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糖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合成及胶合板制品力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谢恩俊 冯睿 +4 位作者 刘金明 宋少萌 吴程康 潘礼成 甘卫星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以葡萄糖为改性剂,与甲醛、尿素、三聚氰胺共缩聚合成了GMUF树脂胶黏剂,探讨了葡萄糖添加量及时间对胶合板胶合强度和甲醛释放量的影响。GMUF树脂胶合板属木质复合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遵循胡克定律。通过胶合强度测试分析了力学性能... 以葡萄糖为改性剂,与甲醛、尿素、三聚氰胺共缩聚合成了GMUF树脂胶黏剂,探讨了葡萄糖添加量及时间对胶合板胶合强度和甲醛释放量的影响。GMUF树脂胶合板属木质复合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遵循胡克定律。通过胶合强度测试分析了力学性能。与三聚氰胺脲醛树脂(MUF)相比,GMUF-1(1.67 wt%葡萄糖)的湿状胶合强度变化不大,为2.00 MPa,甲醛释放量降低了37.70%,为0.190 mg/L(干燥器法),达到了E_(0)级标准;此外,在0.7 MPa应力条件下,GMUF-1应变最小(3.16%),提高了对于外界环境的抵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三聚 脲醛树脂 合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尿素–葡萄糖(MUG)生物质树脂/硅酸钠复合改性杨木的性能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杜浩佳 吕文华 +2 位作者 刘强强 孔静 王小青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4-131,共8页
【目的】研究改性材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和元素成分等变化,探讨三聚氰胺–尿素–葡萄糖(MUG)生物质树脂复合改性剂对杨木的改性作用机理,旨在为MUG复合改性剂的应用提供依据,促进木材的绿色改性。【方法】通过将有机硅烷等疏水基团,引... 【目的】研究改性材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和元素成分等变化,探讨三聚氰胺–尿素–葡萄糖(MUG)生物质树脂复合改性剂对杨木的改性作用机理,旨在为MUG复合改性剂的应用提供依据,促进木材的绿色改性。【方法】通过将有机硅烷等疏水基团,引入MUG生物质树脂与硅酸钠的复配溶液中,制备硅烷杂化MUG树脂/硅酸钠复合改性剂(GST),对杨木进行真空加压浸渍处理,测试改性杨木的物理力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X)、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改性材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元素成分和结晶度,利用微型量热仪(MCC)测试其燃烧性能和热解特性。【结果】SEM-EDX分析表明:GST改性剂渗透性好,能有效渗入木材细胞腔和细胞壁中;改性材的C、O、Si元素无规分布于木材细胞腔、细胞壁、细胞间隙等处,导管沉积最为明显;改性剂对木材孔隙的填充以及对纤维素非结晶区的充胀,有效提高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FTIR分析表明:GST改性材中半纤维素等多糖与改性剂发生了交联反应,减少了C=O、-OH等吸水性基团。XPS分析表明:GST改性材的C1最多,C3最少,木材的多糖类物质、木质素醇羟基、酚羟基以及羰基等活性基团与改性剂发生反应,减少了羰基等活性基团,增加了C-H、C-C结构含量。XRD分析表明:GST改性材衍射峰无明显变化,相对结晶度增大,说明改性剂进入纤维素非结晶区使其分子排列更加有序。MCC分析表明:GST改性材的热释放能力、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分别下降了65.7%、66.2%和6.2%,800℃残炭率提高了122.6%,热释放强度大大降低,火灾危险性减小。【结论】GST复合改性剂可有效渗入杨木内部,与木材中半纤维素等多糖发生交联反应,减少糖基等活性基团,使非结晶区排列更为有序,从而提升改性杨木的物理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 三聚尿素葡萄糖树脂 硅酸钠 有机杂化 改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树脂浸渍改性对人工林红锥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陈炎 孟素戎 +2 位作者 黄安民 苏莹莹 孙柏玲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5,共10页
【目的】利用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MUG)树脂浸渍人工林红锥木材,以改善红锥木材易开裂变形等问题,提高其附加值。【方法】采用不同质量分数(10%、15%、20%和25%)的MUG树脂对人工林红锥木材进行浸渍改性处理(经改性处理的样品分别标记为... 【目的】利用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MUG)树脂浸渍人工林红锥木材,以改善红锥木材易开裂变形等问题,提高其附加值。【方法】采用不同质量分数(10%、15%、20%和25%)的MUG树脂对人工林红锥木材进行浸渍改性处理(经改性处理的样品分别标记为MUG10、MUG15、MUG20、MUG25),探究改性处理前后木材物理力学性能变化,并应用氮气吸附、压汞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改性处理前后木材孔隙结构和微观形貌变化。【结果】随着MUG树脂质量分数增加,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均得到显著提高。当MUG树脂的质量分数为25%时,改性材的增重率(WPG)达21.1%,绝干密度为762 kg·m^(-3),且其早晚材绝干密度差相比素材降低42.0%,改性后木材密度更加均匀。MUG25改性材的弦向、径向和体积抗胀率(ASE)分别为52.06%、39.96%和44.30%,径向和弦向湿胀率之比为0.70,改性材各向异性降低,尺寸稳定性提高。与素材相比,MUG25改性材的抗弯弹性模量(MOE)、抗弯强度(MOR)和顺纹抗压强度(CS)分别提高35.59%、30.01%和32.78%,径切面、弦切面和横切面硬度分别提高37.13%、13.46%和27.94%。氮气吸附和压汞测试结果表明改性材的孔隙率降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改性材中导管、木纤维和纹孔等细胞孔隙被树脂填充。【结论】MUG树脂浸渍改性技术可有效改善人工林红锥木材尺寸稳定性差的缺陷,拓展其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红锥木材 三聚-尿素-乙二醛树脂 尺寸稳定性 力学性能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浸渍改性对杉木压缩吸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诗雨 胡极航 +2 位作者 孔静 杨志一 吕文华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39,55,共8页
采用质量分数为8%的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elamine-urea-formaldehyde resin,MUF)树脂溶液浸渍处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通过准静态大变形压缩测试,考察杉木改性前后的压缩破坏模式、力学性能和压缩吸能特性等。结果表明:在改... 采用质量分数为8%的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elamine-urea-formaldehyde resin,MUF)树脂溶液浸渍处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通过准静态大变形压缩测试,考察杉木改性前后的压缩破坏模式、力学性能和压缩吸能特性等。结果表明:在改性材增重率为33.22%时,抗湿胀率达64.44%,尺寸稳定性得到改善;改性处理未影响杉木的压缩破坏形态,纵向主要为纤维屈曲和撕裂,径向主要为早晚材逐层压溃破坏,弦向主要呈火柴棍状破坏;改性材弹性模量和破坏强度提高,横纹平台应力显著增大,顺纹平台应力略有降低,致密化应变减小,纵向和横向之间的差异减小;改性材径向和弦向的单位体积吸能值分别增加了30%和17%,顺纹压缩吸能值及最大吸能效率则显著降低。低质量分数的MUF树脂浸渍处理可改善杉木的尺寸稳定性,缩小其纵向和横向之间的能量吸收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三聚-尿素-甲醛树脂 准静态大变形压缩 破坏模式 吸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制备与研究(Ⅰ)——大豆蛋白水解液改性MUF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辉 吴志刚 +4 位作者 席雪冬 曹明 郭晓申 雷洪 杜官本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0-264,270,共6页
以三聚氰胺、大豆蛋白(SPI)降解液、尿素和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改性的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分析了改性后MUF的性能,并借助核磁共振(^(13)C-NMR)、红外光谱(FTIR)和动态热机械性能(DMA)分析改性后MUF的结构变化和热机械性能... 以三聚氰胺、大豆蛋白(SPI)降解液、尿素和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改性的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分析了改性后MUF的性能,并借助核磁共振(^(13)C-NMR)、红外光谱(FTIR)和动态热机械性能(DMA)分析改性后MUF的结构变化和热机械性能。结果表明:当加入10%SPI降解液时,合成的MUF机械性能最优,刨花板内结合强度和静曲强度分别提高30%和46%,游离甲醛含量降低21%。^(13)C-NMR分析表明,加入SPI降解液,可以提高MUF树脂中的亚甲基桥键、亚甲基醚键和三聚氰胺与尿素共缩聚反应产生的亚甲基醚键含量,最终体系具有较高的缩聚度、交联度和较低的游离甲醛。FT-IR分析表明,改性后的MUF酰胺特征峰吸收谱带由明显双肩峰变成单肩峰,表明蛋白质降解液与MUF树脂发生了交联反应。DMA测试结果表明,以大豆蛋白降解液改性MUF,可以显著改善最终胶合产品的热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尿素-甲醛树脂 大豆蛋白 结构性能 游离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三聚氰胺-甲醛共缩聚树脂应用进展 被引量:30
6
作者 杜官本 杨忠 +5 位作者 李君 廖兆明 张建军 储建基 潘德全 徐力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15,18,共4页
用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而得的尿素-三聚氰胺-甲醛共缩聚树脂(UMF)可有效提高木质人造板的耐水性能。本文介绍尿素-三聚氰胺-甲醛共缩聚合成机理、树脂性能、以及制备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应用 尿素-三聚-甲醛共缩聚树脂 耐水性 人造板 合成机理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固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辉 杜官本 梁坚坤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6-169,共4页
采用液体核磁(13C-NMR)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UF)液态树脂的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充分利用红外光谱辅以DSC分析,考察了树脂的固化过程以及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树脂固化主要发生在羟甲基之间以及与活性氢之... 采用液体核磁(13C-NMR)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UF)液态树脂的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充分利用红外光谱辅以DSC分析,考察了树脂的固化过程以及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树脂固化主要发生在羟甲基之间以及与活性氢之间的缩合反应,固化剂的加入可以促进羟甲基的固化交联反应,加快固化速度,促使固化反应更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尿素-甲醛树脂 固化特征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固型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制 被引量:7
8
作者 席雪冬 吴志刚 +3 位作者 雷洪 杜官本 曹明 王洪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114-119,共6页
为实现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C)的常温冷固化,在不同固化剂作用下,研究了聚乙烯醇为改性剂的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1)的性能特点,并借助核磁共振(13C-NMR)和动态热机械性能(DMA)分析,对树脂结构、热机械性能和固化性能进行... 为实现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C)的常温冷固化,在不同固化剂作用下,研究了聚乙烯醇为改性剂的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1)的性能特点,并借助核磁共振(13C-NMR)和动态热机械性能(DMA)分析,对树脂结构、热机械性能和固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乙烯醇改性树脂在初粘性及物理力学性能方面都能满足集成材用胶粘剂相关标准要求,有望作为一种集成材生产用胶粘剂;不同固化剂对树脂固化效果不同,以过硫酸铵为主剂的自制混合固化剂B作用下树脂固化性能最佳;相比于MUF-C,改性后的MUF-1体系中醚键、桥键总含量大,缩聚程度高,表现出更好的力学性能;在混合固化剂B作用下,MUF-C树脂固化起始温度明显降低,且其弹性模量大幅度增加;加入聚乙烯醇改性后的MUF-1树脂固化起始温度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冷固化 三聚-尿素-甲醛树脂 聚乙烯醇 集成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胶黏剂固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志刚 张本刚 +4 位作者 梁坚坤 席雪冬 雷洪 余丽萍 周晓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2-217,共6页
以大豆蛋白降解液、三聚氰胺、尿素和高浓度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低摩尔比的大豆蛋白-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胶黏剂(SMUF)。选用(NH4)2SO4、(NH4)2S2O8、(NH4)2HPO4和H3PO4作为SMUF树脂的固化剂,研究了固化剂对SMUF树脂基本理... 以大豆蛋白降解液、三聚氰胺、尿素和高浓度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低摩尔比的大豆蛋白-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胶黏剂(SMUF)。选用(NH4)2SO4、(NH4)2S2O8、(NH4)2HPO4和H3PO4作为SMUF树脂的固化剂,研究了固化剂对SMUF树脂基本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传统固化剂(NH4)2SO4不能使SMUF树脂充分固化,最终树脂胶合强度低、耐水性差,固化后的胶层断面疏松、多孔;2)H3PO4和(NH4)2S2O8属于中强酸体系,两者均能一定程度加速SMUF树脂的固化,树脂胶合强度和耐水性均得到改善,固化温度显著降低,固化放热量有所提高;3)(NH4)2HPO4是一种缓冲型酸,其催化SMUF树脂的固化速度较为均匀,树脂综合性能较优,树脂的胶合强度和耐水性较好,固化温度也有所降低,树脂交联程度高,树脂固化层断面相对较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三聚-尿素-甲醛树脂 固化剂 胶合性能 固化特征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醚含量尿素-三聚氰胺-甲醛缩聚树脂合成及化学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明 李琪 +5 位作者 庞艳芳 彭本超 张宇 赵梦琪 祝凯旋 毛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4-228,258,共6页
分别采用常规和高醚工艺合成脲醛(UF)树脂及三聚氰胺改性脲醛(UMF)树脂,研究了各树脂的基本性能及化学结构特征。高醚工艺采用甲醛/尿素为2.7的初摩尔比,在pH为3.0的酸性条件下进行缩聚反应,树脂中的线性及环状亚甲基醚键含量增加,固化... 分别采用常规和高醚工艺合成脲醛(UF)树脂及三聚氰胺改性脲醛(UMF)树脂,研究了各树脂的基本性能及化学结构特征。高醚工艺采用甲醛/尿素为2.7的初摩尔比,在pH为3.0的酸性条件下进行缩聚反应,树脂中的线性及环状亚甲基醚键含量增加,固化时间较长,贮存稳定性好,游离甲醛含量较低;改性树脂中的三聚氰胺在反应初期加入,羟甲基化较充分,产物缩合增加了树脂中线性亚甲基醚键的含量,同时也导致尿素与甲醛羟甲基化程度下降,缩合生成亚甲基数量减少,因此树脂中剩余羟甲基含量增加。21%~27%尿素游离于低摩尔比常规UF树脂中未参与反应,而其在高醚UF树脂中含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三聚-甲醛缩聚树脂 亚甲基醚键 化学结构 合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固化初期胶层粘度变化的热机械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殷苏州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6,共4页
用热机械分析(TMA)方法研究了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固化初期胶层粘度的变化。将少量胶粘剂涂于两个直径为10mm的木片表面,使涂胶面相对组合成一个胶层粘度测量模型,胶层厚度0.15~0.25mm。测量时,将模型加热... 用热机械分析(TMA)方法研究了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固化初期胶层粘度的变化。将少量胶粘剂涂于两个直径为10mm的木片表面,使涂胶面相对组合成一个胶层粘度测量模型,胶层厚度0.15~0.25mm。测量时,将模型加热使温度随时间线性升高(10℃/min),同时在模型上施以恒定的压力。根据胶层厚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胶层的粘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下陈化,由于水分和小分子树脂渗入木材内部以及水分的蒸发,胶层粘度急剧升高,30min后达到104Pa·s以上。在加热过程中,胶层粘度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可用二重指数方程描述。随着温度的升高,胶层粘度先降低达到一个最小值,此后由于固化反应速度加快,粘度急剧增加并迅速达到∞。固化剂用量对胶层的流变性能有重要影响,加入0.5、1.5和3%的氯化铵,胶层粘度由下降变为上升的转折点温度分别为87、76和71℃。加入20%的填料(淀粉),可以增加胶层的初始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 尿素 甲醛树脂 胶层粘度 TMA 木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聚树脂的研制
12
作者 张红春 邵广义 +1 位作者 孙丽玫 刘占梅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52,共2页
介绍了新型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聚树脂的生产工艺。经检验,用此树脂生产的浸渍纸完全符合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关键词 新型三聚尿素甲醛共聚树脂 浸渍胶膜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树脂合成及其改性杨木物理力学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莹莹 孙柏玲 +2 位作者 柴宇博 黄安民 刘君良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62,共7页
以乙二醛替代甲醛合成木材浸渍改性用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melamine-urea-glyoxal,MUG)树脂,通过对不同温度、p H值、原料配比条件下合成的MUG树脂性能进行分析,优选出较佳的合成工艺,并用优化工艺合成的MUG树脂对杨木进行改性。结果表... 以乙二醛替代甲醛合成木材浸渍改性用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melamine-urea-glyoxal,MUG)树脂,通过对不同温度、p H值、原料配比条件下合成的MUG树脂性能进行分析,优选出较佳的合成工艺,并用优化工艺合成的MUG树脂对杨木进行改性。结果表明:当反应pH值在4~5,反应温度为65℃,M、U、G量比为0.08∶0.40∶1.00时,合成的MUG树脂性能较佳,黏度为15.01 s,固体含量为49.89%,水混合性大于10,储存时间大于90 d。质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三聚氰胺、尿素和乙二醛三者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合成产物主要为低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小于600;同时热分析结果显示,90℃之后树脂开始固化,并在169℃处出现了明显热固化吸热峰。与未处理材相比,当MUG树脂质量分数为20%时,改性杨木的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增幅最大,分别为17.5%和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改性 三聚-尿素-乙二醛(MUG)树脂 合成工艺 物理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树脂改性对橡胶木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平立娟 孙柏玲 +2 位作者 邵亮亮 柴宇博 刘君良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43,共6页
采用三聚氰胺、尿素和乙二醛合成一种环保型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MUG)树脂,并以6种质量分数(5%、15%、25%、35%、45%、55%)浸渍处理橡胶木,通过加热聚合,在木材内部形成固体疏水树脂。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树脂质量分数的增加,改性材的增... 采用三聚氰胺、尿素和乙二醛合成一种环保型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MUG)树脂,并以6种质量分数(5%、15%、25%、35%、45%、55%)浸渍处理橡胶木,通过加热聚合,在木材内部形成固体疏水树脂。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树脂质量分数的增加,改性材的增重率和密度均增大,吸水率和浸出率减小,抗胀缩率先增大后减小。SEM-EDX分析表明,MUG树脂分布在改性材的细胞腔和细胞壁中。与未改性对照试材相比,25%MUG树脂改性材的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增大了19.9%、14.3%,顺纹抗压强度增大了19.2%。经MUG树脂改性后,橡胶木的尺寸稳定性等物理性能和抗弯强度等力学性能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尿素-乙二醛树脂 橡胶木改性 微观结构 物理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改性三聚氰胺-乙二醛-尿素树脂胶黏剂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秦泽秀 刘明利 +2 位作者 李春风 崔新婕 李云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38,共6页
目的 为有效解决树脂胶黏剂粘度低以及降低胶合板中甲醛释放污染环境问题,使制备的树脂胶黏剂能更满足于室内用胶合板制品的要求。方法 以三聚氰胺(M)、乙二醛(G)和尿素(U)为原料制备三聚氰胺-乙二醛-尿素树脂胶黏剂(简称MGU),用聚乙烯... 目的 为有效解决树脂胶黏剂粘度低以及降低胶合板中甲醛释放污染环境问题,使制备的树脂胶黏剂能更满足于室内用胶合板制品的要求。方法 以三聚氰胺(M)、乙二醛(G)和尿素(U)为原料制备三聚氰胺-乙二醛-尿素树脂胶黏剂(简称MGU),用聚乙烯醇(PVA)改性正交实验优化出的MGU树脂胶黏剂(简称PVA/MGU),并进行了胶合实验。结果 MGU树脂胶黏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原料G、M、U物质的量的比为1∶0.18∶0.10,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70 min,且采用质量分数为10%的PVA改性MGU树脂胶黏剂,压制的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最佳,达到0.73 MPa,符合GB/T 17657—2013中Ⅱ类胶合板要求。PVA/MGU树脂胶黏剂的粘度为36.2 s,较MGU树脂胶黏剂提高了27%,游离甲醛的质量分数为0.011%,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胶合板的使用要求,且游离醛含量较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论 通过FT-TR分析发现,PVA与MGU树脂胶黏剂有化学键的结合;TG检测发现,PVA/MGU树脂胶黏剂的热稳定性和耐水性明显提高;DSC分析表明,PVA/MGU树脂胶黏剂的固化温度较未改性的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乙二醛-尿素树脂 胶黏剂 聚乙烯醇 胶合板 胶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共缩聚树脂的固化性能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鑫 李奇恒 +3 位作者 张俊 董春雷 杜官本 邓书端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97-1907,共11页
为降低木质人造板产生的游离甲醛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本论文采用低毒且常温下不挥发的乙二醛(G)与三聚氰胺(M)和尿素(U)进行反应,制备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MUG)共缩聚树脂。采用动态热力分析(DMA)方法研究了原料摩尔比、反应p... 为降低木质人造板产生的游离甲醛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本论文采用低毒且常温下不挥发的乙二醛(G)与三聚氰胺(M)和尿素(U)进行反应,制备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MUG)共缩聚树脂。采用动态热力分析(DMA)方法研究了原料摩尔比、反应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MUG树脂固化性能的影响;采用^(13)C-NMR和XPS等分析手段对树脂结构进行表征;并以不同原料摩尔比的MUG树脂制备胶合板并测定其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UG树脂稳定性较好,常温下外观为金黄色透明液体;树脂的固含量及黏度受原料摩尔比的影响较大,均随着M添加量的增多而增大;^(13)C-NMR和XPS分析证明了体系中M、U、G三者之间的共缩聚反应。当原料摩尔比R=n(M)∶n(U)∶n(G)=0.^(13)∶0.30∶1.0、反应温度70℃、反应pH为5.0~6.0、反应时间50 min时,所合成树脂具有较低的固化温度和较高的储能模量,所制得胶合板的干状剪切强度、冷水24h湿强度和热水3h湿强度均较好,分别为2.11MPa、1.24MPa和0.7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尿素-乙二醛共缩聚树脂 动态热力分析 固化性能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土对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晓娜 石瑞青 李建章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8-83,共6页
为降低可食用面粉在木材胶黏剂行业的使用量同时保证胶合板预压性能,采用价格低廉的白土代替面粉并同时添加增稠剂作为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UF)共缩聚树脂填料,研究白土及增稠剂的添加对MUF树脂黏度、膨胀率及制备胶合板的预压性能、胶... 为降低可食用面粉在木材胶黏剂行业的使用量同时保证胶合板预压性能,采用价格低廉的白土代替面粉并同时添加增稠剂作为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UF)共缩聚树脂填料,研究白土及增稠剂的添加对MUF树脂黏度、膨胀率及制备胶合板的预压性能、胶合强度、甲醛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土主要是以物理填充的形式存在于胶黏剂基质中,当受到外力冲击时,可引发银纹效应。添加20 g(占填料总质量的80%)白土作为填料时,MUF3树脂制备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提高到1.17 MPa,甲醛释放量为1.29 mg/L,满足E1级标准;随白土添加量增加,胶黏剂黏度下降,MUF3树脂制备胶合板预压后,单板翘曲面积大于30%,不能满足生产要求;MUF3树脂中加入1 g增稠剂后,胶液膨胀对比率达到102%,制备胶黏剂的黏度提高,保证了胶黏剂的初黏性,制备胶合板预压后,没有出现单板翘曲现象,预压性能良好。同时,所制备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提高到1.25 MPa,甲醛释放量为1.03 mg/L,满足E1级标准。白土最高可替代80%(质量分数)的面粉作为MUF树脂填料,同时添加少量的增稠剂,即可满足胶黏剂预压性能,又可提高胶合强度,有望替代可食用面粉在人造板行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 胶合板 白土 增稠剂 预压性能 胶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共缩聚树脂的制备、表征与性能分析
18
作者 姜鑫 王德龙 +2 位作者 汪进文 杜官本 邓书端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7,共9页
采用常温下不挥发的乙二醛(G)替代甲醛与三聚氰胺(M)及尿素(U)进行反应,在保持尿素与乙二醛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30∶1.0不变的条件下,制备了不同三聚氰胺用量(13.86、17.64、21.42和25.20 g)的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MUG)共缩聚树脂。对MU... 采用常温下不挥发的乙二醛(G)替代甲醛与三聚氰胺(M)及尿素(U)进行反应,在保持尿素与乙二醛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30∶1.0不变的条件下,制备了不同三聚氰胺用量(13.86、17.64、21.42和25.20 g)的三聚氰胺-尿素-乙二醛(MUG)共缩聚树脂。对MUG树脂的基本性能、固化性能以及胶合性能进行分析测定,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质谱(MS)和核磁共振碳谱(13 C NMR)对树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MUG树脂的固含量及黏度受三聚氰胺用量(原料比)的影响较大,二者均随着M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MUG树脂中主要含有N—H、O—H、C O、C—O、C N等官能团,且不同三聚氰胺用量MUG树脂的红外吸收峰无较大变化;根据MS的分子碎片并推断其可能的反应机理,证明了体系中M、U、G这3者之间发生了共缩聚反应。当三聚氰胺用量为21.42 g时,样品MUG-3的固化温度较低,储能模量较高,由其制备的胶合板干状剪切强度、冷水24 h湿强度和热水3 h湿强度均较好,分别为2.51、1.29和0.8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尿素-乙二醛共缩聚树脂 物质的量比 反应机理 胶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G生物质树脂/硅酸钠木材改性剂的优化制备 被引量:7
19
作者 杜浩佳 吕文华 +2 位作者 孔静 刘强强 柴宇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09,共8页
【目的】通过优化葡萄糖/三聚氰胺/尿素树脂(MUG)的葡萄糖配比及MUG树脂与硅酸钠的配比,减少二氧化硅及葡萄糖羟基残留,以改善改性材吸湿、尺寸不稳定等问题。【方法】设置葡萄糖、三聚氰胺、尿素物质的量比为m∶1∶4(m分别为2,4,6,8,10... 【目的】通过优化葡萄糖/三聚氰胺/尿素树脂(MUG)的葡萄糖配比及MUG树脂与硅酸钠的配比,减少二氧化硅及葡萄糖羟基残留,以改善改性材吸湿、尺寸不稳定等问题。【方法】设置葡萄糖、三聚氰胺、尿素物质的量比为m∶1∶4(m分别为2,4,6,8,10和12),根据红外解析树脂预聚程度,测定树脂黏度、固含量和水溶倍数等性能,筛选出优化MUG树脂的葡萄糖配比;将优化制备的MUG树脂与硅酸钠复配得5种改性剂:G_(5)S_(25)、G_(10)S_(20)、G_(15)S_(15)、G_(20)S_(10)、G_(25)S_(5)(G代表MUG树脂,S代表硅酸钠,下标数值代表其在改性剂中的质量分数),通过测定改性材黏度、pH值和改性材的密度、增重率、吸水率、尺寸稳定性、力学性能,优化MUG树脂与硅酸钠的复合配比。【结果】①随着葡萄糖增加,MUG树脂的黏度、固含量增大,水溶性好,储存更稳定。②红外分析表明,随着葡萄糖增加,MUG树脂在1667 cm^(-1)处的酰胺羰基峰、在1630 cm^(-1)处的酰胺N-H键弯曲振动峰均变小,在1552和1421 cm^(-1)处的亚氨基树脂特征峰、在770 cm^(-1)处的呋喃环特征峰均增强;当葡萄糖物质的量比增大至8以上时,上述吸收峰强度无明显变化,故葡萄糖物质的量比宜为8。③随着树脂含量增加,MUG树脂/硅酸钠改性剂的黏度增大、pH值降低,G_(25)S_(5)改性剂不稳定、易产生沉淀。④各组改性材中,以G_(20)S_(10)改性材的增重率最大、吸水率最低,径向、弦向、体积湿胀率最低;与素材相比,其密度提高了60.9%,浸水144 h时的吸水率下降35.4%;其径向、弦向、体积抗湿胀率分别为60.81%,34.20%和51.87%,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均比素材明显提高。【结论】MUG树脂能有效抑制硅酸钠引起的吸湿和皱缩,二者的优化复配比例为质量分数20%树脂和质量分数10%硅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杨木 木材改性剂 葡萄糖/三聚氰胺/尿素生物质树脂 改性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步法合成磺化三聚氰胺脲醛树脂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东杰 黄玉芬 +1 位作者 邱学青 欧阳新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8期118-121,共4页
采用三步法代替以往的四步法并以廉价的尿素代替部分价格昂贵的三聚氰胺 ,合成了具有高减水分散性能的磺化三聚氰胺脲醛树脂 (SMUF)。研究了主要原料三聚氰胺与尿素的量比对SMUF性能的影响 ,得出当n(三聚氰胺 )∶n(尿素 ) =7∶3时 ,产... 采用三步法代替以往的四步法并以廉价的尿素代替部分价格昂贵的三聚氰胺 ,合成了具有高减水分散性能的磺化三聚氰胺脲醛树脂 (SMUF)。研究了主要原料三聚氰胺与尿素的量比对SMUF性能的影响 ,得出当n(三聚氰胺 )∶n(尿素 ) =7∶3时 ,产品的性能较好。系统研究了磺甲基化反应、缩聚反应和重整反应条件对树脂分散性能的影响 ,磺甲基化反应条件为 :pH =11 5、时间 6 0min、温度 85℃。酸性缩聚反应的 pH =5 5。碱性重整反应适宜的pH =8~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步法 合成 磺化三聚脲醛树脂 工艺 研究 超塑化剂 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