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教二道”思想的点与面——以《萨迦格言》与《宝鬘》为例
1
作者 多吉措姆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2,共8页
“政教二道”作为元明清时期蒙藏关系史的核心概念,对理解蒙藏关系史的整体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文章以“政教二道”的“思想性”概念为切入点,选取萨迦班智达于13世纪所著首部藏文格言体著作《萨迦格言》以及八思巴于1266年为... “政教二道”作为元明清时期蒙藏关系史的核心概念,对理解蒙藏关系史的整体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文章以“政教二道”的“思想性”概念为切入点,选取萨迦班智达于13世纪所著首部藏文格言体著作《萨迦格言》以及八思巴于1266年为只必帖木儿所写的《宝鬘》这一书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两部著作的成书背景、内容特征及思想传承,探讨二者在“政教二道”思想表达上的共性与个性。文章认为,作为师徒兼叔侄关系的萨迦班智达与八思巴,在不同历史语境下对“政教二道”思想的阐释在具有传承特点的同时各具特色,这种共性中的差异性不仅反映了文本作者的思想轨迹,同时也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背景,能够为深入理解蒙藏关系史中的政教互动模式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迦格言 《宝鬘》 “政教二道”思想 蒙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迦格言》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佟德富 班班多杰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6-21,43,共7页
如同一个高明医生, 配制良药医人重病。 为了世人有规可循, 我把圣法加以说明。 这是藏族历史上名闻遐迩的思想家、政治家萨班·贡噶坚赞(1182——1251)在其所著《萨迦格言》末尾的一段自白,在这段充满浓厚的宗教色彩的自白中,... 如同一个高明医生, 配制良药医人重病。 为了世人有规可循, 我把圣法加以说明。 这是藏族历史上名闻遐迩的思想家、政治家萨班·贡噶坚赞(1182——1251)在其所著《萨迦格言》末尾的一段自白,在这段充满浓厚的宗教色彩的自白中,道出了萨班写作这部哲理格言诗的宗旨。通过萨班对当时纷战不息、灾难深重的藏族社会提供的“圣法”和“良药”,我们可以窥视到他的政治抱负和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班 萨迦格言 格言 农奴主阶级 哲学思想 政治思想 西藏社会 佛教 藏族社会 国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迦格言》英译本比较研究——传播学视阀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被引量:6
3
作者 黄信 颜晓英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2-160,共9页
民族典籍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萨迦格言》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负载词,体现了浓厚的藏民族色彩以及鲜明的文化个性。通过传播学视角的比较,可以得知,李氏、达氏和薄氏在《萨迦格言》民族文化负载词翻译... 民族典籍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萨迦格言》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负载词,体现了浓厚的藏民族色彩以及鲜明的文化个性。通过传播学视角的比较,可以得知,李氏、达氏和薄氏在《萨迦格言》民族文化负载词翻译方面各有千秋、各有得失,但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应尽可能地"求同释‘异’",最大限度地"还原"与"移植",保留民族性进而实现的语受众建构性的理解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典籍 萨迦格言 文化负载词 传播学 外译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典籍外译比较研究——以藏族《萨迦格言》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信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8-122,共5页
格言诗是藏族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译《萨迦格言》对传播藏族文学和文化大有裨益。以文化传播学为理论基础,辅以语料库翻译学的技术手段,对Davenport(2000)和李正栓(2013)两部《萨迦格言》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讨论二者在独特用语、理... 格言诗是藏族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译《萨迦格言》对传播藏族文学和文化大有裨益。以文化传播学为理论基础,辅以语料库翻译学的技术手段,对Davenport(2000)和李正栓(2013)两部《萨迦格言》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讨论二者在独特用语、理解与表达、显化与隐化及文化因素等方面是否存在明显差异性或一致性。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式不但有助于民族文学、文化的对外传播,而且能以民族典籍外译与外译研究的方式为国家实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迦格言 英译本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迦格言》与《沉思录》中的道德伦理思想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周莹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108,共8页
《萨迦格言》与《沉思录》虽然有着许多不同,但都非常注重通过统治阶级的知识和道德来规范治理社会、调节人的关系,并表现出一定的道德伦理取向。不过,尽管它们中有一些可取的地方,但其根本目的和落脚点并不是为了人民的普遍利益,而是... 《萨迦格言》与《沉思录》虽然有着许多不同,但都非常注重通过统治阶级的知识和道德来规范治理社会、调节人的关系,并表现出一定的道德伦理取向。不过,尽管它们中有一些可取的地方,但其根本目的和落脚点并不是为了人民的普遍利益,而是为了维护旧时代剥削阶级少数统治者利益,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今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的道德伦理建设中,我们既要总结和借鉴历史现实经验,也要看到它们固有的时代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迦格言 《沉思录》 道德伦理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卷书》与《萨迦格言》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万么项杰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8-104,共7页
《五卷书》是印度统治论的一种,成书于6世纪前,它既是故事集又是格言集。《五卷书》对藏族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萨班借用《五卷书》里的故事,撰写了藏族格言之先河——《萨迦格言》。其后,西藏各大教派的文学人士仿效萨班创作了很多格... 《五卷书》是印度统治论的一种,成书于6世纪前,它既是故事集又是格言集。《五卷书》对藏族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萨班借用《五卷书》里的故事,撰写了藏族格言之先河——《萨迦格言》。其后,西藏各大教派的文学人士仿效萨班创作了很多格言集。这些格言集中,也含有《五卷书》的故事基因。不止于此,在19世纪问世的《普贤上师言教》一书,亦援引了《五卷书》里的故事。可以说《五卷书》对藏族文学的影响不仅限于格言,对于其他创作亦有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卷书 萨迦格言 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和《萨迦格言》知识观探微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得莲 《青海民族研究》 2001年第4期57-59,共3页
《论语》和《萨迦格言》两书产生的时代不同 ,形式迥异 ,但都以生动的形式来阐述抽象的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 ,是两部名著的主要特色 。
关键词 《论语》《萨迦格言 知识观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迦格言》蒙译史略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春龙 李正栓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3,共7页
《萨迦格言》开创了藏族格言诗创作之先河,为藏族重要的文化典籍,流传广泛。《萨迦格言》最先被翻译成蒙古文,由此开启了向其他民族传播的译介之路。以译者为中心,考察《萨迦格言》蒙译本的流布情况、译介特征及影响,可以透视出《萨迦... 《萨迦格言》开创了藏族格言诗创作之先河,为藏族重要的文化典籍,流传广泛。《萨迦格言》最先被翻译成蒙古文,由此开启了向其他民族传播的译介之路。以译者为中心,考察《萨迦格言》蒙译本的流布情况、译介特征及影响,可以透视出《萨迦格言》蒙译之于其域外传播和蒙古族文学样式产生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迦格言 蒙译史 藏族格言 译介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典籍域外经典化路径解析——基于《萨迦格言》域外经典化的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春龙 李正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6-95,122,共11页
民族典籍域外经典化是某一民族典籍经由翻译和传播,跨越国家地理和文化空间而被域外读者广泛接受的历时动态过程。《萨迦格言》作为藏族典籍,自乔玛英译本于1833年问世以来在域外不断被翻译、传播和接受,逐渐形成了以学术研究为旨归、... 民族典籍域外经典化是某一民族典籍经由翻译和传播,跨越国家地理和文化空间而被域外读者广泛接受的历时动态过程。《萨迦格言》作为藏族典籍,自乔玛英译本于1833年问世以来在域外不断被翻译、传播和接受,逐渐形成了以学术研究为旨归、面向国际藏学界的学术翻译和以文化需求为导向、面向域外大众读者的通俗翻译两条译介路径,进而确立了学术经典和大众经典的地位。《萨迦格言》域外双重经典地位的建构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基于域外译介图景,本文考察了《萨迦格言》双重经典地位的建构历程,从译者、赞助人、传播途径深入分析了其域外经典化动因,并结合其域外经典化路径对民族典籍的译者、翻译策略、传播途径进行反思,以期为当前民族典籍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提供思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典籍 域外经典化 萨迦格言 翻译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萨迦格言》诗与哲学的统一性——兼谈13世纪藏族哲学诗人萨迦·班智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鸣飞 《西藏研究》 CSSCI 2007年第3期42-47,共6页
通过对《萨迦格言》诗与哲学统一性问题的分析,我们能更为深刻地理解格言的相关内容及其艺术成就和哲学意蕴,同时也可清楚地认识到格言的作者不仅是一位宗教领袖、政治家,更是一位出色的哲学诗人。
关键词 萨迦格言 哲学 萨迦·班智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和《萨迦格言》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钟霖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2-56,共5页
关键词 萨迦格言 《论语》 孔子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译文 文化伟人 儒家文化 萨班 成吉思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典籍《萨迦格言》译者主体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信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6,共8页
译者是翻译实践的唯一主体,但又需要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表现出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即译者主体性。藏族典籍《萨迦格言》两个英译本(李正栓2013版和美国詹姆斯·薄森1969年版)在源文选择、源文解读、翻译方法以及... 译者是翻译实践的唯一主体,但又需要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表现出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即译者主体性。藏族典籍《萨迦格言》两个英译本(李正栓2013版和美国詹姆斯·薄森1969年版)在源文选择、源文解读、翻译方法以及表达方式等四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译者主体性差异,尤其显示了文学译者和语言学译者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的思维差异和表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民族典籍 萨迦格言 英译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迦格言》中的伦理思想
13
作者 刘建红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37-137,共1页
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格言诗是其中最闪亮的明珠。《萨迦格言》是格言诗的开宗之作,它聚集了藏民族千百年来文化沉淀精华,代表了其思想特色、经验水平和思维高度。诗中的伦理思想,是藏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的代表,在今天... 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格言诗是其中最闪亮的明珠。《萨迦格言》是格言诗的开宗之作,它聚集了藏民族千百年来文化沉淀精华,代表了其思想特色、经验水平和思维高度。诗中的伦理思想,是藏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的代表,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萨迦格言》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告诉人们,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比做一个恶人生活得更好,人们只要遵循了某些道德准则,就能够过上让人尊敬的生活。他认为以下几种品质是人必须具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迦格言 格言 传统道德观念 伦理思想 藏民族 文化沉淀 福报 思想特色 经验水平 萨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迦格言》哲理三题
14
作者 黄得莲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4年第1期9-13,共5页
《萨迦格言》哲理三题黄得莲萨班·贡嘎坚赞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佛祖。他一生除从事宗教活动和政治活动外,还写下了许多关于佛学、伦理学、哲学和逻辑学方面的著作。其中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当首推《萨迦格言》(以下简称《格... 《萨迦格言》哲理三题黄得莲萨班·贡嘎坚赞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佛祖。他一生除从事宗教活动和政治活动外,还写下了许多关于佛学、伦理学、哲学和逻辑学方面的著作。其中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当首推《萨迦格言》(以下简称《格言》)。《格言》不同于萨班的其他佛学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迦格言 农奴主阶级 语言美 学习方法 重要性 品德高尚 摆脱困境 摆脱尘世烦恼 哲学基本问题 恶语伤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经典与文化认同——藏族格言诗域内经典化建构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春龙 许明武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30-37,共8页
藏族格言诗经由传播地域的渐次拓展与读者群体的多元面向实现了域内经典化。诗学品质、思想主题以及文化认同构成藏族格言诗内在的经典文学美质,赞助人、评论、翻译、传播媒介等多重因素合力拓展了其传播地域与读者面向。藏族格言诗域... 藏族格言诗经由传播地域的渐次拓展与读者群体的多元面向实现了域内经典化。诗学品质、思想主题以及文化认同构成藏族格言诗内在的经典文学美质,赞助人、评论、翻译、传播媒介等多重因素合力拓展了其传播地域与读者面向。藏族格言诗域内经典化建构历程呈现出其内在文学属性的生发过程,折射出其赞助人、译介力量和读者交互作用下的民族文化认同和国家社会关怀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强大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文化认同 藏族格言 经典化 翻译 萨迦格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格言诗文化审视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钟霖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3年第3期57-65,共9页
藏族格言诗,是集文学、政治学和哲学为一体的旷世之作,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花异葩,它出自于学识渊博,娴熟僧俗掌故的藏族学者之手,他们以其艰辛的创作和辉煌的成就,以其诗歌的美的特质和巨大... 藏族格言诗,是集文学、政治学和哲学为一体的旷世之作,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花异葩,它出自于学识渊博,娴熟僧俗掌故的藏族学者之手,他们以其艰辛的创作和辉煌的成就,以其诗歌的美的特质和巨大的艺术魅力摄人魂魄,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虔诚的读者。 藏族格言诗既是文学著作,因而在藏族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具有研究价值的政治学、哲学和宗教学的学术著作,其内容涉及到了哲学、政治、宗教、教育、施政、审美等学科领域,提倡为政以德,纳贤授能;勤奋学习,崇尚道德、反对懒怠,反对贪婪,反对分裂;主张观察思考,善辨智愚;洁身自好,团结和睦;表扬谦虚,批评自满;赞颂临危不惧,贬斥临阵脱逃;倡导乐善好施,揶揄横征暴敛等等,故将《萨迦格言》称之为反映藏族农奴制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不无道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格言 格言 萨迦格言 诗文化 藏族文化 警句 萨班 丹贝 谚语 树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格言诗的哲理性艺术魅力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钟霖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2年第1期71-75,共5页
藏族格言诗是我国诗歌宝库中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是语言的艺术珍品。它之所以如此地脍炙人口,就是因为格言诗以丰富的知识阐发着深刻的哲理思想。那一首首格言佳作中蕴藏着深邃的哲理,漾溢着生活的激情,散发着凝炼的文采,飞溅着诗意的... 藏族格言诗是我国诗歌宝库中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是语言的艺术珍品。它之所以如此地脍炙人口,就是因为格言诗以丰富的知识阐发着深刻的哲理思想。那一首首格言佳作中蕴藏着深邃的哲理,漾溢着生活的激情,散发着凝炼的文采,飞溅着诗意的火花。那强烈的感情,表现了对人生、对生活、对人民、对国家民族的热情赞美,令人振奋,又催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言 藏族格言 愚人 萨迦格言 艺术魅力 比喻 理性 艺术表现手法 格律 须弥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格言诗面面观——格言诗中的从政观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钟霖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0年第4期14-18,13,共6页
在藏族哲理格言诗集中,有许多关于治国安邦的格言警句,其中尤以《国王修身论护域饰》一书,更为集中地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论述了从政原则。这些关于治国之道的至理名言,无不闪烁着藏族人民智慧之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智慧之光净... 在藏族哲理格言诗集中,有许多关于治国安邦的格言警句,其中尤以《国王修身论护域饰》一书,更为集中地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论述了从政原则。这些关于治国之道的至理名言,无不闪烁着藏族人民智慧之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智慧之光净化着人们的灵魂,陶冶着人们的情操,鼓舞着人们的勇气,激励着人们的斗志,涤荡着社会的污浊与腐败。格言阐扬哲理,臧否人物,一面热情地歌颂那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格言 格言 国王 萨迦格言 格言警句 贤良 藏族人 治国之道 智慧之光 贤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格言诗汉译史考
19
作者 赵春龙 李正栓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3-140,共8页
藏族格言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王尧对现代中国藏学史研究时期的划分,基于译本考察将藏族格言诗汉译史划分为萌芽时期、新生时期、沉寂时期、全面时期和深入时期五个阶段,全面考察不同... 藏族格言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王尧对现代中国藏学史研究时期的划分,基于译本考察将藏族格言诗汉译史划分为萌芽时期、新生时期、沉寂时期、全面时期和深入时期五个阶段,全面考察不同阶段其汉译特征。藏族格言诗汉译历程与现代中国藏学研究发展历程一致,其汉译特征与藏族典籍汉译普遍特征也高度一致。藏族格言诗汉译活动既是长期以来藏汉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更是民族政策作用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牢铸进程的具体镜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格言 汉译史 译介特征 萨迦格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藏族格言诗中的治学思想
20
作者 星全成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4年第4期44-50,共7页
再论藏族格言诗中的治学思想星全成众所周知,在藏族历史上,大凡学富五车、博通三藏的学者无一不是身披袈裟、持斋守戒的高僧大德。作为高僧,他们终日寄身古刹,虔心礼佛,苦读经论,修身养性;而作为学者,却数十年如一日,潜心治学... 再论藏族格言诗中的治学思想星全成众所周知,在藏族历史上,大凡学富五车、博通三藏的学者无一不是身披袈裟、持斋守戒的高僧大德。作为高僧,他们终日寄身古刹,虔心礼佛,苦读经论,修身养性;而作为学者,却数十年如一日,潜心治学,合英茹实,勤于笔耕,硕果累累,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格言 格言 萨迦格言 治学思想 印度社会 现实生活 婆罗门 增长智慧 治学之道 丰富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