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贺浩华 贺国良 +2 位作者 朱昌兰 刘宜柏 彭小松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401-1405,T005-T006,共7页
利用电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和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 )绒毡层细胞表现为延迟解体 ,乌氏体不参与小孢子细胞壁的形成 ,特别是纯合不育株... 利用电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和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 )绒毡层细胞表现为延迟解体 ,乌氏体不参与小孢子细胞壁的形成 ,特别是纯合不育株绒毡层细胞存在乌氏体的异位分布 ;(2 )药隔维管束异常 ,导致营养物质运输缺乏 ;薄壁细胞液泡化 ,排列紊乱 ,杂合不育株薄壁细胞互相融合 ,出现核转移的独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 超微结构 花粉 花药 不育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酯酶同功酶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南中 李丙花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69-73,共5页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是一种自然突变株,通过对可育株、不育株及珍A不育系的雄芯,雌芯及不同发育时期功能叶的酯酶同功酶进行一系列的比较研究,找出了酯酶同功酶各器官组织中的变化规律,发现了“萍乡核不育水稻”可育株与不育株...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是一种自然突变株,通过对可育株、不育株及珍A不育系的雄芯,雌芯及不同发育时期功能叶的酯酶同功酶进行一系列的比较研究,找出了酯酶同功酶各器官组织中的变化规律,发现了“萍乡核不育水稻”可育株与不育株的雄芯酯酶同功酶有明显的差异,还发现雌芯的酯酶同功酶尚无差异,功能叶未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雄性核不 水稻 酯酶同功酶 雄芯 雌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株与可育株同工酶比较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傅军如 徐安庆 +4 位作者 贺浩华 蔡耀辉 朱昌兰 彭小松 刘宜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1-647,共7页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和隐性可育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3种同工酶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OD)的同工酶酶谱...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和隐性可育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3种同工酶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OD)的同工酶酶谱未见差异,且在幼穗发育的不同时期也基本相同;幼穗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EST、POD、COD的同工酶酶谱在雌雄蕊形成期存在差异,与可育株的同工酶酶谱相比,不育株除在谱带的显色速度、颜色和带宽上存在差异外,在谱带数及其分布未见差异;在单核期花药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比可育株多1条EST、少2条POD和2条COD同工酶带,在三核期也呈上述特征。表明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在叶片中不表达、幼穗中部分表达和花药中充分表达,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的时空和特异性。花药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程序的扰乱是引起花粉败育的最主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水稻 同工酶表达 花粉败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龚慧明 贺浩华 +1 位作者 刘宜柏 曾汉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3,共5页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和杂合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临界值均为 2 7℃~ 2 8℃ ,说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不存在显性不育基因...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和杂合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临界值均为 2 7℃~ 2 8℃ ,说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不存在显性不育基因的剂量效应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 ,即抽穗前 1 8~ 1 2 d;同时 ,讨论了该不育材料的实际应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 水稻 临界温度值 温度敏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花粉败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贺国良 贺浩华 +3 位作者 朱昌兰 刘宜柏 肖德兴 蔡耀辉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5期329-332,T001-T003,共7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PXDGMSR)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绒毡层细胞解体延迟 ;(2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方式为“连续型”,... 利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PXDGMSR)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绒毡层细胞解体延迟 ;(2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方式为“连续型”,但分裂期细胞液泡化严重 ,染色体粘连 ,纺缍体形成不规则 ,核中出现囊泡化现象 ;(3)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方式为“同时型”,母细胞形成多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水稻 花粉败 细胞形态学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辐照诱发创造水稻显性雄性核不育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舒庆尧 吴殿星 +1 位作者 夏英武 高明尉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74-278,共5页
早籼品种浙 92 48干种子经 3 0 0Gy60 Co γ射线辐照后 ,M1代植株的育性大幅下降 ,并出现了完全不育株。选用浙 92 48M1高不育株再经人工去雄后与G93 89杂交 ,所得杂种M2 F1仍分离出雄性不育株。继续用浙 92 48回交 ,M3BC1 M6BC4群体... 早籼品种浙 92 48干种子经 3 0 0Gy60 Co γ射线辐照后 ,M1代植株的育性大幅下降 ,并出现了完全不育株。选用浙 92 48M1高不育株再经人工去雄后与G93 89杂交 ,所得杂种M2 F1仍分离出雄性不育株。继续用浙 92 48回交 ,M3BC1 M6BC4群体中仍出现不育株与可育株 ,分离比为 1∶1。用早籼新品系浙辐 5 0 4、H41 6,中籼新品系长丝软占、玉占 ,三系杂交籼稻保持系辐南B、3 5 1B及恢复系IR3 6、2 0 964与BC2群体中的不育株杂交 ,所有杂交一代群体都出现不育株与可育株分离 ,比例接近 1∶1。此外 ,回交、杂交群体中分离出的可育株与不育株进行姐妹杂交 ,后代也按 1∶1分离出不育株与可育株。然而 ,所有可育株的后代 ,不管来自杂交、回交或是姐妹交 ,均未出现育性分离 ,表现正常可育。本实验所得的不育突变株及其衍生不育株的花药瘦小 ,花粉呈典败或圆败 ,自然结实率与套袋结实率很低。上述结果表明 ,诱发产生的不育系属显性雄性不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辐照 显性雄性不育 遗传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开花习性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贺浩华 余祥健 +1 位作者 傅军如 黄文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79-481,共3页
通过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开花习性的观察 ,结果表明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具有柱头大、柱头外露率高、柱头生活力下降慢、张颖角度较大 ,花期不太集中 ,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开花高峰等特点。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水稻 开花习性 柱头外露率 柱头生活力 张颖角度 花期 制种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感温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颜龙安 蔡耀辉 +3 位作者 刘秋英 张俊才 张晓波 杨正威 《江西农业学报》 1996年第2期85-88,共4页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感温性主要表现:①不同稃尖性状的不育株感温效应不同,红色稃尖的不育株比白色稃尖的不育株感温效应更强;②不同遗传背景的不育株感温效应不同;③同一株系不同单株感温效应不同;感温性强的单株其后代不育材料感...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感温性主要表现:①不同稃尖性状的不育株感温效应不同,红色稃尖的不育株比白色稃尖的不育株感温效应更强;②不同遗传背景的不育株感温效应不同;③同一株系不同单株感温效应不同;感温性强的单株其后代不育材料感温性也强。说明显性核不育材料的感温性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效应,通过理想亲本选择可削弱不育材料的感温性。本文提出了通过高温筛选减少温度对不育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显性核不 感温效应 性感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基因的转育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小强 贺浩华 彭小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利用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株高温条件下表现部分可育的特性,在南昌夏季以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杂合不育株作父本,与具有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常规水稻品种(粤香占、HR-195、85-02、中鉴100、9311、原早7号、超丰早、R402)杂交,各杂交组合及... 利用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株高温条件下表现部分可育的特性,在南昌夏季以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杂合不育株作父本,与具有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常规水稻品种(粤香占、HR-195、85-02、中鉴100、9311、原早7号、超丰早、R402)杂交,各杂交组合及后代分别在江西南昌和海南三亚种植。结果表明,转育后代出现的不育株育性没有中间类型,败育彻底;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不会对转育后代Ms-p基因表达产生影响,转育的不育株系育性能稳定遗传。转育成功的5个不同细胞质源的显性核不育株系在株高、分蘖力、上三叶长度和角度等农艺性状都与原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株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 水稻 不育基因 农艺性状 杂合不育 品种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性雄性核不育突变体水稻的遗传鉴定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旭东 J.NeilRutger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79-283,共5页
利用γ射线处理水稻干种子 ,从 2个美国品种Orion和Kaybonnet中分别获得了雄性核不育突变体 1 783和 1 789。对 1 783的M7代和 1 789的M6 代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进行了观察和考查 ,并对后裔单株育性的分离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 利用γ射线处理水稻干种子 ,从 2个美国品种Orion和Kaybonnet中分别获得了雄性核不育突变体 1 783和 1 789。对 1 783的M7代和 1 789的M6 代的花粉育性和结实率进行了观察和考查 ,并对后裔单株育性的分离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突变体 1 783和 1 789的育性分离为 1可育 :1不育 ,雄性核不育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是一种人工诱变中不常见的显性突变。 2个雄性核不育突变体的花粉育性 ,经I KI染色表现为部分败育 ,自然状态下的结实率为 3 0 %左右 ,套袋结实率仅0 3 %~ 3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雄性核不 显性突变 遗传鉴定 种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现状及利用前景
11
作者 李永辉 朱珊 +4 位作者 聂元元 颜满莲 毛凌华 蔡耀辉 颜龙安 《作物研究》 2012年第5期435-439,共5页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发现在水稻上属世界首例。从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发现、生物学特征特性、遗传分析、相关基因定位、光温特性、败育机理、育种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水稻 基因定位 机理 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龚慧明 贺浩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2-45,共4页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是水稻中首次发现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突变体。本文从该材料的遗传规律、基因定位、育性转换规律、细胞学特征、败育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水稻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与质核互作不育系的遗传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蔡耀辉 贺浩华 +3 位作者 颜龙安 刘秋英 匡贤彦 张晓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8,共3页
结果表明:萍乡显性不育水稻带有质核互作不育系的恢复基因,不同遗传背景的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对质核互作不育系具有不同的恢保关系;萍乡显性核不育基因与质核互作不育基因是独立发生的,当质核互作不育系中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隐性不育... 结果表明:萍乡显性不育水稻带有质核互作不育系的恢复基因,不同遗传背景的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对质核互作不育系具有不同的恢保关系;萍乡显性核不育基因与质核互作不育基因是独立发生的,当质核互作不育系中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隐性不育基因一起作用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 互作不育 遗传关系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三明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17
14
作者 黄显波 田志宏 +3 位作者 邓则勤 郑家团 林成豹 唐江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65-1868,共4页
2001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凤元村进行两系核不育系育性鉴定时,在SE21S/Basmati 370组合编号为S221的800多株F2代分离群体中发现1株与其他不育株的花粉败育形态不同的植株。经测交、回交、姐妹交的后代育性分离调查,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 2001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凤元村进行两系核不育系育性鉴定时,在SE21S/Basmati 370组合编号为S221的800多株F2代分离群体中发现1株与其他不育株的花粉败育形态不同的植株。经测交、回交、姐妹交的后代育性分离调查,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1分离,以不育株为母本与普通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其后代育性呈11分离,可育株后代分离不出不育株,表明S221不育性受核内1对显性不育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显性雄性核不基因 无花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se Z^(S1)加工Ub_(L40)mRNA控制水稻温敏雄性核不育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海 周明 +2 位作者 杨远柱 曹晓风 庄楚雄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74-1274,共1页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可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的供需变得越来越不平衡,增加粮食产量已成为解决粮食供需不平衡的关键措施之一。杂交水稻可以比常规水...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可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的供需变得越来越不平衡,增加粮食产量已成为解决粮食供需不平衡的关键措施之一。杂交水稻可以比常规水稻提高20%-30%的产量,是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约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60%,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水稻 温敏雄性核不 RNASE MRNA 粮食作物 加工 控制 粮食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花粉败育的细胞学机理(英文) 被引量:12
16
作者 冯九焕 卢永根 刘向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4,共8页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semi thin and thin section, the process of pollen development was comparatively studied in Peiai 64S, a photoperiod temperature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line (PTGMS) and IR36, a fertile cul...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semi thin and thin section, the process of pollen development was comparatively studied in Peiai 64S, a photoperiod temperature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line (PTGMS) and IR36, a fertile cultivar in rice. The development of Peiai 64S and IR36 did not differ up to microsporocyte formation stage; but since meiosis stage, male reproductive cells of Peiai 64S underwent several structural changes and ultimately terminated by early bicellular stage. These abnormal changes mainly occurred at two stages: (1) at meiotic prophase, almost half of Peiai 64S microsporocytes exhibited aberration, with sparse free ribosomes, underdeveloped mitochondria and many swollen endoplasmic reticula. These abnormal cells became dramatically vacuolated and hereafter disintegrated completely at later stage. (2) After the early uninucleate stage, nearly all of Peiai 64S microspores possessed malfunctional exine that was deviod of electron transparent region between sexine and nexine, and no intine was established. But, the development and disintegration of tapetum in Peiai 64S resembled those of IR36. The results proposed that the abnormalities of microsporocytic cytoplasm or pollen exine, rather than the tapetal development caused the pollen abortion of Peiai 64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 雄性不育 花粉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 被引量:13
17
作者 高凤云 张辉 斯钦巴特尔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9-131,共3页
应用252条10-mer随机引物对遗传背景相似的可育株和不育株亚麻进行了RAPD分子标记,在不育株与可育株之间寻找DNA的多态性差异带,结果发现,在252条随机引物中有2条引物(即S62和S135)可分别得到1个与显性核不育的雄性基因有关的RAPD分子... 应用252条10-mer随机引物对遗传背景相似的可育株和不育株亚麻进行了RAPD分子标记,在不育株与可育株之间寻找DNA的多态性差异带,结果发现,在252条随机引物中有2条引物(即S62和S135)可分别得到1个与显性核不育的雄性基因有关的RAPD分子标记为S62-500和S135-3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显性雄性核不 RAPD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38
18
作者 雷建勋 李泽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20-428,共9页
在长日照条件下,分析了HPGMR农垦58S与HPGMR 105S,HPGMR农垦58S与6个粳型品种、HPGMR 105S与1个粳型品种配制的F_1、F_2及回交F_1代;HPGMR农垦58S与2个粳型品种的F_3、F_5家系,源于这两组合杂种后代的3个稳定可育纯系,及其与HPGMR农垦58... 在长日照条件下,分析了HPGMR农垦58S与HPGMR 105S,HPGMR农垦58S与6个粳型品种、HPGMR 105S与1个粳型品种配制的F_1、F_2及回交F_1代;HPGMR农垦58S与2个粳型品种的F_3、F_5家系,源于这两组合杂种后代的3个稳定可育纯系,及其与HPGMR农垦58S配制的F_1代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HPGMR农垦58S与其转育的HPGMR 105S具有等位的光敏核不育基因。HPGMR的光敏核不育性属孢子体不育类型,受核内隐性主基因控制,不表现明显的细胞质效应。HPGMR的光敏核不育性及其育性恢复涉及到两对相互独立的核内主基因的遗传和弱效修饰基因的作用。拟HPGMR的主基因型为(ms_1^(ph)ms_1^(ph)ms_2^(ph)ms_2^(ph)),参试品种农垦58的主基因型为(Ms_1^(ph)Ms_1^(ph)Ms_2^(ph)Ms_2^(ph)),其余参试品种为(Ms_1^(ph)Ms_1^(ph)Ms_2^(ph)Ms_2^(ph))。Ms_1^(ph)为完全显性,恢复能力为正常可育。Ms_2^(ph)为不完全显性,恢复能力弱于Ms_1^(ph),为部分可育,Ms_2^(ph)基因间具有累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核不 雄性不育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显性雄性核不育材料后代不育株与可育株不同器官的蛋白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门淑珍 刘博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关键词 小麦 显性雄性核不材料 不育 不育基因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两用核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模型与鉴定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姚克敏 储长树 卢显富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399-404,共6页
依据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育性变化的实验结果,提出衡量不育系育性变化规律的特征值及其量化模型。并用7个不育系的多点多年育性资料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
关键词 雄性不育 量化模型 水稻 性模型 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