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屈原之前楚国的一位爱国作家——莫敖子华考论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赵逵夫
-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7-73,共7页
-
文摘
一、枯杨之稊——旧贵族出身的政治家 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同他的光辉辞赋一样,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几千年来哺育了我国无数的仁人志士、诗人作家。但是,屈原的爱国思想不是一种孤立的、偶然的现象,更不是如胡适《读楚辞》所说,在当时为不可能之事。春秋战国时代中原国家大多数知识分子抱着“一天下”的思想,周游列国,待价而沽,头脑中差不多已经没有小社稷小国家的意识,这是事实。但是,在南方的楚、吴、越,一般人民族、地域的观念仍比较强。这些国家的人一般对自己的国家有着特殊的感情。这同这些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中一定程度上的相对独立发展有关。就楚国而言、拳鬻、子文、沈尹戌、申包胥、钟仪的事迹都说明了这一点。“越吟楚奏”成了不忘故国的代名词,并不只是语言上的一种偶然现象。
-
关键词
屈原
楚国
爱国作家
莫敖子华
考论
-
分类号
K231
[历史地理—中国史]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屈原父名屈章说——兼考战国时期屈氏与莫敖之关系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黄崇浩
-
机构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5-428,共4页
-
文摘
屈原之父为谁、“朕皇考曰伯庸”一语作何解释,一直是屈学研究领域中的难题。本文就赵逵夫先生等学者的相关看法,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战国策.楚策》中的莫敖子华实名屈章,亦即伯庸,是为屈原之父。文章还对战国时期屈氏与莫敖一职的固定关系进行了考辨。
-
关键词
屈原之父
屈章
伯庸
莫敖子华
-
Keywords
Quyuan's father
Quzhang
Borong
Muo'ao zihua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K23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跪射俑考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春材
-
出处
《文博》
1986年第4期63-65,共3页
-
文摘
跪射俑出土于秦俑二号坑左前角。他们头上挽着发髻,身穿战袍,上身及两肩著甲;右腿着地,右足与地面垂直,左腿弯曲,左足掌贴地面,右臂微曲,手半握,拇指上翅,左臂肘部抱于上腹前,四指微曲,拇指微翘;身微左侧,双目向左前方平视。这种俑出土的地区,东西约26.6米,南北约38米,面积约1050平方米。其中俑的布局:南北两个边洞各站立三排短褐俑,东西两个过洞各站两排甲俑;中间四个过洞为跪射俑。每个过洞两行,行20尊,计共160尊。
-
关键词
跪射俑
秦俑二号坑
左前方
徒兵
秦陵
莫敖
甲多
上腹
仪卫
前角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