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青贮添加剂对桑枝叶青贮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微生物菌落数量的影响
1
作者 王红梅 母宇辉 +2 位作者 何大彦 章海欧 司丙文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339-6347,共9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青贮添加剂[植物乳杆菌(LP)、布氏乳杆菌(LB)、枯草芽孢杆菌(BS)、糖蜜(M)]对桑枝叶青贮的发酵品质、营养成分以及微生物菌落数量的影响。试验设对照(CON)组(无任何添加剂)、LP组(添加2.0 g/t LP)、LB组(添加2.0 g/t ...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青贮添加剂[植物乳杆菌(LP)、布氏乳杆菌(LB)、枯草芽孢杆菌(BS)、糖蜜(M)]对桑枝叶青贮的发酵品质、营养成分以及微生物菌落数量的影响。试验设对照(CON)组(无任何添加剂)、LP组(添加2.0 g/t LP)、LB组(添加2.0 g/t LB)、LP+BS组(添加1.0 g/t LP和1.0 g/t BS)和LP+LB+BS+M组(添加0.5 g/t LP、0.5 g/t LB、1.0 g/t BS和0.3%M),每组5个重复。在室温条件下,发酵60 d后开袋取样进行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添加剂组桑枝叶青贮乳酸菌(LAB)数量和乳酸(LA)含量显著提高(P<0.05),pH、氨态氮(NH 3-N)和乙醇含量以及酵母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LP+LB+BS+M组LAB数量、LA和乙酸(AA)含量以及LA/AA最高,pH、丙酸(PA)、乙醇、NH 3-N含量和酵母菌数量最低,且其大肠杆菌和霉菌数量均低于检测限[<2.00 lg(CFU/g)]。各组样品中均未检测到丁酸。各组干物质(DM)和粗脂肪(EE)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与CON组相比,LP+LB+BS+M组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提高(P<0.05);LB组、LP+BS组和LP+LB+BS+M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降低(P<0.05);LP组、LP+BS组和LP+LB+BS+M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LP+LB+BS+M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提高(P<0.05),LP+BS组WSC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LP组、LP+BS组和LP+LB+BS+M组总黄酮(TF)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添加LP+LB+BS+M可改善桑枝叶青贮饲料品质,释放更多的类黄酮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枝叶青贮 青贮添加剂 发酵品质 营养成分 菌落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对院内环境致病菌落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子颖 王静 +1 位作者 柴明珍 杨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80-983,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对减少院内环境致病菌落的作用,为防疫安全工作提供保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1月21日)进行过生物采样的160个标点(45个采...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对减少院内环境致病菌落的作用,为防疫安全工作提供保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1月21日)进行过生物采样的160个标点(45个采用平板沉降法采样,115个采用擦拭法采样)作为对照组,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24日)进行过生物采样的160个标点(64个采用平板沉降法采样,96个采用擦拭法采样)作为观察组,比较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后院内环境中细菌致病菌落分布的变化。结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160个采样标点中有39个(24.4%)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其中45个平板沉降法采样的标点中有7个(15.6%)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115个擦拭法采样的标点中有32个(27.8%)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160个采样标点中有18个(11.2%)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其中64个平板沉降法采样的标点中有4个(6.2%)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96个擦拭法采样的标点中有14个(14.6%)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统计学分析表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平板沉降法采样的标点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率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擦拭法采样的标点和总体细菌致病菌落检出阳性率均低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P=0.020、0.002)。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平板沉降法采样的标点细菌致病菌落数量为(0.69±0.09)CFU/cm^2,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0.85±0.15)CFU/cm^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擦拭法采样的标点细菌致病菌落数量为每皿(0.19±0.06)CFU,低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前[每皿(0.32±0.08)CF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COVID-19疫情期间,通过加强消毒、提高消毒质量等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可有效减少医院环境中的致病菌落,有助于降低医护人员感染暴露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院感染控制 院内环境 细菌致病菌落分布 菌落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轮枝镰孢研究病原菌对玉米根系的系统侵染和定殖 被引量:8
3
作者 吴磊 王晓鸣 +1 位作者 徐荣旗 李洪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3-802,共10页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转入轮枝镰孢Fv-1菌株,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轮枝镰孢在玉米自交系B73根部定殖和生长的规律。土壤中的轮枝镰孢首先侵染玉米的须根等组织,并在其中大量增殖,随后沿主根向上侵染,以菌丝的形式扩展...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转入轮枝镰孢Fv-1菌株,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轮枝镰孢在玉米自交系B73根部定殖和生长的规律。土壤中的轮枝镰孢首先侵染玉米的须根等组织,并在其中大量增殖,随后沿主根向上侵染,以菌丝的形式扩展到地上组织。有些孢子附着在根表面的纹理中,萌发形成菌丝而扩展;有的则向内侵染附着的细胞,然后再继续向周边侵染。由根内部向上侵染的菌丝多沿着细胞间隙上行,有些也会穿行在不同细胞之间。分析接种不同时间轮枝镰孢在玉米根和茎基部组织形成的单菌落数量(CFU)发现,轮枝镰孢在根部的CFU值随时间逐渐减小,而茎基部的CFU值则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这说明土壤中的轮枝镰孢能够通过根系侵染途径危害地上部组织。本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探明轮枝镰孢和玉米之间的互作关系,以及其他土传真菌与植物之间的互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轮枝镰孢 DSRED 互作 系统定殖 菌落数量(CF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叶金丝桃的电子束辐照杀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靳振召 梁剑平 +2 位作者 王学红 刘宇 华兰英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8-172,共5页
研究电子束辐照贯叶金丝桃杀菌的可行性,为科研和生产中有效地应用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辐照样品中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提供的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有效成分金丝桃素和金丝桃苷含量;依据微生物存活对数... 研究电子束辐照贯叶金丝桃杀菌的可行性,为科研和生产中有效地应用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辐照样品中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提供的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有效成分金丝桃素和金丝桃苷含量;依据微生物存活对数与辐照剂量的线性关系,求得D10;采用目测、鼻嗅、品尝的评定方法,评定样品辐照前后的外部性状变化。结果表明:细菌、霉菌+酵母菌的D10值分别为2.91kGy和4.69kGy,霉菌和酵母菌相对于细菌对电子束有更强的耐受力,适宜的辐照加工剂量为4.5~6.5kGy,经过辐照后,样品可以保存30~150d,卫生指标仍达到国家药典中规定的中药粉剂微生物限度标准,金丝桃苷和金丝桃素的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利用电子束辐照贯叶金丝桃杀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杀菌 贯叶金丝桃 菌落数量 金丝桃素 金丝桃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对马铃薯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宿翠翠 李玮 郭青云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6-101,共6页
分析比较氟乐灵、百草枯、溴苯腈、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5种不同类型除草剂对马铃薯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群落的影响,为其合理施用及土壤环境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富集培养和平板稀释法对5种除草剂施用后土壤细菌、放线菌群落变化进行分... 分析比较氟乐灵、百草枯、溴苯腈、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5种不同类型除草剂对马铃薯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群落的影响,为其合理施用及土壤环境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富集培养和平板稀释法对5种除草剂施用后土壤细菌、放线菌群落变化进行分析,与空白对照(喷药前2h)相比,施药2h后,高量、高量倍量氟乐灵、百草枯、溴苯腈、精喹禾灵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的生长产生了抑制作用,1d后抑制作用达到最大,其对细菌的抑制率分别为26.6%、33.1%,30.8%、33.7%,26.1%、28.2%,25.6%、27.7%;对放线菌的抑制率分别为24.8%、35.2%,29.4%、32.9%,22.2%、25.5%,21.9%、22.9%。高量、高量倍量氟磺胺草醚对细菌、放线菌的生长产生轻微促进作用,施药7d后细菌增长率达最大,分别为6.6%、4.9%;14d后放线菌增长率达最大,分别为8.1%、7.1%。施药后28~35d,各除草剂的抑制、促进作用均基本消失。氟乐灵、百草枯、溴苯腈、精喹禾灵对细菌、放线菌的抑制作用均随着剂量的提高而增强;不同剂量氟磺胺草醚对微生物的刺激生长作用差异不明显,放线菌较细菌敏感。这5种除草剂对土壤细菌、放线菌的刺激生长及抑制作用是短暂的,1个月后便逐渐缓解,不会对土壤微生态环境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马铃薯土壤 细菌 放线菌 菌落数量 刺激生长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以及对抗药性菌株的初筛
6
作者 陈汝婷 陆翰文 +3 位作者 庄宇彤 杨云朝 罗雨昕 迟德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3-142,共10页
【目的】筛选对乐果(有机磷类)、高效氯氰菊酯(菊酯类)和吡虫啉(新烟碱类)有抗药性的优势菌株,探究上述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人为施药筛掉敏感菌,采用稀释涂布法和连续划线法分离纯化对农药有一定抗性的优势细... 【目的】筛选对乐果(有机磷类)、高效氯氰菊酯(菊酯类)和吡虫啉(新烟碱类)有抗药性的优势菌株,探究上述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人为施药筛掉敏感菌,采用稀释涂布法和连续划线法分离纯化对农药有一定抗性的优势细菌进行表型特征和16SrDNA的鉴定。【结果】从农药处理后的土壤中筛选到的优势细菌主要为芽孢杆菌属、金黄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4类:芽孢杆菌属中的C3菌株在高质量浓度4.000 g/L乐果和0.100 g/L的吡虫啉处理的土壤中不存在其菌落;不动杆菌属中的C5菌株在0.120 g/L和0.040 g/L的高效氯氰菊酯以及0.100 g/L吡虫啉处理组中均未发现该菌生长;假单胞菌属中的C6菌株在4.000 g/L的乐果及0.050 g/L和0.100 g/L的吡虫啉处理的土壤中无此菌株生长。不同质量浓度农药对土壤菌落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土壤中细菌和真菌菌落的抑制率与质量浓度之间呈正相关,且随时间推移,抑制率呈递减趋势,第14天仅有0.100 g/L吡虫啉处理组中的土壤细菌和真菌菌落数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真菌中乐果和吡虫啉处理组间,第14天低质量浓度的土壤真菌菌落数显著(P<0.05)高于高质量浓度的土壤菌落数。【结论】土壤中存在对乐果、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农药有一定抗药性的优势细菌,为后续定向培育优良菌株提供理论基础;各农药的种类不同对土壤真菌和细菌菌落数量的抑制程度也有差异,其抑制程度为:吡虫啉>乐果>高效氯氰菊酯,且吡虫啉对土壤细菌数量抑制程度最高,对土壤真菌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果 高效氯氰菊酯 吡虫啉 土壤微生物 优势菌株鉴定 抑制率 真菌菌落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