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混合碳源配比对菌藻-颗粒污泥形成及响应曲面分析
1
作者
肖飞
宋永筱
+1 位作者
赵峰德
王世民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135,147,共8页
菌藻-颗粒污泥具有低能耗、低运营和低碳排放等优势,发展潜力大,未来应用领域广。采用高径比(RH/D)为7.5的序批式反应器(SBR),内接冷冻耐盐好氧颗粒污泥,进水为人工合成废水(葡萄糖/乙酸钠比为3∶1、4∶1和5∶1),分析施加小球藻的过程...
菌藻-颗粒污泥具有低能耗、低运营和低碳排放等优势,发展潜力大,未来应用领域广。采用高径比(RH/D)为7.5的序批式反应器(SBR),内接冷冻耐盐好氧颗粒污泥,进水为人工合成废水(葡萄糖/乙酸钠比为3∶1、4∶1和5∶1),分析施加小球藻的过程中菌藻共生颗粒的污泥特性、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及降解污染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60 d后,共生颗粒的外层为丝状菌构造;EPS含量呈先增后减,最大值为239.38 mg/g,PN/PS比在4.57~12.75之间,藻类的介入增加了EPS中富里酸和腐殖酸类蛋白含量;对COD、NH_(4)^(+)-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96%、76.41%和74.14%。响应曲面优化的最佳工况为碳源含量比3.913,光照强度2998 lx,该试验条件下NH_(4)^(+)-N和TP去除率分别为81.79%和69.56%。通过调控混合碳源含量配比的运行策略,可以实现菌藻共生颗粒的富集生长,对共生体系的稳定运行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
好氧
颗粒
污泥
菌
藻
-
颗粒
污泥
混合碳源比
响应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机理
被引量:
9
2
作者
刘怡
张冰
+2 位作者
时文歆
朱易春
刘祖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96-1705,共10页
在非曝气条件下接种好氧颗粒污泥(AGS)和绿藻藻种,经过18d的培养,成功构建了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系统(ABGS).研究表明,在非曝气条件下,与传统的AGS相比,ABGS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除污染效能和机械强度,说明ABGS的稳定性更优.对ABGS的...
在非曝气条件下接种好氧颗粒污泥(AGS)和绿藻藻种,经过18d的培养,成功构建了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系统(ABGS).研究表明,在非曝气条件下,与传统的AGS相比,ABGS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除污染效能和机械强度,说明ABGS的稳定性更优.对ABGS的稳定性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在颗粒化过程中,胞外聚合物(EPS)特别是紧密结合层EPS(TB-EPS)中蛋白质(PN)含量明显增加,实验末期其含量增加至114.4mg/g MLSS,约为AGS的2.8倍.采用三维荧光光谱进一步分析EPS的组分,结果表明TB-EPS中氨基酸、色氨酸、芳香族蛋白质、络氨酸和色氨酸类物质是维持颗粒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原因.在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 ABGS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丰富度更高,原核生物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真核生物绿藻门(Chlorophyta)的富集有利于加强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
-
藻
共生好
氧
颗粒
污泥
(
abgs
)
稳定性
胞外聚合物(EPS)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球藻-好氧污泥耦合颗粒的培养及处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高林利
何成达
程琪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0-168,共9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作为生物载体,接种小球藻形成菌藻共生颗粒污泥(Algal-bacterial granular sludge,ABGS),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ABGS系统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影响,重点考察了5 klx光照强度下小球藻对ABGS系统处理能力的增强...
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作为生物载体,接种小球藻形成菌藻共生颗粒污泥(Algal-bacterial granular sludge,ABGS),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ABGS系统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影响,重点考察了5 klx光照强度下小球藻对ABGS系统处理能力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在0~100 klx光照强度范围内,ABGS对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7.01%~95.32%、53.14%~89.37%和32.49%~99.40%,同步硝化反硝化率(SND)为7.70%~83.66%;而单一小球藻系统对TP和TN的去除率仅为20%~30%,对COD去除效果不明显。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小球藻可以提高水中DO,并通过促进ABGS系统中细菌的代谢速率来促进污染物的降解。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ABGS系统对COD和TP的去除率上升,对TN的去除率下降,SND下降。过低或过高的光照强度均会抑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甚至使其死亡,导致ABGS破裂解体,系统崩溃,污染物去除效果变差。高通量分析表明,藻类的加入进一步扩大了与氮磷代谢相关的菌种相对丰度,增强了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gs
系统
好氧
颗粒
污泥
菌
藻
共生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菌藻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白林瑞
詹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0-954,共5页
综述了菌藻好氧颗粒污泥的几种培养方法,探讨了不同因素对污泥颗粒形成的影响。藻菌好氧颗粒污泥(ABGS)具有结构致密、生物产量高、沉降能力强、污染物去除率高、运行成本低、能耗小等优点,因而备受关注。菌藻之间的共生系统可大幅减少...
综述了菌藻好氧颗粒污泥的几种培养方法,探讨了不同因素对污泥颗粒形成的影响。藻菌好氧颗粒污泥(ABGS)具有结构致密、生物产量高、沉降能力强、污染物去除率高、运行成本低、能耗小等优点,因而备受关注。菌藻之间的共生系统可大幅减少反应系统曝气量和碳排放量,对水处理技术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加快实现我国“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
-
藻
共生
菌
藻
颗粒
污泥
培养方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的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陈庆峰
余哲
+3 位作者
黄诗琪
姚杜旸
陈威
王宗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3-172,共10页
针对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algal-bacterial granular sludge,ABGS)的结构稳定性会影响运用ABGS污水处理工艺效能这一问题,基于不同曝气周期的SBR工艺,分析出水进水水质,并采用基于盒维数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研究不同工况下ABGS的去除...
针对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algal-bacterial granular sludge,ABGS)的结构稳定性会影响运用ABGS污水处理工艺效能这一问题,基于不同曝气周期的SBR工艺,分析出水进水水质,并采用基于盒维数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研究不同工况下ABGS的去除效能与分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水力停留时间和相同曝气时间下,间歇时间小于等于2 h时,ABGS的去除效能和形态特征相似;在较高水平曝气量下,ABGS的COD、TP去除率较高,微藻的含量有效影响TP去除;ABGS的分形维数为1.78~1.83,且与好氧颗粒污泥的分形维数相似,分形维数越大,其结构越复杂、密实度越高、沉降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
藻
共生
好氧
颗粒
污泥
SBR工艺
盒维数
分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混合碳源配比对菌藻-颗粒污泥形成及响应曲面分析
1
作者
肖飞
宋永筱
赵峰德
王世民
机构
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135,147,共8页
基金
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TDZKSS202329,TDZKSS202148,TDZKSS202402)。
文摘
菌藻-颗粒污泥具有低能耗、低运营和低碳排放等优势,发展潜力大,未来应用领域广。采用高径比(RH/D)为7.5的序批式反应器(SBR),内接冷冻耐盐好氧颗粒污泥,进水为人工合成废水(葡萄糖/乙酸钠比为3∶1、4∶1和5∶1),分析施加小球藻的过程中菌藻共生颗粒的污泥特性、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及降解污染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60 d后,共生颗粒的外层为丝状菌构造;EPS含量呈先增后减,最大值为239.38 mg/g,PN/PS比在4.57~12.75之间,藻类的介入增加了EPS中富里酸和腐殖酸类蛋白含量;对COD、NH_(4)^(+)-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96%、76.41%和74.14%。响应曲面优化的最佳工况为碳源含量比3.913,光照强度2998 lx,该试验条件下NH_(4)^(+)-N和TP去除率分别为81.79%和69.56%。通过调控混合碳源含量配比的运行策略,可以实现菌藻共生颗粒的富集生长,对共生体系的稳定运行有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耐盐
好氧
颗粒
污泥
菌
藻
-
颗粒
污泥
混合碳源比
响应曲面
Keywords
salt
-
tolerant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microalgae
-
granular sludge
mixed carbon source ratio
response surface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机理
被引量:
9
2
作者
刘怡
张冰
时文歆
朱易春
刘祖文
机构
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96-170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8172,52000014)。
文摘
在非曝气条件下接种好氧颗粒污泥(AGS)和绿藻藻种,经过18d的培养,成功构建了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系统(ABGS).研究表明,在非曝气条件下,与传统的AGS相比,ABGS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除污染效能和机械强度,说明ABGS的稳定性更优.对ABGS的稳定性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在颗粒化过程中,胞外聚合物(EPS)特别是紧密结合层EPS(TB-EPS)中蛋白质(PN)含量明显增加,实验末期其含量增加至114.4mg/g MLSS,约为AGS的2.8倍.采用三维荧光光谱进一步分析EPS的组分,结果表明TB-EPS中氨基酸、色氨酸、芳香族蛋白质、络氨酸和色氨酸类物质是维持颗粒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原因.在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 ABGS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丰富度更高,原核生物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真核生物绿藻门(Chlorophyta)的富集有利于加强系统的稳定性.
关键词
菌
-
藻
共生好
氧
颗粒
污泥
(
abgs
)
稳定性
胞外聚合物(EPS)
微生物群落
Keywords
algal
-
bacterial granular sludge(
abgs
)
system stability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球藻-好氧污泥耦合颗粒的培养及处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高林利
何成达
程琪
机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0-168,共9页
文摘
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作为生物载体,接种小球藻形成菌藻共生颗粒污泥(Algal-bacterial granular sludge,ABGS),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ABGS系统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影响,重点考察了5 klx光照强度下小球藻对ABGS系统处理能力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在0~100 klx光照强度范围内,ABGS对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7.01%~95.32%、53.14%~89.37%和32.49%~99.40%,同步硝化反硝化率(SND)为7.70%~83.66%;而单一小球藻系统对TP和TN的去除率仅为20%~30%,对COD去除效果不明显。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小球藻可以提高水中DO,并通过促进ABGS系统中细菌的代谢速率来促进污染物的降解。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ABGS系统对COD和TP的去除率上升,对TN的去除率下降,SND下降。过低或过高的光照强度均会抑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甚至使其死亡,导致ABGS破裂解体,系统崩溃,污染物去除效果变差。高通量分析表明,藻类的加入进一步扩大了与氮磷代谢相关的菌种相对丰度,增强了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
关键词
abgs
系统
好氧
颗粒
污泥
菌
藻
共生
脱氮除磷
Keywords
abgs
system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bacteria and algae symbiosi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菌藻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白林瑞
詹健
机构
南昌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0-954,共5页
基金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资助项目(YC2021-S142)。
文摘
综述了菌藻好氧颗粒污泥的几种培养方法,探讨了不同因素对污泥颗粒形成的影响。藻菌好氧颗粒污泥(ABGS)具有结构致密、生物产量高、沉降能力强、污染物去除率高、运行成本低、能耗小等优点,因而备受关注。菌藻之间的共生系统可大幅减少反应系统曝气量和碳排放量,对水处理技术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加快实现我国“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
关键词
菌
-
藻
共生
菌
藻
颗粒
污泥
培养方法
影响因素
Keywords
bacteria
-
algal symbiosis
abgs
cultural method
influence factor
分类号
TQ085 [化学工程]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的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陈庆峰
余哲
黄诗琪
姚杜旸
陈威
王宗平
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3-17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8259)
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1ZA019)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开放研究基金(CKWV2018490/KY)。
文摘
针对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algal-bacterial granular sludge,ABGS)的结构稳定性会影响运用ABGS污水处理工艺效能这一问题,基于不同曝气周期的SBR工艺,分析出水进水水质,并采用基于盒维数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研究不同工况下ABGS的去除效能与分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水力停留时间和相同曝气时间下,间歇时间小于等于2 h时,ABGS的去除效能和形态特征相似;在较高水平曝气量下,ABGS的COD、TP去除率较高,微藻的含量有效影响TP去除;ABGS的分形维数为1.78~1.83,且与好氧颗粒污泥的分形维数相似,分形维数越大,其结构越复杂、密实度越高、沉降性能越好。
关键词
菌
藻
共生
好氧
颗粒
污泥
SBR工艺
盒维数
分形特征
Keywords
bacteria and algae symbiosis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SBR process
box dimension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混合碳源配比对菌藻-颗粒污泥形成及响应曲面分析
肖飞
宋永筱
赵峰德
王世民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机理
刘怡
张冰
时文歆
朱易春
刘祖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小球藻-好氧污泥耦合颗粒的培养及处理特性研究
高林利
何成达
程琪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菌藻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白林瑞
詹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的分形特征研究
陈庆峰
余哲
黄诗琪
姚杜旸
陈威
王宗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