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葡萄球菌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苏运芳 李义 +3 位作者 齐雪峰 马会明 张涌 赵献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共8页
【目的】研究溶葡萄球菌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为溶葡萄球菌素的食用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将24只7周龄ICR小鼠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对照组,3个试验组分别提供溶葡萄球菌素含量为1μg/mL(低剂量)、5μg/mL(中剂量)和15μg/... 【目的】研究溶葡萄球菌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为溶葡萄球菌素的食用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将24只7周龄ICR小鼠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对照组,3个试验组分别提供溶葡萄球菌素含量为1μg/mL(低剂量)、5μg/mL(中剂量)和15μg/mL(高剂量)的饮水10mL/(只.d),于饮用第0(饮用前),1,3,7,14,21天以及停饮第3,7,14天采集小鼠新鲜粪便样品,采用PCR-DGGE技术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结果】DGGE图谱显示,各组小鼠试验前后不同时间肠道内的优势菌种相似;经UPGMA聚类分析,与对照组相比,低、中剂量溶葡萄球菌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较小,高剂量溶葡萄球菌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较大;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饮用各阶段带谱与试验前的相似性与对照组相应阶段的相似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溶葡萄球菌素低、中和高剂量组在停饮后第7天带谱与饮用前的相似性分别达到了70.8%,66.9%和63.8%;对图谱中主要条带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高剂量溶葡萄球菌素对小鼠肠道中Lactobacillus taiwanensis和1株不可培养细菌有促进作用。【结论】溶葡萄球菌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具有浓度依赖性,且停饮后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素 肠道菌群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溶葡萄球菌素对烧伤创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旭 王文奎 +6 位作者 孟志民 王雅 邵妍妍 韦栋 樊宁远 倪语星 韩立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11-1414,共4页
目的评估重组溶葡萄球菌素对烧伤创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烧伤创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共171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烧伤常用药物万古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西丁及磺胺甲噁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目的评估重组溶葡萄球菌素对烧伤创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烧伤创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共171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烧伤常用药物万古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西丁及磺胺甲噁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根据头孢西丁的MIC值区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根据万古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磺胺甲噁唑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重组溶葡萄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计算50%最低抑菌浓度(MIC50)和90%最低抑菌浓度(MIC90)。结果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收集的17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磺胺甲噁唑、红霉素、克林霉素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9.4%、88.3%、87.1%和0,其中MRSA有146株(占85.4%)。重组溶葡萄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范围为0.015~0.5 U/mL,MIC50为<0.015 U/mL,MIC90为0.03 U/mL。结论重组溶葡萄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对于临床烧伤创面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重组溶葡萄球菌素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溶葡萄球菌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体外抗菌活性 最低抑菌浓度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葡萄球菌素基因乳腺特异表达载体的构建与检测及转基因核供体细胞的制备
3
作者 上官陶 张勃伟 +2 位作者 孙薇薇 黄欣 张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74-1379,共6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溶葡萄球菌素基因牛乳腺特异表达载体(pEPB),转染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为制备溶葡萄球菌素基因的转基因克隆牛提供核供体细胞。本研究以pEGFP-C1为载体骨架,通过PCR扩增牛2.6kb的β-酪蛋白5′调控区及0.6kb的3′侧翼区(poly... 本研究旨在构建溶葡萄球菌素基因牛乳腺特异表达载体(pEPB),转染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为制备溶葡萄球菌素基因的转基因克隆牛提供核供体细胞。本研究以pEGFP-C1为载体骨架,通过PCR扩增牛2.6kb的β-酪蛋白5′调控区及0.6kb的3′侧翼区(poly A)序列作为调控序列,制备成含有绿色荧光和新霉素筛选标记的牛乳腺特异表达载体,经PCR和酶切鉴定正确后,用转染试剂FuGene HD反复转染牛pEPB乳腺上皮细胞3~5次,用催乳素诱导后,经免疫荧光分析,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然后,用电转染法转染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阳性细胞后,把阳性细胞扩大培养并提取其基因组,因为溶葡萄球菌素基因是外源基因,经PCR及Southern blot检测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已经整合到细胞的基因组上。结果表明,溶葡萄球菌素基因在牛乳腺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并整合到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基因组中,得到了转溶葡萄球菌素基因的核供体细胞。结果显示,本研究所获得的转基因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可作为体细胞核移植的供体细胞进行转基因克隆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素基因 乳腺特异表达 牛乳腺上皮细胞 牛胎儿成纤维细胞 转基因核供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葡萄球菌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4
作者 张勃伟 孙薇薇 +2 位作者 上官陶 黄欣 张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3-27,共5页
【目的】制备溶葡萄球菌素(lys)的多克隆抗体,为检测其在转基因细胞、胚胎及转基因动物中的表达奠定基础。【方法】以含有lys基因成熟肽序列的PEPB质粒为模板,经PCR扩增,构建pET28a-Ly原核表达载体,并以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I... 【目的】制备溶葡萄球菌素(lys)的多克隆抗体,为检测其在转基因细胞、胚胎及转基因动物中的表达奠定基础。【方法】以含有lys基因成熟肽序列的PEPB质粒为模板,经PCR扩增,构建pET28a-Ly原核表达载体,并以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蛋白后,常规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Ly经IPTG诱导6h后即可高效表达lys蛋白,蛋白经纯化后,其质量浓度可达到3.05mg/mL;抗体经ELISA检测,效价为1∶27 0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抗体的特异性较好。【结论】成功构建了lys原核表达载体,所制备的lys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效价和良好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素 多克隆抗体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价葡萄球菌素治疗早期睑板腺炎
5
作者 鲍建平 谢惠平 +1 位作者 陆丽丽 鲍建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9-29,共1页
多价葡萄球菌素治疗早期睑板腺炎解放军202医院鲍建平,谢惠平,陆丽丽辽宁省武警总医院鲍建华我院门诊采用“多价葡萄球菌素注射液”肌注,治疗早期急性睑板腺炎46例,取得良效。现报告如下:一、治疗方法本文采用沈阳市康利制药... 多价葡萄球菌素治疗早期睑板腺炎解放军202医院鲍建平,谢惠平,陆丽丽辽宁省武警总医院鲍建华我院门诊采用“多价葡萄球菌素注射液”肌注,治疗早期急性睑板腺炎46例,取得良效。现报告如下:一、治疗方法本文采用沈阳市康利制药厂的“多价葡萄球菌素注射液”。每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炎 葡萄球菌素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多价葡萄球菌素治疗寻常痤疮的免疫指标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门永继 王玉芹 康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4-416,共3页
复方多价葡萄球菌素治疗寻常痤疮的免疫指标观察门永继王玉芹1康健2(第二临床学院皮肤科,沈阳110003)关键词葡萄球菌素;寻常痤疮寻常痤疮为常见皮肤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发1第二临床学院科研科2第二临床学院检验科病机理... 复方多价葡萄球菌素治疗寻常痤疮的免疫指标观察门永继王玉芹1康健2(第二临床学院皮肤科,沈阳110003)关键词葡萄球菌素;寻常痤疮寻常痤疮为常见皮肤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发1第二临床学院科研科2第二临床学院检验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且无理想的治疗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素 寻常痤疮 治疗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朱俊晨 魏展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4-166,134,共4页
研究温度、pH、使用浓度及保存条件等对乳酸链球菌素抑 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pH会显著影 响乳酸链球菌素的活性,酸性条件下,乳酸链球菌素对温 度较稳定,随着pH的增加,温度越高,乳酸链球菌素活 性下降越显著。乳酸链... 研究温度、pH、使用浓度及保存条件等对乳酸链球菌素抑 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pH会显著影 响乳酸链球菌素的活性,酸性条件下,乳酸链球菌素对温 度较稳定,随着pH的增加,温度越高,乳酸链球菌素活 性下降越显著。乳酸链球菌素对沙门氏菌无抑制作用,在 温度为10℃、pH5.0的条件下100mg/kg浓度的乳酸链球 菌素在96h内可以抑制培养基中浓度为5.0×106个/mL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押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素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8
作者 王全溪 许丽惠 +2 位作者 邓红玉 吴雪珍 庄育彬 《福建畜牧兽医》 2014年第6期9-12,共4页
为分离和筛选产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菌素的优势乳酸菌,利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MRS从收集的各种腌制菜汁中分离培养乳酸菌,通过细菌培养特性、革兰氏染色特点、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同时根据Genbank中乳酸菌的16S r 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 为分离和筛选产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菌素的优势乳酸菌,利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MRS从收集的各种腌制菜汁中分离培养乳酸菌,通过细菌培养特性、革兰氏染色特点、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同时根据Genbank中乳酸菌的16S r 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进一步鉴定,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对乳酸菌的发酵上清液进行抑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腌渍菜汁中分离获得90株产酸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PCR鉴定,结果 73株产酸菌为乳酸杆菌;分泌产物抑菌试验表明,有10株菌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经酸排除和过氧化氢排除试验,仍然有5株乳酸菌的分泌产物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可见,从腌渍菜汁分离到的乳酸菌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分泌乳酸菌素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渍菜汁 乳酸菌 乳酸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PV杀白细胞素S组分体外诱导单核白血病细胞株THP-1巨噬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强雅雯 马筱玲 周馨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目前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PV杀白细胞素S组分(LukS-PV)体外诱导人源单核白血病细胞株THP-1巨噬细胞研究较少。文中主要探讨LukS-PV能否体外诱导人源THP-1巨噬细胞极化。方法佛波酯体外诱导THP-1为THP-1巨噬细胞,THP-1经佛波酯刺激48 h... 目的目前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PV杀白细胞素S组分(LukS-PV)体外诱导人源单核白血病细胞株THP-1巨噬细胞研究较少。文中主要探讨LukS-PV能否体外诱导人源THP-1巨噬细胞极化。方法佛波酯体外诱导THP-1为THP-1巨噬细胞,THP-1经佛波酯刺激48 h、72 h后,流式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b、CD14。采用0.1、0.2、0.4μmol/L的LukS-PV作用THP-1巨噬细胞,分别为0.1μmol/LLukS-PV组、0.2μmol/LLukS-PV组和0.4μmol/LLukS-PV组,另采用佛波酯诱导THP-1巨噬细胞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24 h、48 h CD80、CD206的表达,qRT-PCR检测细胞IL-12、TNF-α、TGF-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0.1μmol/LLukS-PV组、0.2μmol/LLukS-PV组、0.4μmol/LLukS-PV组细胞表面CD80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0.2μmol/L LukS-PV组表达量最高(P<0.01)。0.2μmol/L LukS-PV组24h IL-12、TNF-αmRNA表达水平(7.32±0.91、5.29±0.51)较对照组(0.71±0.11、0.73±0.14)明显升高(P<0.01),48 h时IL-12、TNF-αmRNA表达水平(11.16±0.78、6.70±0.68)较对照组亦明显升高(P<0.01)。0.2μmol/L LukS-PV组24h、48h细胞表面CD80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0)。结论LukS-PV能够刺激人源THP-1巨噬细胞向M1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PV杀白细胞S组分 巨噬细胞 单核白血病细胞株THP-1 流式细胞术 体外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人员暴露于葡萄球菌肠素B后的临床表现
10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i001-i001,共1页
葡萄球菌肠毒素B是细菌超抗原蛋白家族中质量为23kDa到29kDa的多肽。葡萄球菌肠毒素B中毒的临床表现因毒素侵入人体的途径不同而不同。消化道侵入者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吸入者同时出现肺部症状和胃肠肠症状。对美国军队传染病医学研究所1... 葡萄球菌肠毒素B是细菌超抗原蛋白家族中质量为23kDa到29kDa的多肽。葡萄球菌肠毒素B中毒的临床表现因毒素侵入人体的途径不同而不同。消化道侵入者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吸入者同时出现肺部症状和胃肠肠症状。对美国军队传染病医学研究所1989~2002年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有3名实验室人员眼部暴露于葡萄球菌肠毒素B后出现了症状。在暴露后1~6小时,这3名实验室人员都出现了结肠炎和局部肿胀症状,其中2名患者还有胃肠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人员 暴露 葡萄球菌B 临床表现 胃肠肠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单分散磁性颗粒ELISA检测奶样中的葡萄球菌
11
作者 邱昌庆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20期5-6,共2页
挪威兽医学院Siamak等,用不同量单克隆抗体(MAb)5G3包被高级常磁单分散颗粒(Dynabeads,M280),建立了单克隆抗体磁性颗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快速灵敏地检出奶样中的葡萄球菌。用溶葡萄球菌素(Lysostaphin)预处理被检奶样,提高了... 挪威兽医学院Siamak等,用不同量单克隆抗体(MAb)5G3包被高级常磁单分散颗粒(Dynabeads,M280),建立了单克隆抗体磁性颗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快速灵敏地检出奶样中的葡萄球菌。用溶葡萄球菌素(Lysostaphin)预处理被检奶样,提高了本方法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检测 磁性颗粒 单分散颗粒 单克隆抗体 葡萄球菌素 免疫吸附试验 奶样 预处理 奶牛乳腺炎 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perature-Induced Unfolding Pathway of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Insights from Circular Dichroism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被引量:1
12
作者 LIU Ji ZHANG Shiyu +1 位作者 ZENG Yu DENG Yi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5-76,共22页
In this study,circular dichroism(CD)and 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al unfolding pathway of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at temperatures of 298–371 and 298–500 K,and the re... In this study,circular dichroism(CD)and 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al unfolding pathway of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at temperatures of 298–371 and 298–500 K,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explored.Our computational findings on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SEB showed that at room temperature,the CD spectroscopic results we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MD results.Moreover,under heating conditions,the changing trends of helix,sheet and random coil obtained by CD spectral fitting we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obtained by MD.In order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rmal stability mechanism of SEB,the MD trajectories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RMSD),secondary structure assignment(SSA),radius of gyration(R_(g)),free energy surfaces(FES),solvent-accessible surface area(SASA),hydrogen bonds and salt bridg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 low heating temperature,domain Ⅰ without loops(omitting the mobile loop region)mainly relied on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to maintain its thermal stability,whereas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domain Ⅱ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salt bridges and hydrogen bonds.Under high heating temperature conditions,th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in domain Ⅰ without loops were destroyed and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was almost completely lost,while domain Ⅱ could still rely on salt bridges as molecular staples to barely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secondary structure.These results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mechanisms that maintain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SEB at the molecular level,and provide a direction for establishing safer and more effective food sterilization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 circular dichroism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temperature-induced unfol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