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阳原花青素对葡萄糖/甘氨酸模拟体系糖基化终产物的抑制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喜峰 徐莹 +3 位作者 尚琪 马银山 陈雨迪 罗光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2-688,722,共8页
为探究锁阳原花青素对葡萄糖/甘氨酸模拟体系中形成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AGEs)的抑制效果。本实验考察了不同温度,不同反应时间下锁阳原花青素对体系中AGEs抑制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多种金属离子对抑制效果... 为探究锁阳原花青素对葡萄糖/甘氨酸模拟体系中形成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AGEs)的抑制效果。本实验考察了不同温度,不同反应时间下锁阳原花青素对体系中AGEs抑制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多种金属离子对抑制效果的作用。结果表明:在80℃下加热75 min,锁阳原花青素的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对AGEs的抑制效果可达85.73%±1.57%,而100℃下加热30 min时抑制率达到74.01%±1.45%。当加入金属离子(Al^(3+)、Cu^(2+)、Fe^(2+)、Mg^(2+)、Ca^(2+)、Zn^(2+))时,对AGEs的形成既有抑制作用也有促进作用;与仅有锁阳原花青素存在时相比,金属离子在低浓度时减弱了锁阳原花青素对AGEs的抑制作用,高浓度差异显著。此结果可为天然AGEs抑制剂的开发和在食品中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阳原花青素 葡萄糖/甘氨酸模拟体系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反应条件对葡萄糖-丙氨酸甜香型美拉德反应模拟体系中二羰基化合物及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马相杰 赵建生 +3 位作者 黄启瑞 王起帆 陈洁 曾茂茂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14-120,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热反应条件(温度、pH、反应时间和底物摩尔比)对葡萄糖-丙氨酸模拟体系中3种重要二羰基化合物(Dicarbonylcompounds,DCs)同步生成规律及对应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邻苯二胺衍生结合HPLC同步测定了葡萄糖-丙氨酸体系中... 目的:探究不同热反应条件(温度、pH、反应时间和底物摩尔比)对葡萄糖-丙氨酸模拟体系中3种重要二羰基化合物(Dicarbonylcompounds,DCs)同步生成规律及对应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邻苯二胺衍生结合HPLC同步测定了葡萄糖-丙氨酸体系中的乙二醛(Glyoxal,GO)、丙酮醛(Methylglyoxal,MGO)和3-脱氧葡萄糖醛酮(3-Deoxyglucosone,3-DG)的含量;采用SPME-GC-MS测定了体系中的5类重要风味化合物。结果:温度升高会促进DCs的生成;碱性条件不利于3-DG的生成但有利于GO和MGO的生成;增加还原糖比例有利于3-DG的生成,而增加氨基酸比例则有利于GO和MGO的生成。结论:在甜香型食品热加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体系中的MGO。调整加工工艺来控制DCs生成或向危害物转化时,需要重点考虑对酮类和吡嗪类风味物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美拉德反应 模拟体系 二羰基化合物 加工条件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甘氨酸对天冬酰胺/葡萄糖模拟体系中丙烯酰胺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洁 张海霞 +1 位作者 胡小松 陈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75,共3页
美拉德反应目前被认为是形成丙烯酰胺的重要途径,极探讨了甘氨酸在葡萄糖/天冬酰胺模拟体系中抑制丙烯酰胺形成的规律。模拟体系分别在90、100、110、120℃下反应4h,丙烯酰胺的生成、褐变度的增加、产物的减少以及对天冬酰胺和甘氨酸降... 美拉德反应目前被认为是形成丙烯酰胺的重要途径,极探讨了甘氨酸在葡萄糖/天冬酰胺模拟体系中抑制丙烯酰胺形成的规律。模拟体系分别在90、100、110、120℃下反应4h,丙烯酰胺的生成、褐变度的增加、产物的减少以及对天冬酰胺和甘氨酸降解动力学的分析表明,甘氨酸的添加能够显著降低美拉德反应生成的丙烯酰胺,且在该反应体系中甘氨酸与天冬酰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美拉德反应 模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油酰甘氨酸类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相行为研究
4
作者 段鑫 张雅楠 +2 位作者 高佳佳 张婉萍 张倩洁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1-870,共10页
针对椰油酰甘氨酸钠(SCG)和椰油酰甘氨酸钾(GCK)单一体系,以及SCG/GCK、SCG/GCK/椰油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CHSB)复配体系在pH=6.5下的相行为进行研究。二元相图研究结果表明,GCK的溶解温度显著低于SCG,溶解区域显著大于SCG;当SCG/GCK... 针对椰油酰甘氨酸钠(SCG)和椰油酰甘氨酸钾(GCK)单一体系,以及SCG/GCK、SCG/GCK/椰油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CHSB)复配体系在pH=6.5下的相行为进行研究。二元相图研究结果表明,GCK的溶解温度显著低于SCG,溶解区域显著大于SCG;当SCG/GCK以质量比1∶1复配时,复配体系的相行为与GCK体系类似,说明GCK的加入对SCG的溶解性有提升作用。三元相图研究结果显示,CHSB的加入使未溶解区域进一步减小,并丰富了体系相态,SCG/GCK/CHSB体系呈现球形、棒状、蠕虫状和六角相胶束相态变化,并以棒状胶束和蠕虫状胶束为主。对椰油酰甘氨酸类表面活性剂自组装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发新型氨基酸类洗护产品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油酰 椰油酰 复配体系 相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条件对葡萄糖-甘氨酸模拟美拉德反应体系中α-二羰基化合物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黄启瑞 曾茂茂 +2 位作者 何志勇 秦昉 陈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0-154,共5页
采用邻苯二胺(OPD)衍生和HPLC定性定量考察了反应条件(温度、p H、时间和底物浓度比)对葡萄糖-甘氨酸模拟美拉德反应体系中三种α-二羰基化合物3-葡萄糖醛酮(3-DG)、乙二醛(GO)和丙酮醛(MGO)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140... 采用邻苯二胺(OPD)衍生和HPLC定性定量考察了反应条件(温度、p H、时间和底物浓度比)对葡萄糖-甘氨酸模拟美拉德反应体系中三种α-二羰基化合物3-葡萄糖醛酮(3-DG)、乙二醛(GO)和丙酮醛(MGO)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140℃范围内温度的升高会促进体系中MGO和GO的生成,而3-DG在温度达到110℃时达到峰值,随后则开始下降。p H在5~9范围内对三种物质的影响趋势和温度类似,MGO和GO的生成随p H的升高而不断增加,而3-DG在p H为6时含量达到最高,随后急剧降低。3-DG和GO生成的速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而在2 h内MGO的生成速率则趋于恒定。葡萄糖的相对含量升高有利于3-DG的生成,而当甘氨酸的相对含量较高时则会促进MGO和GO的生成。本研究能够为美拉德反应中以α-二羰基化合物为中间产物的风味物质的生成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二羰基化合物 葡萄糖 HPLC 反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条件对葡萄糖-甘氨酸美拉德反应体系中糠醛类化合物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玉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85-92,共8页
为了分析美拉德反应体系中糠醛类化合物的形成规律,本研究构建了葡萄糖-甘氨酸反应体系,探究了反应物配比、体系初始pH、加热时间和温度对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HMF)、2-糠醛(2-Furfural,F)和5-甲基糠醛(5-Methyl-2-fur... 为了分析美拉德反应体系中糠醛类化合物的形成规律,本研究构建了葡萄糖-甘氨酸反应体系,探究了反应物配比、体系初始pH、加热时间和温度对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HMF)、2-糠醛(2-Furfural,F)和5-甲基糠醛(5-Methyl-2-furfural,MF)形成的影响,并分析了它们的形成动力学,预测了它们的表观活化能。结果显示:葡萄糖与甘氨酸的摩尔浓度比对糠醛类化合物的生成量有较大影响。HMF生成量随着摩尔浓度比的增大而持续增加,而F与MF的生成量在摩尔浓度比为1:1时达到最高值;酸性pH条件有利于HMF的形成,中性和碱性pH条件有利于F的形成,糠醛类化合物生成总量随着pH的增加而迅速减少;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加热时间延长,HMF、F和MF的生成量均逐渐增加;HMF和F的形成在温度较低时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HMF:70~110℃;F:70℃),在温度较高时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HMF:130℃;F:90~130℃);MF的形成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90~130℃)。本研究可对食品热加工过程中HMF、F和MF的生成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醛类化合物 葡萄糖 美拉德反应 形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溶剂中氨基酸解离热力学——Ⅳ.278.15—318.15K下甘氨酸-20Mass%葡萄糖-水体系
7
作者 王杰 杨家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716-720,共5页
葡萄糖对水的性质和结构及氨基酸解离过程的影响的研究,对生物学和物理化学都很有意义。作为以前工作的继续,本文选择葡萄糖-水作混合溶剂,在278.15—318.15K下测定无液接电池(A)和(B)
关键词 葡萄糖 解离常数 混合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D-氨基葡萄糖甘氨酸混配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的SERS光谱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胡继明 叶勇 +3 位作者 曾云鹗 沈昊宇 乐芝凤 陈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5-59,共5页
研究了四种D-氨基葡萄糖甘氨酸混配金属配合物的表面增强喇曼光谱(SERS),发现它们在银胶上的吸附方式基本相同,因而SERS光谱也基本相似,并用SERS光谱研究了它们与DNA的相互作用,发现这四种化合物与DNA的作用... 研究了四种D-氨基葡萄糖甘氨酸混配金属配合物的表面增强喇曼光谱(SERS),发现它们在银胶上的吸附方式基本相同,因而SERS光谱也基本相似,并用SERS光谱研究了它们与DNA的相互作用,发现这四种化合物与DNA的作用能力有很大不同,Co(Ⅲ)GluG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抗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葡萄糖 配合物 DNA S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氨基葡萄糖甘氨酸混配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叶勇 胡继明 尹新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7-40,41,共5页
研究了4 种D- 氨基葡萄糖甘氨酸混配金属配合物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 发现它们在银胶上的吸附方式基本相同, 因而SERS 光谱相似, 用电子光谱、荧光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了它们与DNA 的相互作用, 发现这... 研究了4 种D- 氨基葡萄糖甘氨酸混配金属配合物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 发现它们在银胶上的吸附方式基本相同, 因而SERS 光谱相似, 用电子光谱、荧光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了它们与DNA 的相互作用, 发现这4 种化合物与DNA 的作用能力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GuGluG、Co( Ⅲ)GluG 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抗癌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金属配合物 DNA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焙烤食品的赖氨酸-葡萄糖模式反应体系中羧甲基赖氨酸的形成规律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文凤 华向美 谭兴和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1-46,58,共7页
通过建立基于焙烤食品的赖氨酸-葡萄糖模式反应体系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研究pH、底物浓度,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羧甲基赖氨酸形成的影响及羧甲基赖氨酸含量的动力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H值、... 通过建立基于焙烤食品的赖氨酸-葡萄糖模式反应体系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研究pH、底物浓度,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羧甲基赖氨酸形成的影响及羧甲基赖氨酸含量的动力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H值、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与体系中羧甲基赖氨酸含量均呈正相关;而反应温度对体系中羧甲基赖氨酸含量的影响较为复杂,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pH值为7.0,底物浓度为0.3 mol/L和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反应温度为100℃时羧甲基赖氨酸的含量达到最大值为317.37 mg/mol赖氨酸。动力学研究发现在低温加热的反应体系中,羧甲基赖氨酸的含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而在高温加热的反应体系中,羧甲基赖氨酸的含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本实验为研究谷物类焙烤食品加工过程中羧甲基赖氨酸的形成和抑制机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赖 形成规律 葡萄糖 模式体系 焙烤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甘氨酸美拉德反应产物对脂肪氧合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妍嫣 石柳娟 +1 位作者 姜绍通 罗水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84-88,共5页
以葡萄糖和甘氨酸为原料制备美拉德反应产物(Glu/Gly—MRPs),研究其对大豆脂肪氧舍酶(LOX)的抑制作用以及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反应中甘氨酸浓度、反应初始pH、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大,Glu/Gly—MRPs的褐变程度加深,pH下降,... 以葡萄糖和甘氨酸为原料制备美拉德反应产物(Glu/Gly—MRPs),研究其对大豆脂肪氧舍酶(LOX)的抑制作用以及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反应中甘氨酸浓度、反应初始pH、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大,Glu/Gly—MRPs的褐变程度加深,pH下降,对LOX的抑制作用增强;当甘氨酸浓度大于0.6mol/L、反应体系初始pH高于8.0、反应温度高于110℃、反应时间长于3h时,MRPs对LOX的抑制率均趋于稳定值(80%~100%)。Glu/Gly—MRPs对LOX酶促反应的迟滞时间具有延长作用,通过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确定Glu/Gly—MRPs对LOX的抑制类型为混合型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美拉德反应产物 脂肪氧合酶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氨基葡萄糖、α-甘氨酸金属混配物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昊宇 陈静武 乐芝凤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6-410,共5页
报道了D 氨基葡萄糖、α 甘氨酸与Cu(Ⅱ )、Zn(Ⅱ )、Fe(Ⅲ )、Co(Ⅲ )、Ni(Ⅱ )形成的混配物的合成方法 ,通过元素分析、IR、UV Vis、1 HNMR、1 3CNMR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Pryrogallol NBT比色法对化合物清除超氧自由基 (O-... 报道了D 氨基葡萄糖、α 甘氨酸与Cu(Ⅱ )、Zn(Ⅱ )、Fe(Ⅲ )、Co(Ⅲ )、Ni(Ⅱ )形成的混配物的合成方法 ,通过元素分析、IR、UV Vis、1 HNMR、1 3CNMR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Pryrogallol NBT比色法对化合物清除超氧自由基 (O-2 )的能力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各配位体对超氧自由基 (O-2 )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D-葡萄糖 α- 混配物 超氧自由基 清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与热力学抑制剂对甲烷水合物的协同抑制机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杰 张良君 +4 位作者 刘成 郭盼阳 江厚顺 马攀 付宏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113,共7页
天然气水合物在开采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会导致分解后的水合物二次形成,进而会造成井筒和管线堵塞。甘氨酸因其强亲水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在水合物防治方面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但其与热力学抑制剂复配协同抑制水合物生成的作用机理尚不... 天然气水合物在开采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会导致分解后的水合物二次形成,进而会造成井筒和管线堵塞。甘氨酸因其强亲水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在水合物防治方面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但其与热力学抑制剂复配协同抑制水合物生成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为此,开展了甘氨酸与常见盐类和醇类热力学抑制剂复配使用时的甲烷水合物生成模拟实验,分析了甘氨酸与热力学抑制剂协同抑制甲烷水合物生成机理,并形成了适用于海洋水合物钻探开发用的甘氨酸类钻井液体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甲烷气消耗量并不能真实反映抑制剂对水合物生成的抑制效果,还需结合水合物最终生成量、水合物生成3个阶段的时间变化情况综合判断;②甘氨酸浓度为1.0%时,抑制水合物生成的效果最佳,对应的反应体系具有最小的水合物生成区和最大的稳定区;③相比于单独使用1.0%甘氨酸,5.0%盐类抑制剂与1.0%甘氨酸混合使用时,具有协同抑制水合物生成的效果,可减少水合物生成量20%~30%,但5.0%醇类抑制剂与1.0%以及0.5%甘氨酸混合使用时反而促进了水合物生成;④甘氨酸与盐类混合形成的钻井液体系,可以有效降低水合物生成量。结论认为,该认识进一步厘清了甘氨酸与热力学抑制剂对水合物的协同抑制机理,为解决水合物开采过程中井筒堵塞造成的钻井安全问题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热力学抑制剂 协同效果 影响因素 钻井液体系 基础物性 抑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为络合剂时钯和葡萄糖氧化酶的电化学共沉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侃 吴辉煌 《电化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甘氨酸和Pd(NH3 ) 2 Cl2 组成镀液 ,用于钯和葡萄糖氧化酶 (GOD)的电化学共沉积以制备金属化酶电极、UV/V光谱实验表明甘氨酸能与Pd2 + 离子发生络合作用 ,并使镀液在一定 pH范围内具有较稳定的化学组成 .伏安法实验证实甘氨酸的存在降... 甘氨酸和Pd(NH3 ) 2 Cl2 组成镀液 ,用于钯和葡萄糖氧化酶 (GOD)的电化学共沉积以制备金属化酶电极、UV/V光谱实验表明甘氨酸能与Pd2 + 离子发生络合作用 ,并使镀液在一定 pH范围内具有较稳定的化学组成 .伏安法实验证实甘氨酸的存在降低了Pd的沉积电位 ,有利于防止钯氢化合物的形成 .讨论了钯和GOD电化学共沉积的合适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金属化酶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镍(Ⅱ)的甘氨酸共价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应用于葡萄糖的无酶催化氧化测定
15
作者 景振辉 林祥钦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1-504,507,共5页
将玻碳电极(GCE)置于0.01 mol·L-1甘氨酸的[Bmin]PF6离子液体溶液中,于0~2.0 V电位间以50 mV·s-1扫描速率进行循环伏安扫描10圈,从而制成通过C-N共价键结合的甘氨酸修饰玻碳电极(Gly/GCE)。将此修饰电极置于0.1 mol·... 将玻碳电极(GCE)置于0.01 mol·L-1甘氨酸的[Bmin]PF6离子液体溶液中,于0~2.0 V电位间以50 mV·s-1扫描速率进行循环伏安扫描10圈,从而制成通过C-N共价键结合的甘氨酸修饰玻碳电极(Gly/GCE)。将此修饰电极置于0.1 mol·L-1氯化镍溶液中浸泡6 h,镍(Ⅱ)就吸附于甘氨酸修饰层上,制成了吸附着镍(Ⅱ)的Gly/GCE,记作Ni(Ⅱ)-Gly/GCE。此电极在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中由于Ni2+/Ni3+电对的媒介作用对葡萄糖产生无酶催化氧化反应,导致在+0.55 V(vs.SCE)处氧化峰电流明显增高,电流响应值与葡萄糖浓度在1×10-6~2×10-3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N)为3×10-7mol·L-1。据此,提出了测定葡萄糖的计时电流法,并应用于血清样品中葡萄糖的测定,所得结果与用Dimension RXL-MAX自动化分析仪的测定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饰玻碳电极 镍(Ⅱ) 安培测定法 无酶催化氧化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β-萘酚醛-D-氨基葡萄糖席夫碱甘氨酸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谱学研究
16
作者 黄永华 龙姝 +1 位作者 蔡红革 叶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6-158,共3页
为进一步研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SERS)作为抗癌药物筛选法的可能性 ,合成了 Cu( ) ,Zn( ) ,Co( , )的 N -β-萘酚醛 - D-氨基葡萄糖席夫碱甘氨酸混配金属配合物 ,并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了它们与 DNA的相互作... 为进一步研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SERS)作为抗癌药物筛选法的可能性 ,合成了 Cu( ) ,Zn( ) ,Co( , )的 N -β-萘酚醛 - D-氨基葡萄糖席夫碱甘氨酸混配金属配合物 ,并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了它们与 DNA的相互作用 .探讨了它们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β-萘酚醛-D-葡萄糖席夫碱 金属配合物 DNA作用 金属配合物 脱氧核糖核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抗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对美拉德反应体系及产生肉香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曾茂茂 李伶俐 +2 位作者 何志勇 秦昉 陈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2-36,共5页
研究添加甘氨酸对葡萄糖-半胱氨酸的简单美拉德反应体系中底物残留浓度、pH值、颜色物质以及产生肉香味的1,2-乙二硫醇、2-乙基吡嗪、2,4,5-三甲基噻唑和2-乙酰基呋喃4种风味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甘氨酸加入量的增加,体系中半胱... 研究添加甘氨酸对葡萄糖-半胱氨酸的简单美拉德反应体系中底物残留浓度、pH值、颜色物质以及产生肉香味的1,2-乙二硫醇、2-乙基吡嗪、2,4,5-三甲基噻唑和2-乙酰基呋喃4种风味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甘氨酸加入量的增加,体系中半胱氨酸浓度基本不变,而葡萄糖的浓度则略有下降;体系中产生了大量颜色物质,并且pH值变小;1,2-乙二硫醇与2,4,5-三甲基噻唑的浓度均先增大后减小,2-乙基吡嗪的含量逐渐降低,2-乙酰基呋喃的浓度先增大后基本保持不变。感官评定的结果表明,当甘氨酸的添加浓度为0.20mol/L时,体系整体的肉香味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半胱 葡萄糖 肉香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辅助合成BiOI及其模拟太阳光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磊 马国强 +3 位作者 朱遂一 杨霞 耿直 霍明昕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8-154,共7页
以甘氨酸分子作为模板,硝酸铋作为铋源,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一步制备了尺寸均一的具有片层花状微球形貌的四方晶相Bi OI光催化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N_2吸附–脱附等... 以甘氨酸分子作为模板,硝酸铋作为铋源,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一步制备了尺寸均一的具有片层花状微球形貌的四方晶相Bi OI光催化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N_2吸附–脱附等手段考察了五水硝酸铋与甘氨酸的摩尔比、水热反应时间对BiOI材料形貌、晶相结构及光学吸收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进一步以罗丹明B和水杨酸为目标污染物对其模拟太阳光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显示,当五水硝酸铋与甘氨酸的摩尔比为1:2,水热时间为12 h所合成的BiOI光催化降解活性最高。经40 min模拟太阳光照射后,罗丹明B和水杨酸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达到0.0232和0.0223 min-1,与未添加甘氨酸同等条件下合成的BiOI的反应速率常数(0.0111和0.0143 min^(-1))相比,有显著提升。光催化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甘氨酸辅助合成的Bi OI材料具有更为规则的形貌和更大的比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 OI 模拟太阳光 罗丹明B 水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的因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夏秋琴 吕丽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0-55,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考察影响该体系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形成的因素。方法:对建立的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采用荧光光谱法(λ_(ex)/λ_(em)=370 nm/440 nm)检测反应温度... 目的:通过建立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考察影响该体系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形成的因素。方法:对建立的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采用荧光光谱法(λ_(ex)/λ_(em)=370 nm/440 nm)检测反应温度、还原糖浓度、pH值、金属离子和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对AGEs形成的影响;并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结果:在单个影响因素:反应温度(121℃)、还原糖及其浓度(3mmol/L的核糖)、pH值(9.2)和金属离子(Fe^(3+))作用下,产生荧光性AGEs作用效果最强,9 mmol/L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对荧光性AGEs的形成有抑制作用。结论: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还原糖种类及其浓度、pH值、金属离子和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均对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荧光性AGEs的形成有影响,在该模拟体系中,反应时间是影响荧光性AGEs产生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为还原糖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荧光光谱 -还原糖模拟体系 染料木黄酮 还原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核磁共振碳谱测定甘氨酸钾-二氧化碳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负载量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琳鸽 段雪蕾 +2 位作者 李亦易 卓锦德 李永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89-1293,共5页
采用脉冲序列t1irpg测定甘氨酸钾-二氧化碳吸收体系13C的纵向弛豫时间(1.4~24.6 s),确定了循环延迟时间为50 s。采用反转门控去耦技术(脉冲序列Zgig30),建立了测定甘氨酸钾-二氧化碳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负载量的定量核磁共振碳谱(13C-qN... 采用脉冲序列t1irpg测定甘氨酸钾-二氧化碳吸收体系13C的纵向弛豫时间(1.4~24.6 s),确定了循环延迟时间为50 s。采用反转门控去耦技术(脉冲序列Zgig30),建立了测定甘氨酸钾-二氧化碳吸收体系的二氧化碳负载量的定量核磁共振碳谱(13C-qNMR)方法。方法用于多个样品的分析,并与传统滴定方法进行对比,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环境友好、可以根据化学位移识别物种的变化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核磁共振碳谱 二氧化碳负载量 钾-二氧化碳吸收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