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选》不录张融之作的历史考察——兼论萧衍的忌刻个性及其在萧子良集团中的实际地位 被引量:4
1
作者 胡旭 张一妮 《钦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14,共7页
张融是南齐著名文学家,一生创作甚丰,质量亦高,却无任何作品入选《文选》,主要原因有二:首先,萧衍在萧子良集团中实际地位很低,一系列的恩怨使他对后者产生了仇恨。其忌刻的个性,又使这种仇恨兼及了与萧子良关系亲密的张融,这导致《文... 张融是南齐著名文学家,一生创作甚丰,质量亦高,却无任何作品入选《文选》,主要原因有二:首先,萧衍在萧子良集团中实际地位很低,一系列的恩怨使他对后者产生了仇恨。其忌刻的个性,又使这种仇恨兼及了与萧子良关系亲密的张融,这导致《文选》编纂者不敢擅自选入张融之作。其次,张融个人的文学审美趣味与《文选》的选文标准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背离,导致《文选》编者主动摈弃张融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张融 萧子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齐萧子良、竟陵八友及新潮“杂体”书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共3页
本文从南齐萧子良与永明时代竟陵八友的渊源关系入手,探讨萧子良、竟陵八友文学主张与他们书法实践的关联。指出萧子良、王融等人关于古今杂体的著述,与永明文学"涂绘古典,竞须新事",都是当时的新鲜事物。文章认为,南朝的杂... 本文从南齐萧子良与永明时代竟陵八友的渊源关系入手,探讨萧子良、竟陵八友文学主张与他们书法实践的关联。指出萧子良、王融等人关于古今杂体的著述,与永明文学"涂绘古典,竞须新事",都是当时的新鲜事物。文章认为,南朝的杂体书法不仅和参与者多为擅长古文字的书家有关,还从书法外延与绘画混合,进而成为书坛的一股新艳潮流。文章对这一历史现象展开了分析,认为"杂体既资于画,所以附乎书末"是历史的必然。杂体书相当于古代的美术字,虽非主流,但今天仍流传于民间,其中内含的艺术价值仍亦应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齐萧子良 竟陵八友 新潮“杂体”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萧子良、梁武帝对佛教音乐本土化的贡献 被引量:1
3
作者 钱慧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9年第4期68-72,107,共6页
本文通过对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和梁武帝萧衍为当时佛教音乐本土化所做出的贡献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试图勾勒出南朝齐、梁两代佛教音乐发展的概况及其本土化的具体表现与特征,以窥见南朝佛教音乐的发展概貌。
关键词 萧子良 梁武帝 南朝 佛教音乐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昉与萧子良文士集团交游考
4
作者 杨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30-133,共4页
作为萧子良文士集团的核心成员,任昉与沈约、萧琛、王融、谢朓、范云、萧衍、陆倕、张思光,何宪、孔广、江淹、虞炎、何僩、周颙、庾杲之、刘虬、宗夬、柳恽、王僧孺、江革、范缜、孔休源、谢朏等人均有交往。萧子良过逝后,任昉作《文... 作为萧子良文士集团的核心成员,任昉与沈约、萧琛、王融、谢朓、范云、萧衍、陆倕、张思光,何宪、孔广、江淹、虞炎、何僩、周颙、庾杲之、刘虬、宗夬、柳恽、王僧孺、江革、范缜、孔休源、谢朏等人均有交往。萧子良过逝后,任昉作《文宣竟陵王行状》,高度肯定了萧子良的品行、学识、政绩和招士活动。萧衍建梁后,任昉任吏部尚书,成为梁初文士集团的中心人物。任昉将王俭、萧子良文士集团重视学术和文学、为官清廉的传统延续到梁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昉 萧子良 文惠太子 王俭 文士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滂民”考 被引量:1
5
作者 防冠明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42-146,共5页
“滂民”考防冠明南朝宋、齐之际的会稽“谤民”,《南齐书·周颐传》略有记载:建元初、为长沙王参军、后军参军、山阴令。县旧订谤民,以供杂使。顷言之于太守闻宜公子良曰:“窃见滂民之困,困实极矣。役命有常,只应转竭,鹰迫... “滂民”考防冠明南朝宋、齐之际的会稽“谤民”,《南齐书·周颐传》略有记载:建元初、为长沙王参军、后军参军、山阴令。县旧订谤民,以供杂使。顷言之于太守闻宜公子良曰:“窃见滂民之困,困实极矣。役命有常,只应转竭,鹰迫驱催,莫实其所。险者或窜避山湖,困者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敬则 会稽郡 《南齐书》 水产品 萧子良 《汉语大词典》 中国通史 表层信息 方言 册府元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读《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尚君 《杜甫研究学刊》 1996年第2期68-73,共6页
喜读《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陈尚君一宋人喜治杜诗,"千家注杜"虽是夸大之辞,即如元好问《杜诗学引》所云"杜诗注六七十家",已颇可观。持论严苛的钱谦益指斥宋人所注"大抵芜秽舛陋,如出一辙"(《钱注杜诗略例》),虽失于偏... 喜读《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陈尚君一宋人喜治杜诗,"千家注杜"虽是夸大之辞,即如元好问《杜诗学引》所云"杜诗注六七十家",已颇可观。持论严苛的钱谦益指斥宋人所注"大抵芜秽舛陋,如出一辙"(《钱注杜诗略例》),虽失于偏激.但各家水平相差悬殊,多因袭逞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次公 《钱注杜诗》 辑校 古籍整理 钱谦益 集注本 图书馆 钞本 杜甫草堂 萧子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封山占水再研究
7
作者 侯旭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97-106,共10页
“权豪之族,擅割林池;势富之家,专利山海。”(《全梁文》卷42任昉《为齐竟陵王世子临会稽郡教》)是东晋南朝历史上一突出现象。私家封山占水的大量出现,与江南地区大土地所有制迅速发展,以及这一地区的开发均密切相关。对此,几... “权豪之族,擅割林池;势富之家,专利山海。”(《全梁文》卷42任昉《为齐竟陵王世子临会稽郡教》)是东晋南朝历史上一突出现象。私家封山占水的大量出现,与江南地区大土地所有制迅速发展,以及这一地区的开发均密切相关。对此,几十年来相继有学者加以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不过,关于封山占水(从江南开发角度讲,是山泽开发)出现的原因,以及封山占水与开垦耕地的关系,犹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故陈管见,向诸位先生求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南朝时期 北人 山泽 江南地区 晋书 宋书 平原地区 会稽郡 京口 萧子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分”书管见
8
作者 仲跻止 《书法艺术》 1996年第5期5-6,共2页
何谓“八分”,历代说法不一,如北朝王说:“字方八分,言有楷模”;齐萧子良说:“王次仲饰隶为八分”;宋郭忠恕说:“书有八体,汉蔡邕以隶作八分体,盖八体之后又生此法,谓之八分”;清翁方纲说:“笔画平直,仍小篆而去其繁重者,隶也。因隶而... 何谓“八分”,历代说法不一,如北朝王说:“字方八分,言有楷模”;齐萧子良说:“王次仲饰隶为八分”;宋郭忠恕说:“书有八体,汉蔡邕以隶作八分体,盖八体之后又生此法,谓之八分”;清翁方纲说:“笔画平直,仍小篆而去其繁重者,隶也。因隶而加掠捺,八分也”。由于所处时代及所见所闻的不同,放前贤们众说纷纭,奠衷一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八分这个名词是汉末才有的。《古文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分体 小篆 隶书 萧子良 郭忠恕 翁方纲 字体 熹平石经 蔡文姬 尊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邸文人集团形成的原因
9
作者 董连祥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Z1期122-128,共7页
南朝齐代的竟陵王萧子良,生前组织和领导了阵容强大的西邸文人集团。这个集团的形成,有着较为复杂的、诸多方面的原因。第一、齐武帝创建国学的举措,为萧子良组织西邸文人集团打开思路。第二,皇太子主持的祭孔活动,是萧子良组织西邸文... 南朝齐代的竟陵王萧子良,生前组织和领导了阵容强大的西邸文人集团。这个集团的形成,有着较为复杂的、诸多方面的原因。第一、齐武帝创建国学的举措,为萧子良组织西邸文人集团打开思路。第二,皇太子主持的祭孔活动,是萧子良组织西邸文人集团的导火线。第三,人们对办学意义等问题的认识,奠定了萧子良开办西邸的思想基础。第四,前人的许多做法,为萧子良创建西邸、组织西邸文人集团开了先例。第五,“敦义爱古,礼才好士”的个性,是萧子良组织西邸文人集团的内在动力之一。第六,“禀性端疏,属爱闲外”的特点,是萧子良组织西邸文人集团的内在动力之二。第七,众多文人具有建功立业的思想,从而形成萧子良组织西邸文人集团的大气候。第八,社会的安定,是萧子良组织西邸文人集团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萧子良 西邸文人集团 国学 祭孔 礼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