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童期百合营养生长阶段转变的重要通路筛选
1
作者 郭振峰 徐蕴晨 +5 位作者 梅宏建 康婕 杨中振 杨燕 夏宜平 吴昀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6,共11页
百合(Lilium spp.)是最具代表性的球根花卉之一,但绝大多数百合存在童期长问题,已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种质与不同规格百合鳞茎童期转换情况,并以短童期新铁炮百合(Lilium×formolongi)实生苗为材料,取童期... 百合(Lilium spp.)是最具代表性的球根花卉之一,但绝大多数百合存在童期长问题,已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种质与不同规格百合鳞茎童期转换情况,并以短童期新铁炮百合(Lilium×formolongi)实生苗为材料,取童期(0~4月)、转换期(4~6月)和成年期(6~24月)植株的茎顶端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 SAM)进行二代转录组测序,并对转录组数据进行组装和注释,结果共筛选到15 172个差异表达基因,同时挖掘出新铁炮百合从童期向成年期阶段转变的关键候选调控通路,如碳水化合物代谢及胚后发育调控等。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方法对6个差异表达基因在童期向成年期阶段转变过程中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选基因在不同发育期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决定系数达0.913 0,证明转录组测序数据具有可靠性。本研究在利用特异性优质资源的基础上,以实生苗生长过程为基础开展的转录组测序可为后续共表达网络的构建和核心基因挖掘奠定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铁炮百合 短童期 营养生长阶段转变 通路筛选 差异种质 胚后发育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地区春播芝麻营养生长阶段≥12℃有效积温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桑利民 许利民 +6 位作者 赵艳利 郭元章 张学敏 李成璞 桑燕 徐婧 徐桂真 《河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3期6-9,共4页
研究承德春播芝麻营养生长阶段(5月15日~7月31日)的有效积温与芝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可以为该区春播芝麻的种植管理及产业化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和2015年以冀航芝1号、冀航芝2号、冀航芝3号3个芝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 研究承德春播芝麻营养生长阶段(5月15日~7月31日)的有效积温与芝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可以为该区春播芝麻的种植管理及产业化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和2015年以冀航芝1号、冀航芝2号、冀航芝3号3个芝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承德春播芝麻营养生长阶段≥12℃有效积温对芝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芝麻品种,不同年际的株高和一次分枝数存在显著差异,每株蒴果数、千粒重和单株种子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芝麻营养生长阶段≥12℃有效积温与芝麻株高、千粒重和单株种子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株高与千粒重和单株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始蒴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芝麻在营养生长阶段受有效积温影响显著,因此,在承德地区选择活动积温条件较优的区域种植并加强春播芝麻中前期栽培管理,对提高承德春播芝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播芝麻 营养生长阶段 有效积温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高产制种关键技术Ⅰ营养生长阶段
3
作者 黄达彪 池德生 《福建稻麦科技》 2000年第3期18-23,共6页
关键词 杂交稻 制种 关键技术 营养生长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冠腐病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FPCS3096菌株产孢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湘民 兰波 +1 位作者 LiuChunji KemalKazan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4-678,共5页
由真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冠腐病是澳大利亚小麦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为进行病害抗性鉴定和筛选抗病种质资源,需制备大量的病菌分生孢子。本试验以强致病性菌株FPCS3096为材料,开展了该菌株产孢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 由真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冠腐病是澳大利亚小麦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为进行病害抗性鉴定和筛选抗病种质资源,需制备大量的病菌分生孢子。本试验以强致病性菌株FPCS3096为材料,开展了该菌株产孢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6种培养基中,以1/2 PDA产孢量最大;在营养生长阶段,在菌丝长满平板后(28℃下需培养6~7 d),延长培养时间(即继续培养),大大促进了后期的产孢,培养12 d的产孢量是培养6 d的4倍,而且在这一阶段,暗培养促进了产孢,连续暗培养的产孢数是连续光培养产孢数的2倍多。试验同时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培养皿内培养基的重量或平板培养基的厚度对产孢有很大的影响,量越多,产孢量越大,当培养基的重量比为2倍多时,产孢的数量比为7~10倍。与本实验室以前采用的在PDA培养基上培养、然后光照产孢的技术相比,现有的技术将产孢数量提高了20~5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营养生长阶段 暗培养 产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短栽菇转潮期技术
5
作者 张是 刘伟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4年第10期30-30,共1页
菇类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每出菇一批.称为一潮,每潮菇成熟采收后、至下一潮菇再次发生相隔的时间,称为转潮转潮的原因是由于形成子实体的菌丝需要由生殖生长阶段转入营养生长阶段.待环境等条件满足时.再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生长... 菇类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每出菇一批.称为一潮,每潮菇成熟采收后、至下一潮菇再次发生相隔的时间,称为转潮转潮的原因是由于形成子实体的菌丝需要由生殖生长阶段转入营养生长阶段.待环境等条件满足时.再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生长阶段.形成子实体、此时如果管理得当,可有效缩短栽培周期.减轻病虫危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栽培过程 营养生长阶段 子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