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有干头的“年轻一代”——著名地质学家周慕林研究员谈第四纪地质工作
1
作者 刘承国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8-58,共2页
初踏入地学门槛的年轻人,说起太古代来尽管得知不深却乐道,而对与他们同属“年轻一代”的第四纪却不太热衷.一些“老地质”也觉得地层越老越有干头,对第四纪的兴趣也不够浓.“其实做为地质家族中最年轻的一代,第四纪是大有干头的!”我... 初踏入地学门槛的年轻人,说起太古代来尽管得知不深却乐道,而对与他们同属“年轻一代”的第四纪却不太热衷.一些“老地质”也觉得地层越老越有干头,对第四纪的兴趣也不够浓.“其实做为地质家族中最年轻的一代,第四纪是大有干头的!”我国第四纪地质研究方面的著名专家周慕林说.69岁的周老时任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194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1962年随已故李四光教授学习第四纪冰川地质,是李四光教授冰期学说的“关门(最后)弟子”.应记者之约,周老谈了第四纪地质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主要是我国第四纪地质研究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地质 著名地质学家 地质 周慕 冰川遗迹 年轻的一代 山岳冰川 海洋地质 第四纪冰期 外文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名地质学家俞建章教授逝世
2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0年第4期107-,共1页
我国著名的地层古生物学家,长春地质学院副院长俞建章教授,因患脑栓塞和心肌梗塞等症,久治无效,于十月三日十八时十五分在长春逝世,终年八十三岁。 俞建章教授,一八九八年四月出生于安徽省和县,一九二四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他是我... 我国著名的地层古生物学家,长春地质学院副院长俞建章教授,因患脑栓塞和心肌梗塞等症,久治无效,于十月三日十八时十五分在长春逝世,终年八十三岁。 俞建章教授,一八九八年四月出生于安徽省和县,一九二四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他是我国地质界的老前辈、老科学家。五十多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名地质学家 章教授 地层古生物学 长春地质学 地质 地质 地质 脑栓塞 副院长 八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地质学家舒文博先生
3
作者 黄远峰 傅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8-900,共3页
2022年适逢中国地质学会成立100周年。在过去的一百年间,中国地质学人本着追求卓越、服务国家的初心,不畏艰险、拼搏奋斗,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地质学家。科学是一项集体事业,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一批批默默无闻的奋斗者。舒文博是中国自己... 2022年适逢中国地质学会成立100周年。在过去的一百年间,中国地质学人本着追求卓越、服务国家的初心,不畏艰险、拼搏奋斗,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地质学家。科学是一项集体事业,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一批批默默无闻的奋斗者。舒文博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地质学家,曾长期奋斗在矿产调查和地质研究的一线。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像舒文博一样的人已经渐渐不为后人所知。为了更好地传承百年地质精神,传承地质学人的科学精神,作者根据现有资料,对舒文博先生的生平和工作进行了介绍。希望以此唤起大家对像舒文博先生这样为中国地质事业做出贡献的老一辈学者予以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名地质学家 中国地质学 地质事业 矿产调查 舒文 老一辈学者 奋斗者 人的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地质学教科书为中心(1853~1937)
4
作者 刘志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38-1838,共1页
杨丽娟.2022.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地质学教科书为中心(1853~1937).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312.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曾说,地质学自20世纪以来“是有显著甚至于惊人的进步的”。胡适亦曾撰文高度评价中国地质学的发展:“中国学... 杨丽娟.2022.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地质学教科书为中心(1853~1937).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312.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曾说,地质学自20世纪以来“是有显著甚至于惊人的进步的”。胡适亦曾撰文高度评价中国地质学的发展:“中国学科学的人,只有地质学者,在中国的科学史上可算得已经有了有价值的贡献。”地质学自19世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晚清时期传入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引进、发展和本土化等过程,并取得国际公认的成绩,是中国近代发展最快、成就最为突出的学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名地质学家 中国地质学 地质学 杨丽娟 黄汲清 晚清时期 在中国的传播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学会前副理事长、南京大学前代校长郭令智院士辞世
5
作者 徐南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4 1428-,共2页
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地学教育家,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学会前副理事长、南京大学前代校长郭令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8月5日下午3时42分在南京逝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地学教育家,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学会前副理事长、南京大学前代校长郭令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8月5日下午3时42分在南京逝世,享年100岁。8月9日上午,郭令智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举行,三百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前往西天寺殡仪馆为郭令智院士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令智 中国地质学 南京大学 著名地质学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 九三学社社员 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学会公布第十一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
6
作者 代国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88-2088,共1页
为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一百周年,表彰一批在我国地质科技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45周岁以下的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学会于2022年2月22日启动了第十一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申报及推荐工作。“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是... 为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一百周年,表彰一批在我国地质科技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45周岁以下的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学会于2022年2月22日启动了第十一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申报及推荐工作。“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是为缅怀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先生对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鼓励广大青年地质工作者献身地质事业,促进我国地质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学 地质事业 著名地质学家 地质工作者 黄汲清 科学技术奖 地质科学 世界科技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地质学新进展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
7
作者 刘铁兵 柯保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73-174,共2页
为庆祝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连俊教授从事地质工作六十载暨八十华诞,在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下,于1993年4月22~24日在京举行... 为庆祝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连俊教授从事地质工作六十载暨八十华诞,在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下,于1993年4月22~24日在京举行了庆祝会和“沉积地质学新进展”学术讨论会。旨在表彰叶连俊教授几十年来在沉积地质学界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通过学术交流推动我国沉积学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地质 中国地质学 学术讨论会 沉积学研究 著名地质学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 地质研究所 化学学会 古沉积环境 岩石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学报》原副主编周新民教授逝世
8
作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1-I0002,共2页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周新民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0月30日12时0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周新民老师,1935年4月生,籍贯浙江奉化。1954年9月前,就读于上海私立位育小学和位育中学,1954-1955年...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周新民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0月30日12时0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周新民老师,1935年4月生,籍贯浙江奉化。1954年9月前,就读于上海私立位育小学和位育中学,1954-1955年,就读于北京俄语专科学校留苏预备部,1955-196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地球化学专业。1960年9月起在南京大学地质系工作,直至2005年退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名地质学家 南京大学 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 岩石学报 地质 地理系 浙江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变质地质图》简介
9
作者 阎鸿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5年第2期110-,共1页
1:400万《中国变质地质图》及其说明书初稿,已于四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由地质矿产部委托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验收通过,并且受到了与会著名地质学家们的一致好评。 变质图以变质相系的时空分布为其基本内容,是反映变质作用在地壳演化过程... 1:400万《中国变质地质图》及其说明书初稿,已于四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由地质矿产部委托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验收通过,并且受到了与会著名地质学家们的一致好评。 变质图以变质相系的时空分布为其基本内容,是反映变质作用在地壳演化过程中变化规律的专门图件。到目前为止,国外已先后出版了亚洲、欧洲、非洲、以及苏联、日本、加拿大、朝鲜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小比例尺的变质图。《中国变质地质图》的编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比例尺 变质作用 变质相系 地壳演化 著名地质学家 地质矿产部 图面 绿片岩相 编图 矿产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贺沈其韩院士百岁寿诞暨从事地质工作八十周年(序言)
10
作者 侯增谦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I0005-I0006,共2页
欣逢沈其韩院士百岁寿诞暨从事地质工作八十周年,我应邀为庆祝先生百岁寿诞在《岩石矿物学杂志》组织的专辑做序,倍感荣幸。欣闻先生在百岁高龄仍思路清晰,笔耕不缀,思维活跃,身康体健,真乃地质所及地学界之幸事!沈其韩先生1922年4月出... 欣逢沈其韩院士百岁寿诞暨从事地质工作八十周年,我应邀为庆祝先生百岁寿诞在《岩石矿物学杂志》组织的专辑做序,倍感荣幸。欣闻先生在百岁高龄仍思路清晰,笔耕不缀,思维活跃,身康体健,真乃地质所及地学界之幸事!沈其韩先生1922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生1942年考入重庆大学地质系,自此便与地质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长期致力于前寒武纪地质、变质岩石学和矿床地质勘查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科学院 著名地质学家 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岩石矿物学 地质 资深院士 淮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沈其韩研究员逝世
11
作者 宋会侠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1-172,共2页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沈其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1月27日不幸逝世,享年100岁。12月1日上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领导、各部门领导、同事及生前好友等几十人在中国地质科学院...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沈其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1月27日不幸逝世,享年100岁。12月1日上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领导、各部门领导、同事及生前好友等几十人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北门为沈其韩先生的灵车送行,先生的亲朋、同事及学生晚辈等数十人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送别了沈其韩先生。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党组书记侯建国同志受中共中央办公厅委托,向家属致电口头转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沈其韩院士逝世的悼念和对家属的慰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著名地质学家 中共中央办公厅 殡仪馆 中央委员 灵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部活动构造与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
12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自然资源部活动构造与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前身是1990年成立的地矿部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2004年建成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壳变形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2007年正式成立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 自然资源部活动构造与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前身是1990年成立的地矿部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2004年建成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壳变形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2007年正式成立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于1956年创立,现有在职职工226人,其中141人拥有高级技术职称,149人具有博士学位。作为自然资源部地质科研事业单位,地质力学研究所的科研定位是:“一个基础、两个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研究所 著名地质学家 地质安全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灾害 新构造运动 重点实验室 地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沈其韩先生逝世
13
作者 宋会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5-315,338,共2页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质学会32-33届理事、第37届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沈其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1月27日不幸逝世,享年100岁。中共中央委员...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质学会32-33届理事、第37届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沈其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1月27日不幸逝世,享年100岁。中共中央委员、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党组书记侯建国同志受中共中央办公厅委托,向家属致电口头转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沈其韩院士逝世的悼念和对家属的慰问!同时,代表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党组,对沈其韩院士的去世表示哀悼,对家属表示慰问!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李克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岐山,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德江,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吴官正,第二十届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肖捷对沈其韩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和慰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学 中国科学院学部 地质研究所 中共中央委员 著名地质学家 中共中央办公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拳拳报国志 浓浓地质情——刘宝珺的沉积人生
14
作者 李文昌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2020年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刘宝珺院士从事地质工作整整70周年,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向这位中国沉积学发展主要奠基者之一的老科学家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由衷的祝福!生于1931年的刘宝珺,经历了日寇奴役下中国人艰难、屈辱的生活,在父母... 2020年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刘宝珺院士从事地质工作整整70周年,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向这位中国沉积学发展主要奠基者之一的老科学家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由衷的祝福!生于1931年的刘宝珺,经历了日寇奴役下中国人艰难、屈辱的生活,在父母的教育下,他的心中早早埋下了科学报国的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名地质学家 刘宝 奠基者 报国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
作者 任纪舜 李锦轶 张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I0001-I0006,共6页
今年是为我国地质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地质学家李春昱先生诞辰120周年,作为他的学生和晚辈,我们深怀敬意出版此专辑以资纪念。李先生1904年出生于河南汲县(今卫辉市)。青少年时期,先生目睹中华民族民穷国弱,被拥有坚船利舰的帝国主... 今年是为我国地质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地质学家李春昱先生诞辰120周年,作为他的学生和晚辈,我们深怀敬意出版此专辑以资纪念。李先生1904年出生于河南汲县(今卫辉市)。青少年时期,先生目睹中华民族民穷国弱,被拥有坚船利舰的帝国主义列强欺凌,本着“开发矿业可以富民强国的科学救国”的理念,违背父愿,于1924年考取北京大学地质系,1928年毕业,获学士学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救国 李春昱 著名地质学家 学士学位 地质事业 地质 富民强国 帝国主义列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境内环太平洋成矿带有关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秋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7年第4期411-414,共4页
环太平洋成矿带的概念由萌芽到产生大约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早在1922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先生提出了燕山运动,这是我国境内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一次最强烈的岩浆活动。30年代,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提出了华夏和新华夏构造... 环太平洋成矿带的概念由萌芽到产生大约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早在1922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先生提出了燕山运动,这是我国境内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一次最强烈的岩浆活动。30年代,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提出了华夏和新华夏构造体系,对认识环太平洋带的构造特征有很大裨益。 1946年,C.C.斯米尔诺夫提出环太平洋成矿带的完整概念。近年,М.И.伊齐克松将环太平洋成矿带划分为澳亚含锡体系,大铜环和大含金环等成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太平洋 成矿带 著名地质学家 构造特征 大陆边缘 斯米尔诺夫 新华夏构造体系 岩浆活动 板块构造学说 斑岩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之不竭的地热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苏西 《绿色中国》 2009年第7X期40-43,共4页
世界上的种种纷争大多是指向能源。假若以目前全世界的能耗总量来对地热能进行估计,那么,即便是全世界完全使用地热能,4100万年以后也只能使地球内部的温度至多下降1℃。已故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说:"开发地热能,就像人类发现煤、... 世界上的种种纷争大多是指向能源。假若以目前全世界的能耗总量来对地热能进行估计,那么,即便是全世界完全使用地热能,4100万年以后也只能使地球内部的温度至多下降1℃。已故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说:"开发地热能,就像人类发现煤、石油可以燃烧一样,开辟了利用能源的新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之不竭 能耗总量 著名地质学家 地球内部 羊八井地热电站 发电装置 热能量 地热水 地热资源 风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道先文集》出版发行
18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83,共1页
近日,蒋忠诚研究员主编的《袁道先文集》(上、下册)正式出版发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先生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水文地质学家、岩溶学家,是我国岩溶地质领域第一位院士,从1952年开始从事地质工作,辗转于我国东西南北岩溶山区,至今已... 近日,蒋忠诚研究员主编的《袁道先文集》(上、下册)正式出版发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先生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水文地质学家、岩溶学家,是我国岩溶地质领域第一位院士,从1952年开始从事地质工作,辗转于我国东西南北岩溶山区,至今已有70周年,2022年荣获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岩溶委员会“50年终身成就奖”.为祝贺袁道先先生从事地质事业70周年和袁道先先生90寿辰,特编制出版此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著名地质学家 出版发行 终身成就奖 地质事业 袁道先 岩溶地质 岩溶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
作者 彭轩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9-330,共2页
袁道先先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水文地质学家、工程地质学家、岩溶学家。1933年8月,出生于浙江诸暨的一个教师家庭,幼年的成长环境使他养成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探究不息的科研热情。童年时代正... 袁道先先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水文地质学家、工程地质学家、岩溶学家。1933年8月,出生于浙江诸暨的一个教师家庭,幼年的成长环境使他养成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探究不息的科研热情。童年时代正值抗日战争,被迫辗转于浙、湘、黔、渝各地,铸就了能吃苦、不怕挫折的性格。1943年,进入中央大学附中,为日后成长打下坚实基础。1950年,考入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地质矿床科,受教于谢家荣、徐克勤、郭文魁、业治铮、宋叔和、贾福海等著名地质学家,先后在甘肃陇东煤田地质队、白银厂铜矿地质队实习,自此与地质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名地质学家 业治铮 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克勤 谢家荣 中国地质科学院 袁道先 地质探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埃及文明新发现
20
作者 从恩霖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1年第3期78-78,共1页
地球上最古老的民族往往会世代生活在某个地域,并一直延续至今天。据最新发现,埃及人的祖先当是在35000年前出现于西奈半岛南部斐兰谷地的人。尽管现在埃及人的形象大大不同于3500uD年前的祖先,但他们一直生活在那里。这个惊人的发现是... 地球上最古老的民族往往会世代生活在某个地域,并一直延续至今天。据最新发现,埃及人的祖先当是在35000年前出现于西奈半岛南部斐兰谷地的人。尽管现在埃及人的形象大大不同于3500uD年前的祖先,但他们一直生活在那里。这个惊人的发现是美国芝加哥大学考古小组不久前宣布的。他们对此进行了持续六年的探索、考证。现有很多出土木器、石具及残余的动物骨架证明其论点是正确的。关于这一发现,著名地质学家、金字塔报特派代表伊萨瓦博士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埃及文明 著名地质学家 埃及人 芝加哥大学 金字塔报 西奈半岛 萨瓦 意大利北部 塔尔 城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