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籽油–乳清分离蛋白高内相乳液制备与表征
1
作者 郭兵兵 陈思贤 +5 位作者 肖渝珈 王桥意 李紫琳 魏丫然 陈妍 艾有伟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6,共10页
本研究以乳清分离蛋白(WPI)为天然乳化剂,葡萄籽油为油相,制备高内相乳液,探究不同WPI浓度梯度与不同乳化均质速率下乳液贮藏期外观形态、乳液油滴平均粒径、稳定性、流变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30 d贮藏期内中高浓度蛋... 本研究以乳清分离蛋白(WPI)为天然乳化剂,葡萄籽油为油相,制备高内相乳液,探究不同WPI浓度梯度与不同乳化均质速率下乳液贮藏期外观形态、乳液油滴平均粒径、稳定性、流变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30 d贮藏期内中高浓度蛋白溶液组和中高转速处理组乳液稳定性良好。随WPI浓度提升,乳液油滴的平均粒径显著降低,当浓度≥2.0%时趋于稳定。乳液的乳化活性指数(EAI)与乳化稳定性指数(ESI),随WPI浓度增大而增大。当均质速率增大,油滴平均粒径呈现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EAI与ESI呈先增大后平缓的趋势。激光共聚焦微观分析可知,随WPI浓度增大更多的蛋白质吸附在界面上,分布更均匀,结构更稳定。当浓度进一步增加超过2.0%时,界面吸附趋于饱和,液滴尺寸趋于稳定。均质速率增大至15000 r/min时液滴分散性最优,而转速达到18000 r/min时液滴发生聚集。动态流变学分析表明,WPI浓度与剪切速率的增加提升了乳液储能模量(G′)与损耗模量(G″)。综上所述,适当增加乳清分离蛋白溶液浓度和提高转速可增强乳液稳定性与凝胶强度,这些结论为功能油脂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相乳液 葡萄籽油 乳清分离蛋白溶液 乳液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葡萄籽油软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米彩霞 张静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7期52-55,59,共5页
以添加了异甘草素和原花青素的葡萄籽油为主要内容物,对复方葡萄籽油软胶囊的胶皮及滴制工艺进行研究,并对软胶囊质量标准及稳定性进行考查。通过明胶与甘油比例,添加高分子材料、遮光剂及溶胶温度方面考查胶皮的性能,选择较优配方。结... 以添加了异甘草素和原花青素的葡萄籽油为主要内容物,对复方葡萄籽油软胶囊的胶皮及滴制工艺进行研究,并对软胶囊质量标准及稳定性进行考查。通过明胶与甘油比例,添加高分子材料、遮光剂及溶胶温度方面考查胶皮的性能,选择较优配方。结果表明,通过对软胶囊质量标准及稳定性进行考查,所制备的软胶囊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油 软胶囊 胶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研究 被引量:59
3
作者 董海洲 万本屹 +1 位作者 李宏 刘传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39,共5页
对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研究了原料预处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 流量对葡萄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切实可行 ,在葡萄籽细度 40目 ,水分含量 ... 对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研究了原料预处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 流量对葡萄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切实可行 ,在葡萄籽细度 40目 ,水分含量 4 5 2 % ,湿蒸处理 ,萃取压力 2 8MPa,温度 3 5℃ ,CO2 流容比 8~ 9,萃取时间 80min的条件下 ,葡萄籽油的萃取率可达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技术 萃取 葡萄籽油 工艺条件 萃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葡萄籽油的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唐韶坤 李淑芬 +1 位作者 叶春皓 田松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7,共5页
葡萄籽油中富含亚油酸和其它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传统的葡萄籽油提取方法存在着收率低和溶剂残留的问题。今基于对酿酒过程中废弃葡萄籽的开发利用,探讨了采用绿色洁净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废弃葡萄籽... 葡萄籽油中富含亚油酸和其它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传统的葡萄籽油提取方法存在着收率低和溶剂残留的问题。今基于对酿酒过程中废弃葡萄籽的开发利用,探讨了采用绿色洁净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废弃葡萄籽中萃取葡萄籽油的可行性,重点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用量及不同原料对葡萄籽油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萃取压力对产率的影响较温度显著,实验确定适宜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5C,萃取压力30MPa。此条件下以张裕酒厂提供的籽为原料所得产率为9.71%,同时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葡萄籽油产品中含有72.05%的亚油酸。另外,分别以三种不同来源的葡萄籽为原料进行实验,研究显示,葡萄籽油产率随原料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产率较高者可达1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葡萄籽油 超临界流体萃取 分离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 被引量:53
5
作者 赵巍 王军 +1 位作者 段长青 王秀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7-83,共7页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的工艺,评价了微胶囊产品的质量,并预测了其保质期。研究结果表明:(1)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的最佳乳化条件为:阿拉伯胶为壁材,麦芽糊精为壁材填充物;复合乳化剂配比(单甘酯∶蔗糖酯)...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的工艺,评价了微胶囊产品的质量,并预测了其保质期。研究结果表明:(1)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的最佳乳化条件为:阿拉伯胶为壁材,麦芽糊精为壁材填充物;复合乳化剂配比(单甘酯∶蔗糖酯)为1∶9;乳化温度为80℃;乳化剂用量0.75%;壁材用量20%;壁材比(阿拉伯胶∶麦芽糊精)为1∶5;油/壁材为0.5。喷雾干燥法制备山葡萄籽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50~60℃、均质压力40 MPa、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喷雾压力180 kPa。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可达77.36%。(2)喷雾干燥法制取的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为乳白色粉末,密度0.7312 g/cm3,含水量2.76%,溶解度94.0%。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颗粒较圆整,基本接近球形,平均颗粒直径(3.6±0.75)μm。(3)贮藏稳定性试验表明,经微胶囊化的山葡萄籽油,其贮藏稳定性要明显优于未微胶囊化的山葡萄籽油以及添加了抗氧化剂VE的山葡萄籽油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油 微胶囊技术 喷雾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葡萄籽油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胡翠珍 李胜 +4 位作者 马绍英 苏利荣 曹宝臣 周文政 刘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56-61,共6页
目的:优化葡萄籽油的提取工艺,对葡萄籽油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葡萄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比较不同物质的抗氧化性,以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亚硝基的清除率和还原能力的大小为检测指标。结果:萄萄... 目的:优化葡萄籽油的提取工艺,对葡萄籽油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葡萄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比较不同物质的抗氧化性,以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亚硝基的清除率和还原能力的大小为检测指标。结果:萄萄籽油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8.136℃、提取时间1.703 h、料液比1∶5.627。优化后提取的萄萄籽油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同等质量浓度的沙棘黄酮;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抗坏血酸;对亚硝基的清除能力显著高于抗坏血酸和沙棘黄酮;还原能力比较中,高于沙棘黄酮和抗坏血酸。结论:该工艺条件可行,葡萄籽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葡萄籽油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最佳工艺参数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董海洲 万本屹 +1 位作者 刘传富 侯汉学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58,63,共5页
本文就葡萄籽油超临界CO2 萃取最佳工艺参数及其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萃取工艺为葡萄籽粒度 4 0目、水分含量 5 .0 % ,湿蒸时间 30min、萃取压力 2 8Mpa、温度 33℃、循环气速 3.5kg·h- 1,80min内萃... 本文就葡萄籽油超临界CO2 萃取最佳工艺参数及其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萃取工艺为葡萄籽粒度 4 0目、水分含量 5 .0 % ,湿蒸时间 30min、萃取压力 2 8Mpa、温度 33℃、循环气速 3.5kg·h- 1,80min内萃取率为 94 .6 % ;葡萄籽油感官和理化指标优于国际标准 ;不饱和脂肪含量高达 90 %以上 ,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 75 .8% ,U/S比值 12 .0 ;а -VE 含量 7.7× 10 - 4g/g ;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营养价值丰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油 最佳工艺参数 保健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萃取率 理化特性 理化指标 含量 不饱和脂肪 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油的浸提和精炼工艺 被引量:14
8
作者 董海洲 刘传富 +1 位作者 侯汉学 万本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20-124,共5页
对葡萄籽油浸提和精炼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文中的试验条件下 ,葡萄籽油浸提最佳工艺条件是 :正乙烷为浸提剂 ,葡萄籽粒度 60目、含水量 7%、料液比 1g∶6mL、温度 65℃、浸提时间 3h。葡萄籽油精炼工艺条件是 :碱炼初温 45℃ ... 对葡萄籽油浸提和精炼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文中的试验条件下 ,葡萄籽油浸提最佳工艺条件是 :正乙烷为浸提剂 ,葡萄籽粒度 60目、含水量 7%、料液比 1g∶6mL、温度 65℃、浸提时间 3h。葡萄籽油精炼工艺条件是 :碱炼初温 45℃ ,碱液浓度 1 8 5 %,超碱用量 0 4%;水化加水量 4%,水化时间分别为 1 0、0 5h ;二次脱色工艺为活性脱色白土加量第 1次 4%,脱色时间3 0min、脱色温度 90℃ ,第 2次加量 3 %,脱色时间 1 5min ,温度 85℃ ,真空度 0 1MPa;在真空度 0 0 8MPa、温度 1 80℃、脱臭时间 1 5h条件下可以脱除葡萄籽油中的臭味成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油 浸提 精炼工艺 正乙烷 浸提剂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油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王敬勉 廖德胜 张永洪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11,共2页
葡萄酒生产过程中的下脚料经烘干等处理,分出葡萄籽(主要是皮和籽)。然后经脱壳、粉碎等处理,并进行一次性浸出取油,再经精制可得到优质食用葡萄籽油。采用脱壳和一次浸出制油工艺,不仅可以提高出油率,而且还能使制油后饼粕中的... 葡萄酒生产过程中的下脚料经烘干等处理,分出葡萄籽(主要是皮和籽)。然后经脱壳、粉碎等处理,并进行一次性浸出取油,再经精制可得到优质食用葡萄籽油。采用脱壳和一次浸出制油工艺,不仅可以提高出油率,而且还能使制油后饼粕中的纤维素降低,蛋白质提高,从而大大增加了饼粕的营养价值。浸出的毛油经脱酸、脱色、脱臭处理,获得的精制油达到并超过国际葡萄籽油标准。对葡萄酿酒后的下脚料(葡萄籽占20%—26%)合理地综合利用,不仅可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增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油 工艺 葡萄饼粕 国际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刺葡萄籽油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熊兴耀 欧阳建文 +4 位作者 刘东波 阳国平 王仁才 王辉宪 袁洪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6-440,共5页
以刺葡萄种子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刺葡萄籽油的工艺,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刺葡萄籽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刺葡萄籽油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种子粉碎粒径0.40~0.53mm,萃... 以刺葡萄种子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刺葡萄籽油的工艺,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刺葡萄籽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刺葡萄籽油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种子粉碎粒径0.40~0.53mm,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35℃,分离温度55℃,分离压力12MPa,在此条件下油脂萃取率为13.5%.GC/MS分析显示,刺葡萄籽油成分以脂肪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87%,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以亚油酸为主,含量为82.32%;饱和脂肪酸主要为硬脂酸和棕榈酸,相对含量分别为9.03%,3.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葡萄籽油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葡萄籽油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传富 董海洲 +2 位作者 李向阳 刘学梅 左进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58,共5页
以葡萄籽为原料,利用超声波提取葡萄籽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建立了提取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以石油醚(60~90℃)为浸提剂,在物料粒度60目条件下... 以葡萄籽为原料,利用超声波提取葡萄籽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建立了提取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以石油醚(60~90℃)为浸提剂,在物料粒度60目条件下,提取条件对葡萄籽油出油效率作用的大小顺序为:提取温度〉超声频率〉液料比〉提取时间;超声波辅助提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为6.7mL/g、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50min、超声频率53.3kHz,出油效率54.50%;所建立的数学回归模型能较准确预测葡萄籽油的出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葡萄籽油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油提取工艺研究及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高璐 胡博然 +1 位作者 祁妤琳 朱伊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81-83,共3页
采用纤维素酶和超声波辅助提取葡萄籽油,选择最佳工艺,并对葡萄籽油的提取率和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5h、酶解pH值为5.5、酶用量300U/g葡萄籽;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 采用纤维素酶和超声波辅助提取葡萄籽油,选择最佳工艺,并对葡萄籽油的提取率和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5h、酶解pH值为5.5、酶用量300U/g葡萄籽;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超声功率500W,超声温度30℃,超声时间30min,料液比1:12(g/ml)。超声波法的提油率高于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法,且时间较短、成本较低;而从葡萄籽油的品质上看,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的葡萄籽油相对密度与超声波法相当,酸价、过氧化值、碘值和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均低于超声波辅助法,折光指数高于超声波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油 纤维素酶 超声波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油提取与微胶囊化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颖 范婷婷 +1 位作者 李笑梅 陈月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69,共5页
采用超临界提取法提取葡萄籽油,同时应用正交试验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复合壁材对葡萄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比为1∶1,芯壁材比为1∶1.5,乳液浓度为30%(w/v),产品包埋率可达70%以... 采用超临界提取法提取葡萄籽油,同时应用正交试验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为复合壁材对葡萄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比为1∶1,芯壁材比为1∶1.5,乳液浓度为30%(w/v),产品包埋率可达70%以上。葡萄籽油经微胶囊化工艺处理后,其产品的分散性和包埋效果较好;保质期明显延长:微胶囊葡萄籽油保质期在363 d左右,较未经任何处理的葡萄籽油的保质期延长24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油 超临界提取 微胶囊化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辐射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龙正海 张煜炯 +1 位作者 罗方 王道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6-119,共4页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研究葡萄籽油的化学成分和抗辐射作用,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鉴定出葡萄籽油的8个化合物。并经口服灌胃给予小鼠葡萄籽油,采用60Co-γ射线源进行一次性照射,...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研究葡萄籽油的化学成分和抗辐射作用,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鉴定出葡萄籽油的8个化合物。并经口服灌胃给予小鼠葡萄籽油,采用60Co-γ射线源进行一次性照射,测定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目。结果显示:葡萄籽油高、中、低3个剂量组小鼠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和体重的回升值均高于辐射对照组,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表明葡萄籽油对辐射损伤小鼠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油 化学成分 抗辐射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油的特性及食疗价值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敬勉 廖德胜 张永洪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11-13,共3页
葡萄籽经特殊加工和精制可制成高级营养保健油。本文报道了葡萄籽油的特性。经法定部门测试,它的碘值、皂化值、不皂化值及酸值分别为135、192.6、3.9和0.4。它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Mg、Ca、K、Na、Cu、Fe、... 葡萄籽经特殊加工和精制可制成高级营养保健油。本文报道了葡萄籽油的特性。经法定部门测试,它的碘值、皂化值、不皂化值及酸值分别为135、192.6、3.9和0.4。它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Mg、Ca、K、Na、Cu、Fe、Zn、Mn、Co及维生系A、E、D、K、P等。它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其中主要成分亚油酸为76.5%,葡萄籽油具有很好的食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油 维生素 食疗价值 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水酶法提取葡萄籽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胡滨 陈一资 苏赵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17,共6页
以葡萄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水酶法提取葡萄籽油,对超声波预处理条件、酶解条件和微波破乳条件进行优化。经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了水酶法提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分步酶解条件为:首先添加2.0%的纤维素酶,在p H 5.0、温度50... 以葡萄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水酶法提取葡萄籽油,对超声波预处理条件、酶解条件和微波破乳条件进行优化。经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了水酶法提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分步酶解条件为:首先添加2.0%的纤维素酶,在p H 5.0、温度50℃、液料比6.6∶1条件下,酶解2.0 h;然后加入1.0%的中性蛋白酶,在p H 7.0、温度50℃条件下继续酶解1.5 h。在最佳条件下,葡萄籽油提取率为77.48%。在此基础上通过超声波预处理以提高提取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超声波预处理条件为:超声波功率225 W,超声时间15 min,超声温度50℃。在最佳条件下葡萄籽油提取率为87.65%,比未经超声波预处理的提高10.17个百分点。再对此体系下制得的乳状液进行微波破乳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微波破乳条件为微波功率500 W、微波时间7 min,最终葡萄籽油提取率达到93.83%。试验最佳条件下得到的葡萄籽油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均符合国标(GB/T 22478—2008)要求。超声波预处理和微波破乳是可应用于水酶法提取葡萄籽油的有效辅助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油 水酶法 超声波预处理 微波破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提取葡萄籽油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媛 王定颖 岳田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6-140,共5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温度、提取时间、功率为影响超声波提取葡萄籽油效率的3个主要因素,运用响应曲面法进行超声波提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研究,分析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DPPH自由基实验以对其抗氧化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 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温度、提取时间、功率为影响超声波提取葡萄籽油效率的3个主要因素,运用响应曲面法进行超声波提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研究,分析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DPPH自由基实验以对其抗氧化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4℃、提取时间37min、超声波功率456W,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每5g葡萄籽的葡萄籽油提取量为0.63314g,提取率13.31%;葡萄籽油质量浓度为1~25mg/mL时,其质量浓度变化与自由基清除率呈正相关,在25mg/mL时,清除率达到80.7%,继续增大葡萄籽油质量浓度,对自由基清除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油 超声波 响应曲面 DPPH自由基法 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酶法提取葡萄籽油和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丹丹 杨宏志 +1 位作者 梁英 朱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8-33,共6页
为充分利用葡萄酿酒后的副产物,对水酶法提取葡萄籽中的油脂和蛋白质的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和提取方法对葡萄籽油提取量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胰蛋白酶质量比2∶1∶2∶1、... 为充分利用葡萄酿酒后的副产物,对水酶法提取葡萄籽中的油脂和蛋白质的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和提取方法对葡萄籽油提取量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胰蛋白酶质量比2∶1∶2∶1、p H 6.5、料液比1∶9、酶解时间9 h,在此条件下,葡萄籽油提取量为99.47 mg/g,蛋白质提取量为74.86 mg/g,蛋白质提取率为57.58%;不同干燥方法对水酶法提取葡萄籽油的提取量和理化性质影响显著,从油的提取量、品质和成本考虑,在生产中应优先选择风干的干燥方式;与传统方法相比,水酶法提取的葡萄籽油品质更好,并可以直接得到副产物蛋白质,但是提取效率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酶法 葡萄籽油 蛋白质 提取量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的山葡萄籽油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对比 被引量:13
19
作者 赵巍 王军 +1 位作者 沈育杰 路文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7-130,共4页
以同一批次的山葡萄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与有机溶剂浸提后精炼两种方法制取山葡萄籽油,对二者的理化及卫生指标、脂肪酸的组分、VE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各项理化及卫生指标方面,SCF-CO2萃取得到的葡萄籽油... 以同一批次的山葡萄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与有机溶剂浸提后精炼两种方法制取山葡萄籽油,对二者的理化及卫生指标、脂肪酸的组分、VE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各项理化及卫生指标方面,SCF-CO2萃取得到的葡萄籽油与溶剂法浸提后精炼得到的葡萄籽油均能达到或优于国际标准,而在主要指标方面前者要明显优于后者;SCF-CO2萃取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含量要高于精炼油,而亚麻酸的含量则要明显低于精炼油中的含量;SCF-CO2萃取油中VE的含量要高于精炼油中VE的含量;SCF-CO2萃取油中K和Fe的含量高于浸提精炼油中的含量,而Ca和Cr的含量要低于浸提精炼油中的含量,P的含量二者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油 超临界CO2萃取 理化性质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油的提取及精炼工艺优化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静 袁毅 刘利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0-43,共4页
为获得优质精油,以发酵后葡萄籽为原料,比较索式提取法、回流浸提法、超声提取法和微波法提取葡萄籽油的提取率,选择提取率最高的微波提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最佳工艺条件下毛油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对毛油精炼工艺... 为获得优质精油,以发酵后葡萄籽为原料,比较索式提取法、回流浸提法、超声提取法和微波法提取葡萄籽油的提取率,选择提取率最高的微波提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最佳工艺条件下毛油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对毛油精炼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微波提取法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g/mL)、提取时间10min、提取温度70℃、微波功率700W;毛油精炼的最佳条件为碱浓度4.13mol/L、超碱量0.5%、精炼初温50℃。精炼后葡萄籽精油的各项指标均符合GB/T 1684—2006《化妆品检验规则》化妆品检验的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油 提取工艺 理化指标 精炼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