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驱散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阴霾--论当代台湾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
孙慰川
王欣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2
|
双重身份与阉割角色的倒转——论《莎乐美》中菲勒斯中心主义的解构策略 |
张鑫
钟尹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8 |
4
|
|
3
|
从菲勒斯中心主义看《上海王》女性主义 |
李晓静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4
|
美狄亚形象的女性主义阐释 |
庄美芝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0
|
|
5
|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恋爱中的女人》 |
卢敏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21
|
|
6
|
“天使”的颠覆与女性形象的重构——澳大利亚现当代女性主义小说评析 |
方红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7
|
|
7
|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理论辨析 |
王影君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7 |
4
|
|
8
|
一部女性主义思辨书——评耶利内克的《死亡与少女》 |
杨正和
罗晓梅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9
|
男权中心话语压制下的陈述与突围——谈《私人生活》中的女性情谊 |
何春华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1 |
3
|
|
10
|
私语的终结——从林白的创作转向看当代女性写作的困境 |
王亚平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6 |
4
|
|
11
|
“重读”、“复述”中的超越与重建──徐坤《如梦如烟》与刘恒《白涡》之比较 |
黄柏刚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