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果蔬生防菌葡萄有孢汉逊酵母CM2糖蜜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蔡子康 王晓霞 +3 位作者 秦晓杰 杨蓉 司琳媛 肖红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7-123,共7页
以葡萄有孢汉逊酵母CM2为研究对象,细胞生物量为测定指标,利用甘蔗糖蜜作为发酵原料,对糖蜜培养基的优化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采用煮沸法、磷酸法、硫酸法、活性炭法、亚铁氰化钾法对糖蜜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硫酸处理法优于其他处理方... 以葡萄有孢汉逊酵母CM2为研究对象,细胞生物量为测定指标,利用甘蔗糖蜜作为发酵原料,对糖蜜培养基的优化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采用煮沸法、磷酸法、硫酸法、活性炭法、亚铁氰化钾法对糖蜜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硫酸处理法优于其他处理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糖蜜质量浓度、氮源及其添加量、初始p H值、磷酸盐、硫酸镁、氯化钠等培养基组分对CM2生长的影响;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培养基组分:预处理后糖蜜78.9 g/L、酵母粉2.2 g/L、初始p H 6.0。通过验证实验获知与PDB培养基相比,优化后糖蜜培养基使CM2生物量提高了8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有孢汉逊酵母 甘蔗糖蜜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 培养基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王燕荣 刘乐红 +2 位作者 史晓霞 胡海霞 苏杰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83,共9页
为了研究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酿造特性,确定其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发酵接种工艺。该研究评价了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的糖苷酶、酯化酶和果胶酶活力,并按照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与酿酒酵母同时接... 为了研究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酿造特性,确定其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发酵接种工艺。该研究评价了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的糖苷酶、酯化酶和果胶酶活力,并按照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与酿酒酵母同时接种(TS-1-1组)和间隔3 d顺序接种(SX-G-N组、SX-N-G组)方式混合发酵‘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以单酿酒酵母发酵为对照(CK),分析发酵过程中酵母生长变化、葡萄酒理化指标、挥发性风味成分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与酿酒酵母相比,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有较高的β-D-葡萄糖苷酶、β-D-木糖苷酶和果胶酶活性;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在同时接种中发酵后期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顺序接种时活菌数保持在106~107 CFU/mL;与对照组相比,所有混菌发酵干红葡萄酒的酒精度降低了0.16%vol~0.80%vol,花色苷含量提高了14.46~94.55 mg/L。顺序接种发酵的干红葡萄酒还原糖含量与酒精度能达到干红葡萄酒的要求,SX-G-N组花色苷含量为207.01 mg/L,感官评分最高为86.89分;香气物质总量最高,较CK组增加了15.56%,特征香气物质与CK组很好被区分,以辛酸乙酯、大马士酮和月桂酸乙酯等为主。因此,先接种有葡萄汁孢汉逊酵母混菌发酵方案应用于‘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酿造能较好的改善葡萄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有孢酵母 混合发酵 ‘赤霞珠’ 干红葡萄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与酿酒酵母共培养发酵野樱桃饮品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婵媛 郑淼心 +5 位作者 邹玉婷 贺紫涵 许碧涛 张庆 秦佳 田文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99,共7页
利用从野樱桃发酵底泥中筛选的一株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YT-35与商业酿酒酵母(Sacharomyces cerevisiae)共培养发酵野樱桃饮品,以2株菌的单菌株发酵为对照,对不同发酵阶段中的微生物数量、还原糖、乙醇等动态变化分... 利用从野樱桃发酵底泥中筛选的一株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YT-35与商业酿酒酵母(Sacharomyces cerevisiae)共培养发酵野樱桃饮品,以2株菌的单菌株发酵为对照,对不同发酵阶段中的微生物数量、还原糖、乙醇等动态变化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有机酸进行动态检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对发酵饮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H.uvarum YT-35在共培养发酵前期占据主导优势;与单一S.cerevisiae发酵相比,共培养发酵可以获得低乙醇含量(3.51 g/L)饮品;HPLC结果表明,共培养发酵可降低柠檬酸、苹果酸和奎宁酸的产量,增加冰醋酸的产量;HS-SPME/GC-MS结果表明,共培养发酵可产生更多的酯类风味物质,如己酸乙酯、苯甲酸甲酯、辛酸异戊酯、肉桂酸甲酯、反式肉桂酸乙酯、十八酸乙酯、苯甲酸苄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同时可增强如月桂酸乙酯、辛酸乙酯、苯乙醇、苯甲醇、辛酸和月桂酸等风味物质的含量;聚类分析表明,H.uvarum YT-35与S.cerevisiae共培养发酵野樱桃对丰富饮品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提高有重要贡献。本研究旨在为具有不同代谢潜能的混合菌株在提升果汁发酵饮品品质中的研究提供一定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有孢酵母 酿酒酵母 共培养 野樱桃发酵饮品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糖苷酶增香酿造葡萄酒的潜力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陶永胜 朱晓琳 +2 位作者 马得草 胡凯 彭传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0-286,共7页
评价了优选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分泌的糖苷酶用于干红葡萄酒的增香酿造效果。实验以陕西杨凌黑比诺葡萄为原料,采用优选菌株糖苷粗酶进行发酵前处理,酿造干红葡萄酒,并以AR2000酶处理为比照,实验中糖苷酶的酿造环境耐受性分析以β-葡萄... 评价了优选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分泌的糖苷酶用于干红葡萄酒的增香酿造效果。实验以陕西杨凌黑比诺葡萄为原料,采用优选菌株糖苷粗酶进行发酵前处理,酿造干红葡萄酒,并以AR2000酶处理为比照,实验中糖苷酶的酿造环境耐受性分析以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表示。葡萄酒香气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PME-GC-MS)检测,香气特征采用感官量化品评法分析。结果表明,优选菌株糖苷酶更多地水解葡萄中去甲类异戊二烯和一些萜烯类的糖苷,催化水解C6化合物前体较少,所酿酒表现出温带水果、小浆果和花香特征;而AR2000酶在大量水解萜烯类香气糖苷的同时,水解大量C6化合物前体,导致所酿酒生青味突出。因此,优选菌株糖苷酶有良好的增香酿造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有孢酵母 糖苷酶 葡萄酒香气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感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酿酒酵母和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混菌发酵对玫瑰香葡萄酒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阎贺静 张鸣宇 +5 位作者 孙康 杨晓宽 葛超 周洁芳 刘畅 邹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5-171,共7页
活性干酵母单菌发酵易引起葡萄酒的同质化,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非酿酒酵母混菌发酵对葡萄酒风味有不同影响。该研究旨在探讨分离自玫瑰香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野生S.cerevisiae HBKS-Y1与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 活性干酵母单菌发酵易引起葡萄酒的同质化,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非酿酒酵母混菌发酵对葡萄酒风味有不同影响。该研究旨在探讨分离自玫瑰香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野生S.cerevisiae HBKS-Y1与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HBKS-Y3的混菌发酵过程及其对玫瑰香葡萄酒香气的影响。以活性干酵母FX10、HBKS-Y1和HBKS-Y3单菌发酵为对照,对HBKS-Y1和HBKS-Y3混菌发酵过程酵母细胞生长、糖耗、酒样理化指标和香气成分及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BKS-Y1和HBKS-Y3均能单独完成发酵,混菌发酵时两菌间存在交互作用,使HBKS-Y1高级醇产量降低,同时抑制了HBKS-Y3的产酯和产酸能力,更重要的是两者混菌发酵提高了玫瑰香葡萄酒典型特征香气成分的含量。此外,感官评定混菌发酵酒样的总接受度与商用酿酒酵母FX10相当,但花香和玫瑰香得分最高。说明HBKS-Y1和HBKS-Y3混菌发酵对于突出玫瑰香葡萄酒的品种特色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酵母 混菌发酵 玫瑰香葡萄 酿酒酵母 葡萄有孢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刺梨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的鉴定及酿酒特性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晓柱 赵湖冰 +3 位作者 李银凤 于志海 刘晓辉 黄名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104,共8页
为分析1株刺梨来源的非酿酒酵母酿酒特性,从葡萄糖、柠檬酸、酒精、SO 2耐受性,β-糖苷酶、硫化氢产生能力等方面分析该菌株(编号F119)生理特征;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刺梨果汁,从发酵刺梨果酒常规理化指标,感官品评以及香气物质方面探讨F... 为分析1株刺梨来源的非酿酒酵母酿酒特性,从葡萄糖、柠檬酸、酒精、SO 2耐受性,β-糖苷酶、硫化氢产生能力等方面分析该菌株(编号F119)生理特征;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刺梨果汁,从发酵刺梨果酒常规理化指标,感官品评以及香气物质方面探讨F119菌株对刺梨果酒品质的影响。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F119为1株刺梨来源的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该菌株具有较好的柠檬酸耐受性和SO 2耐受性,与酿酒酒母X16之间无差别。葡萄糖、酒精耐受性和β-糖苷酶产生能力不及酿酒酵母X16。此外,F119菌株不产硫化氢。F119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可降低刺梨果酒的挥发酸和残糖量,不影响刺梨果酒的感官品评。F119混合发酵可增加刺梨果酒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或含量,如挥发酸、挥发醚、挥发性烃类等,降低挥发性醇类物质、挥发性酯类物质、挥发性酚类、醛类物质等物质的种类或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 葡萄有孢酵母 生理特性 混菌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产乙醇本土有孢汉逊酵母的筛选及酿造特性 被引量:13
7
作者 冯文倩 王倩 +4 位作者 刘延琳 宋育阳 姜娇 伍新宇 秦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9-17,共9页
为获得具有低产乙醇特性的优良本土有孢汉逊酵母菌株,利用模拟葡萄汁发酵评估了来自宁夏、甘肃、陕西和新疆葡萄酒产区的53株本土有孢汉逊酵母的产乙醇能力。筛选获得4株乙醇产率较低且发酵速率较快的有孢汉逊酵母,分别是仙人掌有孢汉... 为获得具有低产乙醇特性的优良本土有孢汉逊酵母菌株,利用模拟葡萄汁发酵评估了来自宁夏、甘肃、陕西和新疆葡萄酒产区的53株本土有孢汉逊酵母的产乙醇能力。筛选获得4株乙醇产率较低且发酵速率较快的有孢汉逊酵母,分别是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opuntiae)HoA-1-3、HoC-4-2和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HuB-2-2、HuC-3-2,并进一步考察了其葡萄酒酿造特性。结果表明,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NX11424相比,HoA-1-3、HoC-4-2、HuB-2-2和HuC-3-2的乙醇产率分别降低23.87%、19.25%、10.74%和18.74%。4株有孢汉逊酵母均能耐受400 g/L糖、300 mg/L SO_(2)、pH 2.8、10℃低温、40℃高温,均不具有针对酿酒酵母NX11424的嗜杀活性,此外,HoA-1-3和HoC-4-2可以耐受6%酒精度,HoC-4-2和HuC-3-2均不产H_(2)S。最终,筛选得到能降低乙醇产率且酿造特性较好的本土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oC-4-2和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uC-3-2,为低产乙醇非酿酒酵母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有孢酵母 葡萄有孢酵母 酿造特性 发酵特性 低产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途径分析的产甘油有孢汉逊酵母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3
8
作者 赵贝贝 刘慧燕 +3 位作者 方海田 马若霜 王茹 李金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2-137,共6页
以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GF-23为出发菌株,对其甘油的合成代谢途径进行分析并提出育种策略。对菌株GF-23进行诱变筛选,最终得到一株耐高渗高产甘油的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突变菌株GY-1。结果表明,突变菌株GY-1的耐氯... 以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GF-23为出发菌株,对其甘油的合成代谢途径进行分析并提出育种策略。对菌株GF-23进行诱变筛选,最终得到一株耐高渗高产甘油的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突变菌株GY-1。结果表明,突变菌株GY-1的耐氯化钠质量浓度达到50 g/L,在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YPD)培养基中培养2 d时,甘油产量为0.44%,是出发菌株的3.33倍;接种在葡萄汁中发酵6 d后,甘油产量达到0.49%,是出发菌株的4.45倍。葡萄发酵液中的残糖量为3.03 g/L,酒精度为3.86%vol,说明突变菌株GY-1能够适用于葡萄酒的发酵。对突变菌株连续传代5次以上,其遗传性状稳定且甘油产量均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有孢酵母 甘油 诱变 育种 途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酵母菌发酵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作用
9
作者 杨怡诗 任学明 +2 位作者 张桂健 魏冰冰 牛长缨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3-932,共10页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果蔬重要害虫,成虫诱杀是防治该害虫的方法之一,但绿色高效的实蝇诱剂目前仍然缺乏。因此,本研究基于橘小实蝇肠道共生物宏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具有活性的优势真菌,通过吸引和产卵选择试验,测定其对橘小...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果蔬重要害虫,成虫诱杀是防治该害虫的方法之一,但绿色高效的实蝇诱剂目前仍然缺乏。因此,本研究基于橘小实蝇肠道共生物宏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具有活性的优势真菌,通过吸引和产卵选择试验,测定其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同时,通过对比酵母菌混合发酵果浆与商品化聪绿饵剂、果瑞特的引诱效果,明确优势真菌对橘小实蝇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和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为橘小实蝇肠道优势真菌,这两种酵母菌对橘小实蝇成虫的引诱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二者均能引诱橘小实蝇雌虫产卵。两种酵母菌的混合发酵果浆与聪绿饵剂相比,对成虫均有显著引诱效果;与果瑞特相比,混合发酵果浆对性未成熟成虫及性成熟雄虫有显著引诱作用。综上,优势真菌葡萄有孢汉逊酵母和克鲁维毕赤酵母均对橘小实蝇有引诱效果,且混合发酵果浆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优于聪绿饵剂和果瑞特诱杀剂。研究结果为研发实蝇诱剂、促进实蝇类害虫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葡萄有孢汉逊酵母 克鲁维毕赤酵母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香酵母筛选及其对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成文 师守国 李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42-2350,共9页
【目的】从中条山野生毛葡萄中分离筛选出发酵性能优良、香气浓郁的产香酵母,并分析其对小芒森葡萄酒香气成分和品质的影响,为野生酵母资源开发利用及地域特色葡萄酒酿造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中条山野生毛葡萄果实并进行菌株分离... 【目的】从中条山野生毛葡萄中分离筛选出发酵性能优良、香气浓郁的产香酵母,并分析其对小芒森葡萄酒香气成分和品质的影响,为野生酵母资源开发利用及地域特色葡萄酒酿造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中条山野生毛葡萄果实并进行菌株分离,利用嗅闻法、杜氏管发酵法和电位滴定法筛选香气浓郁、起酵速度快且产酯量高的产香酵母,并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采用单菌接种(酿酒酵母F15)和混菌接种(酿酒酵母F15和产香酵母菌株)发酵小芒森葡萄酒,测定2种酒样的基础理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香气成分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共分离获得10株酵母菌,其中CL1菌株起酵速度快,产酯量达1.76 g/L,具有明显果香味和酒香味。基于26S rDNA序列相似性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将CL1菌株鉴定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将产香酵母CL1与酿酒酵母F15混菌接种发酵小芒森葡萄酒,结果发现其总酚含量较单菌接种(酿酒酵母F15)增加7.60 mg/L。混菌接种酒样共检测出36种香气物质,比单菌接种增加12种,香气物质总含量增加39.83%,混菌接种酒样的2,3-丁二醇、苯乙醇、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己酯和丁酸乙酯气味活性值(OAV)较高,对小芒森葡萄酒的香气贡献较大,赋予其奶油味、果香味和玫瑰香气等。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混菌接种小芒森葡萄酒的香气优雅度、芳香持续性和口感浓郁度均明显高于单菌接种。【结论】产香酵母菌株CL1具有良好的增香能力,与酿酒酵母混菌接种发酵对小芒森葡萄酒品质提升有明显作用,具有应用于酿造地域特色葡萄酒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条山野生毛葡萄 产香酵母 葡萄有孢酵母 混菌接种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果实野生酵母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性能研究
11
作者 刘熙 佀胜利 杨坤凡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110-115,共6页
为筛选用于蓝莓果酒发酵的酵母菌,本研究利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和杜氏小管发酵法对蓝莓果实表面的酵母菌进行筛选,将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生长曲线测定,以培养温度、初始pH、葡萄糖、乙醇和二氧化硫(SO... 为筛选用于蓝莓果酒发酵的酵母菌,本研究利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和杜氏小管发酵法对蓝莓果实表面的酵母菌进行筛选,将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生长曲线测定,以培养温度、初始pH、葡萄糖、乙醇和二氧化硫(SO_(2))为影响因素,考察其发酵性能。结果表明,从蓝莓果实表面共分离纯化得到16株酵母菌株,筛选得到1株适用于后续试验的酵母菌株ZL01;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菌株ZL01为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发酵性能结果显示,菌株ZL01的最佳培养温度和pH分别为28℃和5,能够在pH 2或38℃的环境下生长,且能耐受250 g/L葡萄糖、9%乙醇和250 mg/L SO_(2)。综上,菌株ZL01具有应用于蓝莓果酒发酵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野生酵母 葡萄有孢汉逊酵母 发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条件下拮抗酵母菌对葡萄果实的抗性诱导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索娜 周海莲 +1 位作者 王雪强 肖红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46-350,共5页
以从草莓果实上筛选的、对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菌株为供试拮抗酵母菌,研究其对"巨峰"葡萄果实抗性的诱导。将葡萄果实分组,并分别进行喷洒和... 以从草莓果实上筛选的、对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菌株为供试拮抗酵母菌,研究其对"巨峰"葡萄果实抗性的诱导。将葡萄果实分组,并分别进行喷洒和人工接入浓度为1×108cfu/mL的拮抗酵母菌悬液,常温条件下贮藏,观察果实感官品质变化,并测定抗性相关酶酶活变化。结果表明,拮抗酵母菌处理不影响果实感官品质,甚至可以较好地维持果实的感官品质;人工接入的拮抗酵母菌可以较好的诱导果实的POD、PAL、CAT、PPO及APX的酶活,而对喷洒拮抗酵母菌的整个果实可以较好的诱导POD、SOD、PAL及APX的酶活。整体而言,拮抗酵母菌可引起果实的应激反应,诱导寄主产生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有孢汉逊酵母 葡萄 酶活 抗性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酵母发酵对刺葡萄酒香气成分气味活性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爱华 王凌云 +3 位作者 粟俊 王倩倩 张琳尉 陶永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78,共7页
研究优选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Hu)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的混合发酵对刺葡萄酒香气成分的调整作用,为其增香酿造提供技术支持。刺葡萄品种“湘珍珠”原料采自湖南洪江,Hu菌株为实验室自选,在中... 研究优选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Hu)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的混合发酵对刺葡萄酒香气成分的调整作用,为其增香酿造提供技术支持。刺葡萄品种“湘珍珠”原料采自湖南洪江,Hu菌株为实验室自选,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编号M 2013658,Sc为商业Sc干粉。酿酒实验以干红葡萄酒酿造工艺设计,混合乙醇发酵设3种不同的接种方式(Hu和Sc同时接种、Hu提前24 h接种、Hu提前48 h接种),Sc纯发酵为对照。发酵结束后,葡萄酒进行常规稳定澄清处理。酿造次年4月,葡萄酒样品的香气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混合菌种发酵降低了刺葡萄酒中萜烯类和C13-去甲基异戊二烯类香气化合物的含量,却增加了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混合发酵明显有利于促进刺葡萄酒中发酵香气成分的生成,其中同时接种在提高乙醇酯上有优势,而顺序接种在提高乙酸酯和苯乙基类化合物上作用显著,挥发性成分的累积气味活性值分析得出,同时接种处理对果香类成分的气味促进效果更好,而间隔48 h的顺序接种处理调整花香类物质的气味活性更好。供试菌株Hu与Sc的混合发酵通过促进发酵香气成分的生成有利于刺葡萄酒香气质量的提升,并且不同接种策略对刺葡萄酒的香气质量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香气成分 葡萄有孢酵母 混合发酵 增香酿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结合拮抗酵母菌处理对冷藏草莓果实的抗性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秦晓杰 肖红梅 +2 位作者 罗凯 王晓霞 杨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90-294,共5页
研究水杨酸与葡萄有孢汉逊酵母结合使用对草莓果实冷藏期间的抗性影响。将草莓果实分组,分别进行喷洒100gg/mL水杨酸(sA)与1×10^9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单独1×10^8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无菌水为对照,置于(2±... 研究水杨酸与葡萄有孢汉逊酵母结合使用对草莓果实冷藏期间的抗性影响。将草莓果实分组,分别进行喷洒100gg/mL水杨酸(sA)与1×10^9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单独1×10^8CFU/mL拮抗酵母菌悬液、无菌水为对照,置于(2±1)℃、相对湿度90%-95%冷藏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相关酶指标。结果显示:单独拮抗酵母菌处理与结合SA处理均能降低引起果实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氧化物酶(APX)、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β-I,3-葡聚糖酶等活性氧防御酶系的活性,延缓果实衰老。葡萄有孢汉逊酵母具有作为拮抗菌发展的潜力,且与SA结合处理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拮抗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有孢汉逊酵母 水杨酸 草莓 酶活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前喷施拮抗酵母菌对草莓采后贮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秦晓杰 高梦 +5 位作者 蒋晓玲 司林媛 杨远鹏 杨蓉 蔡子康 肖红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160,共9页
[目的]研究采前喷施拮抗酵母菌以提高草莓贮藏性能,减少采后损失。[方法]采用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和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对草莓采摘前3 d进行喷施处理,测定不同浓度酵母菌菌悬液对草莓常温贮... [目的]研究采前喷施拮抗酵母菌以提高草莓贮藏性能,减少采后损失。[方法]采用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和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对草莓采摘前3 d进行喷施处理,测定不同浓度酵母菌菌悬液对草莓常温贮藏[25℃、相对湿度(RH)90%~95%]病害的抑制效果以及最佳浓度酵母菌悬液对果实冷藏[(2±1)℃、RH 90%~95%]性能的影响。[结果]常温贮藏结果显示:采前喷施拮抗酵母菌显著降低果实腐烂指数(P〈0.05),提高商品率,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外观品质。1×10^6CFU·m L^-1复合酵母菌和1×108CFU·m L^-1单一酵母菌组果实商品率较高,可作为最佳冷藏试验浓度。冷藏试验结果表明:采前喷施拮抗菌能抑制果实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减轻果实的腐烂,且腐烂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复合菌处理组商品率高达85%,显著高于单一处理组(P〈0.05)。但采前喷施拮抗菌对草莓色泽、可溶性固形物(TSS)和p H值没有显著影响。处理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对照组,且低浓度复合菌处理组果实冷藏效果好于高浓度单一酵母菌处理组。[结论]采用低浓度1×106CFU·m L^-1的复合菌菌悬液采前喷施,较其他处理能更有效提高草莓果实抗性,延长贮藏寿命,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提高草莓采后贮藏性能的生物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葡萄有孢汉逊酵母 季也蒙毕赤酵母 采前喷施 贮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株本土非酿酒酵母的发酵特性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沛通 许丹丹 +2 位作者 许引虎 段长青 燕国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86-93,共8页
对分离于我国3个葡萄酒产区的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CVE-HU36、葡萄园有孢汉逊酵母(H.vineae)CVE-HV6、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CVE-MP20和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CVE-IT8共4株非酿... 对分离于我国3个葡萄酒产区的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CVE-HU36、葡萄园有孢汉逊酵母(H.vineae)CVE-HV6、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CVE-MP20和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CVE-IT8共4株非酿酒酵母菌株进行纯种发酵实验,以酿酒酵母BDX为对照,比较4株非酿酒酵母的发酵和产香特点。结果表明,4株非酿酒酵母菌株中CVE-HV6菌株生长能力最强、具有最大的发酵速率,并高产甘油和乙醇;CVE-HU36菌株合成乙酸能力最强;CVE-MP20菌株具有最低的乙醇产率;CVE-IT8菌株苹果酸产量较高。不同非酿酒酵母菌株的产香能力存在明显差异:CVE-HV6菌株产乙酸苯乙酯、苯乙醇和癸酸能力显著高于酿酒酵母和其他3株非酿酒酵母,其中乙酸苯乙酯含量为酿酒酵母的3.04倍;CVE-HU36菌株的β-香茅醇含量高于酿酒酵母(2.05倍)和其他3株非酿酒酵母;CVE-MP20菌株在5株酵母菌中产乙酸乙酯和α-萜品醇能力最高,且高产异丁醇;CVE-IT8菌株高产辛酸和4-乙基愈创木酚。4株非酿酒酵母具有不同的发酵性能和产香特性,综合来看,CVE-HV6菌株的酿造特性要优于其他3株菌,在提升葡萄酒香气和改善品质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酿酒酵母 发酵性能 产香特性 葡萄 葡萄有孢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褐腐病菌拮抗酵母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活性初探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晨 张殿朋 +2 位作者 南立军 卢彩鸽 刘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66,共4页
以北京平谷桃果实表皮上分离得到的45株酵母菌为出发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具有较高拮抗作用的生防酵母菌。结果表明,共筛选出具有较好抑制效果的酵母菌6株,其中菌株MLL-9-1拮抗活性最强,对桃褐... 以北京平谷桃果实表皮上分离得到的45株酵母菌为出发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具有较高拮抗作用的生防酵母菌。结果表明,共筛选出具有较好抑制效果的酵母菌6株,其中菌株MLL-9-1拮抗活性最强,对桃褐腐病菌的抑菌率达77.91%;活体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桃褐腐病的抑制率达50.30%。生防相关性状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能够产生蛋白酶,透明圈直径达30.5 mm,说明该菌主要通过分泌蛋白酶达到抑制病原菌的效果。经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及2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褐腐病菌 拮抗酵母 筛选鉴定 葡萄有孢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黄瓜枯萎病菌拮抗酵母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作用初探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俊杰 尚益民 +4 位作者 田寅 汪晓鸽 郭晨 彭姗姗 杨旭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3-399,共7页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葡萄果表分离的酵母菌中筛选出1株对黄瓜枯萎病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酵母菌菌株1-101。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26S rDNA D1/D2区分析研究菌株1-101的分类地位;从拮抗酵母菌与病原菌共培养、拮抗酵母菌的挥发性...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葡萄果表分离的酵母菌中筛选出1株对黄瓜枯萎病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酵母菌菌株1-101。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26S rDNA D1/D2区分析研究菌株1-101的分类地位;从拮抗酵母菌与病原菌共培养、拮抗酵母菌的挥发性物质对病原菌的影响以及拮抗酵母菌对病原菌的抗生作用研究菌株1-101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拮抗机理。结果表明,菌株1-101属于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它在固体培养基上对供试的黄瓜枯萎病病菌具有完全抑制作用,其挥发性物质对病原菌的抑菌率高达52%,在液体中共培养的拮抗酵母菌对病原菌有抗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有孢汉逊酵母 黄瓜枯萎病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株低产乙醇的非酿酒酵母筛选及其酿造特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博钦 方梓庄 +3 位作者 成池芳 张如意 段长青 燕国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4-121,共8页
为获得葡萄酒中低产乙醇的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菌株,首先采用纯种发酵方式对分离自湖南、辽宁和新疆的38株本土非酿酒酵母进行产乙醇能力的评价。初步筛选到5株乙醇体积分数、乙醇产率和潜在乙醇体积分数均低于酿酒酵母(S.cer... 为获得葡萄酒中低产乙醇的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菌株,首先采用纯种发酵方式对分离自湖南、辽宁和新疆的38株本土非酿酒酵母进行产乙醇能力的评价。初步筛选到5株乙醇体积分数、乙醇产率和潜在乙醇体积分数均低于酿酒酵母(S.cerevisiae)EC1118的菌株,包括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CVE-RM3、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CVE-HU42、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CVE-PK1、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CVE-MP33和葡萄园有孢汉逊酵母(H.vineae)CVE-HV6。进而将其分别与酿酒酵母EC1118进行混合发酵实验,评价其酿造特性。结果表明:CVE-HV6与EC1118混合发酵的降醇效果最明显,与EC1118纯种发酵相比,乙醇体积分数降低了0.72%。该混合发酵还能够增加葡萄酒中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包括乙酸乙酯、乙酸苯乙酯、2-苯乙醇和里那醇,提升比例分别为281.22%、3503.87%、36.53%和49.03%,同时降低己酸和辛酸含量(分别下降86.60%和92.01%),显著改善了葡萄酒的香气轮廓,提升葡萄酒花香和果香的浓郁度。综上,本研究筛选得到1株能够低产乙醇且酿造特性优良的本土葡萄园有孢汉逊酵母CVE-HV6,为生产低醇葡萄酒提供了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本土菌株 葡萄有孢酵母 低产乙醇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选本土Hanseniaspora uvarum在干红葡萄酒酿造中的中试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宇 张军强 +4 位作者 何晓丽 藏伟 彭帅 陈学莲 王婧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2-69,I0001,I0002,共10页
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BF345是一株具有高产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且能赋予葡萄酒浓郁果香的本土酵母菌株,可作为葡萄酒酿造过程的增香剂。该试验以BF345制备的活性干粉为发酵菌剂,旨在探讨工业化规模下对干红葡萄酒品... 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BF345是一株具有高产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且能赋予葡萄酒浓郁果香的本土酵母菌株,可作为葡萄酒酿造过程的增香剂。该试验以BF345制备的活性干粉为发酵菌剂,旨在探讨工业化规模下对干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试验以赤霞珠葡萄为原料,在2 t发酵规模下,将BF345菌剂与酿酒酵母菌剂(FX10)间隔36 h,以顺序接种方式进行中试发酵,并以FX10单独接种发酵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两种方式酿造的葡萄酒其残糖、酒精度、总酸和挥发酸均符合GB 15037—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对干红葡萄酒的要求。与对照相比,H.uvarum BF345处理组酒精发酵结束时和陈酿5个月时的酒样比对照酒样总花色苷含量分别降低42.75%、39.14%,明度L^(*)分别升高88.08%、103.03%,色度C_(ab)^(*)分别提高29.29%、36.38%。H.uvarum BF345参与发酵能明显提升乙酸异戊酯、乙酸苯乙酯、苯乙醇、α-萜品醇、橙花醇和反式橙花醇等香气化合物含量,使葡萄酒中具有浓郁的果香和花香。此外,感官评价表明,使用H.uvarum BF345菌株与S.cerevisiae顺序接种发酵,可以改善葡萄酒的感官特性。综上,在工业化生产中,使用H.uvarum BF345菌株顺序接种在提升葡萄酒香气和改善品质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有孢酵母 中试 顺序接种 挥发性化合物 感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