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云鄂博东矿萤石型铌-稀土-铁矿石中铌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1
1
作者 罗晓锋 杨占峰 +4 位作者 王振江 李强 王其伟 朱雪峰 王艳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9-668,共10页
白云鄂博矿床中铌与稀土、铁、萤石等密切共生,为更好地利用白云鄂博矿铌资源,通过现场取样,结合化学分析、X射线能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矿物自动分析系统(AMICS),对白云鄂博东矿萤石型铌-稀土-铁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铌的赋存... 白云鄂博矿床中铌与稀土、铁、萤石等密切共生,为更好地利用白云鄂博矿铌资源,通过现场取样,结合化学分析、X射线能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矿物自动分析系统(AMICS),对白云鄂博东矿萤石型铌-稀土-铁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铌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型铁矿石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复杂,铌(NbO)品位为0.23%,铌矿物产出粒度较细;铌矿物有褐钇铌矿、铌铁金红石、烧绿石、易解石、铌铁矿和铌锰矿,铌矿物质量分数最高的是褐钇铌矿,为0.14%,铌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是铌锰矿,为77.60%,铌(NbO)分布率最高的是褐钇铌矿,为19.46%;铌(NbO)在这6种矿物中的分布率总和为57.20%,分布率最高的是褐钇铌矿,最低的是铌铁矿,前者是后者的近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 萤石型铌-稀土-铁矿石 赋存状态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喀拉昆仑山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辉 范玉海 +4 位作者 廖友运 张少鹏 杨晨 许将 陈瑞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8-1000,共13页
对喀喇昆仑山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研究,为该区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依据。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在总结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配合镜下鉴定、矿床地球化学分析,探讨矿床... 对喀喇昆仑山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研究,为该区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依据。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在总结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配合镜下鉴定、矿床地球化学分析,探讨矿床成因类型与成矿作用,分析成矿期后的构造变形,预测矿化体的空间就位,提出找矿方向和找矿思路。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含矿建造沉积环境为近陆滨-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相。矿化带处于石炭系帕斯群灰岩组(a组)上段(含矿泥质灰岩段)上部,区内延伸大于30km,西段发现2条矿化体(Ⅰ-1、Ⅰ-1),东段发现7条矿化体(Ⅱ-1~Ⅱ-7)。单矿化体一般长170~2000m,厚度10~32 m,矿化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层控特征明显。矿石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矿化体内含Fe、Al、Ti、LREE、Nb、Ta等多种金属成矿元素。矿床成因类型为近陆滨海相沉积型。矿源为古陆源区红土型风化壳,以沉积物重力流和胶体溶液混合流体形式快速搬运,并在近陆滨岸地带以事件沉积作用快速卸载堆积而成。成矿期后,含矿建造遭受了强烈的构造改造,形成了总体呈NWW向展布的断褶带,带内发育的复式-叠加反"S"型褶皱构造构成了区内最特征的控矿构造样式。该带找矿前景好,找矿潜力大,通过进一步的矿产地质工作,有望在该带实现Fe、Al、Ti,尤其是稀有、稀土元素的重要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钛多金属矿化带 石炭系 帕斯群 浅海碳酸盐建造 大黄山 喀喇昆仑山 沉积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临安石室寺NYF型伟晶岩中稀有稀土金属的矿物学行为与成矿过程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吴梦雨 饶灿 +3 位作者 董传万 林晓青 覃莉茜 吕青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4-931,共18页
浙江临安石室寺伟晶岩位于河桥岩体西北面,属于典型的Nb-Y-F(NYF)型伟晶岩,富含大量稀有稀土矿物。本文在野外考察和显微镜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图像观察与矿物化学成分分析,系统鉴定了石室寺NYF型伟晶岩中的稀有稀土矿... 浙江临安石室寺伟晶岩位于河桥岩体西北面,属于典型的Nb-Y-F(NYF)型伟晶岩,富含大量稀有稀土矿物。本文在野外考察和显微镜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图像观察与矿物化学成分分析,系统鉴定了石室寺NYF型伟晶岩中的稀有稀土矿物,揭示了稀有稀土元素的富集、迁移、结晶与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石室寺伟晶岩中的稀有稀土矿物有铌钽矿物(铌铁矿、铌锰矿、重钽铁矿、细晶石等)、钇矿物(褐钇铌矿、黑稀金矿)、钨矿物(黑钨矿、白钨矿、铌钨矿物)、铈矿物(独居石、氟铈矿、氟碳铈矿)和钍矿物等。(2)铌钨系列矿物的WO3含量在8.30~70.51 wt%之间呈规律变化,可能为铌铁矿与黑钨矿之间形成的一系列多体矿物。(3)铌铁矿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石室寺伟晶岩的形成年龄为133±2 Ma,与河桥花岗岩具有成因联系。(4)石室寺NYF型伟晶岩中稀有稀土元素的成矿过程与其岩浆的结晶演化密切相关:岩浆阶段,锆石、钍石与独居石等矿物最早晶出;岩浆—热液阶段,黑稀金矿、铌铁矿、褐钇铌矿、氟铈矿等稀有稀土矿物逐渐结晶;热液阶段,黑钨矿、铌钨矿物相继形成,同时早期的独居石、氟铈矿受晚期热液交代形成次生铈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YF伟晶岩 稀有稀土矿物 铁矿-黑钨矿多体系列 铁矿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鄂博矿床形成于不同时代的信息——矿床西矿体的年龄和讨论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宗清 唐索寒 +2 位作者 王进辉 袁忠信 白鸽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0-137,共8页
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的成矿时代长期争论。笔者报道了采自矿床西矿体铌-稀土-铁矿石样品和白云岩样品的Sm-Nd等时年龄和Rb-Sr等时年龄。Sm-Nd等时年龄为809±80(2σ)Ma,INd=0.511182±34(2σ),MSWD1.10;Rb-Sr等时年龄近似于3... 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的成矿时代长期争论。笔者报道了采自矿床西矿体铌-稀土-铁矿石样品和白云岩样品的Sm-Nd等时年龄和Rb-Sr等时年龄。Sm-Nd等时年龄为809±80(2σ)Ma,INd=0.511182±34(2σ),MSWD1.10;Rb-Sr等时年龄近似于391±97(2σ)Ma,ISr=0.70453±72(2σ),MSWD47。西矿Sm-Nd等时年龄与矿床主、东矿相同年代学方法年龄不同。白云鄂博矿床可能形成于中、新元古代,并在早古生代加里东期遭受过后期地质作用改造。西矿同主、东矿一样,在加里东期,铁矿石和白云岩的Sr同位素系统发生过扰动或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床 --稀土矿床 成矿时代 白云岩 Sm-Nd等时年龄 Rb-Sr等时年龄 地质作用 铁矿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