生成果糖和葡萄糖,然后葡萄糖与5-HMF反应先生成5-葡萄糖氧甲基糠醛,后者再与一分子游离的葡萄糖生成5-GGMF,此路径最有利于5-GGMF的生成,无论是从能垒角度,还是动力学上的可行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控制和干预糖熏产品的色泽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熏色素 5-(葡萄糖-α-1-6-葡萄糖)-羟甲糠醛 量子化学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芽糖基(α-1→6)β-环糊精的酶法合成和结构鉴定 被引量:9
4
作者 崔波 金征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285,共3页
Cyclodextrins are widely used for various purposes and limited because of it′s low solubility.Branched cyclodextrin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higher solubility i... Cyclodextrins are widely used for various purposes and limited because of it′s low solubility.Branched cyclodextrin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higher solubility in water.In this study a new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maltosyl(α-1→6)β-cyclodextrin with a high yield was described.Mal-β-CD was synthesized through the reverse reaction of Bacillus licheniformis pullulanase and identified.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maltosyl(α1→6)β-cyclodextrin were studied an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s: 250 U/g β-CD of enzyme amount,molar ratio of maltose to β-CD 12∶1~16∶1,a substrate mass fraction of 80%,the pH of reaction mixture 4.5,reaction temperature 70 ℃ and reaction time 60 h respectively.The product was separated by Sephadex G25 column and further purified by Bio-gel P-2 column.Maltosyl(α-1→6)β-cyclodextrin was identified by IR,ESI-MS and NMR.It was proved to be a effective method to synthesize maltosyl(α-1→6)β-cyclodextrin by using Bacillus licheniformis pullulanase.The yield of Mal-β-CD was about 56%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麦芽糖(α-1→6)β-环糊精 地衣芽孢杆菌普鲁蓝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转染小干扰RNA质粒联合抑制HeLa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转酮醇酶样基因-1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德太 杨文 +2 位作者 涂启明 张科 胡丽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及转酮醇酶样基因-1(transketolase like-1,TKTL-1)是肿瘤细胞磷酸戊糖代谢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的2个重要关键调节酶。拟通过共转染小干扰RNA(small i... 目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及转酮醇酶样基因-1(transketolase like-1,TKTL-1)是肿瘤细胞磷酸戊糖代谢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的2个重要关键调节酶。拟通过共转染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表达载体同时沉默人宫颈癌Hela G6PD及TKTL-1后,观察其对G6PD和TKTL1的联合抑制作用,旨在探讨共转染siRNA表达载体联合抑制PPP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分别构建靶向G6PD和TKTL1基因siRNA干扰质粒载体,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siRNA干扰质粒载体构建成功后,单独或共转染HeLa细胞株,RT-PCR检测G6PD、TKTL1 mRNA表达并结合G6PD、转酮醇酶(transketolase,TKT)活性测定判断并比较共转染联合抑制Hela细胞G6PD、TKTL1表达的效果。结果共转染靶向G6PD和TKTL1基因的siRNA干扰载体能显著下调G6PD和TKTL1基因表达水平[(0.96±0.05)vs(0.47±0.04),(0.98±0.05)vs(0.41±0.04),P<0.01]。同时,2个酶的活性也显著下降(99.2%vs34.5%和99.8%vs 40.1%,P<0.01)。共转染抑制G6PD基因mRNA表达较单独转染靶向G6PD基因的siRNA干扰载体的效果有显著下降[(0.47±0.04)vs(0.31±0.04),P<0.01)]。结论共转染siRNA干扰载体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PPP代谢通路进行联合抑制是一种有效的实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转酮醇酶样-1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山香子中水杨酸甲酯2-O-β-D-木糖基(1→6)-β-D-葡萄糖苷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俊 李甫 +2 位作者 陆园园 张艳军 黄锡山 《广西科学》 CAS 2006年第3期217-218,225,共3页
满山香子7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经大孔树脂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色谱方法分离,得到1个糖苷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UV、I R、1HNM R、13CNM R、M S和元素分析确定为水杨酸甲酯2-O-β-D-木糖... 满山香子7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经大孔树脂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色谱方法分离,得到1个糖苷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UV、I R、1HNM R、13CNM R、M S和元素分析确定为水杨酸甲酯2-O-β-D-木糖基(1→6)-β-D-葡萄糖苷。该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山香子 水杨酸甲酯2-O-β-D-木糖(1→6)-β-D-葡萄糖 分离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芳基-5-(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亚胺基1,3,4-噻二唑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曹克广 王忠卫 赵信歧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将 2 ,3,4 ,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分别与水合肼和芳醛发生反应 ,得到了希夫碱 芳香醛缩N 氨基 N′ ( 2 ,3,4 ,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硫脲 ,在K3 [Fe(CN) 6]和NaOH存在下于醇液中环化制得 2 芳... 将 2 ,3,4 ,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分别与水合肼和芳醛发生反应 ,得到了希夫碱 芳香醛缩N 氨基 N′ ( 2 ,3,4 ,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硫脲 ,在K3 [Fe(CN) 6]和NaOH存在下于醇液中环化制得 2 芳基 5 ( 2′ ,3′,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亚胺基 1,3,4 噻二唑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生物活性初步测试结果表明 ,目标化合物对黄瓜赤霉、棉花立枯、玉米大斑、苹果黑斑、花生褐斑和小麦赤霉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2' 3' 4' 6'--O-乙酰-β-D-吡喃葡萄糖)亚胺1 3 4-噻二唑 合成工艺 生物活性 吡喃葡萄糖异硫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甲酸-4-β-D-2’,3’,4’,6’-四乙酰葡萄糖甙-1-D-2’,3’,4’,6’-四乙酰葡萄糖酯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雯 刘宏民 肖志昂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10-12,共3页
端粒酶被认为是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耙标 ,对端粒酶有强抑制活性的对羟基苯甲酸 4 β D 2’ ,3’ ,4’ ,6’ 四乙酰葡萄糖甙 1 D 2’ ,3’ ,4’ ,6’ 四乙酰葡萄糖酯的合成进行了研究 .通过采用丙酮法和相转移催化进行比较 ,可知... 端粒酶被认为是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耙标 ,对端粒酶有强抑制活性的对羟基苯甲酸 4 β D 2’ ,3’ ,4’ ,6’ 四乙酰葡萄糖甙 1 D 2’ ,3’ ,4’ ,6’ 四乙酰葡萄糖酯的合成进行了研究 .通过采用丙酮法和相转移催化进行比较 ,可知相转移催化法收率更高 ,以葡萄糖计总收率可达到 2 1% .所得的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所证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苯甲酸-4-β-D-2' 3’ 4' 6-四乙酰葡萄糖-1-D-2' 3’ 4' 6-四乙酰葡萄糖 端粒酶抑制活性 合成 抗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土壤真菌Aspergillus sp.GZWMJZ-1617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9
作者 吴香群 何文文 +3 位作者 吴耽 王冬阳 王立平 朱伟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1-407,共7页
目的研究深层土壤真菌Aspergillus sp.GZWMJZ-1617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手段对其发酵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和比旋光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荧光法测试ORAC氧化自... 目的研究深层土壤真菌Aspergillus sp.GZWMJZ-1617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手段对其发酵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和比旋光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荧光法测试ORAC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活性、PNPG法测试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以及用比色法测定PTP1B酶抑制活性。结果从深层土壤真菌Aspergillus sp.GZWMJZ-1617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即5'-hydroaverythrin(1)、averantin(2)、5'-epi-averufani(3)、averufanin(4)、2H-6-O-methylaverufin(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5个化合物的抗氧化ORAC值分别为(1.53±0.03)、(2.67±0.02)、(1.12±0.03)、(2.35±0.03)和(3.54±0.03)μmol/L TE/μmol/L,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IC_(50)分别为(20.02±0.23)、(3.38±0.02)、(9.75±0.06)、(1.98±0.11)和(18.27±0.05)μmol/L,抑制PTP1B酶活性的IC_(50)分别为(0.069±0.002)、(0.093±0.0005)、(20.52±0.20)、(4.88±0.04)、(93.42±0.48)μmol/L。结论深层土壤真菌Aspergillus sp.GZWMJZ-1617代谢产生的5个蒽醌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酶抑制活性,为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活性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土壤真菌 活性产物 氧化自由吸收能力 PTP1B酶 α-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3,4,6-四-O-特戊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4-苯基-1,2,3-三氮唑的合成
10
作者 周国斌 管月清 +2 位作者 刘晓明 王倩 陈慧宗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51-53,共3页
开展了2,3,4,6-四-O-特戊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叠氮与炔烃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研究,并首次合成了一种新的1-(2,3,4,6-四-O-特戊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4-苯基-1,2,3-三氮唑,产物经质谱、核磁共振谱及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糖基... 开展了2,3,4,6-四-O-特戊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叠氮与炔烃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研究,并首次合成了一种新的1-(2,3,4,6-四-O-特戊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4-苯基-1,2,3-三氮唑,产物经质谱、核磁共振谱及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糖基三氮唑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和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该化合物将在合成N-未取代的具有潜在药理活性的三氮唑类化合物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3-三氮唑 葡萄糖 1-(2 3 4 6--O-特戊酰-β-D-吡喃葡萄糖)-4--1 2 3-三氮唑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选择剂对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
11
作者 黄碧云 赵鑫 袁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5-607,共3页
以葡萄糖基-β-环糊精(Glu-β-CD)为手性选择剂,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对手性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了拆分研究。考察了缓冲液的pH值、缓冲液浓度、缓冲液体系组成、Glu-β-CD的浓度及电压等对分离的影响,并对3批市售左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以葡萄糖基-β-环糊精(Glu-β-CD)为手性选择剂,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对手性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了拆分研究。考察了缓冲液的pH值、缓冲液浓度、缓冲液体系组成、Glu-β-CD的浓度及电压等对分离的影响,并对3批市售左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施慧达)进行光学纯度检查。结果表明,在背景电解质为含20mmol/LGlu-β-CD的200mmol/L乙酸-三乙醇胺(HAc-TEA)(pH4.0)体系,电压25kV,温度20℃,检测波长214nm的条件下,苯磺酸氨氯地平可以得到良好分离,分离度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 手性拆分 葡萄糖-β-环糊精 苯磺酸氨氯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小麦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TaG6PDH1的表达特征及启动子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关涛 怀宝玉 +3 位作者 郑佩晶 李丹 康振生 刘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94-1201,共8页
为进一步揭示小麦抗旱性的生物学机理,通过电子克隆和RT-PCR方法,在水源11小麦叶片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小麦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TaG6PDH1后进行基因序列特征和启动子元件组成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为进一步揭示小麦抗旱性的生物学机理,通过电子克隆和RT-PCR方法,在水源11小麦叶片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小麦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TaG6PDH1后进行基因序列特征和启动子元件组成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对其在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aG6PDH1基因的cDNA全长1 338bp,编码445个氨基酸。TaG6PDH1蛋白具有典型的G6DPH结构,即C-端葡萄糖-6-磷酸结合激活序列、N-端NAD(P)结合位点和C-端保守的Cys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aG6PDH1蛋白与质体型G6PDH中的P2型相似性较高,其与OsG6PDH5有极高的同源性。启动子区域分析表明,所选区域包含核心启动子和上游应答元件,该区域为TaG6PDH1基因转录的启动子区域,在该区域存在的顺式作用元件有ERF1与HMG-I/Y等,在调控植物防卫反应中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qRT-PCR分析表明,TaG6PDH1基因在PEG模拟干旱胁迫下从6h开始被上调,48h被上调最大,说明TaG6PDH1基因参与了小麦干旱应答防卫反应,其可能作为一种正调控因子参与到小麦的防卫反应信号途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干旱胁迫 TaG6PDH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合成AA-2G反应条件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亚妹 刘振杨 +2 位作者 郑婉 苏瑞阳 吴华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03-212,共10页
为了探究重组菌株pET-28a(+)-cgt-T1/BL21(DE3)产生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yclodextrin glucosyltransferase,CGTase)催化合成2-O-α-D-吡喃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2-glucoside,AA-2G)的效果,用LB发酵培养基表达重组蛋白C... 为了探究重组菌株pET-28a(+)-cgt-T1/BL21(DE3)产生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yclodextrin glucosyltransferase,CGTase)催化合成2-O-α-D-吡喃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2-glucoside,AA-2G)的效果,用LB发酵培养基表达重组蛋白CGTase-T1,经亲和纯化柱纯化并浓缩后,测定其β-环化活性和歧化活性。以维生素C(Vitamin C,V_(C))和β-环糊精为底物,酶法合成AA-2G,并通过单因素优化实验,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糖基供体、底物浓度、pH、温度、底物比例、蛋白浓度以及反应时间对AA-2G产量的影响,对酶合成AA-2G的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酶具有合成AA-2G的能力,未优化前AA-2G的产量为0.67 g/L。优化后,考虑到低成本和经济效益,选择可溶性淀粉和麦芽糊精为糖基供体,当糖基供体为可溶性淀粉时,底物浓度为70 g/L,反应pH4.5,反应温度37℃,底物比例3/3(VC/糖基供体),蛋白浓度5.0 mg/mL,反应时间为42 h时,该重组CGTase催化合成AA-2G的产量最高能达到12.68 g/L;当糖基供体为麦芽糊精时,底物浓度为30 g/L,反应pH5.0,反应温度37℃,底物比例4/2,蛋白浓度5.0 mg/mL,反应时间为30 h时,该重组CGTase催化合成AA-2G的产量最高能达到4.96 g/L。在最适条件下,AA-2G的产量分别是未优化反应条件下的18.93倍和7.40倍。经动力学分析发现可溶性淀粉作为糖基供体的催化效率高于麦芽糊精,因此,可溶性淀粉作为糖基供体比麦芽糊精更具有优势,合成得到AA-2G的产量更高。本研究成功将重组CGTase-T1用于AA-2G的合成,通过优化酶法合成的反应条件,使AA-2G的产量得到了大幅提高,为实现AA-2G的工业生产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葡萄糖转移酶 2-O-α-D-吡喃葡糖-L-抗坏血酸 生物酶法 β-环化活性 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基β-环糊精对面包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袁盛楠 王金鹏 +2 位作者 马世龙 金征宇 徐学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3-155,159,共4页
通过感官评定、质构仪分析和电镜观察,比较添加了葡萄糖基-β-环糊精的样品面包和未添加β-环糊精的面包在面包品质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当添加葡萄糖基-β-环糊精占面粉2%时,面包的感官特性和储藏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关键词 葡萄糖-β-环糊精 面包品质 抗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联双β-环糊精对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的手性识别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郝雅琼 王立旭 +4 位作者 马立军 吴玉清 刘俊秋 罗贵民 杨光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0-924,共5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以及分子力学(MM2)模拟系统地研究了手性分子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PDP和PLP,总称PPs)与β-环糊精(-βCD)、2-位硒桥联双-βCD(2-SeCD)和2-位碲桥联双-βCD(2-...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以及分子力学(MM2)模拟系统地研究了手性分子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PDP和PLP,总称PPs)与β-环糊精(-βCD)、2-位硒桥联双-βCD(2-SeCD)和2-位碲桥联双-βCD(2-TeCD)的包结能力大小及这3个环糊精对PPs手性识别能力的差异和识别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Ps不能与单疏水空腔的-βCD形成很好的包结复合物,与具有较长桥联链的2-TeCD结合能力最强.2-TeCD与PDP和PLP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33×104和6.07×103L/mol,对PPs的手性识别比达到KD/KL=3.84,高于2-SeCD(KD/KL=2.61).用MM2模拟得出了PPs与这两个双环糊精形成复合物的三维结构:PPs的绝大部分位于双环糊精两个空腔之间,但是在这两个复合物中,苯环与芘环所成的二面角不同.此外,PPs与这两个双环糊精作用时均存在明显的氢键相互作用,且2-TeCD强于2-Se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4-(1-)]丁酰-D/L-苯丙氨酸 碲桥联双β-环糊精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混合肽段诱导的DBA/1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雪娇 刘嘉琳 +4 位作者 杨飞 娄永富 王强 陈冬志 孟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9-576,共8页
目的:利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单一肽段及混合多肽片段免疫DBA/1小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分析其主要评价指标及特点,为探讨RA的免疫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理想动物模型。方法:h GPI325-339、h GPI469-483多肽片段和h GPI325-... 目的:利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单一肽段及混合多肽片段免疫DBA/1小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分析其主要评价指标及特点,为探讨RA的免疫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理想动物模型。方法:h GPI325-339、h GPI469-483多肽片段和h GPI325-339单一肽段分别与完全弗氏佐剂充分乳化后,于小鼠尾根部皮下注射进行造模,并从体重变化、足踝关节症状评分、足踝关节病理改变、外周血及脾组织CD4+T细胞的表达、外周血i NKT细胞比例以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等方面进行模型鉴定及分析。结果:模型小鼠在造模第8天,后爪最先出现红肿,逐渐加重累及四肢,第14天红肿达到高峰,足踝肿胀,行动不利,此后开始逐渐缓解;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足踝关节有炎症细胞浸润,以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为主,浆细胞少量出现,混合肽段的炎症状况明显强于单肽片段。与健康对照组和单肽片段模型组相比,混合肽段模型组体重增长缓慢;外周血、脾脏CD4^+T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炎症高峰期外周血i NKT细胞比例下降明显(P<0.05),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混合GPI肽段诱导的RA模型小鼠在免疫学特征,特别是i NKT细胞免疫病理方面与RA患者尤为接近,可作为RA免疫机制研究和治疗的良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A/1小鼠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类风湿性关节炎 INK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R,3R)-1-氨基-1,3-二羧基环丁烷衍生物桥联环糊精与一组低分子量多肽之间的包合行为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乐新 涂超 +1 位作者 赵亮 郭子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8-522,共5页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everal peptides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guest, NH2 Arg Arg Trp Trp H 2; NH2 Arg Trp Arg Trp H 3; NH2 Trp Arg Arg Trp H 4; NH2 Arg Arg Trp Trp Trp Trp H 5; NH2 Trp Trp Arg Arg Trp Trp H 6; ...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everal peptides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guest, NH2 Arg Arg Trp Trp H 2; NH2 Arg Trp Arg Trp H 3; NH2 Trp Arg Arg Trp H 4; NH2 Arg Arg Trp Trp Trp Trp H 5; NH2 Trp Trp Arg Arg Trp Trp H 6; NH2 Arg Arg Trp Trp Trp Trp Trp Trp H 7; NH2 Arg Arg Trp Trp Trp Trp Trp Trp Trp Trp H 8) and β cyclodextrin dimer (host, 1) bridged with the derivative of (1R, 3R) 1 aminocyclobutane cis 1,3 dicar boxylic acid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method in buffer aqueous solution (pH 7.4) at 298K. The binding constants of the cyclodextrin dimer 1 to the guests 2 8 were determined. It was shown that there was a cooperative action of the two cavities of a cyclodextrin dimer in the binding of large substrates, and that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mino acid in the peptides played ver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synergic complexation between host and gu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多肽 包合物 分子识别 (1R-3 R)-1--1 3-环丁烷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青A比色法测定海藻中3-(6-脱氧-6-磺酸基-α-D-吡喃型葡萄糖苷基)-sn-酰基甘油脂的含量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宪璀 由明英 +2 位作者 牛荣丽 韩丽君 范晓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29-1032,共4页
提出快速、准确地测定海藻中 3 ( 6 脱氧 6 磺酸基 α D 吡喃型葡萄糖苷基 ) sn 酰基甘油脂 (sulfoquinovosylacylglyc erol,SQAG)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天青A能与SQAG形成 1种可溶于氯仿的天蓝色复合物 ,在一定范围内 ,SQAG的... 提出快速、准确地测定海藻中 3 ( 6 脱氧 6 磺酸基 α D 吡喃型葡萄糖苷基 ) sn 酰基甘油脂 (sulfoquinovosylacylglyc erol,SQAG)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天青A能与SQAG形成 1种可溶于氯仿的天蓝色复合物 ,在一定范围内 ,SQAG的量和反应液的颜色强度呈比例关系 ,线性范围为 0 .0 0 44 2~ 0 .114 88μmol,检测限为 0 .0 0 44 2 μmol,该测定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经过实验和统计学分析表明 ,海藻中的色素等成分对本方法测定SQAG结果影响较小 ,因此从海藻中提取样品后 ,可以直接采用天青A比色法测定SQAG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6-脱氧-6-磺酸-α-D-吡喃型葡萄糖)-sn-甘油脂 定量分析 天青A 大型海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姜酚/麦芽糖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热分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鹏 王展 +2 位作者 沈汪洋 吴进菊 于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46-49,共4页
本文采用差热-热重分析(TG-DSC)联用和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6-姜酚/麦芽糖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机理。利用Kissinger法和Ozawa-Flynn-Wall法对包合物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及热分解机理进行了推导。结果表明,包合物热分解... 本文采用差热-热重分析(TG-DSC)联用和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6-姜酚/麦芽糖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机理。利用Kissinger法和Ozawa-Flynn-Wall法对包合物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及热分解机理进行了推导。结果表明,包合物热分解温度范围为300.00~500.00℃,热分解过程表观活化能为49.54 kJ/mol,指前因子为27.54 min^(-1),分解机理函数为G(α)=[-ln(1-α)]^(3/2),分解机理符合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姜酚 麦芽糖-β-环糊精 包合物 热分解 动力学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锅法合成含氨基葡萄糖分子片段的1,4-二取代氨基脲衍生物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玮炜 张强 +2 位作者 程峰昌 李曲祥 霍云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45-1249,1283,共6页
为了需求新的含有氨基葡萄糖分子片段的氨基脲类化合物,以1,3,4,6-四-O-苄基-β-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固体光气和酰肼为原料,一锅法合成了11种1,4-二取代氨基脲衍生物。对于选用脂肪酰肼、芳香酰肼、杂环酰肼以及苯磺酰肼等代表性反应物... 为了需求新的含有氨基葡萄糖分子片段的氨基脲类化合物,以1,3,4,6-四-O-苄基-β-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固体光气和酰肼为原料,一锅法合成了11种1,4-二取代氨基脲衍生物。对于选用脂肪酰肼、芳香酰肼、杂环酰肼以及苯磺酰肼等代表性反应物来合成目标产物,该方法有较强的适应性,并且以乙酰肼为模型反应物,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合成条件为:在固体光气过量条件下,反应溶剂为1,2-二氯乙烷,反应摩尔配比为n[反应物(Ⅰ)]∶n(乙酰肼)=1∶1.2,反应温度为常温(20℃),反应时间为2.5 h。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1HNMR,HRMS(ESI)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 4 6--O--β-D-葡萄糖盐酸盐 固体光气 脲类衍生物 一锅法 医药与日化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