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分析及产酶菌株初步筛选 被引量:5
1
作者 吴蕾蕾 商丽 +2 位作者 孙浩 史晓翀 张晓华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2-522,共11页
为了研究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沉积物细菌群落组成及可培养细菌产酶活性,选取潮间带19个站位沉积物样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沉积物中细菌的群落组成进行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测量沉积物中总细菌的绝对丰度;... 为了研究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沉积物细菌群落组成及可培养细菌产酶活性,选取潮间带19个站位沉积物样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沉积物中细菌的群落组成进行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测量沉积物中总细菌的绝对丰度;利用传统的平板涂布法对16个站位的沉积物样品中可培养细菌进行纯化和鉴定,同时选取38株细菌进行酶活性筛选。结果显示:19个站位潮间带沉积物样品共得到2375个分类操作单元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共获得42个细菌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类群。总细菌的丰度介于2.51×10^7~6.65×10^8 copies·g^-1。对于可培养细菌,129株测序的细菌分属于4个门,25个属,50个种。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为优势类群,这与高通量测序结果基本一致。选取其中38株进行酶活性筛选(包括脂酶、淀粉酶、明胶酶、褐藻胶酶和纤维素酶),发现17株可产脂酶、24株可产淀粉酶、18株可产明胶酶、4株可产褐藻胶酶和4株可产纤维素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沉积物 高通量测序 可培养细菌 16S RRNA 基因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沉积物细菌的多样性及分离菌产酶测定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玉璟 李胜男 +2 位作者 袁嘉琳 王龙 刘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6-54,共9页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具有多种不同特征的生态地理微环境,如长城科考站、企鹅岛、生物湾与黄金湾流域、半岛南部、碧玉滩等。这些区域因水文地质、动植物分布、人类活动程度等不同而具有明显的生态地理差异。本研究从这些微环境海岸潮间带...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具有多种不同特征的生态地理微环境,如长城科考站、企鹅岛、生物湾与黄金湾流域、半岛南部、碧玉滩等。这些区域因水文地质、动植物分布、人类活动程度等不同而具有明显的生态地理差异。本研究从这些微环境海岸潮间带采集了7份代表性沉积物样品,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细菌类群的多样性以及环境理化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采用常规可培养鉴定方法,对样品的分离菌株产酶状况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所有样品的细菌类群主要分布在45门、104纲、442属当中,表现出比较高的多样性。其中,优势菌门Proteobacteria主要分布在半岛南部、碧玉滩和生物湾潮间带沉积物中,优势菌门Bacteroidetes主要分布在企鹅岛两侧和黄金湾潮间带沉积物,长城站潮间带沉积物的优势门为Firmicutes。相似生态微环境的潮间带沉积物具有不同的优势菌门和纲;而不同生态微环境潮间带沉积物却具相同的优势菌门和纲。有机氮(TO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磷酸盐(PO_(4)^(3–)-P)、亚硝态氮(NO_(2)^(–)-N)含量与企鹅岛、生物湾、黄金湾潮间带沉积物的菌群多样性具有相关性,其中TON对生物湾样品的影响最大,而有机碳(TOC)对所有样品的影响均较小。分离菌株的产酶实验表明:在企鹅岛、生物湾、黄金湾等动物频繁出没的潮间带样品中,蕴藏着一批产淀粉酶、酪蛋白酶、脂肪酶、七叶苷酶、过氧化氢酶能力较强菌株,这为今后进一步的应用开发提供了宝贵的低温产酶菌株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尔德斯半岛 潮间带沉积物 细菌类群多样性 产酶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00年来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西湖沉积物中稀土元素1/δEu特征与气候演变 被引量:11
3
作者 谢周清 孙立广 +1 位作者 刘晓东 赵俊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3-306,共4页
测试分析了近 2 0 0 0年来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西湖沉积物中的部分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丰度。稀土元素的分配模式表明沉积物主要来自周围的母岩风化产物。相对于Cs/Rb ,La/Yb和Sr/Ba而言 ,1/δEu随深度的变化与沉积物中反映生物强度变化的S... 测试分析了近 2 0 0 0年来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西湖沉积物中的部分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丰度。稀土元素的分配模式表明沉积物主要来自周围的母岩风化产物。相对于Cs/Rb ,La/Yb和Sr/Ba而言 ,1/δEu随深度的变化与沉积物中反映生物强度变化的S元素丰度的波动明显一致 ,且与近 2 0 0 0年来该地区降水量的变化几乎同步。这表明尽管稀土元素Eu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 ,但是 ,1/δEu对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和生物活动强度有很好的响应关系 ,能够用来反演古气候环境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尔德斯半岛 稀土元素 南极 沉积物 古气候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西海岸海滩沉积物环境磁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唐怀能 王永红 黄清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共12页
南极无冰区独特的环境系统近几十年来被广泛地关注和研究,同时环境磁学方法在环境变化研究中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通过对2015年采自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西海岸一根长26 cm的柱样进行环境磁学、粒度、^(210)Pb和稳定碳同位素测试分析发... 南极无冰区独特的环境系统近几十年来被广泛地关注和研究,同时环境磁学方法在环境变化研究中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通过对2015年采自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西海岸一根长26 cm的柱样进行环境磁学、粒度、^(210)Pb和稳定碳同位素测试分析发现,由于海岸基岩为安山质玄武岩,所以沉积柱样整体的磁性矿物含量较高,表现出较强的磁性,其磁化率均值(χ_(lf))高达1 597×10^(-8) m^(3)·kg^(-1),约为一般海滩磁化率值的3~4倍。其磁性矿物类型主要是假单畴的亚铁磁性矿物颗粒(磁铁矿)且含有少量的反铁磁性矿物颗粒(赤铁矿)。垂向上^(210)Pb和粒度结果显示,柱样上段沉积物粒度较细,水动力较弱使得细粒磁性矿物颗粒被快速保存下来,而随着深度的增加粒度逐渐变粗,岸滩水动力相对增强,而且底部受到生物有机质溶解作用的影响导致柱样上段磁学参数值高于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磁学 海滩沉积物 ^(210)Pb测年 稳定碳同位素 菲尔德斯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陆地、淡水、潮间带、浅海各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沈静 徐汝梅 +2 位作者 周国法 吴宝铃 黄凤鹏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0-112,共13页
根据我国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10年的各项研究成果和南极其它相关地区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了菲尔德斯半岛地区陆地、淡水、潮间带及浅海4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物质的流动使得这4个生态系统相互联系形... 根据我国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10年的各项研究成果和南极其它相关地区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了菲尔德斯半岛地区陆地、淡水、潮间带及浅海4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物质的流动使得这4个生态系统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在这种物质流动的过程中,动物的作用尤其关键,如海鸟(企鹅、黑背鸥等)以及海豹的繁殖、取食等活动对营养盐的搬运有利地促进和疏通了营养物质在系统间的流动。此外,物理作用(如雨水的冲刷、潮汐作用和径流的带动等)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尔德斯半岛 陆地 淡水 潮间带 南极 生态系统 相互作用 营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