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轮伐期菇木林人工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邹达明 朱光权 +5 位作者 朱建国 蒋国洪 吴士元 吴永丰 胡华杰 叶长文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0,15,共11页
选用银荆、南酸枣、杜英、马褂木等22个速生阔叶树种为试材。在庆元不同立地地段进行不同树种、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树种混交方式造林试验,通过连续5年的调查、测试表明,银荆、南酸枣、杜英、马褂木等树种具有早期丰产的特性,采用... 选用银荆、南酸枣、杜英、马褂木等22个速生阔叶树种为试材。在庆元不同立地地段进行不同树种、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树种混交方式造林试验,通过连续5年的调查、测试表明,银荆、南酸枣、杜英、马褂木等树种具有早期丰产的特性,采用密植造林4-5年可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与经济效益,同时提出了“短轮伐期人工菇木林丰产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轮伐期 菇木林 树种选择 高密度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菇木林目标树择伐林窗的形成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斌 李正才 +3 位作者 黄盛怡 原雅楠 张雨洁 秦一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以浙江省庆元县菇木林为研究对象,探讨菇木林目标树择伐后形成的人工林窗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对照林分和择伐后林窗内设置调查样地,分层采集0~60 cm土层土壤样品,对比分析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和土壤pH值的... 【目的】以浙江省庆元县菇木林为研究对象,探讨菇木林目标树择伐后形成的人工林窗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对照林分和择伐后林窗内设置调查样地,分层采集0~60 cm土层土壤样品,对比分析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和土壤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1)与对照相比,择伐6 a后林窗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含量和C/N比分别增加了25.55%、13.68%、42.34%、15.32%和10.04%;而20~40、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43.50%和54.68%,全氮含量分别下降了37.31%和44.43%,水解性氮含量分别下降了23.49%和10.28%,有效磷含量分别下降了11.06%、34.47%,C/N比分别下降了9.05%、19.65%。林窗0~20、40~60 cm土层土壤pH值分别下降了2.79%和0.56%,20~40 cm土层土壤pH值增加了0.94%,但差异均不显著。2)与对照林相比,林窗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下降了28.02%、35.08%和0.25%,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分别增加了83.16%、35.78%和42.00%,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分别下降了19.26%、20.71%和7.18%。3)运用主成分分析,对表征土壤肥力的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进行评价,综合评价表明,菇木林择伐6 a后形成的林窗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提升。【结论】研究结果为菇木林择伐经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省庆元香菇文化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菇木林 择伐 土壤养分 浙江省庆元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轮伐期菇木林营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杜国坚 朱光权 +2 位作者 郑志敬 蔡国尧 倪荣新 《林业科技开发》 2003年第5期17-19,共3页
银荆、南酸枣、秃瓣杜英、马褂木等 8个袋栽香菇试验表明 ,麻栎、南酸枣每千克干料产鲜香菇为 94 4g和882g,比对照高 4 5 2 3%和 35 6 9% ;桤木、秃辨杜英、银荆、锥栗、马褂木、枫香等产菇量比对照高 7 18%~ 2 0 92 %。造林试验表... 银荆、南酸枣、秃瓣杜英、马褂木等 8个袋栽香菇试验表明 ,麻栎、南酸枣每千克干料产鲜香菇为 94 4g和882g,比对照高 4 5 2 3%和 35 6 9% ;桤木、秃辨杜英、银荆、锥栗、马褂木、枫香等产菇量比对照高 7 18%~ 2 0 92 %。造林试验表明 ,4a生的银荆树高 8 93m ,胸径 8 2 0cm ,生物产量高达 189891kg/hm2 ;5a生南酸枣、秃辨杜英、马褂木、枫香、锥栗、麻栎生物产量达 83790~ 15 0 2 2 8kg/hm2 。研究认为银荆、南酸枣、秃辨杜英、马褂木等树种具有早期丰产的特性 ,采用密植造林 4~ 5a可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与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轮伐期 菇木林 营造技术 树种选择 屑袋栽 立地条件 生长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菇木林资源现状及人工营造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叶长文 吴学谦 +3 位作者 张明琅 吴应淼 甘庆军 毛可红 《食用菌》 2003年第4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菇木林资源 现状 人工营造技术 基地建设 短轮伐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庆元典型菇木林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斌 张清洋 +5 位作者 李正才 闵庆文 姚帅臣 张雨洁 黄盛怡 原雅楠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期55-58,共4页
为了探讨适宜香菇剁花法栽培的菇木林群落结构特征和植物多样性特征,通过在典型菇木林内设立调查样地,分析菇木林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群落特征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菇木林乔灌草各层次优势物种较明显,乔木层以红栲(Castanopsis... 为了探讨适宜香菇剁花法栽培的菇木林群落结构特征和植物多样性特征,通过在典型菇木林内设立调查样地,分析菇木林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群落特征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菇木林乔灌草各层次优势物种较明显,乔木层以红栲(Castanopsis hystrix)、木荷(Schima superba)、乌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为主,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世代更替群落;灌木层以朱砂根(Ardisia crenanta)、油茶(Camellia oleifera)、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乌药(Lindera aggregata)、冬青(Ilex chinensis)等为主;草本层以蕨类(Pteridium aquilinum)植物占绝对优势。(2)菇木林物种较丰富,3个调查样地中,共记录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物种分别为27种、38种和5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为Simpson指数分别为6.58、12.21和6.67,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impson指数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菇木林 群落特征 物种丰富度 Simpson指数 庆元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林改建菇木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恢复与地力维护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生文 《林业科技开发》 2005年第1期44-47,共4页
将次生阔叶林改建为短轮伐期菇木林是解决林菌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对闽北常绿次生阔叶林改建为短轮伐期菇木林后群落物种多样性恢复与地力维护的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采用择伐或皆伐人促方式 ,将次生阔叶林改建为短轮伐期菇木林 ,... 将次生阔叶林改建为短轮伐期菇木林是解决林菌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对闽北常绿次生阔叶林改建为短轮伐期菇木林后群落物种多样性恢复与地力维护的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采用择伐或皆伐人促方式 ,将次生阔叶林改建为短轮伐期菇木林 ,经 7a恢复后 ,其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土壤肥力水平明显高于炼山造林群落 ,并接近于邻近天然次生阔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阔叶 短轮伐期菇木林 物种多样性恢复 地力维护 经营利用 物种多样性 菇木林 群落 改建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造马挂木短轮伐期菇木林试验初探 被引量:11
7
作者 汤兆成 郑金福 泮仙松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9-31,共3页
对马挂术进行营造高密度、短轮伐期作业人工林以及截杆与不截杆造林试验研究表明,培育快速高产菇木林,马挂木是一个优良树种。同时采用2种造林密度(菇木林密度与一般用材林密度)的3年生幼林地的马挂木标准木,进行生物量测定(根、... 对马挂术进行营造高密度、短轮伐期作业人工林以及截杆与不截杆造林试验研究表明,培育快速高产菇木林,马挂木是一个优良树种。同时采用2种造林密度(菇木林密度与一般用材林密度)的3年生幼林地的马挂木标准木,进行生物量测定(根、茎、叶),总鲜重比为2.27:1,其中菇木林与一般用材林茎杯比分别为1.8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桂 菇木林 截杆菌 不截杆苗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菇木林效果调查 被引量:4
8
作者 吴隆高 汤福泉 +3 位作者 徐敏雄 张岩祥 吴金宝 项林妹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4-46,50,共4页
对造林后4年林分调查表明,在具有天然更新能力的阔叶林采伐迹地中开展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菇木林比同期在相同条件下开展的人工造林具有保存率高、生长快、投资省的良好效果,是恢复阔叶林资源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出了在类似条件下通... 对造林后4年林分调查表明,在具有天然更新能力的阔叶林采伐迹地中开展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菇木林比同期在相同条件下开展的人工造林具有保存率高、生长快、投资省的良好效果,是恢复阔叶林资源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出了在类似条件下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造 更新 菇木林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次阔叶林改造为菇木林试验初报 被引量:4
9
作者 章伟成 金崇华 +2 位作者 李启良 吴军寿 廖必友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26,共3页
在1991年冬被皆伐的残次阔叶林中,1993年进行抚育间伐、补植造林、封山等措施试验表明,抚育间伐试验林生长快,1994年平均树高3.2m.改造后1993~1994年两年树高生长量1.8m,与集约经营的1992年新造... 在1991年冬被皆伐的残次阔叶林中,1993年进行抚育间伐、补植造林、封山等措施试验表明,抚育间伐试验林生长快,1994年平均树高3.2m.改造后1993~1994年两年树高生长量1.8m,与集约经营的1992年新造菇木林相近,菇本产量高,1994年出重20000kg/hm2,超过封山林和新造林。封山林生长良好,总生物量大,林本生长量和菇木产量次之。枫香适应性强,生长较快,是菇木林建设的先锋树种。抚育间伐、补植、封山等措施费用省、效果好,对我区提高现有阔叶林资源的菇木林生产力,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次 阔叶 分改造 菇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宁县菇木林建设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莉娟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14期106-106,118,共2页
景宁县是食用菌生产的发源地之一,广大农民有栽培食用菌的传统,近年来景宁县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之一来抓,食用菌生产得到迅猛发展,而食用菌栽培的原料阔叶林资源消耗严重。为了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景宁县是食用菌生产的发源地之一,广大农民有栽培食用菌的传统,近年来景宁县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之一来抓,食用菌生产得到迅猛发展,而食用菌栽培的原料阔叶林资源消耗严重。为了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菇木林建设迫在眉睫。该文分析了景宁县发展菇木林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宁县 菇木林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菇木林人工促进省力化封山培育技术
11
作者 赖俊声 何小勇 吕伟仲 《中国林副特产》 2007年第1期42-43,共2页
选择立地良好、交通便利、菇木幼树或伐桩多的阔叶残次林,去劣留优,去密留疏,去弯留直,去小留大,去衰留壮,定向劈山后可封山培育菇木林,第4年上层木树种平均高3.0~3.5m,胸径2.5~3.0cm,第6年皆伐,每公顷可产菇木鲜重90t... 选择立地良好、交通便利、菇木幼树或伐桩多的阔叶残次林,去劣留优,去密留疏,去弯留直,去小留大,去衰留壮,定向劈山后可封山培育菇木林,第4年上层木树种平均高3.0~3.5m,胸径2.5~3.0cm,第6年皆伐,每公顷可产菇木鲜重90t。人工促进封山培育既有利于生态保护,又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是当前培育菇木用材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菇木林 封山培育 人工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菇木林资源利用开发技术措施
12
作者 陈吴伟 朱惠芳 《现代农村科技》 2010年第7期36-37,共2页
浙江省庆元县是香菇栽培技术的发源地,随着香菇袋料栽培技术的推广,过量地消耗了森林资源,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情况,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资源这一问题十分迫切,本文阐述了以封山为基础、改造为... 浙江省庆元县是香菇栽培技术的发源地,随着香菇袋料栽培技术的推广,过量地消耗了森林资源,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情况,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资源这一问题十分迫切,本文阐述了以封山为基础、改造为重点、营造为突破口的菇木林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菇木林 封山培育 人工促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林密度对4个菇木树种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谢建秋 何小勇 《林业科技开发》 2007年第4期96-97,共2页
根据丽水市现有阔叶树人工林林分调查和种菇试验结果,选择了马褂木、栓皮栎、桤木、南酸枣等4个常见菇木树种进行了不同密度造林试验。结果表明6a生时4个树种单株的树高、胸径随密度增大而减小,但差异并不极显著。由于单位面积的断面积... 根据丽水市现有阔叶树人工林林分调查和种菇试验结果,选择了马褂木、栓皮栎、桤木、南酸枣等4个常见菇木树种进行了不同密度造林试验。结果表明6a生时4个树种单株的树高、胸径随密度增大而减小,但差异并不极显著。由于单位面积的断面积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生产中如果增加种植密度,幼龄蓄积量也大。因此,短轮伐期的菇木人工林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菇木林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元县食用菌生产之我见 被引量:1
14
作者 甘清华 《食用菌》 2001年第4期4-5,共2页
关键词 庆元县 食用菌生产 发展 菇木林 封山育 科研 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