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现世开端的文本——萨义德批评理论入门书
1
作者 徐晓军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8-106,共9页
《开端:意图与方法》既是学术史上也是萨义德学术生涯中非常特殊的研究著作。它聚集起诸多不同领域内的大量本文,重新将开端问题化。开端意味着世界或者某个领域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的重大转折,并开启了全新的阶段。在回溯性研究中,伴随着... 《开端:意图与方法》既是学术史上也是萨义德学术生涯中非常特殊的研究著作。它聚集起诸多不同领域内的大量本文,重新将开端问题化。开端意味着世界或者某个领域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的重大转折,并开启了全新的阶段。在回溯性研究中,伴随着总体性意图,开端研究往往通过一个文本或指定一个文本将之锚定在一个具体的点,使继之而来的阶段,呈现出清晰的因果链条。萨义德将文本放回现世,在文本与世界、文本与文本的往复对位阅读中,发掘传统开端思想面对的多重挑战,及其内部的相邻、互补关系,构建了一个更加世俗化的开端研究策略,详细阐述作为开端的文本在现世中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开端 文本 现世 意图性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义德论宗教:神圣与世俗的对位法
2
作者 李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6-204,214,共10页
不同于一般认知,萨义德与宗教渊源颇深,如果不厘清宗教之于他的重要意义,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描摹出萨义德的全貌。在萨义德笔下,宗教有两个维度:其一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具体宗教,包括他的宗教身份、宗教经验以及成长的宗教环境... 不同于一般认知,萨义德与宗教渊源颇深,如果不厘清宗教之于他的重要意义,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描摹出萨义德的全貌。在萨义德笔下,宗教有两个维度:其一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具体宗教,包括他的宗教身份、宗教经验以及成长的宗教环境;其二是文化、民族、国家等隐喻性“宗教”,一种世俗化了的宗教。萨义德对前者更宽容,对后者则因其总是充当化约性的区分标准,指认特定的“我们”而将他者排除在外,他的负面态度不言而喻。这当中,萨义德与“伊斯兰教”羁绊最深,当西方媒体和所谓专家习惯于将“伊斯兰教”还原成巨大的同质实体时,他不遗余力地揭露这看似客观中立之再现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争持。以“报道伊斯兰”或是“遮蔽伊斯兰”为契机,他在召唤知识分子批评家的批评意识,即那种对于权力格格不入的疏离和毫不妥协的严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宗教 文化 伊斯兰 批评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古典乐:萨义德音乐批评的起点
3
作者 李盛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5期10-19,共10页
音乐批评作为萨义德整体批评实践的关键部分对于我们认识萨义德批评的丰富性非常重要。终其一生,萨义德对“西方古典乐”怀有持久的热爱,后者构成了萨义德音乐言说的起点。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静态的对象,更是与社会交织缠结的活动。因... 音乐批评作为萨义德整体批评实践的关键部分对于我们认识萨义德批评的丰富性非常重要。终其一生,萨义德对“西方古典乐”怀有持久的热爱,后者构成了萨义德音乐言说的起点。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静态的对象,更是与社会交织缠结的活动。因此,一般被认作是无异议的“西方古典乐”,从能指到所指都充斥着显而易见的历史性,萨义德对它的偏爱与他流亡的历史经验及由此生发的美学趣味密切相关。历史和萨义德对“西方古典乐”的上述“两个选择”成了理解萨义德音乐批评无可规避的问题,也为我们思索“古典乐”的起源及其被遗忘的过程、“西方”与“经典”的自明性关联、萨义德的动态经典观和知识分子批评家的公共责任,构筑了一个合适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音乐批评 西方古典乐 经典 流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义德论小说:帝国主义与他者
4
作者 李盛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7-118,共12页
萨义德的文学批评对认知其丰富性很重要,也拓宽了“后殖民”的论域,在表面的政治之下它有深层的哲学思考,即“他者”与“自我”的关系。萨义德主要关注19世纪欧洲长篇小说,后者与英、法帝国的殖民扩张构成了对位关系“。帝国主义与他者... 萨义德的文学批评对认知其丰富性很重要,也拓宽了“后殖民”的论域,在表面的政治之下它有深层的哲学思考,即“他者”与“自我”的关系。萨义德主要关注19世纪欧洲长篇小说,后者与英、法帝国的殖民扩张构成了对位关系“。帝国主义与他者”是萨义德文学批评的线索,通过对奥斯汀、狄更斯、康拉德、吉卜林、福斯特的研究,他揭示了帝国主义意识形态下他者与自我的多重呈现:《曼斯菲尔德庄园》《远大前程》叠置的领土与他者被隐匿的静态图式,《黑暗的心》《吉姆》《印度之行》中帝国的扩张及其与他者遭遇的动态过程,《诺斯托罗莫》中柯斯塔瓜纳共和国“殖民者/被殖民者”面对现代性异化力量相互杂处的境况。萨义德的结论是唯有肯定他者的绝对“他异性”“,把我从我自己中解放出来”,文学艺术的拯救才有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文学批评 小说 帝国主义 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霸权解构与多元文化建构——从葛兰西到萨义德的文化霸权批判理论探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齐峰 贾中海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继葛兰西第一次系统提出"文化霸权"理念后,萨义德对其进行了解析,并展开了深层次批判。在文化霸权的表现形式趋于多元化的今天,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统一性和民族性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文化安全议题。当代中国应加强文化... 继葛兰西第一次系统提出"文化霸权"理念后,萨义德对其进行了解析,并展开了深层次批判。在文化霸权的表现形式趋于多元化的今天,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统一性和民族性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文化安全议题。当代中国应加强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的保护,使民族文化在世界不同文化的交融和冲突中能够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从而构建自己的文化理论、思维结构和行为准则。中国在抵制文化霸权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传播民族文化价值力量,增强文化独立性;二是创新民族文化表达形式,展现民族文化多样性。三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激发民族文化创新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霸权 葛兰西 萨义德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萨义德“理论旅行”的批评实践观 被引量:4
6
作者 黄丽娟 陶家俊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共5页
在《理论旅行》(1983)和《再议理论旅行》(1994)这两篇文章中,美国后殖民思想家爱德华·萨义德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乔治·卢卡奇的理论入手,考察理论在穿越历史时间和地理空间时,如何遭遇不同社会的政治文化而分别降调弱化和激... 在《理论旅行》(1983)和《再议理论旅行》(1994)这两篇文章中,美国后殖民思想家爱德华·萨义德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乔治·卢卡奇的理论入手,考察理论在穿越历史时间和地理空间时,如何遭遇不同社会的政治文化而分别降调弱化和激进强化的过程。本文在美国的批评理论谱系下从元理论层面剖析这两篇文章中"旅行"所征兆的批评理论与批判意识时空观,说明跨界性、转化性和开放性是萨义德撰文所强调的"理论旅行"的动态运作机制。萨义德这一"理论旅行"的批评实践观为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理论旅行 批评实践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学:从黑格尔到萨义德 被引量:2
7
作者 费小平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9-106,共8页
东方学的学理层面思考开始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由以下三个时期构成:以黑格尔为轴心,播撒到马克思、史密斯手中的"经典东方学"时期,贝尔福、克罗默、罗素、魏特里、提巴威、阿卜杜勒-马利克、阿拉塔斯、贾伊特开创的"... 东方学的学理层面思考开始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由以下三个时期构成:以黑格尔为轴心,播撒到马克思、史密斯手中的"经典东方学"时期,贝尔福、克罗默、罗素、魏特里、提巴威、阿卜杜勒-马利克、阿拉塔斯、贾伊特开创的"现代东方学"时期,萨义德开创的"当代东方学"时期。可以说,没有黑格尔,就没有学理层面的"东方学",就没有"地理、权力和表征"之类的文化研究命题;没有萨义德,就没有黑格尔在当代的"灵魂转世"。这对于催生国内方兴未艾的文化研究的问题意识,对于丰富文化地理学资源,对于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和伊斯兰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学 黑格尔《历史哲学》 萨义德 文化研究 文化地理学 伊斯兰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义德批评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反思 被引量:1
8
作者 管勇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09-114,共6页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来,萨义德在中国历经了一段从初期少有关注到后来众人热捧的接受过程,而对此进行回顾和总结则是在中国语境下进一步深化萨义德批评理论研究的必要前提。而从译介、阐释与批评及运用等不同层面出发,可以对萨义德...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来,萨义德在中国历经了一段从初期少有关注到后来众人热捧的接受过程,而对此进行回顾和总结则是在中国语境下进一步深化萨义德批评理论研究的必要前提。而从译介、阐释与批评及运用等不同层面出发,可以对萨义德批评理论的中国接受历史进行细致梳理,并发现其中值得反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批评理论 接受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义德学术方法与人文理想的政治美学悖论
9
作者 王丙珍 吴铁柱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5-158,共4页
作为流散批评家与公共知识分子的萨义德,其学术思想体系既有哲学层面的思辨、知识社会学的梳理、文学文本的细读、文化政治的关注、美学的分析、艺术的阐释,也有政治实践的补充,在此,追根溯源地剖析其学术方法、人文理想、文化认同、思... 作为流散批评家与公共知识分子的萨义德,其学术思想体系既有哲学层面的思辨、知识社会学的梳理、文学文本的细读、文化政治的关注、美学的分析、艺术的阐释,也有政治实践的补充,在此,追根溯源地剖析其学术方法、人文理想、文化认同、思想情感与政治美学思想的缘起,让更多的人了解其政治美学思想的内在矛盾,也让多元文化及其主体能够通过对话与交流通达相互理解、尊重与和平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学术方法 人文理想 政治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斋里的革命抑或革书斋的命——从布鲁姆到萨义德再到罗蒂的文学批评策略
10
作者 徐晓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44,共7页
1970年代,面对美国占统治地位的新批评,哈罗德·布鲁姆提出强调互文的“影响理论”反对文本自足论。萨义德用重回历史空间的“世俗批评”替代清教徒式的新批评。两者同为反本质主义,前者强调文学史是后辈诗人在先驱诗人的影响下写... 1970年代,面对美国占统治地位的新批评,哈罗德·布鲁姆提出强调互文的“影响理论”反对文本自足论。萨义德用重回历史空间的“世俗批评”替代清教徒式的新批评。两者同为反本质主义,前者强调文学史是后辈诗人在先驱诗人的影响下写作并与之争夺空间;后者强调文本不只是作者在书斋里的革命的产物,还与社会历史同构共振,并发挥着政治文化功能。罗蒂从哲学角度切入文学批评,在布鲁姆的经典批评和萨义德的文化政治批评之间游弋摇摆,用实用主义救赎、融通,各取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布鲁姆 萨义德 罗蒂 实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义德与后殖民主体性
11
作者 路小明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110,共6页
作为拥有双重身份、对流亡有着切身体验的学者,萨义德以其独特的学术视角、非凡的学术创造力开创了一个探讨殖民话语的新时代。他的后殖民批评将人文和反人文思想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强调在处理西方"自我"与第三世界"他者... 作为拥有双重身份、对流亡有着切身体验的学者,萨义德以其独特的学术视角、非凡的学术创造力开创了一个探讨殖民话语的新时代。他的后殖民批评将人文和反人文思想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强调在处理西方"自我"与第三世界"他者"间对立问题上,世俗知识分子所应采取的立场既是对抗的又是建设性的。所谓对抗就是指向帝国主义回述。其建设性在于后殖民知识分子通过对抗行动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自我与他者的融合,即一种理想化的后殖民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流亡 后殖民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世性”理论与文学经典问题——萨义德文学思想研究
12
作者 王建刚 《美育学刊》 2015年第3期69-77,共9页
作为后殖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萨义德的"现世性"理论强调权力、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强调知识分子的批评责任和社会介入意识。这势必影响他的文学思想,他反对借助审美的名义而在社会的、历史的脉络之外来阅读文学,肯定... 作为后殖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萨义德的"现世性"理论强调权力、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强调知识分子的批评责任和社会介入意识。这势必影响他的文学思想,他反对借助审美的名义而在社会的、历史的脉络之外来阅读文学,肯定文学经典的社会历史的尤其是政治的维度。萨义德的这一理论有助于学术界对文学及相关问题的重新思考,同时也给文化和后殖民主义研究带来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世俗批评 现世性 文学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现、权力与文化政治——萨义德文化批评略论
13
作者 管勇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45-49,共5页
文化不是远离政治的神圣殿堂,而是权力操演的重要场所,文化政治学实质上所要讨论的正是文化中的权力问题。而再现是文化生产的基本要素和过程,更是意义争夺和权力生成的文化建构过程。萨义德以此为立足点和着力点,从文化间性视域即跨文... 文化不是远离政治的神圣殿堂,而是权力操演的重要场所,文化政治学实质上所要讨论的正是文化中的权力问题。而再现是文化生产的基本要素和过程,更是意义争夺和权力生成的文化建构过程。萨义德以此为立足点和着力点,从文化间性视域即跨文化的角度审视和解构不同文化之间的权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政治 权力 再现 萨义德 文化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义德《东方学》的文化启示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璐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爱德华.萨义德在其著作《东方学》中首次全面而系统地对东方主义予以阐释、批判和观照,在学界引起极大反响。在萨义德看来,东方主义不仅是一门学科研究、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霸权话语垄断,最终成为西方列强和文化霸权主义行动的理论... 爱德华.萨义德在其著作《东方学》中首次全面而系统地对东方主义予以阐释、批判和观照,在学界引起极大反响。在萨义德看来,东方主义不仅是一门学科研究、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霸权话语垄断,最终成为西方列强和文化霸权主义行动的理论借口。他通过《东方学》阐释了西方殖民主义意识形态下的东方及东方主义概念。他的理论洞见对全球化语境中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文化启示意义。真正的东方文化,是东方民族创造的,必须由东方人来言说、来表达,我们应创立客观的真实的新东方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东方学 东方主义 文化特征 他者 美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端、阐发与对位——论萨义德音乐批评的意图与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0-207,共8页
作为萨义德批评实践的重要部分,他的音乐批评一面接受《开端》"许多各不相同之物混合的语言"、《东方学》的"策略性定位"和"策略性建构"与《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带有想象的细读"等批评方法,... 作为萨义德批评实践的重要部分,他的音乐批评一面接受《开端》"许多各不相同之物混合的语言"、《东方学》的"策略性定位"和"策略性建构"与《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带有想象的细读"等批评方法,一面由于音乐的非语义性不断抵抗这些既有的批评。在"接受与抵抗"的交互运动中,萨义德发展出了言说音乐的独特方法,即"阐发"。具体而言,萨义德首先承认历史与主体、世界与文本、原作与批评、政治与美学相互结构、彼此"赋能"的关系,进而秉持不带前见的态度,从细节入手,对上述关系中两两对照的对象施以对位阅读。最终,他关于音乐的每一次阐发不仅成为对主体、文本、批评、美学的激活,更成了对历史、世界、原作、政治的介入和新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音乐批评 开端 阐发 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理论再审视——以萨义德的《东方主义》为起点
16
作者 崔媛媛 王光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2期51-53,共3页
后殖民理论兴起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西方学界,是以话语批判和文化政治批评为突出特征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了文化理论和文学批评两个方面,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前殖民地之间的文化权力话语关系,以及有关种族主义、文... 后殖民理论兴起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西方学界,是以话语批判和文化政治批评为突出特征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了文化理论和文学批评两个方面,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前殖民地之间的文化权力话语关系,以及有关种族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等问题。后殖民理论的自觉和成熟以巴基斯坦裔美国学者爱德华.萨义德的专著Orientalism(《东方主义》)的出版(1978年)为标志;正确、理性、辩证地审视后殖民理论对我们也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历史缘起 萨义德 《东方主义》 帝国主义 殖民主义 新殖民主义 解殖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的极境——萨义德音乐随笔 被引量:1
17
作者 萨义德 彭淮栋 《音乐传播》 2014年第3期126-126,共1页
文集《音乐的极境》不但以新颖的角度赏析了一些经典音乐作品,还以广博的知识品题了不少为人冷落的当代作曲家作品。萨义德还批评纽约大都会过于保守,也惋惜帕瓦罗蒂虽有超级巨星之名,但"将歌剧演出的智慧贬到最低,把要价过高的噪音推... 文集《音乐的极境》不但以新颖的角度赏析了一些经典音乐作品,还以广博的知识品题了不少为人冷落的当代作曲家作品。萨义德还批评纽约大都会过于保守,也惋惜帕瓦罗蒂虽有超级巨星之名,但"将歌剧演出的智慧贬到最低,把要价过高的噪音推到最大"。另外,他也思考以色列禁演瓦格纳作品的问题、音乐节越来越显得浮滥的令人担忧的趋势,以及以马尔孔生平为主题的歌剧、音乐与女性主义的关系、钢琴家古尔德的特殊之处等。他以内行人的造诣、权威的身份,书写精辟犀利的评论文字。他在音乐里看出文学与历史理念的反映,并密切观察其构成和创造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随笔 萨义德 音乐作品 歌剧演出 帕瓦罗蒂 女性主义 历史理念 作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分子的“专业性”和“业余性”——论萨义德和索维尔的分歧
18
作者 陈丽波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9期30-35,共6页
爱德华·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强调知识分子应该用“业余性”来对抗“专业性”,以缓解知识分子束缚于其专业领域,只为“稻粱谋”,不为公共事件和公理正义发声的冷漠现状。与之相反,托马斯·索维尔在《知识分子与社会》一书... 爱德华·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强调知识分子应该用“业余性”来对抗“专业性”,以缓解知识分子束缚于其专业领域,只为“稻粱谋”,不为公共事件和公理正义发声的冷漠现状。与之相反,托马斯·索维尔在《知识分子与社会》一书中,极力反对知识分子没有坚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对自己专业外的领域妄加评论,由此造成了文明史上一系列巨大灾难,这里的“业余性”均强调一种出于自身兴趣、跨越行业限制表达观念和价值的态度。萨义德和索维尔看法的分歧一方面由于文化批评和社会学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尽管二人的研究角度不同,也并未发生过激烈的学术交锋,但二人均把知识分子的“业余性”和“专业性”置于二元对立的绝对立场,这成为重论知识分子的“专业性”和“业余性”关系的有效切入点。事实上,知识分子的“专业性”和“业余性”二者本应取得平衡,滑向任何一端都有失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专业性 业余性 萨义德 索维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政治论中的权力与主体——以萨义德为中心
19
作者 张佳峰 《艺苑》 2018年第2期89-92,共4页
作为20世纪下半叶主导的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范式,文化政治论是由诸多理论所形成的一个充满张力的复调,以萨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主义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围绕萨义德在文化政治论畛域内的知识生产,揭橥萨义德与福柯权力话语理论的内在关系,... 作为20世纪下半叶主导的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范式,文化政治论是由诸多理论所形成的一个充满张力的复调,以萨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主义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围绕萨义德在文化政治论畛域内的知识生产,揭橥萨义德与福柯权力话语理论的内在关系,同时阐明其在高扬知识分子主体方面创获与将西方本质化、同质化的理论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政治论 艺术理论 萨义德 福柯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多芬老了(上) 萨义德《音乐的极境》中的贝多芬
20
作者 曹利群 庄加逊 《音乐爱好者》 2020年第6期63-68,共6页
作为二十世纪极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文学批评家,萨义德的大名如雷贯耳,但很少有人关注到他的乐评。他为杂志撰写音乐专栏多年,最终结集出版了他唯一的一本乐评集《音乐的极境》。在这本书里,他打通了音乐、文学、哲学、历史、政治的学... 作为二十世纪极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文学批评家,萨义德的大名如雷贯耳,但很少有人关注到他的乐评。他为杂志撰写音乐专栏多年,最终结集出版了他唯一的一本乐评集《音乐的极境》。在这本书里,他打通了音乐、文学、哲学、历史、政治的学科壁垒,重新定义了何为真正的乐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多芬 结集出版 萨义德 文学批评家 乐评 学科壁垒 音乐 重新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