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酮酸循环回补反应与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郭莉霞 殷菲 刘建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5-748,共4页
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对维持机体葡萄糖代谢的稳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β细胞的线粒体一方面利用葡萄糖酵解产生的ATP引起ATP依赖的KATP通道关闭,Ca2+通道开放,Ca2+内流,促进胰岛素囊泡向胞外分泌;另一方面通过KATP通道... 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对维持机体葡萄糖代谢的稳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β细胞的线粒体一方面利用葡萄糖酵解产生的ATP引起ATP依赖的KATP通道关闭,Ca2+通道开放,Ca2+内流,促进胰岛素囊泡向胞外分泌;另一方面通过KATP通道非依赖途径,利用丙酮酸回补反应使葡萄糖充分酵解,既补充了由于糖酵解循环代谢造成的中间物的流失,又生成了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中间产物及促使ATP/ADP比率的增加,进一步促进胰岛素的释放。该文对丙酮酸回补反应的3个途径,即丙酮酸-苹果酸循环途径,丙酮酸-柠檬酸循环途径和丙酮酸-异柠檬酸循环途径,及其在胰岛素分泌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 线粒体代谢 三羧酸循 丙酮酸循环 回补反应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脱氢表雄酮对MIN6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岳江 刘伟 +1 位作者 李圣贤 王丽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对胰岛β细胞株MIN6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以葡萄糖刺激浓度为2.8mmol/L和16.7mmol/L的对数生长期MIN6细胞作为实验对象,分别以1、5、10μmol/LDHEAS干预10min和24h(不同浓度DHEAS组),以5μm... 目的探讨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对胰岛β细胞株MIN6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以葡萄糖刺激浓度为2.8mmol/L和16.7mmol/L的对数生长期MIN6细胞作为实验对象,分别以1、5、10μmol/LDHEAS干预10min和24h(不同浓度DHEAS组),以5μmol/LDHEAS或与10μmol/L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RU486联合干预24h(DHEAS和DHEAS+RU486组),设立空白对照组。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胰岛素分泌量,Real-TimePCR检测细胞胰岛素mRNA表达。结果干预后10min和24h时点,5μmol/L和10μmol/LDHEAS组MIN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胰岛素分泌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干预后24h时点,DHEAS+RU486组与DHEAS组MIN6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胰岛素分泌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干预后24h时点,5μmol/L和10μmol/LDHEAS组MIN6细胞胰岛素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DHEAS对MIN6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具有促进作用,且其核内信号通路可能不经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脱氢表雄酮 胰岛Β细胞 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酶Cβ1过表达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恒宇 邓华聪 +3 位作者 郑宏庭 蒋文 南静 陈丹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471-1474,共4页
目的观察过表达磷脂酶Cβ1(phospholipase Cβ1,PLCβ1)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的影响。方法设定葡萄糖浓度梯度:10、20、40、80、100mmol/L,分别刺激INS-1细胞40min,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目的观察过表达磷脂酶Cβ1(phospholipase Cβ1,PLCβ1)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的影响。方法设定葡萄糖浓度梯度:10、20、40、80、100mmol/L,分别刺激INS-1细胞40min,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胰岛素含量,确定最适的葡萄糖刺激浓度;设定时间梯度:20、40、60、80、120min,以最适葡萄糖浓度刺激,检测胰岛素含量,确定最适的刺激时间。②以最适葡萄糖浓度刺激INS-1细胞适当时间后,RT-PCR检测PLCβ1表达变化。③构建PLCβ1真核表达载体(PCMV-HA-PLCβ1),转染INS-1细胞,Western blot检测INS-1细胞中PLCβ1蛋白的表达。④收集转染后INS-1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胰岛素含量。结果用40mmol/L葡萄糖刺激60min,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量最大;RT-PCR观察刺激后PLCβ1表达显著升高;过表达PLCβ1的INS-1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胰岛素含量为(1.906±0.080)ng/ml,较转染PCMV-HA载体的对照组(0.740±0.091)ng/ml显著升高(P<0.01)。结论过表达PLCβ1显著增加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提示PLCβ1可能参与GSIS信息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Cβ1 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过表达 胰岛素 瞬时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BNP、DTDP促进INS-1细胞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被引量:1
4
作者 潘明麟 居来提.赛买提 +1 位作者 刘田 郭嫣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3-886,共4页
目的:探讨巯基氧化还原试剂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影响,进而揭示其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可能机制。方法 :INS-l细胞经传代培养3~4 d后在KRBH液中,37℃培养箱孵育30 min,再用含有不同浓度... 目的:探讨巯基氧化还原试剂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影响,进而揭示其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可能机制。方法 :INS-l细胞经传代培养3~4 d后在KRBH液中,37℃培养箱孵育30 min,再用含有不同浓度葡萄糖和巯基氧化还原试剂的KRBH液中培养60 min。然后留取上清液进行胰岛素测定。结果:(1)INS-1细胞在2.5、5、10、15、20 mmol/L葡萄糖浓度范围内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G5、G10、G15组间两两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G10组相比,G10+DTBNP、G10+DTDP组胰岛素分泌量显著增加(P〈0.05),且该效应可以被DTT所消除。(3)DTBNP、DTDP均能增加NIF处理组胰岛素分泌,但其增加幅度低于非NIF处理组(P〈0.05);(4)与非DIA组相比,G10+DIA+DTBNP、G10+DIA+DTDP组胰岛素分泌增加幅度显著减低(P〈0.05);(5)同G10组比较,G10+DIA+NIF+DTBNP、G10+DIA+NIF+DTDP组胰岛素分泌值增加(P〈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巯基氧化还原试剂对GSIS产生调节作用。DTDP、DTBNP可能通过对K_ATP、L型Ca_V通道及IP_3受体活性的调节,促进胰岛素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INS-1细胞 巯基氧化还原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抑制体外培养大鼠胰岛动态条件下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永亮 钱滔来 +2 位作者 王新华 张磊 刘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1-403,共3页
目的研究芬太尼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动态条件下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芬太尼浓度将SD大鼠胰岛随机均分为四组:Ⅰ组(0.3 ng/ml)、Ⅱ组(3.0 ng/ml)、Ⅲ组(30 ng/ml)和Ⅳ组(0 ng/ml)。每组胰岛分别按以下3种方式与药物... 目的研究芬太尼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动态条件下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芬太尼浓度将SD大鼠胰岛随机均分为四组:Ⅰ组(0.3 ng/ml)、Ⅱ组(3.0 ng/ml)、Ⅲ组(30 ng/ml)和Ⅳ组(0 ng/ml)。每组胰岛分别按以下3种方式与药物共同培养24 h:单独与芬太尼,芬太尼+0.1μg/ml纳洛酮和芬太尼+1μg/ml纳洛酮。每组设6个培养孔,每孔加入胰岛30IEQ,重复3次。检测胰岛细胞活力。动态培养条件下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按以下方法进行:先加入2.8mmol/L葡萄糖(低糖)培养液培养,分别于10 min(第一分泌时相)和60 min(第二分泌时相)吸取上清液,然后加入16.7mmol/L(高糖)的培养液继续培养,分别于10 min和60 min吸取上清液,测定胰岛素含量。结果四组胰岛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一和第二分泌时相单独芬太尼培养下,Ⅱ组和Ⅲ组低糖和高糖刺激胰岛素释放量明显低于Ⅳ组(P<0.01),且Ⅲ组高糖刺激胰岛素释放量最低(P<0.05)。第一和第二分泌时相芬太尼+0.1μg/ml纳洛酮培养下,Ⅱ组和Ⅲ组低糖和高糖刺激胰岛素释放量仍明显低于Ⅳ组(P<0.01),且Ⅲ组高糖刺激胰岛素释放量仍最低(P<0.05)。第一和第二分泌时相芬太尼+1μg/ml纳洛酮培养下,各组胰岛素释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浓度芬太尼抑制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素的分泌,并且对鼠胰岛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胰岛素分泌 葡萄糖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饮食负荷对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重 严励 +2 位作者 傅晓莹 杨华章 邝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31-203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饮食负荷对正常糖耐量人群的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ploypeptide,GIP)分泌模式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分泌、血浆葡萄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14例正常糖耐量受试者先后接受75 g葡萄糖耐... 目的探讨不同饮食负荷对正常糖耐量人群的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ploypeptide,GIP)分泌模式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分泌、血浆葡萄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14例正常糖耐量受试者先后接受75 g葡萄糖耐量及混合餐耐量试验,检测空腹及葡萄糖或混合餐后15,30,60,90和120 min的血糖、胰岛素及GIP。结果(1)葡萄糖负荷后GIP的第一个峰值在糖负荷后15 min(45.09±4.67)pmol/L,短暂下降之后持续上升至120 min(59.66±11.73)pmol/L;(2)混合餐负荷后GIP分泌呈双时相曲线,第一峰值在15 min(71.69±14.19)pmol/L,显著高于同时点的葡萄糖负荷(P<0.05);第二个峰在90 min(55.35±13.19)pmol/L。两种饮食负荷后GIP曲线下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3)随着混合餐负荷时GIP早期分泌(15 min)第一峰值升高幅度较葡萄糖负荷大,胰岛素达峰时间提前(30 min vs 60min),同时混合餐负荷后15 min血糖升高幅度明显低于葡萄糖负荷(P<0.05)。结论正常糖耐量人群两种饮食负荷后GIP分泌曲线明显不同,混合餐后GIP分泌呈典型的双相分泌,其第一峰值显著高于葡萄糖负荷,提示混合餐(含脂肪)刺激GIP释放较强,使胰岛素达峰时间提前,可能是混合餐血糖峰值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糖耐量 肠促胰岛素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者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文敬 李卿姬 +3 位作者 李素香 金贞淳 张锦珊 郑月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48-1250,共3页
目的观察145例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OG IRT)受试者的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方法分析145例受试者OG IRT结果,比较正常糖耐量组(NGT组)、葡萄糖调节异常组(IGR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受试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采用胰岛素分... 目的观察145例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OG IRT)受试者的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方法分析145例受试者OG IRT结果,比较正常糖耐量组(NGT组)、葡萄糖调节异常组(IGR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受试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采用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和Homa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评价〕及胰岛素敏感性〔采用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评价〕。结果 NGT组、IGR组、T2DM组FPG水平依次升高,ΔI30/ΔG30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GR组FINS显著高于NGT组(P<0.05)。NGT组、IGR组的HOMA-β显著高于T2DM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GR组、T2DM组的HOMA-IR显著高于NGT组,IAI显著低于NGT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从NGT到IGR,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下降;从IGR到T2DM,胰岛β细胞功能显著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分泌细胞 胰岛素抵抗 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 糖尿病 2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草酸通过调控TNF-α/Mfn2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璐 王威 +1 位作者 徐强 黄明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目的:研究积雪草酸改善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高脂饲料和链脲佐菌素构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评估不同浓度积雪草酸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调节作用,筛选积雪草酸最佳治疗浓度。体外采用棕榈酸处理小鼠胰岛构建2型... 目的:研究积雪草酸改善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高脂饲料和链脲佐菌素构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评估不同浓度积雪草酸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调节作用,筛选积雪草酸最佳治疗浓度。体外采用棕榈酸处理小鼠胰岛构建2型糖尿病胰岛模型。针对积雪草酸处理后体内、外胰岛模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胰岛β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功能、胰岛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胰岛内腺苷三磷酸(ATP)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胰岛β细胞成熟标志蛋白尿皮质素(Ucn)3及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表达变化。采用小干扰RNA干扰Mfn2或加用TNF-α处理胰岛后,考察积雪草酸对Ucn3表达及GSIS功能的调控作用。结果:体内实验显示,25 mg·kg^(-1)·d^(-1)积雪草酸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并改善稳态模型评价β细胞指数。积雪草酸可增加Mfn2和Ucn3蛋白表达,改善体内、外糖尿病模型β细胞GSIS功能(均P<0.05)。体外实验显示,积雪草酸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ATP生成量(P<0.05);干扰Mfn2阻断积雪草酸对Ucn3和GSIS的上调作用。积雪草酸可抑制糖尿病胰岛TNF-α生成(P<0.05),逆转TNF-α所导致的Mfn2及Ucn3蛋白表达下调。结论:积雪草酸能改善2型糖尿病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NF-α/Mfn2通路维持β细胞成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积雪草酸 Β细胞 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 炎症因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瘦素抑制胰岛素合成及分泌作用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阳 卢永辉 +2 位作者 缪洪明 卢忠燕 甘立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8-561,共4页
目的探讨在炎症情况下,瘦素(leptin)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合成与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含5.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中培养传代的大鼠胰腺癌细胞系(INS-1E)和大鼠原代分离的... 目的探讨在炎症情况下,瘦素(leptin)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合成与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含5.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中培养传代的大鼠胰腺癌细胞系(INS-1E)和大鼠原代分离的胰岛,经生理浓度leptin(0.5 nmol/L)或TNF-α(2 ng/ml)及高浓度leptin(10 nmol/L)与TNF-α(20 ng/ml)单独及联合处理48 h后,在基础葡萄糖(3.3 mmol/L)或高糖(16.7 mmol/L)中分别刺激1 h,放免法检测葡萄糖刺激的GSIS功能;用RT-PCR方法检测胰岛素原(proinsulin)mRNA表达水平,同时细胞经超声破胞后检测胞内胰岛素含量。结果高浓度leptin(10 nmol/L)或TNF-α(20 ng/ml)单独刺激组与对照组以及低浓度leptin或TNF-α组相比,均可显著性抑制INS-1E细胞和原代胰岛的GSIS功能(P<0.05),与之相应的是细胞内proinsulin mRNA水平以及胞内胰岛素含量亦显著降低(P<0.01);但TNF-α+leptin联合刺激组中,胰岛素原mRNA水平及胰岛素蛋白含量均较leptin单独刺激并未进一步降低,反而有显著升高(P<0.05),提示TNF-α具有拮抗leptin抑制胰岛素基因表达和分泌的作用。结论 TNF-α可以干扰leptin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抑制作用。提示肥胖者体内升高的TNF-α可能通过拮抗leptin对胰岛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在肥胖伴随的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及葡萄糖代谢紊乱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雌马酚改善高糖培养条件下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丽 陈卡 +2 位作者 刘凯 高燕翔 糜漫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6-391,共6页
目的研究大豆甙元活性代谢产物S-雌马酚(S-equol,S-Eq)对高糖培养条件下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26.2 mmol/L葡萄糖(高糖组,H)及葡萄糖分别与不同浓度S-Eq(0.1、1、10、100μmol/L S-Eq+H组)干预INS-1细... 目的研究大豆甙元活性代谢产物S-雌马酚(S-equol,S-Eq)对高糖培养条件下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26.2 mmol/L葡萄糖(高糖组,H)及葡萄糖分别与不同浓度S-Eq(0.1、1、10、100μmol/L S-Eq+H组)干预INS-1细胞24 h,另设未干预的INS-1细胞为对照组(C)。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测定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SIS)功能,TUNEL法联合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前胰岛素原(preproinsulin,PPI)、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cose transporter 2,Glut2)、线粒体阴离子载体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S-Eq能显著增加高糖培养条件下INS-1细胞活力(P<0.05),其中1μmol/L S-Eq效果最为明显。GSIS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高糖处理后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显著降低,而S-Eq能显著增加高糖处理的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P<0.05)。同时,0.1、1、10μmol/L S-Eq均能明显减少高糖培养条件下INS-1细胞凋亡,上调PPI mRNA、Glut2 mRNA和Glut2蛋白表达,而显著抑制UCP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S-Eq可有效改善高糖培养条件下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调节Glut2和UCP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雌马酚 INS-1细胞 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葡萄糖转运蛋白2 解偶联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时间对NIT-1细胞胰岛素分泌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英 杨川 +2 位作者 严励 傅静奕 王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11-1815,共5页
目的:研究体外生理浓度葡萄糖培养胰岛β细胞株NIT-1细胞在不同时间出现的功能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观察5.6 mmol/L葡萄糖浓度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的NIT-1细胞在8周培养时间内细胞的形态变化;胰岛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应用放射免疫... 目的:研究体外生理浓度葡萄糖培养胰岛β细胞株NIT-1细胞在不同时间出现的功能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观察5.6 mmol/L葡萄糖浓度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的NIT-1细胞在8周培养时间内细胞的形态变化;胰岛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周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水平;并以RT-PCR半定量测定各基因Insulin、Glut2、GK、PDX-1、NeuroD1、Pax4、Pax6 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1)传代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良好呈多边形,不同培养时间的NIT-1细胞形态无显著差异;(2)胰岛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示GSIS组胞浆染色阳性,呈淡黄褐色;(3)1-8周每周测定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与第1周数据比较,显示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改变差异显著(P<0.05);(4)1-8周每周测定的胰岛素基因、PDX-1基因、GK基因、Glut2基因、Neu-roD1基因和Pax6基因mRNA的表达与第1周比较,显示基因mRNA的改变差异显著(P<0.05);Pax4基因mRNA的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理浓度葡萄糖培养的NIT-1细胞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功能随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逐步下降趋势;这可能与维持β细胞功能有关的基因Insulin、PDX-1、GK、Glut2、NeuroD1和Pax6表达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NIT-1细胞 胰岛素分泌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食时间对昆明小鼠糖耐受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汤琦 施磊 +2 位作者 郑璐 代琴芳 陈小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1-65,共5页
目的为了探寻国内使用量最大的昆明小鼠在特定环境下,OGTT中比较稳定、可靠、合理的禁食时间。方法小鼠口服葡萄糖耐受实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是研究其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调节能力的方法。实验前禁食是必要步骤,但在... 目的为了探寻国内使用量最大的昆明小鼠在特定环境下,OGTT中比较稳定、可靠、合理的禁食时间。方法小鼠口服葡萄糖耐受实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是研究其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调节能力的方法。实验前禁食是必要步骤,但在不同禁食时间下,小鼠的空腹和葡萄糖刺激的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存在一定差异。本实验选择6~7周龄大的清洁级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禁食4、8、10、12 h后实行OGTT,检测各组小鼠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并分析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的变化趋势。结果(1)所有小鼠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均从空腹基准值升至临界值又降至基准值,与禁食4 h小鼠的空腹血糖浓度相比,其他三组小鼠的空腹血糖浓度均极显著的低于禁食4 h组的血糖浓度(P<0.01)。(2)从血糖来看,禁食10 h组血糖浓度从空腹升临界值的上升幅度最大,其血糖曲线下面积与禁食4 h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3)从胰岛素分泌来看,禁食4 h的空腹胰岛素浓度比禁食8 h高4%,大约是禁食12 h空腹胰岛素的两倍,禁食8 h时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最小。结论昆明小鼠在OGTT中禁食8~10 h,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差异大、分辨率高以及变化趋势较好;对禁食时间的安排更加合理,实验计划合理、高效,以后采用昆明小鼠建立糖尿病模型时,糖耐受实验的禁食时间可以此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小鼠 胰岛素分泌 口服葡萄糖耐受实验 禁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脂肪酸对大鼠胰岛细胞体外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惠晓丽 王惠芳 +2 位作者 刘惊涛 刘靖芳 徐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3-175,188,共4页
目的探讨饱和脂肪酸软脂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对大鼠胰岛细胞体外分泌胰岛素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大鼠胰岛细胞,分为:①浓度梯度组,将0.125、0.250、.5 mmol/L软脂酸(PA)和油酸(OA)分别与胰岛细胞共培养48 h;②时间梯度组,将0.25 ... 目的探讨饱和脂肪酸软脂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对大鼠胰岛细胞体外分泌胰岛素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大鼠胰岛细胞,分为:①浓度梯度组,将0.125、0.250、.5 mmol/L软脂酸(PA)和油酸(OA)分别与胰岛细胞共培养48 h;②时间梯度组,将0.25 mmol/L软脂酸、油酸及二者的混合物与胰岛细胞共培养24、487、2 h,进行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浓度。结果①浓度梯度组,不同浓度PA和OA组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水平均明显减少,浓度越高胰岛素分泌越少,高浓度时(0.5 mmol/L),高糖刺激下OA组胰岛素分泌高于PA组;②时间梯度组,PA、OA及混合组,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水平均明显减少,随时间延长,胰岛素分泌逐渐减低;相同时间段,各组胰岛素分泌无差异(P>0.05)。结论PA和OA对大鼠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A抑制程度呈时间依赖性;高浓度时PA抑制程度大于OA;OA对PA诱导的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损伤无保护及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脂肪酸 软脂酸 油酸 胰岛细胞 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关于胰岛素分泌调节的模型
14
作者 韩萍 刘秉正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3期42-49,共8页
关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控制,过去有人提出过简单模型,但由于过于简单和没有充分考虑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很难说明问题。本文考虑了葡萄糖(其血浆浓度用 g 表示)、胰岛素(h)和胰高血糖素(u)三者存在相互作用以及胰岛中氨基酸(a)和脂肪酸(l... 关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控制,过去有人提出过简单模型,但由于过于简单和没有充分考虑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很难说明问题。本文考虑了葡萄糖(其血浆浓度用 g 表示)、胰岛素(h)和胰高血糖素(u)三者存在相互作用以及胰岛中氨基酸(a)和脂肪酸(l)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一个葡萄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三者变化规律的模型。推知它们存在振荡现象,而且一些理论值与实验值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葡萄糖 分泌调节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对βHC9细胞内磷脂酶C及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宏庭 李丙蓉 +4 位作者 方芳 刘理 冯晓丽 徐梓辉 徐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观察葡萄糖浓度对胰岛B细胞(βHC9)内磷脂酶C(phospholipaseC,PLC)活性及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PLC在B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insulinsecretion,GSIS)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预处理βHC9... 目的观察葡萄糖浓度对胰岛B细胞(βHC9)内磷脂酶C(phospholipaseC,PLC)活性及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PLC在B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insulinsecretion,GSIS)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预处理βHC9细胞,采用[3H]肌醇法测定PLC活性,Fura-2荧光负荷技术测定[Ca2+]i。结果葡萄糖浓度可显著影响βHC9细胞内的PLC活性及[Ca2+]i,并且[Ca2+]i变化与PLC活性改变相关葡萄糖浓度为1、5、10、15、20mmol/L时的PLC活性依次为8.1、11.0、16.7、19.8、26.4Bq/ml,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a2+]i依次为82、95、128、150、161nmol/L,除1、2组,4、5组之外,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LC活性与[Ca2+]i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1)。结论葡萄糖浓度可改变胰岛B细胞内的PLC活性及[Ca2+]i,提示该途径可能参与B细胞GSIS信息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HC9细胞 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 磷脂酶C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ience:开发出分泌胰岛素的人工β细胞
16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24-1824,共1页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研究人员对人肾细胞来源的HEK细胞进行少量重编程,制造出人工β细胞。这些人工β细胞具有与天然的β细胞相同的功能,即能够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研...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研究人员对人肾细胞来源的HEK细胞进行少量重编程,制造出人工β细胞。这些人工β细胞具有与天然的β细胞相同的功能,即能够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研究人员使用HEK细胞膜中天然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和钾离子通道。这些人工β细胞中,HEK细胞的天然葡萄糖转运蛋白携带来自血液中的葡萄糖到细胞内部。在糖尿病模型小鼠体内对这些人工β细胞的初步测试揭示出这些细胞是非常有效的。当植入到糖尿病模型小鼠体内时,这些经过修饰的HEK细胞在3周内可靠地发挥作用,产生足够数量的调节血糖水平的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peptide1,GL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胰岛素 Β细胞 人工 葡萄糖转运蛋白 糖尿病模型小鼠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葡萄糖浓度 研究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P对治疗Ⅱ型糖尿病有效并改善了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状况
17
作者 孙国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8-19,共2页
东北大学第一医化学教授岗本宏等用转基因小鼠证明了VIP(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促进受葡萄糖诱导的胰脏β细胞分泌胰岛素。VIP基因疗法能应用于治疗既使血中葡萄糖增多也难诱导胰岛素分泌的Ⅱ型糖尿病。日本糖尿病患者(50... 东北大学第一医化学教授岗本宏等用转基因小鼠证明了VIP(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促进受葡萄糖诱导的胰脏β细胞分泌胰岛素。VIP基因疗法能应用于治疗既使血中葡萄糖增多也难诱导胰岛素分泌的Ⅱ型糖尿病。日本糖尿病患者(500万人)大部分患的是Ⅱ型糖尿病。在J.B.C.Vol.269,No.33,p.21223^-,1994上发表了详细内容。另外于11月在神户市召开的国际糖尿病学会上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 转基因 胰岛素基因 葡萄糖 小鼠 启动子 INTESTINAL 糖尿病患者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8
18
作者 熊静 莫朝晖 +3 位作者 谢艳红 胡平安 刘敏 何红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3951-3953,共3页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肠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1例初诊T2DM患者(T2DM组)和17例血糖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两组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0、30、120min时静脉血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肠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1例初诊T2DM患者(T2DM组)和17例血糖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两组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0、30、120min时静脉血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 T2DM组患者OGTT中各时点的GLP-1水平[分别为(11.6±4.4)、(14.2±5.4)、(15.1±7.3)pmol/L]较对照组[分别为(18.8±3.1)、(21.8±4.2)、(23.7±4.8)pmol/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各时点GIP水平无显著变化;但T2DM组患者各时点胰高血糖素水平[(16.1±4.3)、(25.1±5.4)、(25.2±5.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4.8±5.9)、(18.7±4.7)、(15.7±5.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诊的T2DM患者,空腹及糖负荷后30、120min时GLP-1水平显著下降,GIP水平无变化,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肠促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 胰高血糖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水平及其与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婧 何琴 +4 位作者 瞿华 王行 骆媛媛 刘芳 邓华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1-727,共7页
目的:检测不同糖耐量个体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B,VEGF-B)水平,探讨VEGFB与糖脂代谢及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37... 目的:检测不同糖耐量个体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B,VEGF-B)水平,探讨VEGFB与糖脂代谢及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37例糖调节受损个体(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39例正常糖耐量个体(normal glucose tolerant,NGT),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检测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血脂4项等。ELISA法测定空腹血浆VEGF-B水平,酶法测定空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水平。计算急性胰岛素反应(acute insulin response,AIR)、0~1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s,AUC)、葡萄糖处置指数(glucose disposition index,GDI)评估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homaβcell function,HOMA-β)及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结果:T2DM组和IGR组血浆VEGF-B水平明显高于NGT组(P=0.000、0.004),且在T2DM组中最高;VEGF-B与AIR、AUC、GDI、HOMA-β显著负相关(P=0.006、0.005、0.010、0.000),与FPG、2h PG、Hb A1c、FINS、TG、FFA、HOMA-IR显著正相关(FINS,P=0.001;余P=0.000)。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分位后,与低水平的血浆VEGF-B(<145.59 pg/ml)相比,更高VEGF-B水平时[145.59 pg/ml^180.07 pg/ml,OR=3.55(95%CI=1.05~12.02);>180.07 pg/ml,OR=3.64(95%CI=1.16~11.42)]β细胞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的可能性更大。进一步控制TG和FFA后,上述相关关系消失(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EGF-B水平升高,血浆VEGF-B水平与糖脂代谢、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密切相关,VEGF-B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 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 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 脂代谢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耐量正常者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金京姬 许玉子 孙明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4101-4103,共3页
目的探讨糖耐量正常(NGT)者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方法根据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水平,将73例NGT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55例,AUCins<100 U/L;B组18例,AUCins≥100U/L。应用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和Homaβ细... 目的探讨糖耐量正常(NGT)者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方法根据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水平,将73例NGT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55例,AUCins<100 U/L;B组18例,AUCins≥100U/L。应用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和Homa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评价β细胞功能,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评估IR,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估A组和B组各6例葡萄糖利用率(M)。结果 B组空腹血糖(FPG)、血糖曲线下面积(AUCpg)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胰岛素(FINS)、AUCins增多(P<0.01)。B组ΔI30/ΔG30及HOMA-β较A组增加(P<0.01),HOMA-IR亦增加(P<0.01),IA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6例M(7.3±0.4)mg.kg-1.min-1较A组6例M(9.5±0.5)mg.kg-1.min-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GT人群中部分已经存在明显的IR和β细胞功能代偿性分泌增加,2型糖尿病(T2DM)的预防工作应从NGT期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糖耐量 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胰岛素抵抗 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 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