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获得性凝血因子Ⅴ抑制物一例
1
作者 王蕾 张澍 +4 位作者 张琳 崔立坤 刘娜 朱孟蝶 王正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8-740,共3页
获得性凝血因子Ⅴ抑制物(acquired factorⅤinhibitor,AFVI)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通常发生在60岁以后,可导致严重的出血[1]。黏膜(如泌尿生殖道、胃肠道及呼吸道等)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62%;血尿最为常见,颅内出血相对少见(约占8%)... 获得性凝血因子Ⅴ抑制物(acquired factorⅤinhibitor,AFVI)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通常发生在60岁以后,可导致严重的出血[1]。黏膜(如泌尿生殖道、胃肠道及呼吸道等)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62%;血尿最为常见,颅内出血相对少见(约占8%),但致死率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获得性因子抑制 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jmegen测定法的简化及其在凝血因子抑制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卫东 曾淑燕 范小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475-1477,共3页
目的:探讨简化的Nijmegen法在诊断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APTT测定、APTT交叉试验、APTT孵育交叉试验以及FVⅢ:C活性、FIX:C活性测定对可疑患者进行初步诊断;采用简化的Nijmegen法对4例初步诊断存在凝血因子抑制... 目的:探讨简化的Nijmegen法在诊断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APTT测定、APTT交叉试验、APTT孵育交叉试验以及FVⅢ:C活性、FIX:C活性测定对可疑患者进行初步诊断;采用简化的Nijmegen法对4例初步诊断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患者进行抑制物的定量测定。结果:4例患者APTT均延长;APTT交叉试验和APTT孵育交叉试验结果:加1/10正常血浆及等量正常血浆均不能使延长的APTT恢复正常,而且加入等量正常血浆的APTT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延长;4例患者中有1例为甲型血友病并发FVⅢ抑制物,其血浆FVⅢ:C活性及FVⅢ抑制物的测定结果分别为1.0%和320BU/mL;2例为获得性甲型血友病患者,其血浆FVⅢ:C分别为0.6%和1.3%,其血浆FVⅢ抑制物分别为92BU/mL和192BU/mL;另外1例为乙型血友病并发FIX抑制物,其血浆FIX:C活性及FIX抑制物的测定结果分别为1.2%和100BU/mL。结论:简化的Nijmegen法适合于对血友病患者或者获得性血友病患者产生凝血因子抑制物的分析评价;对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检测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 测定法 友病患者 APTT 交叉试验 VⅢ:C 初步诊断 测定结果 甲型友病 乙型友病 临床价值 可疑患者 活性测定 定量测定 试验结果 孵育时间 分析评价 预后判断 FIX 延长 mL 等量 并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继发获得性血友病A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韩晓婷 傅磊 +3 位作者 李亮 卞建军 赵梅 毕国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0,共6页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A)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肝胆恶性肿瘤继发AHA则更为罕见,如不及时诊治病死率极高,有必要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10月收治1例胆管癌术后2个月余的70岁...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A)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肝胆恶性肿瘤继发AHA则更为罕见,如不及时诊治病死率极高,有必要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10月收治1例胆管癌术后2个月余的70岁女性AHA患者,临床表现为双下肢皮肤出血及皮下血肿,凝血功能检查提示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明显延长(74.5 s),APTT纠正试验无法纠正,凝血因子检测组套提示凝血因子Ⅷ活性(coagulation factor VIII activity,FⅧ:C)大幅降低(0.3%),并检测到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抑制物滴度为25.6 BU/mL,排除其他可能诱发病因后,诊断为胆管癌继发的AHA。予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控制胆管癌原发病并止血及抑制物清除治疗后AHA得到控制,无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发生,保证了后续胆管癌化疗的及时足疗程应用,使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得到明显获益。因此,恶性肿瘤患者如出现自发性出血或手术、外伤、侵入性检查时出现异常出血,需警惕是否继发AHA,及时诊治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因子抑制 活化部分活酶时间 获得性友病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Bethesda方法和Nijmegen方法检测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范连凯 王志伟 +3 位作者 华宝来 苏薇 王书杰 赵永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比较改进的Bethesda方法与Nijmegen方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可靠性及实用性。方法自行改进Bethesda检测方法,将Nijmegen方法中的乏FⅧ血浆和Nijmegen正常混合血浆替换成缓冲液和通用参比血浆(UCRP)来制备标准曲线;... 目的比较改进的Bethesda方法与Nijmegen方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可靠性及实用性。方法自行改进Bethesda检测方法,将Nijmegen方法中的乏FⅧ血浆和Nijmegen正常混合血浆替换成缓冲液和通用参比血浆(UCRP)来制备标准曲线;在检测患者抑制物时将Nijmegen正常混合血浆替换成UCRP;以滴度≥0.6 BU/ml为抑制物阳性。分别采用改进Bethesda方法和Nijmegen方法对237例血友病A患者进行抑制物检测。结果改进Be-thesda方法和Nijmegen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5%(13/237)和8.4%(20/237),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滴度〉0.7 BU/ml的抑制物,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法阳性结果不同的抑制物水平均在0.6~0.7 BU/ml。结论改进的标准Bethesda方法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检测方法,Nijmegen方法更有利于低滴度抑制物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抑制 Bethesda方法 Nijmegen方法 友病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血友病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丽华 谢智强 +2 位作者 庄和 王梅华 曹颖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91-1796,共6页
目的:分析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血友病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提高APTT纠正试验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稀释制备不同滴度凝血因子Ⅷ抑制物血浆80份进行常规的即刻及37℃孵育2 h APTT纠正试验,选取15份样本进行即刻... 目的:分析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血友病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提高APTT纠正试验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稀释制备不同滴度凝血因子Ⅷ抑制物血浆80份进行常规的即刻及37℃孵育2 h APTT纠正试验,选取15份样本进行即刻和常温孵育15 min、30 min、1和2 h及37℃孵育30 min、1和2 h APTT纠正试验。结果:APTT纠正试验结果与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滴度呈明显的相关性,ROC曲线下37℃孵育2 h APTT纠正试验判断有无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最佳诊断界点是43.8 s(敏感度85.90%,特异度100%),区分高滴度与低滴度Ⅷ抑制物的最佳诊断界点为52.4 s(敏感度98.18%,特异度95.65%)。即刻APTT无法纠正的临界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滴度为5.14 BU/ml,37℃孵育2 h APTT不能纠正对应的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滴度为1.31 BU/ml。对不同时间和温度下APTT纠正试验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TT纠正试验结果可作为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筛查指标,较低Ⅷ抑制物滴度时呈明显的对温度-时间的依赖性,血友病患者即刻APTT无法纠正则应警惕较高滴度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存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部分活酶时间 纠正试验 因子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症致牙龈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谭葆春 肖健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5-718,共4页
获得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症极罕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1例以牙龈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获得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症。对此症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关键词 获得性因子XIII缺乏症 牙龈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症2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延方 赵丽颖 +1 位作者 赵晓明 张晓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82-1283,共2页
关键词 获得性因子ⅩⅢ缺乏症 临床表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筛查及分析
8
作者 张傲利 杨林花 +5 位作者 刘秀娥 赵华 张建华 董春霞 齐喜玲 秦秀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68-970,共3页
本研究通过检测重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患者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探讨抑制物阳性患者基因突变情况。选取58例一期法检测FⅧ:C均小于1%HA患者,以APTT法为基础进行FⅧ抑制物筛查,筛查阳性者用Bethesda法进行FⅧ抑制物定量分析。... 本研究通过检测重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患者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探讨抑制物阳性患者基因突变情况。选取58例一期法检测FⅧ:C均小于1%HA患者,以APTT法为基础进行FⅧ抑制物筛查,筛查阳性者用Bethesda法进行FⅧ抑制物定量分析。以基因组DNA为模版,对抑制物阳性患者FⅧ12、14、16外显子进行基因扩增,PCR产物通过直接测序检测突变情况。结果表明:58例HA患者中4例(6.9%)抑制物检测为阳性,FⅧ12、14、16外显子基因均未发现基因突变。结论:本组病例HA患者抑制物阳性率低于国外文献报道,抑制物产生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病A 因子FⅧ FⅧ抑制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获得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1例报告
9
作者 门光国 石雁 +2 位作者 李文强 张立明 王丽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96-896,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儿,男,8d。因“脐部出血不止、肉眼血尿半天”第1次入院。患儿系G2P2,足月剖宫产,无窒息抢救史,Apgar评分、羊水、脐带无异常,出生体质量3.3kg。
关键词 因子V缺乏症 获得性 新生儿 APGAR评分 出生体质量 临床资料 不止 肉眼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二例报告
10
作者 樊建玲 傅卫军 侯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04-704,共1页
关键词 获得性友病A 获得性因子异常 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因素与血友病A凝血因子抑制物产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胡政斌 孙新 何丽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57-960,共4页
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由编码FⅧ(凝血因子Ⅷ)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凝血因子不足或功能障碍所致。血友病A的治疗,在目前仍以凝血因子替代治疗为主。反复输注凝血因子制剂后会产生针对FⅧ的抗体... 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由编码FⅧ(凝血因子Ⅷ)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凝血因子不足或功能障碍所致。血友病A的治疗,在目前仍以凝血因子替代治疗为主。反复输注凝血因子制剂后会产生针对FⅧ的抗体,这是HA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关于抑制物发生率,国内外文献报道差异较大。影响凝血因子抑制物产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遗传因素是抑制物产生的主要因素。本综述主要阐述国内外HA凝血因子抑制物产生的相关遗传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病A 因子抑制 遗传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来源的凝血因子 Ⅹ Ⅲ a 抑制剂SIPI-94-1129-Ⅰ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阵晓峰 彭剑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71-273,共3页
从菌种SIPI-94-1129的发酵液中,经溶媒萃取、硅胶柱和凝胶柱分离、结晶等方法,分离出具有FⅩⅢa抑制活性的化合物SIPI-94-1129-Ⅰ(1),通过对其理化性质和UV、IR、NMR(1H和13C)等波谱分... 从菌种SIPI-94-1129的发酵液中,经溶媒萃取、硅胶柱和凝胶柱分离、结晶等方法,分离出具有FⅩⅢa抑制活性的化合物SIPI-94-1129-Ⅰ(1),通过对其理化性质和UV、IR、NMR(1H和13C)等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为N-[2-(4-羟苯基)乙基]乙酰胺,即N-乙酰酪胺,它对FⅩⅢa在0.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XⅢa抑制 因子 微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临床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美容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46-47,共2页
对1例换瓣术后患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病因进行分析,提出重视换瓣术后患者的出血症状,做好出院指导、健康教育和跟踪随访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瓣膜置换 维生素K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缺乏症 因子 华法林 生存质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血友病A伴凝血因子抑制物合并肺部感染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娉 简璐 +1 位作者 纪刚剑 张文婷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0-754,共5页
目的 介绍1例血友病A并发凝血因子抑制物合并肺部感染患儿的药物治疗过程及药学监护,为临床药师参与罕见病儿童患者的多学科照护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对患儿的治疗全程进行药学监护,结合临床病例特点,分析患儿止血、退热、抗感染药物治... 目的 介绍1例血友病A并发凝血因子抑制物合并肺部感染患儿的药物治疗过程及药学监护,为临床药师参与罕见病儿童患者的多学科照护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对患儿的治疗全程进行药学监护,结合临床病例特点,分析患儿止血、退热、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总结血友病患儿临床药学服务切入点及药学服务。结果 该患儿经多学科治疗后出血停止,口腔创口愈合,肺部感染好转,未监测到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药师在血友病患儿的多学科诊疗过程中可以联合用药及辅助用药的合理性、优化患儿家庭治疗管理等方面为切入点,提供高质量临床药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病A 因子抑制 肺部感染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标志物在危重症血栓性疾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及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付阳 金亚雄 +2 位作者 刘玉梅 牛倩 江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76-1780,共5页
目的:评价危重症血栓性疾病患者的凝血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探讨凝血标志物对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意义。方法:检测38例危重症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栓组)和81例疾病未发生血栓的患者(对照组)的凝血标志物血栓调... 目的:评价危重症血栓性疾病患者的凝血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探讨凝血标志物对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意义。方法:检测38例危重症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栓组)和81例疾病未发生血栓的患者(对照组)的凝血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溶解产物(FDP)和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分析其变化及相关性。结果:血栓性疾病组凝血标志物TM、TAT、PIC、D-D和FD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AI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性疾病组炎性因子PCT、CRP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凝血标志物TM与炎性因子PCT、CRP、IL-6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88,0.249,0.270(P<0.05)。结论:危重症血栓性疾病患者存在有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活化,同时伴有全身炎症反应水平明显增高。炎症反应与血栓形成之间存在网络关系,凝血因子和炎性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促凝和促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标志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抑制物形成特征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璇 孙竞 +1 位作者 刘阳 李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21-2724,共4页
目的随访研究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发生率和特征。方法 215例血友病A患者在24月(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的连续随访中,监测FⅧ抑制物发生、变化及转归,并观察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215例血友病A患者随访24月FⅧ抑制物累积发病... 目的随访研究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发生率和特征。方法 215例血友病A患者在24月(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的连续随访中,监测FⅧ抑制物发生、变化及转归,并观察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215例血友病A患者随访24月FⅧ抑制物累积发病率为11.6%(25/215);其中低滴度者占72%(18/25),高滴度者占28%(7/25);FⅧ抑制物阳性发生时的中位年龄为25岁(6~59岁)、累积中位暴露日为150日;15/25(60%)低滴度阳性者(中位滴度1.25BU/ml)在自然情况下于6~15月(中位10月)转为阴性,5/25(20%)高滴度抑制物者(中位滴度100BU/ml)则随访24月持续阳性,另外5/25(20%)FⅧ抑制物阳性无变化;25例FⅧ抑制物阳性者出血频率较其阴性时显著增加(P=0.025);18/25例继续应用FⅧ者,FⅧ产品用量(IU/kg·月)较前显著增加(P=0.015),但靶关节数目在24月随访期间并无增加(P=0.329)。结论我国血友病A患者FⅧ抑制物发病率和特征与欧美等国家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病A 因子 抑制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标志物及凝血因子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梅芳 杨林花 +3 位作者 杨晓玲 张睿娟 侯丽虹 刘秀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753-756,共4页
本研究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 Ⅷ,FⅧ)和凝血因子Ⅸ(coagulation factor Ⅸ,FⅨ)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炎... 本研究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 Ⅷ,FⅧ)和凝血因子Ⅸ(coagulation factor Ⅸ,FⅨ)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和凝血异常及其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在下肢DVT中的作用和机制。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浆CRP浓度,一期法测定FⅧ:C和FⅨ:C水平,凝血法检测血浆Fg含量,将上述指标进行病例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并分析CRP与FⅧ:C、FⅨ:C及Fg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病例组CRP、Fg、FⅧ:C和FⅨ: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RP(2.67±0.91):(0.14±0.08)mg/dl;Fg(4.73±1.36):(2.79±0.66)g/L;FⅧ:C(126.71±28.10):(81.35±20.77)%;FⅨ:C(81.01±23.60):(70.71±11.3)%],p值均小于0.01。病例组CRP与Fg、FⅧ:C和FⅨ:C之间均具有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32、0.571和0.544,p值均小于0.01。结论:炎症与DVT密切相关,血浆CRP水平升高可能是DVT发生的一个预测指标;血浆Fg、FⅧ:C和FⅨ:C水平升高是DVT的重要危险因素;炎症反应与凝血因子相互作用发挥促凝作用,是下肢DVT发生的可能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 炎症标志 C反应蛋白 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凝血相关因子水平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2
18
作者 胡婷 王敏 +3 位作者 曾静 殷金凤 宋玲 王晓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6期1510-1512,1516,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凝血相关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包括继续妊娠者和流产者)及正常妊娠早期女性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受试者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凝血相关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包括继续妊娠者和流产者)及正常妊娠早期女性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受试者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凝血相关因子水平。结果:单因素方差结果表明,组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雌二醇(E2)、蛋白C(PC)、纤溶酶原(PLG)、D-二聚体(D-D)、TAT、F1+2及PAI-1水平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妊娠维持组与中断妊娠组β-HCG、孕酮、E2、PL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中断妊娠组水平显著低于妊娠维持组(P<0.05);妊娠维持组与中断妊娠组PC、D-D、TAT、F1+2及PAI-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中断妊娠组水平显著高于妊娠维持组(P<0.05);组间AT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存在显著的生殖激素、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及凝血相关因子水平异常,其指标水平检测对预测早期先兆流产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早期先兆流产 生殖激素 栓前状态标志 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提取物对凝血因子Ⅻ的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珊珊 徐昊 +3 位作者 陈青 谭开云 凌云 葛金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52-1157,共6页
目的观察艾叶提取物对FⅫ的作用位点并检测其所含物质,阐明其抗凝、促凝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方法检测艾叶提取物干预下脑缺血病人血浆凝血4项、FⅫ活性;FⅫ、FⅫ-2含量;检测艾叶LODB1-6干预下血浆凝血3项、连续血浆凝固时间、FⅫ激活... 目的观察艾叶提取物对FⅫ的作用位点并检测其所含物质,阐明其抗凝、促凝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方法检测艾叶提取物干预下脑缺血病人血浆凝血4项、FⅫ活性;FⅫ、FⅫ-2含量;检测艾叶LODB1-6干预下血浆凝血3项、连续血浆凝固时间、FⅫ激活。液质联用分析LODB5。结果艾叶提取物延长了血浆APTT、PT、TT,降低高岭土对FⅫ的激活作用;各剂量组降低了FⅫ含量,但只有中、高剂量组FⅫ-2的含量降低。相比于LODB1-3,LODB5、6可延长APTT,LODB5还使TT延长;LODB5高剂量组和LODB6各剂量组FⅫ含量降低。液质联用分析LODB5,得到6种含量较高物质。结论艾叶提取物激活FⅫ产生促凝活性与EGF-Like2结构域有关。但艾叶提取物对脑缺血病人血浆整体表现出抗凝活性。其药效物质基础可能是异戊酸冰片酯、紫花牡荆素、棕矢车菊素、伞形花内酯、5,6,4′-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丁香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 艾叶提取 EGF-Like2结构域 脑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与血浆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亚刚 刘立根 +4 位作者 施劲东 朱宏钧 蒋克泉 伍旭升 曹健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检测心房颤动(AF)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原的变化,探讨组织因子凝血途径在心房血栓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心房颤动患者6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血浆TF和TFPI抗原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 目的检测心房颤动(AF)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原的变化,探讨组织因子凝血途径在心房血栓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心房颤动患者6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血浆TF和TFPI抗原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F组血浆TF抗原水平显著增高[(1060.0±669.8)pg/mLvs(423.6±245.1)pg/mL,P=0.000],总TFPI和游离TFPI抗原水平降低[(38.2±8.9)ng/mLvs(70.1±24.0)ng/mL,P=0.000;(26.3±8.0)ng/mLvs(41.2±16.7)ng/mL,P=0.000]。②伴左房血栓心房颤动组与无左房血栓心房颤动组比较,伴左房血栓心房颤动组TF抗原水平显著增高[(1431.4±564.5)pg/mLvs(904.6±660.3)pg/mL,P=0.004],总TFPI和游离TFPI抗原水平降低[(33.1±9.6)ng/mLvs(40.0±7.8)ng/mL,P=0.01;(22.9±8.2)ng/mLvs(22.7±7.4)ng/mL,P=0.048]。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改变表现为凝血活性增高和抗凝活性减低,组织因子凝血途径参与了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血栓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心房颤动患者 浆组织因子途径 栓形成机制 抗原水平 TFPI 酶联免疫吸附 左房 途径 正常对照组 活性 活性 mL 增高 游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