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获得性凝血因子Ⅴ抑制物一例
1
作者 王蕾 张澍 +4 位作者 张琳 崔立坤 刘娜 朱孟蝶 王正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8-740,共3页
获得性凝血因子Ⅴ抑制物(acquired factorⅤinhibitor,AFVI)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通常发生在60岁以后,可导致严重的出血[1]。黏膜(如泌尿生殖道、胃肠道及呼吸道等)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62%;血尿最为常见,颅内出血相对少见(约占8%)... 获得性凝血因子Ⅴ抑制物(acquired factorⅤinhibitor,AFVI)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通常发生在60岁以后,可导致严重的出血[1]。黏膜(如泌尿生殖道、胃肠道及呼吸道等)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62%;血尿最为常见,颅内出血相对少见(约占8%),但致死率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获得性凝血因子ⅴ抑制物 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继发获得性血友病A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韩晓婷 傅磊 +3 位作者 李亮 卞建军 赵梅 毕国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0,共6页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A)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肝胆恶性肿瘤继发AHA则更为罕见,如不及时诊治病死率极高,有必要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10月收治1例胆管癌术后2个月余的70岁...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A)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肝胆恶性肿瘤继发AHA则更为罕见,如不及时诊治病死率极高,有必要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10月收治1例胆管癌术后2个月余的70岁女性AHA患者,临床表现为双下肢皮肤出血及皮下血肿,凝血功能检查提示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明显延长(74.5 s),APTT纠正试验无法纠正,凝血因子检测组套提示凝血因子Ⅷ活性(coagulation factor VIII activity,FⅧ:C)大幅降低(0.3%),并检测到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抑制物滴度为25.6 BU/mL,排除其他可能诱发病因后,诊断为胆管癌继发的AHA。予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控制胆管癌原发病并止血及抑制物清除治疗后AHA得到控制,无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发生,保证了后续胆管癌化疗的及时足疗程应用,使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得到明显获益。因此,恶性肿瘤患者如出现自发性出血或手术、外伤、侵入性检查时出现异常出血,需警惕是否继发AHA,及时诊治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因子抑制 活化部分活酶时间 获得性友病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Bethesda方法和Nijmegen方法检测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范连凯 王志伟 +3 位作者 华宝来 苏薇 王书杰 赵永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比较改进的Bethesda方法与Nijmegen方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可靠性及实用性。方法自行改进Bethesda检测方法,将Nijmegen方法中的乏FⅧ血浆和Nijmegen正常混合血浆替换成缓冲液和通用参比血浆(UCRP)来制备标准曲线;... 目的比较改进的Bethesda方法与Nijmegen方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可靠性及实用性。方法自行改进Bethesda检测方法,将Nijmegen方法中的乏FⅧ血浆和Nijmegen正常混合血浆替换成缓冲液和通用参比血浆(UCRP)来制备标准曲线;在检测患者抑制物时将Nijmegen正常混合血浆替换成UCRP;以滴度≥0.6 BU/ml为抑制物阳性。分别采用改进Bethesda方法和Nijmegen方法对237例血友病A患者进行抑制物检测。结果改进Be-thesda方法和Nijmegen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5%(13/237)和8.4%(20/237),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滴度〉0.7 BU/ml的抑制物,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法阳性结果不同的抑制物水平均在0.6~0.7 BU/ml。结论改进的标准Bethesda方法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检测方法,Nijmegen方法更有利于低滴度抑制物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抑制 Bethesda方法 Nijmegen方法 友病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血友病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丽华 谢智强 +2 位作者 庄和 王梅华 曹颖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91-1796,共6页
目的:分析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血友病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提高APTT纠正试验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稀释制备不同滴度凝血因子Ⅷ抑制物血浆80份进行常规的即刻及37℃孵育2 h APTT纠正试验,选取15份样本进行即刻... 目的:分析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血友病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提高APTT纠正试验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并稀释制备不同滴度凝血因子Ⅷ抑制物血浆80份进行常规的即刻及37℃孵育2 h APTT纠正试验,选取15份样本进行即刻和常温孵育15 min、30 min、1和2 h及37℃孵育30 min、1和2 h APTT纠正试验。结果:APTT纠正试验结果与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滴度呈明显的相关性,ROC曲线下37℃孵育2 h APTT纠正试验判断有无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最佳诊断界点是43.8 s(敏感度85.90%,特异度100%),区分高滴度与低滴度Ⅷ抑制物的最佳诊断界点为52.4 s(敏感度98.18%,特异度95.65%)。即刻APTT无法纠正的临界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滴度为5.14 BU/ml,37℃孵育2 h APTT不能纠正对应的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滴度为1.31 BU/ml。对不同时间和温度下APTT纠正试验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TT纠正试验结果可作为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的筛查指标,较低Ⅷ抑制物滴度时呈明显的对温度-时间的依赖性,血友病患者即刻APTT无法纠正则应警惕较高滴度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存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部分活酶时间 纠正试验 因子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jmegen测定法的简化及其在凝血因子抑制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卫东 曾淑燕 范小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475-1477,共3页
目的:探讨简化的Nijmegen法在诊断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APTT测定、APTT交叉试验、APTT孵育交叉试验以及FVⅢ:C活性、FIX:C活性测定对可疑患者进行初步诊断;采用简化的Nijmegen法对4例初步诊断存在凝血因子抑制... 目的:探讨简化的Nijmegen法在诊断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APTT测定、APTT交叉试验、APTT孵育交叉试验以及FVⅢ:C活性、FIX:C活性测定对可疑患者进行初步诊断;采用简化的Nijmegen法对4例初步诊断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患者进行抑制物的定量测定。结果:4例患者APTT均延长;APTT交叉试验和APTT孵育交叉试验结果:加1/10正常血浆及等量正常血浆均不能使延长的APTT恢复正常,而且加入等量正常血浆的APTT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延长;4例患者中有1例为甲型血友病并发FVⅢ抑制物,其血浆FVⅢ:C活性及FVⅢ抑制物的测定结果分别为1.0%和320BU/mL;2例为获得性甲型血友病患者,其血浆FVⅢ:C分别为0.6%和1.3%,其血浆FVⅢ抑制物分别为92BU/mL和192BU/mL;另外1例为乙型血友病并发FIX抑制物,其血浆FIX:C活性及FIX抑制物的测定结果分别为1.2%和100BU/mL。结论:简化的Nijmegen法适合于对血友病患者或者获得性血友病患者产生凝血因子抑制物的分析评价;对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检测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获得性因子抑制 测定法 友病患者 APTT 交叉试验 VⅢ:C 初步诊断 测定结果 甲型友病 乙型友病 临床价值 可疑患者 活性测定 定量测定 试验结果 孵育时间 分析评价 预后判断 FIX 延长 mL 等量 并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筛查及分析
6
作者 张傲利 杨林花 +5 位作者 刘秀娥 赵华 张建华 董春霞 齐喜玲 秦秀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68-970,共3页
本研究通过检测重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患者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探讨抑制物阳性患者基因突变情况。选取58例一期法检测FⅧ:C均小于1%HA患者,以APTT法为基础进行FⅧ抑制物筛查,筛查阳性者用Bethesda法进行FⅧ抑制物定量分析。... 本研究通过检测重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患者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探讨抑制物阳性患者基因突变情况。选取58例一期法检测FⅧ:C均小于1%HA患者,以APTT法为基础进行FⅧ抑制物筛查,筛查阳性者用Bethesda法进行FⅧ抑制物定量分析。以基因组DNA为模版,对抑制物阳性患者FⅧ12、14、16外显子进行基因扩增,PCR产物通过直接测序检测突变情况。结果表明:58例HA患者中4例(6.9%)抑制物检测为阳性,FⅧ12、14、16外显子基因均未发现基因突变。结论:本组病例HA患者抑制物阳性率低于国外文献报道,抑制物产生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病A 因子FⅧ FⅧ抑制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因素与血友病A凝血因子抑制物产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胡政斌 孙新 何丽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57-960,共4页
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由编码FⅧ(凝血因子Ⅷ)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凝血因子不足或功能障碍所致。血友病A的治疗,在目前仍以凝血因子替代治疗为主。反复输注凝血因子制剂后会产生针对FⅧ的抗体... 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由编码FⅧ(凝血因子Ⅷ)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凝血因子不足或功能障碍所致。血友病A的治疗,在目前仍以凝血因子替代治疗为主。反复输注凝血因子制剂后会产生针对FⅧ的抗体,这是HA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关于抑制物发生率,国内外文献报道差异较大。影响凝血因子抑制物产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遗传因素是抑制物产生的主要因素。本综述主要阐述国内外HA凝血因子抑制物产生的相关遗传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病A 因子抑制 遗传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血友病A伴凝血因子抑制物合并肺部感染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娉 简璐 +1 位作者 纪刚剑 张文婷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0-754,共5页
目的 介绍1例血友病A并发凝血因子抑制物合并肺部感染患儿的药物治疗过程及药学监护,为临床药师参与罕见病儿童患者的多学科照护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对患儿的治疗全程进行药学监护,结合临床病例特点,分析患儿止血、退热、抗感染药物治... 目的 介绍1例血友病A并发凝血因子抑制物合并肺部感染患儿的药物治疗过程及药学监护,为临床药师参与罕见病儿童患者的多学科照护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对患儿的治疗全程进行药学监护,结合临床病例特点,分析患儿止血、退热、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总结血友病患儿临床药学服务切入点及药学服务。结果 该患儿经多学科治疗后出血停止,口腔创口愈合,肺部感染好转,未监测到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药师在血友病患儿的多学科诊疗过程中可以联合用药及辅助用药的合理性、优化患儿家庭治疗管理等方面为切入点,提供高质量临床药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病A 因子抑制 肺部感染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抑制物形成特征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周璇 孙竞 +1 位作者 刘阳 李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21-2724,共4页
目的随访研究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发生率和特征。方法 215例血友病A患者在24月(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的连续随访中,监测FⅧ抑制物发生、变化及转归,并观察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215例血友病A患者随访24月FⅧ抑制物累积发病... 目的随访研究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发生率和特征。方法 215例血友病A患者在24月(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的连续随访中,监测FⅧ抑制物发生、变化及转归,并观察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215例血友病A患者随访24月FⅧ抑制物累积发病率为11.6%(25/215);其中低滴度者占72%(18/25),高滴度者占28%(7/25);FⅧ抑制物阳性发生时的中位年龄为25岁(6~59岁)、累积中位暴露日为150日;15/25(60%)低滴度阳性者(中位滴度1.25BU/ml)在自然情况下于6~15月(中位10月)转为阴性,5/25(20%)高滴度抑制物者(中位滴度100BU/ml)则随访24月持续阳性,另外5/25(20%)FⅧ抑制物阳性无变化;25例FⅧ抑制物阳性者出血频率较其阴性时显著增加(P=0.025);18/25例继续应用FⅧ者,FⅧ产品用量(IU/kg·月)较前显著增加(P=0.015),但靶关节数目在24月随访期间并无增加(P=0.329)。结论我国血友病A患者FⅧ抑制物发病率和特征与欧美等国家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病A 因子 抑制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与血浆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亚刚 刘立根 +4 位作者 施劲东 朱宏钧 蒋克泉 伍旭升 曹健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检测心房颤动(AF)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原的变化,探讨组织因子凝血途径在心房血栓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心房颤动患者6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血浆TF和TFPI抗原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 目的检测心房颤动(AF)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原的变化,探讨组织因子凝血途径在心房血栓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心房颤动患者6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血浆TF和TFPI抗原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F组血浆TF抗原水平显著增高[(1060.0±669.8)pg/mLvs(423.6±245.1)pg/mL,P=0.000],总TFPI和游离TFPI抗原水平降低[(38.2±8.9)ng/mLvs(70.1±24.0)ng/mL,P=0.000;(26.3±8.0)ng/mLvs(41.2±16.7)ng/mL,P=0.000]。②伴左房血栓心房颤动组与无左房血栓心房颤动组比较,伴左房血栓心房颤动组TF抗原水平显著增高[(1431.4±564.5)pg/mLvs(904.6±660.3)pg/mL,P=0.004],总TFPI和游离TFPI抗原水平降低[(33.1±9.6)ng/mLvs(40.0±7.8)ng/mL,P=0.01;(22.9±8.2)ng/mLvs(22.7±7.4)ng/mL,P=0.048]。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改变表现为凝血活性增高和抗凝活性减低,组织因子凝血途径参与了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血栓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心房颤动患者 浆组织因子途径 栓形成机制 抗原水平 TFPI 酶联免疫吸附 左房 途径 正常对照组 活性 活性 mL 增高 游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5例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璇 孙竞 +3 位作者 李敏 李文卿 宋晓玲 刘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方法监测215例血友病A患者在2年(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的连续随访中,FⅧ抑制物发生、变化及转归,并对F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5例血友病A患者随访2年... 目的研究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F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方法监测215例血友病A患者在2年(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的连续随访中,FⅧ抑制物发生、变化及转归,并对F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5例血友病A患者随访2年FⅧ抑制物累积发生率为11.6%(25/215)。FⅧ抑制物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多变量分析结果示:①输注原因中短期低剂量预防治疗比按需治疗形成FⅧ抑制物的风险低(OR=0.037,95%CI为0.002~0.616);②血友病越严重,累积暴露日越少,FⅧ抑制物形成风险越高;③发生严重出血事件是FⅧ抑制物形成的高危因素(OR=117.045,95%CI为19.333~708.617);④输注形式和发生重大感染事件与FⅧ抑制物形成无关。结论在中国目前治疗情况下,血友病患者FⅧ抑制物的形成可能与血友病严重程度、输注原因(预防治疗或按需治疗)、累积暴露日和是否发生严重出血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病A 因子 抑制 发病率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与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晓梅 任自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1-323,共3页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浆膜上的糖蛋白,是凝血级联的主要始动因子,在外源性凝血途径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外源...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浆膜上的糖蛋白,是凝血级联的主要始动因子,在外源性凝血途径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唯一特异性生理抑制物,能阻止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急性心肌梗死 外源性途径 细胞浆膜 栓形成 糖蛋白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肽酶对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影响
13
作者 陈胜喜 李国虎 +1 位作者 许廖梅 何争鸣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9-31,共3页
检测2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围术期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及激活凝血时间(ACT),结果发现肝素化后及体外循环过程中TFPI与ACT明显升高,二者变化相似,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对TFPI的变化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体外循环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肝素 激活时间 心脏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纤溶系统失衡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莹 余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6期689-695,共7页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一种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其预后比许多癌症都要差,发病机制复杂并且尚未明确。在肺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以及IPF的患者中,已证实均存在凝血系统以及纤溶系统的失衡。本文阐述了凝血纤溶系统失衡在IPF中的可能损伤...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一种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其预后比许多癌症都要差,发病机制复杂并且尚未明确。在肺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以及IPF的患者中,已证实均存在凝血系统以及纤溶系统的失衡。本文阐述了凝血纤溶系统失衡在IPF中的可能损伤机制,为IPF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小板 因子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雪 赵砚丽 +3 位作者 金海龙 程会平 杨宾侠 王保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7期553-555,共3页
目的 观察应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6% HAES-steril) 后对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ASAI-II级的择期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 6% HAES-steril(HES) 组、乳酸钠林格式液(RL) 组, 每组15例, 麻醉前以20ml·kg-1·h-1的速... 目的 观察应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6% HAES-steril) 后对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ASAI-II级的择期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 6% HAES-steril(HES) 组、乳酸钠林格式液(RL) 组, 每组15例, 麻醉前以20ml·kg-1·h-1的速率分别输入HES、RL60min。应用食道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 输液前及输液后1h采血测定: 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实验(PA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 ,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1)。结果 静脉输入大剂量HES后, 循环、纤溶功能基本稳定, HES组Hb、HCT、PLT、PAG (1)、APTT与输液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与对照组相比Hb、HCT、PLT、APTT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较大剂量应用6% HAES-steril对内源性凝血因子的影响超过了血液稀释的限度, 但仍在正常值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 纤溶功能 活化部分活酶时间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 组织纤溶酶原抑制 红蛋白(Hb) 食道超声心动图 小板聚集实验 内源性因子 择期手术病人 外周管阻力 酶原时间 APTT 细胞比容 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介入治疗后止凝血功能的改变及其与PAI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敏 吴金义 +1 位作者 侯俭 李双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止凝血功能变化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 4G/5G多态性的关系,为临床PCI后预测血栓形成提供依据。方法:86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肘静脉采血,检...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止凝血功能变化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 4G/5G多态性的关系,为临床PCI后预测血栓形成提供依据。方法:86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肘静脉采血,检测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AI-1、FⅦc活性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D)含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基因型及不同基因型患者PCI前、后止凝血功能指标。结果:PAI-1基因型频数分布为4 G/4 G型48例(56%),4 G/5 G30例(35%),5 G/5 G型8例(9%)。4 G和5 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3%和27%。3组基因型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PAI-1 4G/4G基因型患者血浆vWF、PAI-1、FⅦc活性及GMP-140、D-D含量在术后即刻高于术前(P<0.01);术后24 h PAI-1活性高于术前(P<0.01),但vWF、FⅦc活性及GMP-140、D-D含量有所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4G/5G基因型及5G/5G基因型的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各项指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术后24 h较术前有增高趋势,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4 G/4 G型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 PAI-1活性较另两组基因型患者增高更显著(P<0.01);其他指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具有PAI-1 4 G/4G基因型患者在PCI后较4 G/5 G型及5 G/5 G型患者存在明显的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改变,提示PAI-1 4G/4G基因可能是PCI后急性和亚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1 因子 小板α颗粒 膜蛋白-140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途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作期间的比值变化及其意义
17
作者 王蕊 温丙昭 +4 位作者 马依彤 彭鹏 李辉 钟笛 李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98-202,共5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作期间组织因子途径(TFP)的变化及其意义。采用手工法检测血浆复钙时间,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的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凝血因子Ⅶ抗原(FⅦ:Ag)、激活的FⅦ(FⅦa)... 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作期间组织因子途径(TFP)的变化及其意义。采用手工法检测血浆复钙时间,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的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凝血因子Ⅶ抗原(FⅦ:Ag)、激活的FⅦ(FⅦa)及D-二聚体(D-dimer),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TF活性(TFact);采用一期凝固法测定凝血因子Ⅶ促凝活性(FⅦ:C)。观察对象包括59名AMI患者和84名健康中老年人。结果表明,①AMI患者血浆复钙时间比正常对照者明显缩短(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AMI患者血浆中TF活性无显著增高(p>0.05);TF与TFPI的抗原均显著增加(p<0.01),但TF增高程度较TFPI更为显著,故TF/TFPI比值升高;总TFPI(t-TFPI)和全长TFPI(fl-TFPI)含量明显增加(p<0.01),截短TFPI(tr-TFPI)含量明显降低(p<0.01),TF/t-TFPI比值高于正常组,TF/fl-TFPI比值低于正常组(p<0.05),但在AMI组TF/tr-TFPI与fl-TFPI/t-TFPI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tr-TFPI/t-TFPI与tr-TFPI/fl-TFPI比值降低(p<0.01);③与对照组比较,血浆FⅦ∶C、FⅦa在AMI组是增高的(p<0.05),FⅦ∶Ag无显著性变化,FⅦa/FⅦ∶Ag比值明显升高(p<0.01),但FⅦa/FⅦ∶C及FⅦ∶C/FⅦ∶Ag比值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I组D-dimer明显增高(p<0.01)。结论:AMI发作期间体内TFP被启动,提示AMI患者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为评估AMI及其危险事件的发生,以多因子同时测定为好,而且用相对比值表示高凝状态与危险因子比单测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因子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1对白消安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PAI-1、TF和TGF-β_1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薇 夏凌辉 +2 位作者 方峻 陈红霞 魏文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56-1858,共3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别用白消安(BU)和人参皂苷Rb1干预,以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ELISA方法检测其PAI-1、TF和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60 mg/L BU使HU...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别用白消安(BU)和人参皂苷Rb1干预,以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ELISA方法检测其PAI-1、TF和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60 mg/L BU使HUVECs PAI-1、TF和TGF-β1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及mRNA表达显著增强,80 mg/L人参皂苷Rb1则可明显抑制BU对HUVECs的这种作用。结论:BU可能通过激活TGF-β1信号转导途径而上调PAI-1及TF的表达,增强HUVECs促凝活性;人参皂苷Rb1则可能通过抑制这一途径降低PAI-1及TF表达,保护HUVECs,纠正其高凝、低纤溶活性的异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白消安 人参属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1 致活酶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TFPI、t-PA、PAI-1在DIC和DIC前期的检测及意义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段朝霞 杨林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观察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前期和DIC期的变化,为早期发现和治疗DIC提供依据。方法ELISA法检测DIC前期、DIC期、非DIC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组织... 目的观察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前期和DIC期的变化,为早期发现和治疗DIC提供依据。方法ELISA法检测DIC前期、DIC期、非DIC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活化剂(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其抑制物PAI-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和D-二聚体浓度。比较TF/TFPI和t-PA/PAI-1比值。结果在DIC发生发展过程中,TF、TFPI、t-PA、PAI-1和D-二聚体均增高,DIC前期TF/TFPI比值增高,DIC期t-PA/PAI-1比值增高。结论DIC的发生发展与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失平衡有关,DIC前期TFPI对TF抑制不足可能是DIC凝血和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TF/TFPI可以作为DIC前期指标,提示有DIC趋势;DIC的出血可能主要与PAI-1对t-PA抑制不足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相关,该研究可为今后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治疗DIC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1 弥漫性管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转录组测序分析血友病A小鼠抗FⅧ免疫反应脾细胞相关分子改变
20
作者 王晨晨 王亚丽 +3 位作者 蔡媛华 郑巧云 林振兴 陈英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5年第5期1476-1485,共10页
目的:RNA转录组测序分析血友病A(HA)小鼠脾细胞抗凝血因子Ⅷ(FⅧ)免疫反应相关分子水平改变,揭示FⅧ抑制物生成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重组人源FⅧ免疫重型HA小鼠,构建FⅧ抑制物模型鼠。采用高通量RNA转录组测序(Bulk RNA-seq)经CASAV... 目的:RNA转录组测序分析血友病A(HA)小鼠脾细胞抗凝血因子Ⅷ(FⅧ)免疫反应相关分子水平改变,揭示FⅧ抑制物生成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重组人源FⅧ免疫重型HA小鼠,构建FⅧ抑制物模型鼠。采用高通量RNA转录组测序(Bulk RNA-seq)经CASAVA碱基识别获得高质量原始数据,完成两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对DEGs进行GO注释分类统计,获得HA小鼠脾细胞抗FⅧ免疫反应的主要信号通路及生物过程信息,并通过差异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以及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综合分析获得的细胞簇、基因和信号通路数据集,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析脾脏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变化。结果:筛选获得抑制物组与对照组DEGs 3731个,其中包括2275个表达上调基因和1456个表达下调基因,差异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涉及辅助性T细胞分化和活化调节、细胞因子受体、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铁死亡等方面。ScRNA-seq降维聚类(UAMP)得到11个T/NK细胞亚群,经可视化呈现C-X-C趋化因子特异性受体基因cxcr5在其中的整体表达分布,以及cxcr5在抑制物模型鼠活化Tfh中高表达。UpSet plot展示Tfh和Treg存在交互作用,流式检测证实抑制物组脾脏CD4^(+)CXCR5^(+)PD-1^(+)Tfh细胞比例增高,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相对受抑。结论:脾细胞抗FⅧ免疫反应涉及多个免疫细胞亚群和信号通路分子,T细胞亚群Tfh/Treg及其相关调控分子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为今后HA合并抑制物患者免疫治疗提供潜在的生物学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病A 抑制 因子 信息学 RNA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