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大细胞在炎症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贾云莉 李世刚 +2 位作者 柳蔚 喻玲玲 曾小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2-843,共2页
肥大细胞(mast cell)是速发型变态反应的靶细胞,是与IgE有关的免疫调节细胞,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肥大细胞也参与非过敏性刺激引发的炎症免疫性疾病。深入研究肥大细胞的功能,对于相... 肥大细胞(mast cell)是速发型变态反应的靶细胞,是与IgE有关的免疫调节细胞,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肥大细胞也参与非过敏性刺激引发的炎症免疫性疾病。深入研究肥大细胞的功能,对于相关炎症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仅对与肥大细胞相关的若干炎症免疫性疾病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免疫性疾病 免疫调节细胞 获得性免疫反应 速发型变态反应 靶细胞 活性介质 性刺激 迟发型超敏反应 健康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易栓症对母婴不良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汪丽萍 余艳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6-138,共3页
关键词 获得性易栓症 不良结局 免疫性疾病 母婴 血栓栓塞 遗传性易栓症 诱发因素 口服避孕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蹄跟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健康 方芳 +1 位作者 李艳 姜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3-364,共2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olog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以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多部位、多脏器自发性出血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许多资料显示,除体液免疫外,细...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olog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以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多部位、多脏器自发性出血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许多资料显示,除体液免疫外,细胞免疫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作用 小鼠模型 羊蹄 血小板计数 出血性疾病 自发性出血 巨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T细胞免疫状态 被引量:6
4
作者 伍星 瞿文 邵宗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45-1047,共3页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T细胞免疫状态 患者 自身抗体产生 免疫功能失调 巨噬细胞吞噬 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气摄血方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严香 赵倩 +1 位作者 陈信义 张雅月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4期3481-3484,3490,共5页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非从脾论治组、健脾益气摄血组,每组20只。在造模成功后的第8天,正常组、模型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0....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非从脾论治组、健脾益气摄血组,每组20只。在造模成功后的第8天,正常组、模型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0.1 mL/10 g体积灌胃,泼尼松组给予浓度为2 mg/mL泼尼松溶液0.1 mL/10 g灌胃,中药组均按照0.1 mL/10 g体积灌胃给药,所有组给药1次/d,持续8 d。通过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评估出血程度及指标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给药前各组出血程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干预第6、8天,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组、健脾益气摄血组出血程度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PT、APTT显著升高,FIB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组与健脾益气摄血组PT、APTT明显下降,FIB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非从脾论治组比较,健脾益气摄血组PT、APTT表达明显下降,FIB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方能明显改善ITP小鼠出血程度及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从脾论治 止血机制 凝血功能 健脾益气摄血方 脾主统血 出血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rrestin 1对CD4^+ T细胞存活和自身免疫的调控
6
作者 王品 安华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11-311,共1页
关键词 CD4^+T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调控 细胞存活 Bcl-2蛋白家族 TRAIL受体 细胞表面受体 获得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诊症状与诊断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永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19-519,共1页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首诊症状 诊断 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发病机制 抗血小板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永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20-520,共1页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鉴别诊断 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计数 脾功能亢进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与ITP发病、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13
9
作者 马静瑶 陈振萍 吴润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71-1774,共4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目前认为血小板自身抗体的形成是本病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其一线治疗中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均主要通过抑制自身抗体产生、封闭网状内皮系统FC受体等作用以减...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目前认为血小板自身抗体的形成是本病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其一线治疗中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均主要通过抑制自身抗体产生、封闭网状内皮系统FC受体等作用以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但有部分患者对一线治疗无效,病程迁延,预后不良,最终进展为慢性/难治性ITP(chronic/refractory ITP,C/RITP)。研究发现,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IIIa和GPIbα是本病最常见的抗原靶位,而一线治疗对具有抗GPIbα的ITP患者疗效欠佳。进一步研究发现抗GPIIb/IIIa抗体与抗GPIbα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的途径不尽相同:前者主要为依赖FC途径,而后者主要通过FC非依赖性途径清除血小板。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早期发现ITP血小板抗体类型对于治疗和预后该疾病起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ITP特异性血小板抗体与疾病的发生、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小倩 张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4-666,共3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ITP的一线治疗药物仍为糖皮质激素,其有效率可达60%~90%,对于糖皮质激素疗效欠佳者可行脾切除术等。然而,...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ITP的一线治疗药物仍为糖皮质激素,其有效率可达60%~90%,对于糖皮质激素疗效欠佳者可行脾切除术等。然而,难治性ITP的治疗目前仍十分棘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药物 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难治性ITP 糖皮质激素 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对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江声 杨燕娇 刘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535-536,共2页
目的 :研究当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时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作用。方法 :5 1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小于或等于 10× 10 9/L ,其中 2 1例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输注单采血小板 ,对照组 3 0例采用... 目的 :研究当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时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作用。方法 :5 1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小于或等于 10× 10 9/L ,其中 2 1例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输注单采血小板 ,对照组 3 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结果 :在治疗后的第 1d、3d、7d、14d ,两组间的的血小板计数的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输注血小板组有效率 85 71% ,对照组有效率 90 % ,两组间临床疗效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输注血小板对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治疗无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出血性疾病 皮质激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δT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锡慧 肖漓 冯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425-3426,共2页
rδT细胞是T细胞的一个特殊亚群,多数为CD4-CD8-T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和上皮组织中,在外周血中占CD3+T细胞的1%-5%,按T细胞受体(Tcellreceptor,TCR)类型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TCRαβ和TCRrδT细胞。rδT细胞的分布位置、发育... rδT细胞是T细胞的一个特殊亚群,多数为CD4-CD8-T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和上皮组织中,在外周血中占CD3+T细胞的1%-5%,按T细胞受体(Tcellreceptor,TCR)类型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TCRαβ和TCRrδT细胞。rδT细胞的分布位置、发育途径、表型标志及抗原识别机制都与仪αβT细胞有着显著的区别。已有多项研究表明,rδT细胞不但可以直接识别并杀伤靶细胞.参与早期抗HIV的天然免疫,而且其分泌的各类细胞因子有助于诱发获得性免疫反应[1],在机体的抗肿瘤、抗感染、抗过敏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rδ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特性 CD8-T细胞 获得性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 T细胞受体 TCRαβ ΑΒT细胞 杀伤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对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骆春艳 王嘉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9-150,共2页
调节性T细胞(Treg)能有效地抑制免疫应答,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Toll样受体4(TLR4)识别细菌的脂多糖(LPS)后诱导产生炎性因子和炎症反应,也能介导疾病的发生发展。最新研究发现其在出血性休克和复... 调节性T细胞(Treg)能有效地抑制免疫应答,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Toll样受体4(TLR4)识别细菌的脂多糖(LPS)后诱导产生炎性因子和炎症反应,也能介导疾病的发生发展。最新研究发现其在出血性休克和复苏后的多器官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调节性T细胞 T细胞功能 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器官功能障碍 出血性休克 免疫应答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白细胞介素-18的温控表达和活性分析
14
作者 刘文强 刘桂芹 +3 位作者 曹学香 路建彪 朱明霞 赵宏坤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活性分析 奶牛 IL-18 获得性免疫 温控 CDNA基因 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狼疮综合征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蕾 华益民 周开宇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1-235,共5页
新生儿狼疮综合征(NLS)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母体抗干燥综合征A(SSA,亦称Ro)和(或)抗干燥综合征B(SSB,亦称La)抗体阳性为血清标志,及患儿暂时性皮肤狼疮和(或)暂时性/永久性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CHB)为主要表现的少见综合征[1... 新生儿狼疮综合征(NLS)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母体抗干燥综合征A(SSA,亦称Ro)和(或)抗干燥综合征B(SSB,亦称La)抗体阳性为血清标志,及患儿暂时性皮肤狼疮和(或)暂时性/永久性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CHB)为主要表现的少见综合征[1]。其中,CHB主要发生在宫内、出生时及新生儿期,可见NLS的病理生理过程不仅限于“新生儿”期,而涉及整个围生期。20世纪70年代,有学者发现母体抗Ro、La抗体与CHB的发生有关[2];同时,母体抗体也会使患儿在生后发生皮肤、血液及肝胆系统的异常[3],遂将抗体介导的这一系列病变命名为NLS。CHB是NLS患儿/患胎最严重的表现,病死率15%~30%[4],其中63%~70%需植入心脏起搏器[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综合征 新生儿期 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植入心脏起搏器 干燥综合征 诊疗 心脏传导阻滞 病理生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