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伴T波电交替致反复心室颤动一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元园 李志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76-878,共3页
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aLQTS)是由药物、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起,临床上较常见,易导致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T波电交替(TWA)是指在规整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T波形态、极性和振幅逐搏交替变化,被认为与胞内钙离子有关,当钙离子不... 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aLQTS)是由药物、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起,临床上较常见,易导致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T波电交替(TWA)是指在规整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T波形态、极性和振幅逐搏交替变化,被认为与胞内钙离子有关,当钙离子不能有效地完成自身循环,使复极过程不协调就可能发生TWA。TWA为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原性猝死的独立预测指标。本文报道1例aLQTS伴TWA致反复心室颤动的病例,当多种心电现象合并出现时,更是临床上提示有一定猝死风险的预警心电图,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将一定程度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 T波电交替 心室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平板试验辅助诊断长QT综合征的检查方案探索
2
作者 刘方 陈璐勔 +8 位作者 卢国英 张瑶 何佳 张怡 杨晶晶 时晓蕾 关明阳 程怀兵 樊晓寒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9-665,共7页
目的:国外文献提示运动平板试验QT间期延长是长QT综合征(LQTS)的表现之一,但国内常规运动平板试验检查未测量分析QT/校正QT(QTc)间期。本研究旨在探索运动平板试验作为国人LQTS辅助诊断操作流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 目的:国外文献提示运动平板试验QT间期延长是长QT综合征(LQTS)的表现之一,但国内常规运动平板试验检查未测量分析QT/校正QT(QTc)间期。本研究旨在探索运动平板试验作为国人LQTS辅助诊断操作流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运动平板试验者80例,包括健康对照37例、常见心血管疾病患者25例及基因和临床诊断或疑诊LQTS患者18例,即健康对照组、常见心血管疾病组和疑诊LQTS组。研究对象均行本研究设置的辅助诊断LQTS的运动平板试验检查方案,即在运动平板试验开始前卧位、坐位、立位及运动峰值、恢复期1 min和4 min共6个时间点记录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QTc间期。对比3组研究对象在上述6个时间点的QTc间期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和常见心血管疾病组在运动平板试验检查前后6个时间点的QTc间期均<480 ms,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疑诊LQTS组恢复期4 min QTc间期≥480 ms者占66.7%(12/18),其中5例基因检测有明确LQTS致病基因突变(包括1例基因诊断LQTS1型,卧位心电图QTc间期489 ms,恢复期4 min QTc间期636 ms);5例为Schwartz评分≥4分临床确诊患者(基因检测阴性或未检测),另2例Schwartz评分为3分。疑诊LQTS组恢复期4 min QTc间期在445~480 ms者占27.8%(5/18),包括2例临床Schwartz评分≥4分和3例临床疑诊(Schwartz评分2~3分)患者。还有1例临床疑诊(Schwartz评分3分)患者恢复期4 min QTc间期<445 ms,后期基因检测阴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恢复期4 min QTc间期≥482 ms辅助诊断LQTS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98.4%。结论:测量多个时间点QTc间期的运动平板试验检查方案能够有效识别LQTS,在临床实践中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综合征 运动平板试验 qt间期 校正qt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刘艳 张新霞 崔长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4-256,共3页
遗传性长 QT间期综合征 (L QTS)是儿童和年轻人发作性晕厥和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结合新近文献 ,对遗传性 L QTS的分子遗传机制、离子通道生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的最新研究予以总结。
关键词 遗传性qt间期综合征 变异基因 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QT间期综合征患儿测量QT间期离散度的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程佩萱 李林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1-163,共3页
本文对7例长QT间期综合征(LQTS)及2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间期离散度,以预测LQTS患儿发生严重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结果显示LQTS组平均QTc、QTcD及AQTcD测定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 本文对7例长QT间期综合征(LQTS)及2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间期离散度,以预测LQTS患儿发生严重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结果显示LQTS组平均QTc、QTcD及AQTcD测定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可应用QT离散度来预测LQTS的危险性,同时对不同病因的室速患者亦可提供预测危险性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综合征 LqtS qt间期离散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一家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菊香 程晓曙 +3 位作者 吴清华 胡建新 程应樟 苏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7-137,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qt间期综合征 诊断 心电图 治疗 家系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一例报告
6
作者 廖德宁 陈金明 +6 位作者 薛迪中 张家友 顾兴建 杜荣增 钱建英 陈懿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95-895,901,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qt间期综合征 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 治疗 心电图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颈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治疗原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麻醉
7
作者 邓小明 秦永文 +2 位作者 郑成竹 翟蓉 熊源长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22-323,共2页
例1患者女,17岁,因运动或感冒后反复晕厥二年,动态心电图显示偶发室早,QT间期0.64~0.76s,以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入院。患者的姐、姨和外祖母分别在20、25和40岁时猝死。体检与实验室常规检查无异常。入... 例1患者女,17岁,因运动或感冒后反复晕厥二年,动态心电图显示偶发室早,QT间期0.64~0.76s,以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入院。患者的姐、姨和外祖母分别在20、25和40岁时猝死。体检与实验室常规检查无异常。入院后先后3次突然晕厥、抽搐、每次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 综合征 颈胸交感神经 切断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误诊为癫痫并ICD治疗2例
8
作者 李卫伟 高兵 +1 位作者 万国桢 薛朝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591-3592,共2页
病例1患者女,28岁,因"阵发性心悸5h伴黑矇一次"于2009年3月入院。患者上中学时运动中曾出现晕厥、四肢抽搐,以后间断发作伴头晕、胸闷、乏力。2001年曾在三甲医院诊断为"癫痫"并规律服用卡马西平治疗。
关键词 先天性qt间期综合征 治疗 癫痫 ICD 误诊 2009年 阵发性心悸 四肢抽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长QT综合征不同亚型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徐碧荷 李锟 +4 位作者 杨靖 刘元伟 佘飞 何榕 张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6期545-54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的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患者的临床心电图对其诊断及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7例明确诊断的LQTS患者,根据基因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组间静息心电图的参数区别。进一步比较运动试验过程中LQT1与LQT2患者的心电参数变化...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的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患者的临床心电图对其诊断及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7例明确诊断的LQTS患者,根据基因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组间静息心电图的参数区别。进一步比较运动试验过程中LQT1与LQT2患者的心电参数变化区别。并分组比较各亚型患者随访结果。结果LQT2的PR间期最短(140.5±19.6)ms,LQT3的ST段最长(264.0±66.9)ms;LQT1的T波振幅最高(3.0±1.6)mm,且上升支角度最大(154.2±13.9)°而下降支角度(121.8±10.6)°最小(P<0.05)。运动过程中,LQT1的QTc、QTa、Tpe随运动呈延长趋势,恢复过程中随之缩短。而LQT2患者呈现相反表现,运动及恢复过程中LQT1的Tpe均比LQT2短。相比而言LQT3及LQTM患者预后偏差。结论LQTS患者静息心电图各参数特征呈基因特异性,LQT1和LQT2患者运动和恢复过程中QTc、Tpe等参数呈现不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综合征 qt间期 心电图 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酞普兰诱发QT间期延长并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华先平 吴瑞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3-374,共2页
某些药物的应用,可能是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常见的原因之一。QT间期延长容易诱发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而导致猝死,危害极大。目前有研究表明,5-羟色胺冉摄取抑制剂可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我们报道1例患者应用西酞普兰... 某些药物的应用,可能是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常见的原因之一。QT间期延长容易诱发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而导致猝死,危害极大。目前有研究表明,5-羟色胺冉摄取抑制剂可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我们报道1例患者应用西酞普兰后诱发QT间期延长并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qt间期 西酞普兰 诱发 qt间期综合征 摄取抑制剂 5-羟色胺 临床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导致的QT间期延长 被引量:5
11
作者 Dan M. Roden 李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1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qt间期 上市药物 尖端扭转性室速 lidoflazine SERTINDOLE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CISAPRIDE 先天性qt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NOS1AP基因常见遗传变异与QTc间期及心源性猝死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雷 袁自闯 +1 位作者 余彦耿 成建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81-1183,共3页
心肌细胞复极化延长与普通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增高密切相关。长QT综合征易感基因突变能显著增加患者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风险。SCD是发达国家最常见死因之一。体表心电图心率校正的QT间期(corrected... 心肌细胞复极化延长与普通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增高密切相关。长QT综合征易感基因突变能显著增加患者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风险。SCD是发达国家最常见死因之一。体表心电图心率校正的QT间期(correctedQTinterval,QTc间期)是心律失常发生与SCD研究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qtC间期 遗传变异 P基因 心脏 qt综合征 疾病发病率 体表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Q-Tc间期延长的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晓丹 孙丹莉 张予蜀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70-472,共3页
关键词 肝硬化患者 Q-TC间期 qtC间期 电解质紊乱 qt综合征 血管加压素 qtC延 qt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楸毒素抗E-4031所致豚鼠离体心脏和心肌细胞LQT2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潘莹莹 韩钰 +3 位作者 杨帆 尹永强 康毅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23-1529,共7页
目的观察楸毒素(mallotoxin,MTX)对E-4031诱发豚鼠离体心脏和心肌细胞LQT2的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逆行主动脉灌流法对豚鼠离体心脏进行灌流,采集离体心脏表面Ⅱ导联心电图以考察低、中、高3个浓度MTX及其在应用hERG通道阻断剂E-403... 目的观察楸毒素(mallotoxin,MTX)对E-4031诱发豚鼠离体心脏和心肌细胞LQT2的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逆行主动脉灌流法对豚鼠离体心脏进行灌流,采集离体心脏表面Ⅱ导联心电图以考察低、中、高3个浓度MTX及其在应用hERG通道阻断剂E-4031条件下,对QT/QTc间期、跨室壁离散度、电生理平衡指数的影响;酶解法分离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在正常和hERG通道阻断剂E-4031存在条件下,记录低、中、高3个浓度的MTX对动作电位时程的影响。结果 MTX缩短豚鼠离体心脏QT间期,降低跨室壁离散度,减小电生理平衡指数。MTX可逆转E-4031诱发的QT间期延长、跨室壁离散度增加和电生理平衡指数增大。MTX缩短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时程,降低APD90、APD60、APD30,加速复极。MTX可逆转E-4031诱发的动作电位复极时程延长。结论MTX缩短QT间期,降低复极跨室壁离散度,减小电生理平衡指数和缩短动作电位复极时程,具有抗E-4031所致LQT2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毒素 qt间期综合征 HERG通道 qt间期 跨室壁离散度 动作电位时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室性早搏心率变异性特点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丽 庞保东 +3 位作者 李树华 刘爱东 李青 马俊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8-598,共1页
特发性室性早搏(IVPCs)大多数属于功能性,是指在目前的诊疗手段下未能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证据,也排除了代谢和电解质异常以及长QT间期综合征的室陛早搏,认为与自主神经失衡有关。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分析是一种能定... 特发性室性早搏(IVPCs)大多数属于功能性,是指在目前的诊疗手段下未能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证据,也排除了代谢和电解质异常以及长QT间期综合征的室陛早搏,认为与自主神经失衡有关。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分析是一种能定量反映自主神经(ANS)调节功能的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对心律失常预后的判定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89例不同来源的特发性室性早搏患儿HRV特点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室性早搏 qt间期综合征 自主神经失衡 儿童 器质性心脏病 时域指标分析 预后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