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食品大肠菌群检测质量控制的体会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姜义霖
李铭新
-
机构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沈阳市苏家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出处
《口岸卫生控制》
2007年第3期18-19,共2页
-
文摘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大肠菌群数检出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以及食品卫生的质量,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食品大肠菌群检验的对象是有生命的,由于周围生活环境的改变,可以产生生理特性上的变异。在鉴定上,主要特性反应的程度也有差别。该文从提高食品大肠菌群检测的准确性出发,根据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做一介绍。
-
关键词
食品卫生质量
大肠菌群数
质量控制
菌群检测
健康危害性
粪便污染
生理特性
-
分类号
R155.5
[医药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
题名宫颈癌患者阴道内环境及菌群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王爱喜
-
机构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科
-
出处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428-430,共3页
-
文摘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阴道内环境并检测菌群,了解宫颈癌的菌群特征。方法选取14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宫颈癌组,选取同时间段进行体检的148例健康女性作为健康组。采集两组受检者阴道分泌物,检测阴道微生态失调状况,统计p H值≤4.5的患者数量,并进行细菌培养,分析菌群种类。结果年龄>55岁的宫颈癌患者微生态失调率[68.57%(48/70)]高于年龄≤55岁的患者[37.18%(2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5岁的宫颈癌患者阴道p H值≤4.5所占比例[21.43%(15/70)]低于年龄≤55岁的患者[34.62%(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霉菌、滴虫菌检出率均高于健康组,乳酸杆菌检出率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病患阴道p H值较高,菌群检出情况与健康女性有差别。
-
关键词
宫颈癌
细菌
阴道
内环境
菌群检测
-
分类号
R737.33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基于ARM的牛奶菌群检测系统的设计
- 3
-
-
作者
周真
武小勇
李中刚
-
机构
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
-
出处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726-728,共3页
-
基金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2002BA518A06/02)
-
文摘
针对现有牛奶菌群检测系统价格昂贵、检测费用高的特点,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ARM处理器LPC2141的牛奶菌群检测系统的硬软件设计.该系统充分发挥了LPC2141硬件资源丰富及数据处理能力强的特点,从而获得了很好的性价比.
-
关键词
LPC2141
菌群检测
检测系统
ARM
-
Keywords
LPG2141
bacteria detection
detection system
ARM
-
分类号
TP216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题名粪便菌群检测在治疗小儿腹泻中的应用分析
- 4
-
-
作者
许祖林
傅强
张琼
龚素艳
张娜
易彩响
易益涛
-
机构
宜春新建医院检验科
宜春新建医院儿科
-
出处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68-69,共2页
-
基金
江西省宜春市科技局计划项目(JXYC2013KSC0007)
-
文摘
目的:评价粪便菌群检测在治疗小儿腹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收集宜春新建医院儿科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住院治疗且好转或痊愈出院的腹泻患儿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干预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干预组在传统治疗方案基础上根据粪便菌群检测结果补充相应的微生态制剂,分别对两组对象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9±2.1d和4.4±1.9d,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661.03±533.17元和1171.5±555.27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粪便菌群检测结果制定小儿腹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可以缩短患儿治疗时间,降低患者治疗费用。
-
关键词
粪便
菌群检测
腹泻
-
Keywords
Faeces
Bacteria Detection
Diarrhea
-
分类号
R446.1
[医药卫生—诊断学]
-
-
题名湿疹皮炎皮损菌群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 5
-
-
作者
叶云
廉翠红
-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深圳二院临床学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
-
出处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期123-124,共2页
-
文摘
目的:探讨湿疹皮炎患者的皮肤菌群。方法:检测湿疹皮炎患者40例皮损部位、非皮损部位标本及健康体检者40例的菌种。结果:湿疹皮炎患者皮损部位的菌群总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皮损部位和对照组(P<0.05)。急性渗出皮损的菌群总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斑块皮损(P<0.05)。皮损部位检出较多的为马拉色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湿疹皮炎患者皮损部位病原菌感染与疾病的发展有一定关系。
-
关键词
湿疹
皮炎
菌群检测
-
Keywords
Eczema
Dermatitis
Microflora detection
-
分类号
R758.23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