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蛮族中的文明人:5—6世纪拜占庭人对波斯人的认识——以拜占庭与萨珊波斯两次托孤事件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4
1
作者 马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8-145,共8页
408年拜占庭皇帝阿卡第临终之际把未来的皇帝狄奥多西二世托孤给萨珊波斯帝国国王耶兹迪格德一世是两国关系史上的美谈。但是525年波斯国王科巴德希望把幼子科斯劳托付给拜占庭皇帝查士丁一世却未能成行。两次托孤事件有着复杂的背景,... 408年拜占庭皇帝阿卡第临终之际把未来的皇帝狄奥多西二世托孤给萨珊波斯帝国国王耶兹迪格德一世是两国关系史上的美谈。但是525年波斯国王科巴德希望把幼子科斯劳托付给拜占庭皇帝查士丁一世却未能成行。两次托孤事件有着复杂的背景,是各自国内问题和两国关系各种因素的集中表现。选择彼此的对手作为托孤对象更反映出在古代晚期拜占庭人眼中波斯人是“蛮族”中的“文明人”,突显出两国关系中相对平等的认知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庭帝国 萨珊波斯帝国 古代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珊波斯帝国在拜占廷金币传入过程中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郭云艳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2,共8页
地处东西两大文明交汇点的萨珊波斯帝国,不仅本身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文明,也为东西商贸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以中国出现之拜占廷金币及其仿制品为线索,考察萨珊波斯帝国在罗马帝国(及拜占廷帝国)与东方之间的联系作用,证明它在... 地处东西两大文明交汇点的萨珊波斯帝国,不仅本身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文明,也为东西商贸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以中国出现之拜占廷金币及其仿制品为线索,考察萨珊波斯帝国在罗马帝国(及拜占廷帝国)与东方之间的联系作用,证明它在拜占廷金币向东传播、流向中国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古代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珊波斯帝国 东西经济交流 丝绸之路 拜占廷金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织”的绚丽——萨珊时期波斯毯与中国织毯技术交流研究
3
作者 杨青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9-127,共9页
萨珊王朝时期的波斯具有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纺织、染色技术。尤其是波斯毯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隋唐时期)后,其中的图案和编织工艺与染色技术,为当时中国织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通过现存毯织物实物残片、画像砖纹样及敦煌壁画中... 萨珊王朝时期的波斯具有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纺织、染色技术。尤其是波斯毯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隋唐时期)后,其中的图案和编织工艺与染色技术,为当时中国织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通过现存毯织物实物残片、画像砖纹样及敦煌壁画中“舞毯”的图像,结合波斯毯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史进行系统研究,得出波斯毯为当时中国与波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具体体现在:图案审美的文化互通、织造技术的交融发展、天然染料的传入应用等方面,以及波斯毯独特的艺术制作风格,对中国当代纺织工艺的开发创新有极其重要的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珊波斯地毯 织染技术 染料 文化交流 互鉴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者视野中敦煌与波斯关系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瑾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7,共9页
学界研究揭示的敦煌与波斯关系表现在艺术、器物、人物、服饰、医药、饮食、宗教、天文等诸多方面,既有萨珊波斯至后萨珊波斯长时段迁移传播的线性脉络,也有极为复杂的广泛横向联系。萨珊波斯构建的人神秩序图像化表现形式依稀见于敦煌... 学界研究揭示的敦煌与波斯关系表现在艺术、器物、人物、服饰、医药、饮食、宗教、天文等诸多方面,既有萨珊波斯至后萨珊波斯长时段迁移传播的线性脉络,也有极为复杂的广泛横向联系。萨珊波斯构建的人神秩序图像化表现形式依稀见于敦煌多元文化形态中,包括后萨珊波斯与粟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珊波斯 萨珊波斯 敦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原粟特墓所出中古波斯文印章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6
5
作者 林梅村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0-54,共5页
1981年宁夏固原发现一处隋唐墓地,经发掘得知这是一处中亚粟特侨民墓地。固原于唐代属原州,一度改称平凉郡。中国史籍将中亚不同城邦来华定居的粟特侨民分别冠以汉姓,如撒马尔干来华为“康”姓,布哈拉来的为“安”姓等,凡九城九姓,统称... 1981年宁夏固原发现一处隋唐墓地,经发掘得知这是一处中亚粟特侨民墓地。固原于唐代属原州,一度改称平凉郡。中国史籍将中亚不同城邦来华定居的粟特侨民分别冠以汉姓,如撒马尔干来华为“康”姓,布哈拉来的为“安”姓等,凡九城九姓,统称“昭武九姓”。尽管文献屡次提到原州有九姓胡为隋朝和唐廷牧马;但在固原发现昭武九姓墓地这还是第一次。固原粟特墓地发掘报告最近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本文讨论的中古波斯文宝石印章即在这个墓地出上的。 据发掘报告,这枚印章出自唐咸亨元年(670年)十一月粟特胡史诃耽与其汉族妻子张氏合葬墓。尽管此墓早年被盗,但墓中仍发掘出1件黄金饰物、1枚东罗马金币、7件鎏金铜器、4面铜镜和若干玻璃器等以及一枚带有胡书文字的宝石印章。报告介绍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 火袄教 萨珊波斯 粟特语 印章 生命树 波斯 昭武九姓 阿维斯塔语 发掘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达拉斯城战役看查士丁尼时代拜占庭帝国的军事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马锋 徐家玲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8-173,184,共6页
萨珊波斯帝国对拜占庭帝国的战争是早期拜占庭面临的重大外交问题。达拉斯城战役是查士丁尼积极谋划的全局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查士丁尼时代拜占庭帝国对波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其辉煌军事成就的序幕。它为拜占庭军队的西征准备... 萨珊波斯帝国对拜占庭帝国的战争是早期拜占庭面临的重大外交问题。达拉斯城战役是查士丁尼积极谋划的全局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查士丁尼时代拜占庭帝国对波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其辉煌军事成就的序幕。它为拜占庭军队的西征准备了条件,也展现了查士丁尼时代拜占庭帝国军事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庭帝国 达拉斯城 贝利撒留 查士丁尼 萨珊波斯帝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罗马帝国皇帝阿卡狄乌斯的“托孤” 被引量:4
7
作者 徐进伟 徐晓旭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119,共9页
公元408年东罗马皇帝阿卡狄乌斯去世前立下遗嘱,把其幼子提奥多西乌斯二世托付给自己的宿敌萨珊波斯国王伊嗣俟一世。阿卡狄乌斯“托孤”于宿敌,一方面是由于罗马帝国东西部分裂离心严重、关系紧张,帝国东部不会把帝国西部当作自己的支... 公元408年东罗马皇帝阿卡狄乌斯去世前立下遗嘱,把其幼子提奥多西乌斯二世托付给自己的宿敌萨珊波斯国王伊嗣俟一世。阿卡狄乌斯“托孤”于宿敌,一方面是由于罗马帝国东西部分裂离心严重、关系紧张,帝国东部不会把帝国西部当作自己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是由于此时的东罗马与萨珊波斯的关系较为缓和,使阿卡狄乌斯有可能把幼子和帝国托付给萨珊国王。对萨珊波斯国王伊嗣俟一世而言,此前萨珊波斯在与罗马的较量过程中,其领土和经济诉求都得到了极大满足,同时,萨珊波斯自身也面临着内外矛盾,他没有理由主动打破和平局面。阿卡狄乌斯“托孤”事件的完美结局,不仅使罗马帝国东部的统治实现了平稳过渡,也对晚期古代基督教在东方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对晚期古代东西方贸易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晚期古代国家关系的改变提供了一种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罗马帝国 萨珊波斯 “托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牧部族对封建制度广泛确立所起的历史作用
8
作者 安长春 尹元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5年第1期75-81,共7页
【正】 有人认为,封建制度在形成过程中受到游牧或半游牧部族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关系的影响,是西欧国家的特殊现象。事实上,公元最初几个世纪,游牧或半游牧部族的大迁徙浪潮席卷亚洲、欧洲和北非广大地区,东西方许多国家,尤其是主要国家... 【正】 有人认为,封建制度在形成过程中受到游牧或半游牧部族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关系的影响,是西欧国家的特殊现象。事实上,公元最初几个世纪,游牧或半游牧部族的大迁徙浪潮席卷亚洲、欧洲和北非广大地区,东西方许多国家,尤其是主要国家封建制度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部族 封建制度 历史作用 经济文化 原始社会 萨珊波斯 中原地区 鲜卑人 阿拉伯帝国 大迁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封建制度三大类型的形成
9
作者 尹元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0年第1期98-104,共7页
【正】 在7—9世纪,当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步入盛期时,并立于亚欧非洲先进农耕地区的唐帝国、法兰克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各自的具体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很不相同,标志着封建制度实际上存在三大主要类型。这就是,在唐代中国,主... 【正】 在7—9世纪,当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步入盛期时,并立于亚欧非洲先进农耕地区的唐帝国、法兰克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各自的具体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很不相同,标志着封建制度实际上存在三大主要类型。这就是,在唐代中国,主要流行封建地主制;在法兰克帝国,最终确立封建领主制;在阿拉伯帝国,则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居主导地位。那么,在这三大封建强国,怎么会分别形成不同类型的封建制度呢? 一一般认为,封建制度是在奴隶制度崩溃的基础上产生的。唐帝国、法兰克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统治的基本地区,在公元前后几个世纪,曾分别属于奴隶制汉帝国、罗马帝国与萨珊波斯的版图。在这三大奴隶制国家,乃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社会经济结构就已各具特点。在汉帝国统治下的中国,部分奴隶来自外族战俘、奴隶市场和奴产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制度 阿拉伯帝国 封建领主制 奴隶制国家 奴隶社会 封建土地国有 中原地区 社会经济 萨珊波斯 军事民主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马西来——隋唐天马织锦形象研究
10
作者 姜朝炜 韩旭辉 《丝绸》 2025年第9期104-112,共9页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原和西方的织锦中都有天马形象出现。学界在其形象来源、图案特点等方面已有一定论述,然而对于天马织锦生产技术和为何在隋唐盛行的问题却少有论及。文章通过考古实物与文献史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中原和中亚...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原和西方的织锦中都有天马形象出现。学界在其形象来源、图案特点等方面已有一定论述,然而对于天马织锦生产技术和为何在隋唐盛行的问题却少有论及。文章通过考古实物与文献史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中原和中亚地区天马织锦。研究认为,中原地区和中亚地区织锦由于织造设备和技术层面的差异,造成了天马纹锦实物尺寸和组织结构的不同;中原地区天马纹锦中天马纹样的来源不应只是希腊或萨珊波斯,而是受东西方各自的天马形象共同影响相互借鉴的产物。天马织锦的流行与本土化创新,同中国历代崇马文化、带翼神兽使用传统及唐代马类活动盛行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织锦 天马纹锦 萨珊波斯 团窠 织机 中亚织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