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期杭白菊植株引诱菊小长管蚜的嗅觉和视觉线索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原 韩善捷 +3 位作者 李捷 黄光政 韩宝瑜 王梦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09-2620,共12页
杭白菊是一类顶级的茶用菊,原产地是浙江省桐乡市。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是菊属植物重要害虫,常常在花期觅食于花上和匿于花内,随着菊花采摘、加工而残留在菊花产品中。冲饮菊花茶过程中,蚜尸或肢体就浮现在菊花茶汤中,... 杭白菊是一类顶级的茶用菊,原产地是浙江省桐乡市。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是菊属植物重要害虫,常常在花期觅食于花上和匿于花内,随着菊花采摘、加工而残留在菊花产品中。冲饮菊花茶过程中,蚜尸或肢体就浮现在菊花茶汤中,致饮者“倒胃口”。为揭示该蚜嗜好花朵原因和研制有效的防控手段以便在花期控制该蚜,分离鉴定了花期杭白菊植株的36种挥发性化合物,挑选其中含量大的、主要的17种用作味源,对该蚜做行为测定。发现a-蒎烯、反-2-己烯醛、(+)-4-蒈烯、顺-3-己烯乙酯、顺式-β-罗勒烯、γ-萜品烯、或者1-辛烯-3-乙酯7种成分的10-4g/mL的正己烷溶液显著地吸引该蚜雌、雄成蚜。依次将该7种成分的每种10-2g/mL正己烷溶液与蚜虫性信息素荆芥内酯的10-4g/mL正己烷溶液按照60∶10∶10∶2∶2∶20∶2∶1体积比配制成复合型蚜虫引诱剂,在菊园中与专利产品蚜虫引诱剂比较诱效,结果表明前者对于该蚜更具有引诱力。此外,在杭白菊园进行的该蚜趋色行为测定中,测得菊花黄对该蚜诱效稍强于芽绿色。随后,将每块菊花黄粘板附1个复合型蚜虫引诱剂诱芯,组成1个诱捕器,在杭白菊花期的菊园放置相互间距7 m×8 m的诱捕器诱杀成蚜。结果证实:不仅每个诱捕器诱杀了大量菊小长管蚜成虫,而且诱捕器的防效优于吡虫啉药液。认为:花期杭白菊植株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和花朵上雌蚜释放的性信息素(嗅觉线索)与菊花的黄色(视觉线索)叠加引诱了菊小长管蚜;研制的载有复合型蚜虫引诱剂的菊花黄粘板可用作花期有效诱杀菊小长管蚜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 开花期 菊小长管蚜 嗅觉和视觉线索 诱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斑月瓢虫对菊小长管蚜的捕食作用 被引量:34
2
作者 段金花 张润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3-218,共6页
六斑月瓢虫对菊小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功能反应受到温度、容器大小和捕食者密度的影响。在同一温度下 ,六斑月瓢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 15℃~ 2 5℃范围内 ... 六斑月瓢虫对菊小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功能反应受到温度、容器大小和捕食者密度的影响。在同一温度下 ,六斑月瓢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 15℃~ 2 5℃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升高 ,捕食的菊小长管蚜高龄若蚜头数增多 ,而在 2 5℃~ 35℃有相反的趋势 ,以 2 5℃下的捕食数量最大 ,平均达 95头 天 ,捕食上限达 392 1头。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 ,温度与六斑月瓢虫捕食作用的关系可用二次曲线拟合 ,捕食的最适温度 (2 5℃左右 )与菊小长管蚜发生高峰季节的温度相吻合。六斑月瓢虫的捕食作用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 ,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 ,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 ,捕食作用率也相应地降低 ,搜索常数Q为 0 90 0 3,干扰系数m为 0 9816 ,E =0 90 0 3P- 0 981 6 。实际应用时 ,要充分考虑气象因子、瓢蚜密度比等对防效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斑月瓢虫 菊小长管蚜 捕食作用 功能反应 干扰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菊小长管蚜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段金花 吴海昌 张润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8-120,共3页
通过测定菊小长管蚜在不同温度下生长繁殖的实验结果 ,组建了其特定年龄生命表 .结果表明 :菊小长管蚜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在 2 2~ 2 5℃之间 ;高温下菊小长管蚜发育历期特别是生育期明显缩短 ,产仔高峰期提前 ,但平均每雌产仔数目减少 ... 通过测定菊小长管蚜在不同温度下生长繁殖的实验结果 ,组建了其特定年龄生命表 .结果表明 :菊小长管蚜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在 2 2~ 2 5℃之间 ;高温下菊小长管蚜发育历期特别是生育期明显缩短 ,产仔高峰期提前 ,但平均每雌产仔数目减少 ;不同温度下的存活曲线表明 ,高温下菊小长管蚜前期死亡率较低 ,繁殖后期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小长管蚜 温度 生命表 存活曲线 科植物害虫 生育期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小长管蚜的化学防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沈发荣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5-327,共3页
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rniellasanborni是昆明地区花卉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对菊花嫩叶、嫩梢、花柄及花蕾为害率达 6 5 .0 %~ 90 .0 %。个别大棚高达 10 0 % ,损失产量 2 5 .0 %~ 30 .0 %。室内外用 1.8%爱福丁 30 0 0 ,2 5 0 0 ,2 0 0 ... 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rniellasanborni是昆明地区花卉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对菊花嫩叶、嫩梢、花柄及花蕾为害率达 6 5 .0 %~ 90 .0 %。个别大棚高达 10 0 % ,损失产量 2 5 .0 %~ 30 .0 %。室内外用 1.8%爱福丁 30 0 0 ,2 5 0 0 ,2 0 0 0倍液敌敌畏 15 0 0 ,10 0 0 ,80 0倍液进行毒杀试验 ,爱福丁室内的毒杀率达 96 .6 %~ 10 0 % ,敌敌畏达 96 .3%~ 10 0 % ;田间爱福丁达 83.39%~ 10 0 % ,敌敌畏达 80 .2 0 %~ 8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小长管蚜 化学防治 昆明地区 花卉虫害 毒杀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低毒杀虫剂及复配对菊小长管蚜的毒力及防治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朱露丹 宋昊霖 孙凡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129,共5页
为筛选防治菊小长管蚜有效药剂,选择低毒杀虫剂质量分数0.3%印楝素乳油、质量分数1.5%除虫菊素水乳剂、质量分数0.6%苦参碱水剂、质量分数1.8%阿维菌素乳油、质量分数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质量分数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并将氯虫苯甲... 为筛选防治菊小长管蚜有效药剂,选择低毒杀虫剂质量分数0.3%印楝素乳油、质量分数1.5%除虫菊素水乳剂、质量分数0.6%苦参碱水剂、质量分数1.8%阿维菌素乳油、质量分数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质量分数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并将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进行复配,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依据毒力测定的结果进行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3%印楝素乳油和质量分数1.5%除虫菊素水乳剂对菊小长管蚜的毒力较高,48 h致死中浓度(LC_(50))分别为0.266、0.347 mg/L,而质量分数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质量分数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毒力较低;通过交互测定法筛选得出氯虫苯甲酰胺与吡虫啉复配后有效成分质量比为44.07∶1时,毒效比率为1.70,增效作用最大。盆栽防治试验,吡虫啉及复配的防治效果更高且持效期长,质量分数1.5%除虫菊素水乳剂、质量分数0.3%印楝素乳油质量浓度分别为9 mg/L,药后7 d的防治效果最高,质量分数1.5%除虫菊素水乳剂、质量分数0.3%印楝素乳油防治效果分别为86.95%和94.26%,药后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降到81.38%和89.42%;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质量浓度为20 mg/L,药后7 d,防治效果为95.09%,药后14 d的防治效果达到98.90%;复配药剂质量浓度为180 mg/L,药后7 d,防治效果为97.68%,药后14 d的防治效果达到9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小长管蚜 毒力测定 复配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小长管蚜虫龄鉴别特征及其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钟剑 郭彦宏 +3 位作者 许婷 李大伟 张启翔 孙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5-1324,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各虫龄和翅型的鉴别特征,以及其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从而为鉴别菊小长管蚜虫龄和研究菊小长管蚜感器功能以及气味识别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借助超景深显微镜以及扫描电子...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各虫龄和翅型的鉴别特征,以及其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从而为鉴别菊小长管蚜虫龄和研究菊小长管蚜感器功能以及气味识别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借助超景深显微镜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各型菊小长管蚜整体形态和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对触角感受器的数量、分布和大小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翅芽、腹末投影角、以及尾片等定性指标可被用于菊小长管蚜虫龄高效鉴别。尾片形状可用于区分成蚜和若蚜;翅芽有无可用于区分3和4龄若蚜的有翅蚜与无翅蚜;翅芽形状可用于区分3龄与4龄的有翅若蚜;腹末投影角可用于区分3龄和4龄的无翅若蚜;2龄若蚜与3龄若蚜可通过触角节数进行区分。菊小长管蚜触角为丝状,1和2龄若蚜触角分5节,其余龄期为6节。其触角上共有5种形态特异的感器:板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毛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Ⅱ、钟形感器。成蚜与若蚜在触角节数、感器类型和感器数量上存在差异;有翅蚜与无翅蚜在感器类型、数量以及分布位置上也存在差异。【结论】通过翅芽、腹末投影角以及尾片发达程度等形态指标可以准确地鉴别各型菊小长管蚜;不同翅型不同虫龄的菊小长管蚜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以及分布位置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直接影响着其在定位寄主植株时的行为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小长管蚜 形态 触角 感器 超微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小长管蚜的天敌——黄斑盘瓢虫 被引量:3
7
作者 顾洪根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2-33,共2页
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m)是菊花上的一种主要害虫。除上海地区外,天津、北京、江苏、浙江等省市均有分布。菊小长管蚜的成虫和若虫主要集中在嫩梢叶柄为害,少数在叶背和花蕾及花冠内为害。影响菊花嫩梢生长和花蕾开花。在... 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m)是菊花上的一种主要害虫。除上海地区外,天津、北京、江苏、浙江等省市均有分布。菊小长管蚜的成虫和若虫主要集中在嫩梢叶柄为害,少数在叶背和花蕾及花冠内为害。影响菊花嫩梢生长和花蕾开花。在上海地区蚜虫出现危害时,通常是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的。但当蚜虫处在繁殖高峰时,一般每隔5~6天就产生一代,这样一个高峰期间可能产生6~7代,当用化学药剂防洽时,一般需要6~7次。如果长期反复使用某种化学药剂,使蚜虫的抗药性显著增强。同时又杀伤了大量的害虫天敌。因此用蚜虫天敌来控制菊小长管蚜的危害,保证菊花的正常生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园林病虫害与天敌资源普查中,于松江县天马山发现了大量的黄斑盘瓢虫(coeloph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盘 标虫 菊小长管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