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超声量化评估研究进展
1
作者 陶乐 邱梦宁 赵佳琦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6-921,共6页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临床常见,特别是机械通气脱机延迟导致的肌肉无力和肌肉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影像学评估。超声作为一种无辐射、无创、实时、可重复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肌肉结构和功能评估的首选方法,在ICU-A...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临床常见,特别是机械通气脱机延迟导致的肌肉无力和肌肉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影像学评估。超声作为一种无辐射、无创、实时、可重复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肌肉结构和功能评估的首选方法,在ICU-AW病情诊断和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综述了超声检查在ICU-AW无创定量评估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 少症 超声检查 剪切波弹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肌无力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67
2
作者 王彩虹 秦君玫 贲艳丽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7-461,共5页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肌无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ICU获得性肌无力的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肌无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ICU获得性肌无力的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ICU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机械通气24小时内,开始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结果:实验组患者半个月、第1个月、第3个月、第5个月的肌力评定总分分别为(42.6±5.7)分、(48.5±6.9)分、(54.9±5.2)分、(57.8±4.7)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35.8±4.9)分、(40.6±5.6)分、(45.7±4.3)分、(51.7±5.1)分。实验组患者半个月、第1、3、5个月实验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为(44.7±5.8)分、(60.3±6.8)分、(89.5±7.2)分、(94.2±5.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40.5±5.5)分、(49.2±6.3)分、(62.7±7.5)分、(68.9±7.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5.2±3.7)天、ICU住院时间为(7.3±2.5)天、总住院时间为(27.3±5.9)天、病死率为2.2%,优于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7.5±3.6)天、ICU住院时间(10.8±3.3)天、总住院时间(32.8±6.2)天和病死率为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肌无力情况,加快危重症患者恢复,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训练 机械通气患者 ICU获得性肌无力 ICU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士对ICU获得性肌无力认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谢霖 罗健 +3 位作者 李苗苗 胡霞 朱晓敏 柯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6期107-110,共4页
介绍ICU获得性肌无力的概念、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综述ICU护士对ICU获得性肌无力的认知现状、测评工具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建立规范化培训体系,旨在提高ICU护士对ICU获得性肌无力的认知水平,改善患者的护理结局。
关键词 ICU护士 ICU获得性肌无力 认知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疗法对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肢体运动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周玉玲 张颜彦 +2 位作者 胡婧 刘坤 蒋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疗法对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ICU住院收治的72例ICU-AW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ICU治疗措施,并...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疗法对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ICU住院收治的72例ICU-AW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ICU治疗措施,并由高年资医师完成病情评估,选择康复治疗的运动方式。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中药补阳还五汤口服,每日1剂,连服10 d;研究组加用针刺疗法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检测免疫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变化,应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量表评估肢体运动功能,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估日常活动能力,应用生物电阻抗(Biospace公司,韩国)检测全身肌肉含量,并记录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MRC评分、MBI评分显著升高(P<0.01),ASM/Ht2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NF-α、IL-6水平显著较低(P<0.01),MRC评分、MBI评分显著较高(P<0.01),ASM/Ht2显著较高(P<0.01),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较短(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疗法可改善ICU-AW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可能与抑制TNF-α、IL-6表达来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 补阳还五汤 电针 肢体运动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肌无力的预防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5
作者 申艳娥 张建霞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2期247-250,共4页
本文通过阐述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基本知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各种支持性预防措施,旨在提高临床护理意识,降低ICU-AW的发生率。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获得性肌无力 机械通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获得性肌无力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6
作者 邹文茂 刘芙蓉 李景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1-696,共6页
ICU获得性肌无力(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是继发于重症患者的神经肌肉并发症,其本质是骨骼肌功能障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危重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ICU-AW作为危重患者的远期并发症越来越常见,且严重影响患... ICU获得性肌无力(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是继发于重症患者的神经肌肉并发症,其本质是骨骼肌功能障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危重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ICU-AW作为危重患者的远期并发症越来越常见,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但是目前治疗效果欠佳。制备ICU-AW动物模型是研究本病发病机制和干预靶点的重要途径,ICU-AW发病危险因素较多,国内外对ICU-AW动物模型的制作原理不尽相同,制备的方法也有较大差别,合理地选择动物模型是研究结果可靠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获得性肌无力 动物模型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获得性肌无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病理机制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刘芙蓉 敖雪 +3 位作者 刘蕾 林建良 邓超 李景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目的有关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动物实验极少。文章探讨满足ICU临床要素且适合大规模试验的ICU-AW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其ICU-AW发展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0.9%等渗盐水2.5 mL/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固定组(左后... 目的有关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动物实验极少。文章探讨满足ICU临床要素且适合大规模试验的ICU-AW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其ICU-AW发展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0.9%等渗盐水2.5 mL/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固定组(左后肢固定7 d后解除固定至14 d)、脓毒症组(脂多糖2.5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和脓毒症固定组(左后肢固定7 d后解除固定至14 d并脂多糖2.5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于干预后0、3、7、10和14d测左后肢肌力、腓肠肌/体重比并观察腓肠肌7和14d的病理变化等以检测模型是否成功,测肌酐/体重比、清蛋白、淋巴细胞以及腓肠肌病理评分以探讨可能的病理机制。结果脓毒症固定组7d左后肢肌力评分、病理评分显著高于脓毒症组和空白组(P<0.05),腓肠肌/体重指数(0.528±0.018)较空白组(0.756±0.315)和脓毒症(0.813±0.040)显著降低(P<0.05),肌酐/体重(0.283±0.0268)较空白组(0.185±0.022)、固定组(0.207±0.027)和脓毒症组(0.246±0.043)显著增加(P<0.05),淋巴细胞计数[(5.193±1.493)×10^9/L]较空白组[(7.005±0.702)×10^9/L]和固定组[(7.208±0.832)×10^9/L]更低(P<0.05)。脓毒症固定组14 d左后肢肌力评分与空白组、固定组和脓毒症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肠肌/体重比(0.519±0.056)较空白组(0.798±0.015)、固定组(0.570±0.022)和脓毒症组(0.693±0.022)显著降低(P<0.05),肌酐/体重(0.212±0.025)较空白组(0.174±0.012)、固定组(0.183±0.010)和脓毒症组(0.188±0.006)显著增加(P<0.05),淋巴细胞计数[(3.222±1.726)×10^9/L]较空白组[(6.323±0.427)×10^9/L]和固定组[(6.445±0.531)×10^9/L]更低(P<0.05)。结论小剂量脂多糖反复腹腔注射并肢体固定可建立合格的ICU-AW动物模型;ICU-AW大鼠存在免疫抑制和高分解代谢,是ICU-AW不能缓解的重要原因,推测其可能是ICU-AW发生发展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大鼠 ICU获得性肌无力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殷梦云 陈栋 徐斌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6期2366-2369,共4页
随着现代重症监护病房生命支持技术的发展,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生存率越来越高,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危重病患者在入住重症监护室后,肢体常常会出现虚弱乏力,并可能持续多年。ICUAW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随着现代重症监护病房生命支持技术的发展,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生存率越来越高,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危重病患者在入住重症监护室后,肢体常常会出现虚弱乏力,并可能持续多年。ICUAW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也没有能够防治ICUAW确切有效的方法,现阶段的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在防治ICUAW方面效果显著。本研究通过总结近10年针刺、电针、针药结合、艾灸、动物实验等相关文献,归纳针灸治疗ICUAW的选穴规律及作用机制,并提出不足之处,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 针灸 电针 艾灸 针药结合 选穴规律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ICU获得性肌无力量化评估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杨 罗健 +3 位作者 刘苗 周兴婷 丁韫晗 胡梦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429-4432,共4页
综述了超声观察四肢骨骼肌和膈肌变化对ICU获得性肌无力的评估价值,提出超声或可成为临床早期评估ICU获得性肌无力的有效客观工具,建议临床进一步加强对ICU获得性肌无力的超声评估探索,以补充ICU获得性肌无力客观评估手段的不足。
关键词 超声 肉测量 ICU获得性肌无力 早期评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超声回声联合血浆炎性因子对ICUAW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静 朱洁 +5 位作者 王舒 张容 张翠萍 冯柯多 雷军 王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获得性肌无力(ICU acquired weakness,ICUAW)患者肌肉超声回声与血浆炎性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其对ICUAW的诊断价值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ICU住院患者,分别在第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获得性肌无力(ICU acquired weakness,ICUAW)患者肌肉超声回声与血浆炎性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其对ICUAW的诊断价值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ICU住院患者,分别在第1、3、7天使用床旁超声检测患者肌肉回声,获得的总体肌肉回声评分(global muscle echogenicity score,GEM),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浓度,采用医学研究理事会肌力评分法(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ales,MRC-ss)评估肌肉力量。根据患者入ICU第7天MRC-ss评分将患者分为ICUAW组和非ICUAW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GEM、IL-6、PCT的差异及各指标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以上参数对ICUAW诊断效能,分析GEM、IL-6、PCT对ICUAW患者的预测预后价值。结果:ICUAW组第3天GEM、第7天IL-6浓度、GEM高于非ICUAW组(P<0.05)。GEM与第7天IL-6水平呈正相关(r=0.221),第7天GEM与MRC-ss评分呈负相关(r=-0.581)。ROC曲线分析显示,第7天GEM对ICUAW有诊断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38,使用GEM、IL-6、PCT联合诊断,AUC=0.885(P<0.05)。ICUAW组Barthel指数评分(Barthel index,BI)低于非ICUAW组,ICUAW组中总体肌肉超声回声评分(global muscle echogenicity score,GEM)高的患者BI低于GEM低的患者(P<0.05)。结论:ICU住院患者GEM与IL-6、PCT浓度相关,其对ICUAW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能够预测ICUAW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获得性肌无力 肉超声回声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医学研究理事会力评分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四级康复训练效果 被引量:141
11
作者 黄海燕 王小芳 +2 位作者 罗健 胡莉 邹晓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5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四级康复训练的实施效果。方法将100例入住综合ICU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ICU护理常规给予四肢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干预组在机械通气24h内开始实施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干预后对两...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四级康复训练的实施效果。方法将100例入住综合ICU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ICU护理常规给予四肢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干预组在机械通气24h内开始实施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干预后对两组肌力变化、Barthel指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ICU获得性肌无力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压疮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出院前1天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ICU获得性肌无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可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肌力和自理能力,预防患者获得性肌无力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机械通气患者 获得性肌无力 早期活动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