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落后区域发展应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德国统一后重建东部经济的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晓峰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22-24,共3页
两德统一以后 ,德国在其东部的经济建设中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失误 ,如 :劳动成本提高过快 ;原工业基础被破坏 ;新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当。德国东部经济重建的过程和经验教训 ,说明落后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重视保护和发挥本地区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 两德统一以后 ,德国在其东部的经济建设中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失误 ,如 :劳动成本提高过快 ;原工业基础被破坏 ;新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当。德国东部经济重建的过程和经验教训 ,说明落后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重视保护和发挥本地区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旨在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后区域 发展优势 德国 东部地区 经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落后区域走出传统农业的战略选择(上)
2
作者 刘立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4期15-19,共5页
经济落后区域走出传统农业的战略选择(上)●刘立军经济落后区域是否应该尽快走出传统农业和何以走出传统农业,是当前亟需回答的一个重大课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这一课题,对于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农民群众尽... 经济落后区域走出传统农业的战略选择(上)●刘立军经济落后区域是否应该尽快走出传统农业和何以走出传统农业,是当前亟需回答的一个重大课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这一课题,对于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农民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业 落后区域 经济 理论与实践 脱贫致富 农民群众 课题 小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落后区域走出传统农业的战略选择(下)
3
作者 刘立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5期20-22,共3页
经济落后区域走出传统农业的战略选择(下)●刘立军三、发展农业产业化是经济落后区域走出传统农业的正确战略选择农业产业化,是“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方式的简称,即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 经济落后区域走出传统农业的战略选择(下)●刘立军三、发展农业产业化是经济落后区域走出传统农业的正确战略选择农业产业化,是“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方式的简称,即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业 经济效益 落后区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生产经营方式 农业产业化 专业化生产 社会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转型的历程回顾与“十三五”展望 被引量:9
4
作者 安晓明 《区域经济评论》 2015年第2期48-59,共12页
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开始于2000年,经历了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个重要阶段,分别对应着四大区域板块的经济转型。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东部率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别是摆脱贫穷落后、改变老工业基地的萧条局面,实现... 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开始于2000年,经历了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个重要阶段,分别对应着四大区域板块的经济转型。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东部率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别是摆脱贫穷落后、改变老工业基地的萧条局面,实现产业与人口分散,它们分别是中国落后区域、萧条区域以及膨胀区域经济转型的典型代表。中部地区综合征缠身,三种类型的转型兼而有之。各区域在实施转型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任重道远。展望"十三五",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将表现出以下特点:中国区域经济转型速度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出现转型区域分化;东北地区加快转型,有望实现区域复兴;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引领全国经济转型;中部地区全面转型,应对多重区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转型 落后区域 萧条区域 膨胀区域 “十三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长期增长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蔡建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1-15,62,共6页
区域经济的增长过程是个长期的演化过程,在这个长期演化过程中,有些区域可能一直处于上升和繁荣状态中;有些区域则可能长期处于下降或衰败状态中。例如,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中,东部沿海自19世纪末叶以来一直处于较繁荣的发展状态,而西部... 区域经济的增长过程是个长期的演化过程,在这个长期演化过程中,有些区域可能一直处于上升和繁荣状态中;有些区域则可能长期处于下降或衰败状态中。例如,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中,东部沿海自19世纪末叶以来一直处于较繁荣的发展状态,而西部的一些地域则一直处于经济上相对落后的状态。因此,怎样通过对区域经济长期增长机制的研究,促使繁荣区域维持长期增长,衰败区域经济得以振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影响区域经济长期增长的要素不外乎人口、工资、价格、资源、技术以及收入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增长 长期增长 区域经济增长 趋异 收入需求弹性 生产要素 落后区域 政治空间 理论分析 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发达区域研究中的增长核理论及增长核项目分析评价体系
6
作者 曹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17-119,共3页
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经长期历史演化表现为很大程度的不平衡。近年来改革在区域上的不同步使区域差异趋于扩大。一些较发达地区的工业企业在产品类型、生产成本等方面,在与其它区域同类产品竞争中占据了优势。随着规模的扩展、产品占... 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经长期历史演化表现为很大程度的不平衡。近年来改革在区域上的不同步使区域差异趋于扩大。一些较发达地区的工业企业在产品类型、生产成本等方面,在与其它区域同类产品竞争中占据了优势。随着规模的扩展、产品占据市场空间的增大,对不发达区域的生产形成了抑制。其经济地位亦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核理论 经济落后区域 增长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说韩国对保存中国传统文化有贡献
7
作者 葛剑雄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9-9,共1页
华夏(汉)文化,随着人口的迁徙、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逐渐扩大到中原王朝和藩属国,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在其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文化现象呈波浪型推进,由中心而至边缘,由发达、先进区域而至相对落后区域。由于边缘地区往往地形... 华夏(汉)文化,随着人口的迁徙、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逐渐扩大到中原王朝和藩属国,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在其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文化现象呈波浪型推进,由中心而至边缘,由发达、先进区域而至相对落后区域。由于边缘地区往往地形封闭,交通阻塞,人口很少流动,接受新文化远远迟于中心区域或发达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保存 韩国 中原王朝 中国文化 文化现象 落后区域 边缘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要素横向转移与西部经济发展
8
作者 曹远征 《人文杂志》 1986年第1期28-30,34,共4页
丰富的多层次的区域间横向经济联系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因素。它要求区域之间要有对等的交流。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区域性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区域之间对等经济交流,从而损伤国... 丰富的多层次的区域间横向经济联系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因素。它要求区域之间要有对等的交流。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区域性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区域之间对等经济交流,从而损伤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要求人们在宏观经济发展中重视区域性差异,采取种种必要的措施,在非均衡的发展过程中求得区域发展的积极均衡。这一积极均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它是以自身的自生长能力为目标的,一旦区域本身具备了自生长能力,它就能在今后的宏观经济发展中,主动积极地去与其他区域保持一种动态的均衡;第二,在区域本身的自生长能力不足或不具备的情况下,应通过区域外的某种外力,包括生产要素的横向移动来使本区域的自生长能力得增强或建立。依此,本文结合上述两个方面,着重探讨一下生产要素的横向移动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要素 自生长 横向转移 西部经济发展 东部企业 企业性 势差 内部化 落后区域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